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贫故事征文材料(精品合集)

来源:五年级 发布时间:2020-11-21 点击: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材料(精品合集)

 我的扶贫故事 1 1

 我叫**,是**镇**村的一名专干,主要负责**村、**村的扶贫和文明创建工作。说起扶贫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体会,而“专干”是这里面最贴近贫困户的一线工作人员。

 初接触扶贫工作时,因为程序繁琐,贫困户的识别和退出相对严格,所以常常早上开大会,夜里开小会,接踵而来的业务培训,信息采集、入户走访工作让我感到身体完全吃不消。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情绪波动很大,孩子没时间照顾,家里无暇顾及,我心里常常疑问: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有天晚上,村室紧急开会到深夜,我回到家看到儿子一个人晚饭都没吃,立马给儿子下了一碗面条,看着他吃的那么香,突如其来的愧疚感让我忍不住眼泪打转。儿子感觉到我表情不对,走过来拉着我的胳膊对我说,“妈妈,你别难过,我不碍事,你好好工作吧。”儿子的支持和鼓励给我很大的动力,我想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告诉他,不管干什么,尽职尽责,善始善终最重要。

 **村是镇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我负责村内两个片,共有贫困户 73 户,摸清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有些贫困户是白天出去干活不在家,晚上去晚了人又睡了,所以我们很多专干只能是中午、晚上不吃饭的加紧入户走访工作,胃病、胃

 痛、头痛发热对我们这些“女战士”来说,已经不算是什么大毛病了。

 在多次的走访过程中,我对贫困户姜俊才印象很深。姜俊才家是一般贫困户,他患有腰间盘突出,30 多岁的儿子因为残疾只能常年坐在轮椅上。去他家的时候,姜俊才的妻子忙前忙后的招呼我们,因为姜俊才的病情比较重,所以妻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忙于种地,又要照顾爷俩。从姜俊才家里出来,我们为他申请相关政策补贴,帮助他申请了慢性病本办理,办理低保补助,并邀请他参加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切切实实的解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

 再次去姜俊才家中,他妻子脸上的笑容显得如此阳光、美好,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干扶贫”工作的最好解答。不光是我,我们的村书记、村干部、其他专干,对扶贫工作都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村书记经常在会上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得给他列出详细的措施,让贫困户知道自己能够脱贫,怎么脱贫,让他们树立必须脱贫的自信感。”政策再好,贫困户不知晓,措施再实,没有落实到位,这都是扶贫工作的漏洞和欠缺,我们扶贫干部就是政策的传播者。

 万家灯火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个人心里都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习总书记说,他心里现在最牵挂的还是贫困群众,这是对脱贫攻坚工作最大的鞭策。努力让每一项政策落实到位,让贫困户绽放一张张笑脸,是我今后扶贫路上最大的动力。

 我的扶贫故事 2 2

 今年三月中旬,我被**镇政府扶贫办聘用,还在哺乳期的我成了扶贫办的一名外聘工作人员,开启了我脱贫攻坚的工作之路。

 工作 刚开始接触的是办公室工作,录入表格、录数据信息、收发村里报表等文员事项。因为熟悉办公软件,很快上手。只是对于扶贫工作我是一点都不了解,于是我就慢慢摸索,边学边干。工作中我时刻要求自己认真精细,严谨做事。通过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和随着工作量的慢慢增大,渐渐的熟悉和掌握了一些扶贫知识和扶贫政策;通过平时和各村收发报表衔接的工作中,了解了更多的扶贫政策,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方法,提升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小家 刚开始工作就赶上检查,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那时宝宝还没有戒奶,每天回家的时候宝宝都饿的嗷嗷的哭。大家知道我还在带宝宝,有时候会让我提前一点回去,但是看到孩子哭的跟泪人一样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虽然偶尔有动摇的时候,但是想到那么多等着我的贫困户,还是坚持下来了。

 大家 扶贫工作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贫困户刘德俊,他是 2017 年拟脱贫户,一般贫困户,因病致贫。家里实际两口人,儿子给赡养费,

