秋季保健当“四防”:秋季四方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19-04-13 点击:

  秋季是凉热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日生。怎样才能安度“多事之秋”,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防:   一、防“秋燥”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必然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轻则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重则出现感冒、疖肿、鼻炎等。如因着凉会诱发“老慢支”,据统计,有90%以上的老慢支导致急性发作。
  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防“湿邪”
  尽管秋季气候特点主要是“燥”,但一个“燥”字不能完全概括整个秋季的气候特点。秋季,指立秋到霜降6个节气。从立秋开始,已进入初秋七月。此时,暑气余威尚盛,又兼雨水甚多,故传统医学把七月称之为长夏。长夏主湿,脾主长夏,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阻隔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生水肿或腹泻。若早秋脾伤于湿,可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种下病根。防湿邪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要,如冬瓜、南瓜、莲藕、莲子、苡米、山药等。提醒诸君应该注意的是:有人在夏天已经形成了用西瓜、黄瓜、甜瓜等解暑的习惯,立秋以后,瓜欲不减,结果使脾阳损伤而不能温化水湿,导致急、慢性胃肠道疾病,民间称之为“秋瓜坏肚”。
  三、防“贼风”
  秋天是冬夏季风活动的过渡时期,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外邪乘虚而入,容易生病。这里的“外邪”就是人们所说的“贼风”。秋季,白天仍然很热,但是一到夜间,就会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很容易受“贼风”侵袭。这是因为睡眠中人体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的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夜间的“贼风”还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不能充分松弛休息,使肌肉代谢酸性物质堆积,致使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
  预防“贼风”侵袭,一方面,平时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因为白天较热就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也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冻一冻,即“秋冻”,也会对秋季的“贼风”增加抵御力。
  四、防“秋郁”
  宋代的大养生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晚秋时节,当人们身临凄风惨雨、草枯叶落的深夜之时,令人出现秋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常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这是为什么呢?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使精神萎靡不振。
  怎样防止秋郁呢?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以消除抑郁情绪。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秋天是开展旅游登山活动的黄金季节,特别是久居闹市的人,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对神经系统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编辑:求索〗

推荐访问:秋季 保健
上一篇:李渔的养生之道|李渔扮演者
下一篇:【谈谈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根治类风湿100%的偏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