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为什么改名/古人饮酒有学问]有学问的古人

来源:六年级 发布时间:2019-05-03 点击:

  施耐庵为什么改名   文/邹伯芬   施耐庵原名彦端,为什么改名“耐庵”呢?传说中有段故事。   江苏江阴祝塘有一大户徐麟,仰慕施耐庵才学,想延请他为孩子们讲学。一次,施耐庵和弟子罗贯中游学来到江阴,徐麟请他到祝塘徐家庄东边的东林庵稍住,并为徐家庄的孩子们讲学。
  施耐庵见东林庵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绿树成荫,十分幽静,便答应了徐麟在东林庵开坛讲学。他一边讲学,一边写作,闲暇时常常与徐麟品茶论诗,宾主相处,十分融洽。
  一天,施耐庵与徐麟下棋,突然问道:“徐兄,你这庄院怎么会有庵呢?既有庵又为何未见和尚呢?”
  徐麟见问,便吩咐家人取来一副木鱼木槌,从容回答说:“施先生有所不知,这庵里原来住着一位老和尚,法名叫慧能。三十年前老夫请他来庵住持,念经拜佛,超度祖宗亡灵,保佑子孙平安。这和尚潜心念佛,十分虔诚,每天敲着木鱼诵经,直至圆寂,从不间断。”
  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处:“你看,这就是慧能和尚敲了三十年的结果。我常常带着孩子们来这里,给他们讲述慧能念经的故事,并让他们看看这木鱼。我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一定要专心致志,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施耐庵连连点头,若有所思。徐麟走后,施耐庵便提起笔来书写“耐庵”两个大字,张贴在书室门楣上,意在告诫自己,也要像慧能和尚那样耐得住庵院的寂寞,潜心写好《江湖豪杰传》(后改名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
  
  古人饮酒有学问
  文/邓韵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式。
  环境要好 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饱饮用。古人为使饮酒时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也摸索出了至今看来仍可仿效的办法。最重要是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
  温酒而喝 古人饮酒多温热了喝。商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含有甲醇、杂醇油、乙酪、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10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入量过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是64.7摄氏度,比乙醇的沸点78.3摄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醇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入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21摄氏度,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减少了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乙醇挥发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饮必小咽” 明龙遵叙在《饮食绅言》中说,喝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
  勿混饮 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还含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
  空腹勿饮 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千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机理失调、肝脏受损。
  勿强饮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张潮在《酒社刍吉》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唯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办何为劝之哉。故不问作主作客,唯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
  酒后少饮茶 不少人认为酒后立即喝浓茶可以解酒,其实不然。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

推荐访问:饮酒 改名 古人 学问
上一篇:脑门皱纹多或抑郁_脑门有皱纹怎么办
下一篇:【澳大利亚人的恭维式宽慰】澳大利亚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