 刘德俊患肢体三级残疾(2017.6.6 刚发残疾证),妻子牛月英患有直肠癌,虽然有疾病在身,但是她的精神状态很好,心态很好,很乐观,这一点让我特别意外,如果不是看户档病例根本就想不到她和癌症有关系。还有一户是侯登山,他是 2017 年拟脱贫户,低保贫困户,因残致贫。家里两口人,侯登山肢体二级残疾(于 2017 年 3月死亡),他的妻子刘美英患有慢性病,已申报的慢性病就诊卡未下来。有一次到他家走访的时候刚好中午,太阳很大,在给他们宣传“351”和“180”的健康脱贫政策的时候,他的儿子儿媳给我们一人拿一罐王老吉,实在推不了就礼貌性的接着放在了地上,走的时候他们拿着王老吉追到大路上非让拿着,实在没办法就拿着了。接下来走访的下一户是一对八九十岁的高龄夫妻候子书家,2017 年拟脱贫户,低保贫困户,因病致贫。候子书患有肺气肿,心脏病,支气管炎,耳朵有点听不清但是对政策还是非常了解的,走的时候,我们就借花献佛把王老吉送给了两位老人,老太太感动的不得了,走的时候还一个劲的说国家政策好。三天的实践体验,总共走访了4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让我对扶贫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也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大部分贫困户不识字,在沟通的时候,我尽量不用专业术语对话,即便用专业术语也要给贫困户以白话进行解说;交流的时候尽量用“咱”,尽快把自己的角色换位。我依然是服务,我的“客户”换成了贫困户,让他们了解扶贫政策,共同奔向幸福小康生活。

 感悟

 扶贫道路任重道远,没有太多的扶贫经验,就通过一次一次的实践下乡走访摸索不断的总结再总结。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村里工作,每月每周要报什么表,要收什么报表,我都在电脑上贴上标签,本子上做好记录。我曾经和几个村的微机员探讨过报表质量问题,我把自己的经验给她们分享,不是专干报给我们什么样的表我们就录成什么样的表,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学会思考,每次都要检查报表数据有没有问题,因为我们不是复印机,很难保证不出错,只有认真仔细,才能保证正确无误的记录贫困户的信息。

 扶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坚持本心,努力做得更好。

 我的扶贫故事 3 3

 我叫**,是**村党总支副书记,也是我们**村的扶贫专干。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两个扶贫故事,说一说我们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的扶贫心声。

 “小家事”与“大国事” 今年春节过后,根据村两委的分工调整,我担任**村扶贫主专干,主抓全村脱贫攻坚工作。任扶贫专干以后,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经常加班加点的推进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整理扶贫档案资料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我妻子的肩上。我妻子年近半百,是我们泉阳镇龙吉顺保洁公司集镇片区的负责人,不仅要照顾好一家老小,还要起早贪黑的做好镇域内的环

 境卫生保洁工作,可以说是很辛苦。但是她从来都没有怨言,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她常说“金印,你干的都是国家大事,家里的这些小事就交给我吧,我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年的 2 月 14 日,我到马庄贫困户马付生家中走访(马付生夫妻老两口生活,马付生在 2000 年因发生车祸右腿截肢致残,致贫原因是因残致贫,家中住的还是危房,生活很是困难),走访后到村室整理资料。下午 14 时 20 分,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我的妻子在集东村大薄庄路口发生车祸,情况不容乐观。我接到电话犹如晴天霹雳在脑中炸响,骑着车往大薄庄赶。到达现场后看见我妻子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所骑得环卫电动车也被全部撞坏。随后我与医护人员将我妻子抬到救护车上,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经过市医院的检查、治疗,诊断出我妻子骨盆三处骨折、右侧肋骨断三根、右肘两根骨折断,需住院治疗。由于家里的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只能医院家里两头照顾、两头跑。由于今年的扶贫工作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攻坚期,工作压力很大,在妻子住院期间我不仅要电话联系村里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有时还要在病房里进行办公,争分夺秒的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这些事都被我妻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趁我不再病房时向医生提出让她出院的要求。根据我妻子的伤情,医院要求住院最少在两个月以上才能回家休养,结果在她的一再坚持下,我妻子住院一个月零七天就出院了,当时她说的一句话让我直抹眼泪:“金印啊!生活中我当不了你的

