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伴性遗传优秀教案案例

来源:五年级 发布时间:2021-02-06 点击:

 第 3 节 伴性遗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共 2 课时 第一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 XY 型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运用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分析伴性遗传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道尔顿善于发现、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2)指导优生优育。

 2 2 学情分析

 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

 3 重点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重难点突破策略:课堂设计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情境引入:学习核心概念

 教师活动:通过总结上一课的学习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的眼色遗传表现出跟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学完第三节伴性遗传的知识后就可以找到答案,那么,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色盲检查图片。

 设计说明:承前启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首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渲染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根据图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对色盲致病原因的分析,并介绍色盲的常见类型。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比较思考。

 设计说明: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提问”道尔顿是怎么发现色盲症,他的那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活动:邀请学生代表诵读短文,学习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段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通过挖掘这段文字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从兴奋的激情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状态,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并引出“红绿色盲遗传特点”的探究学习。

 活动 2【活动】伴性遗传的概念

 教师活动:以红绿色盲、和果蝇的眼色遗传为例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图解基因、性染色体、性状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习理解记忆伴性遗传的概念。

 设计说明:通过图解基因、性染色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记忆伴性遗传的概念,体现掌握核心概念的重要性。

  活动 3【活动】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教师活动:介绍家系图的图解规则。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 Y 染色体上?色盲患者都为男性吗? 设计说明:知道红绿色盲是 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培养阅读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PPT 展示课本 35 面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再次强调性染色体及基因的写法规则、携带者的基因型。

 学生活动:正确书写正常和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男性患者较多的原因。

 设计说明:强调书写规范;从表中分析,(1)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引导学生分析男性只要 X 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 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 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

 (2)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通过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引导学生分析 X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说明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而在 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

 活动 4【活动】探究一: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出示探究资料 ①一个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子女中,儿子和女儿的色觉都正常。

 ②女性携带者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子女中,女儿色觉都正常,儿子一半正常,一半是患者。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上的家系图和遗传图解。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

  小组展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遗传图解,强调书写规范;及时纠正学生讨论和展示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上讲台展示本小组探讨结果,接受同学评价和质疑。

 设计说明:通过课件图注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习成就感。

  规律总结 教师活动:结合探究结果和家系图,引导学生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图中个体的基因型和性状,分析红绿色盲基因 b 的来源和去向;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发现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和规律。

 小结:人类红绿色盲症遗传的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隔代遗传;3)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将色盲基因传给了女儿,再传给了外孙,女病其父女必病。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分析致病基因的来源和去向;总结红绿色盲遗传规律,突破难点。

 活动 5【活动】探究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教师活动:介绍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板书伴 X 显性遗传的写法。

 学生活动:正确书写人的正常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基因型。

 设计说明:让学生认识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强调书写规范,熟悉伴 X 显性遗传的基因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正常女性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男性患者婚配,他们的子女的患病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分析病例,画出遗传图解;小结: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且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2)世代连续性;3)男病其母女必病。

 设计说明:运用遗传分析方法总结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活动 6【讲授】伴 Y 染色体

 教师活动:图解展示伴 Y 染色体的耳廓多毛症,介绍发病及遗传情况。

 学生活动:分析病例,总结伴 Y 基因遗传特点 设计说明:运用遗传分析方法总结伴 Y 基因的遗传特点。

 活动 7【讲授】课堂小结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红绿色盲遗传特点(伴 X 隐性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隔代遗传; 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传给了女儿,再传给了外孙)。

 3、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 X 显性遗传)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世代连续性; 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是患者。

 活动 7【练习】理解核心概念:伴性遗传

 以下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活动 8【测试】巩固重点内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是 3/4

 (理综全国卷Ⅰ)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推荐访问:遗传 教案 案例
上一篇:RLC串联电路谐振参数选取
下一篇:高考冲刺阶段语文该怎样复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