 后盾,但我也不能拖你后腿啊!”出院回家后,我就及时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

 作为扶贫专干,也有我们的酸甜苦辣。自我妻子出院以后,每天早晨四点多钟起床,收拾家务、做饭、照顾妻子(因为妻子生活不能自理)、送孙子上学,晚上回家做饭、洗衣服直到凌晨才能休息。有时,上午工作忙不能回家,妻子只能饿着,但是每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听到他们的连声感谢、说党的政策真好时心里就特别高兴。通过我们向贫困户宣传党的好政策,使贫困户家里增加收入、住房保障、饮水安全、环境优美,心里满满的都是自豪感。自家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国家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公仆心”与“鱼水情” 以前村里的扶贫工作资料不是很完善,村档、户档资料缺项错项很多,我和村两委、专干们共同学习上级文件、国家政策和业务知识,积极对资料进行完善,同时和村两委、专干到户多次走访,做到摸清实情、精准施策。马庄的贫困户马付生住的是危房,每次到他家走访都劝他进行危房改造,但他都不愿意改建,每逢下雨天我都要上他家去看看。今年午收后一场大雨,天还没亮,我到他家去,把他及时从正房搬到偏房去住。当时马付生夫妻二人感动的眼泪都落了下来,拉着我的手一直说:“党的政策好,你这样关心我们,让我们很感动,等天晴了我就进行危房改造,我们不忍心你这样一逢下雨下雪就往我们家里跑”。现在他们家的危房已完成改

 造,建好的新房 60 平方米,墙也涂白了、电也安装好了,宽敞明亮的住房不仅改善了家庭人居环境,也提振了老两口的精气神,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向他们一步步走来。

 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贫困户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脱贫致富、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如自主创业的贫困户带头人董保叶,现一人养猪近 200 头,年收入可以达到近 10 万元,自己脱贫的同时也积极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孝老爱亲贫困户李学忠,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家风在乡邻中间传为美谈。我们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在一线,是向广大贫困户传播党和国家政策的实施者,要时刻秉承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后我想以这样一句话来和我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共勉:以赤诚“公仆心”换干群“鱼水情”。

 我的扶贫故事 4 4

 脱贫攻坚初接触 我叫**,是**市七中的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同时也是田营镇的一名帮扶责任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教育对孩子的意义。为了能够从教育扶贫上对贫困家庭的孩子给予支持,我加入了“脱贫攻坚”的队伍之中。

 2016 年扶贫工作一开始,我就包联了高庄 2 户贫困户,2017 年7 月份,田营镇脱贫攻坚工作调整,我又分到了李庄 3 户贫困户。从那以后,除了日常教学工作,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下乡扶贫。说实

 话,开始的时候,扶贫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片空白。我是个教师,让我给孩子上课还行,但是我包联的贫困户又都是年龄偏大的老人,我该怎么去帮扶,怎么去解决他们的困难,怎么去让他们致富?困惑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帮扶工作入佳境 李贯明是姜楼村李庄自然村的贫困户,今年 74 岁。李贯明的妻子苏美英今年 73 岁。老两口因病致贫。2017 年 7 月份是我第一次走进扶贫对象李贯明家。初入李贯明的堂屋,我被地上、桌子上一整袋子一整袋子的空药盒子震惊到了。李贯明和妻子当时就躺在床上,我立刻坐下,询问他们的病情。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李贯明患有心脏病,而妻子苏美英因为年龄大,肢体麻痹,患有二级残疾,常年卧床不起。李贯明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他现在没钱做心脏搭桥手术,家里的1亩6分地也被承包出去了,闺女和儿子基本属于半放弃状态,自己和妻子只能一天天熬日子。听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后,我立刻联系镇扶贫办和学校扶贫工作小组,询问关于大病报补的相关政策。

 7 月中旬,天气炎热,我正在家里给孩子做饭,突然手机响起来,接起电话听到那端是李贯明微弱的声音,他希望我能去市医院一趟。我丢下手中的锅碗就赶去医院。刚走进医院大门,就看到妹妹,她问我,“哥,你来医院了?是不是来看望咱爸的?”我说,“我这会要先去看一个贫困户,等下就去看望咱爸。”到了门诊,

 我仔细询问情况,原来是李贯明心脏病需要搭桥,而他年龄大,医院不敢轻易给他做,建议迅速转院。当时我看到李贯明求生、求助的眼神,心里十分难受。我随即向李贯明的女儿提出转院,她问道,家里没有钱怎么办?我坐下来给他们详细介绍大病报补的 351政策,让他们回家准备一万块钱,带着扶贫手册、身份证、新农合卡等资料,我找车送他们去了安徽省立医院治疗。经过不懈的努力,李贯明的心脏搭桥手术成功,前后共计花费 21.3 万元,但是大病补贴报销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李贯明从手术室出来的那一刻,热泪盈眶,他说自己又捡回一条生命,除了感谢我更要感谢政府的帮助。

 后来,我积极与镇扶贫办、民政所协调,还帮助恢复了苏美英的低保。李贯明的事情让我对扶贫工作更加有信心,我觉得只要自己对政策了解的透彻,就一定能从政策中找到解决办法帮助他们。一年多来的扶贫工作让我深深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还是我们拉近与贫困家庭感情的机会,他们的所有改变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点滴感动诉真情 2016 年,我分别帮助贫困户朱凤英申请了 1500 元的养殖资金,帮助高殿品申请了 2 万元危房改造款,让他盖了三间可以正常居住的瓦房。

 2017 年 7 月,我到李庄李贯臣家中,帮助联系咨询了**市药店关于白血病救助药物相关知识,替他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费用。

 万家灯火,华灯初上的时候,我经常奔波在姜楼村和**的住处,有时失约了和朋友们的聚会,有时不能很好的照顾家人,但是能够帮到我的贫困户,我心里还是暖暖的。更何况,我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感动的力量,以至于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树立起一种坚定的信念。漫漫生命长河困难何其多,只要保持一颗坚持的心,荆棘遍布,也阻挡不了前行的脚步。

 我的扶贫故事 5 5

 怀揣青年梦想,书写扶贫篇章 2014 年大学毕业,2015 年考入公务员队伍,按照组织分配,调入顾集镇人民政府工作至今。

 不经意间践行了学生时代的梦想。大学毕业季,站在操场上的我听到一批批将要奔赴西部支援、扎身深山支教莘莘学子的名字,我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一年后的我,按照组织安排,成为刚刚组建的扶贫站一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刻在心中,怀揣着“不负青春”的梦想开始了我的扶贫工作。

 “探索、迷茫、坚持、成效”各方交织。2015 年 11 月参加扶贫工作的我可谓“根正苗红”的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前期工作的我常

 常深夜加班制表输入贫困户信息,多次对贫困户“回头看”建档,程序、资料一改再改,工作思路不明;作为新型事物的扶贫工作开始了探索而又迷茫阶段,但也正是一次次的坚持不弃,积极找寻工作方法,最终我们有成效的解决了“六个精准”之首的“对象精准”问题,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夯实了基础。

 见证队伍成长,基层常伴感动 我是扶贫小战士。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时作为政治任务,其重要性逐步提高,对队伍建设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扶贫站从最早两人办公,到三人办公,再到九人办公,形成村村有包点、办公室系统运转的高效工作制度。扶贫站工作交流群里大家讨论不止,我们说道,市委徐书记将脱贫攻坚比喻成一场战役,各乡镇是战场,而我们就是手持国家扶贫政策钢枪、在最前沿战斗的小战士,顾集镇扶贫站“我是扶贫小战士”队伍就这样诞生了,我们是青涩可爱但敢打胜仗的队伍。

 一支让人感动的队伍。村扶贫专干的付出是取得成绩的保障,听前辈说,在扶贫工作中,村干部经常加班到深夜。许多扶贫专干都是带着孩子的妈妈,但是她们对扶贫的投入和自己孩子一样,我们都开玩笑说给你的孩子取个小名叫“扶贫”,因为责任因为担当,让这支队伍变得令人感动。

 愧对家人支持,大义回报社会

 可怜父母天下心。2016 年底省“第三方监测评估”验收工作是对整年扶贫工作的一次期末考试,上下高度重视,一线工作人员的我们也全身心投入到迎检工作中,经过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同努力,顾集镇在 2016 年底顺利完成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同时完成市 2016 年下达脱贫任务。迎检结束后,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家。晚餐后,我想陪陪父母散散步,父亲说你忙的那几天你妈被三轮车碰到腿,怕你担心没有告诉你,当时的我心里很难过,但是父母仍然支持我,让我一定要踏实认真工作。家是我最温暖的港湾,我成为了父母的“贫困户”。

 一次难以拒绝的饮料。两年的扶贫工作,经历了许许多多,但为一位大娘帮助孩子办理雨露计划的场景却时时萦绕脑海。2016 年最炎热的 8 月份,当时扶贫站只有我一人,为了办好这项工作,我将权限收回到镇里,面对面为符合条件贫困户学生逐一办理。有一位手部残疾的大娘来到办公室,说孩子暑假期间在外务工挣生活费,而办理雨露计划需要的资料大娘不懂,很是无助。于是,我联系学生,帮他网上下载学籍档案、填写申请书、打印照片,将所有资料为大娘办好,大娘很是感动,连声道谢。送走大娘不久,她又拐了回来,手里拿了一瓶营养快线,说“好久没有见过这么热情的年轻干部了,大娘穷,只能给你买瓶奶。”我不收,但大娘一直坚持,盛情难却,我最终收了下来,这是我最难以忘怀的饮料。

 牢记自身使命,不负国家召唤

 党的十九大圆满胜利结束,脱贫攻坚工作再次写入国家政府报告。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工程。党的十九大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并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战略部署。作为这场战役的一份子,深感荣誉和压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事业添砖加瓦、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是荣幸,这份沉甸甸任务是党、群众赋予的信任。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热情服务群众、严谨开展工作,用行动践行十九大精神。

 我的扶贫故事 6 6

 懵懵懂懂入队伍 我叫**,2015 年调入**乡人民政府工作至今。

 刚来到**乡上班时,正赶上脱贫攻坚工作两次“回头看”(2015年底、2016 年 3 月),那时的我属于扶贫工作“马仔”队成员,只做些录入表格类的工作,对扶贫工作的了解少之又少、懵懵懂懂。慢慢地,随着工作量和工作面的增大,对扶贫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也越来越了解,于是,对扶贫工作也越来越投入。2016 年 6 月,被授予了**乡扶贫工作站站长一职,并成为了我们乡政府 8 个大学生扶贫资料员中的一员,专职负责**乡扶贫工作及东张村脱贫攻坚资料的整理和完善。自此正式纳入了扶贫工作队伍。

 不解之缘早注定

 回想至 2010 年,刚大学毕业的我,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基层服务人员,在光武镇人民政府工作,那时的我在考核期满时被人社局问道:“你选择支农、支教、支医?还是扶贫?”,当时的我心里猛然蹦出一个成语---“扶贫济困”,于是几乎不假思索就选择了“一扶”即扶贫,心想:这工作好,专门扶贫,满满的正义感化身,这就是我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价值所在吧。虽然后来按党委政府分配干了 5 年的社保所工作,但现在回想起来,办理养老保险业务的群众中也有很多是贫困户啊。所以我经常调侃似地告诉现在的扶贫战友:早在 2010 年,我就已经是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扶贫战士,缘分早注定了。

 坚持不懈打基础 一年多具体的工作中,从“回头看”到“大走访”,从“一线实、一口清”到“村村过、户户清”,从“春季攻势”到“政策宣传落实月”,从“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到“进村入户抓末端”,从“脱贫攻坚大排查”到动态管理信息采集,从单位办公室工作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从户档资料反复整理到系统录入维护,从“十大工程”项目到乡村两级评议资料的整理,从各级各类检查准备到年底最终的“第三方监测评估”,真是夜以继日、连天加夜。无论哪个阶段的工作,市扶贫办召开每一次业务知识培训从不落下,认真接受培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完善自我业务水平,不懂的立即向市扶贫办或其他兄弟乡镇咨询学习,为干好脱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常常告诉自己,只有我这个站长学好了业务才能更

 好地带领乡里的其他扶贫资料员和各村的“三干合一”干好工作,如果我学不好,传达不好,工作就有可能受影响。所以,学好业务,带好队伍,是我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乡在 2016 年底顺利完成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同时完成市 2016 年下达脱贫任务,贫困村**村顺利出列,且**乡 2016 年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市全年考核为一类乡镇。不仅如此,2017 年**乡脱贫攻坚工作仍然保持着出色的表现,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项目已全面完成,甚至有的在年初已全面完成,目前正在热火朝天地回头看大排查,在市里的每月考核仍处在一类乡镇,2017 年历次代表**市迎接各级检查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离不开全乡上下“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同努力,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更加鼓舞着我继续对扶贫工作“充满热情,不离不弃”。

 成绩背后家人扶 刚干扶贫时,孩子才 1 岁,还没断奶,后来借着工作忙的借口,就给她断了。再后来越来越忙,照顾孩子和家务的重任就落在了公公婆婆和老公三个人的身上。可是,老公是一名人民警察,在市公安局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维持社会治安;公公是一名高中教师,经常要上晚自习;婆婆是一名财政人员,经常参与预算决算、资金拨付。他们也都很忙,也需要休息,所以他们三个人每天就挤

 出时间轮番顾家顾孩子。每晚回到家,孩子早已进入了梦乡,早上起来上班孩子还没有醒,真的很想寸步不离的陪她一天天长大。记得好不容易早回家了一次,孩子诧异又惊喜的喊着:妈妈,你怎么回来了?问的我无所适从,满满的愧疚,愧对孩子,愧对老公,愧对父母,我想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对于家庭都是不称职的。再后来孩子 1 岁 10 个月了,可以送托班幼儿园了,不到两岁的孩子,自己学会了吃饭、穿衣、上厕所、睡觉……接送孩子的事我更没有参与过。

 干不好扶贫工作,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干好扶贫,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有时候就对不起了家人。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我想我不会坚持到今天,脱贫攻坚工作如果没有所有扶贫人亲属的支持,我们**乡的扶贫工作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今天成绩是每个扶贫人背后家人支持的结果。

 自我磨炼促成长 不怕大伙儿笑话,生完孩子后我的体重是 92 斤,一直很“稳定”,来**乡后干扶贫的一年多时间里,悄悄从92斤瘦到了80斤,同事们经常调侃我说:贫困户在脱贫,你在脱肉……然而从我个人出发,我感谢忙碌带给我瘦身的同时,更感谢工作的历练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成长:我积累了更多的业务知识、改进了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更强的应变能力等等,同时,每天的投入也教会了我沉落冷静的思维方式、细致周到的工作思路、敏

 锐快捷的迎检热情。我经常告诉自己,我叫王小强,打不倒的小强。每次加班到深夜,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会发个朋友圈,总结着一天的工作成效,享受着自我沉淀的过程,时间也随着工作的充实仿佛一瞬间从28岁跳到了30岁,一年多以来,我甚至有种青春不再稚嫩,勇敢迈入中年的感觉,磨练中我成长了。

 不忘初心勇向前 参加工作以前,就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首先要怀着一颗专注的责任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吃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时注意克服自满、懒惰和急躁的情绪,保持谦虚谨慎并持之以恒。任何工作我都严格要求做精做细,防止差错。在集体工作中,注重团队协作性,发挥集体的智慧,也注意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大胆工作,积极肯干。在平凡的工作中自我加压,自我激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在思维锻炼中提升能力素质。

 参加工作以后,更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工作者,我的工作是服务国家最基层的群众,让他们更好的更简单明了的了解国家政策,让国家的政策落实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所以,对待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熟悉掌握各项业务知识,严谨办事;对待群众,耐心细致,热情服务,办实事,努力化解群众所遇难题。

 参加扶贫工作以后,我深知扶贫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如今党的十九大也圆满结束了,再次将脱贫攻坚工作写入了国家的政府报

 告。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工程。党的十九大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并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战略部署。

 所以,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基层扶贫工作者,一名一线扶贫战士,我感到无比的骄傲的同时,更感到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任务,更是基层贫困群众的福祉,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完成党赋予的使命。从贫困户利益出发,是我的职责,到贫困户中走访,是我的荣幸,能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是我最大的幸福。所以,我坚信自己,更有信心干好扶贫工作。当然,工作中的不足,还需要一步步完善,我会继续提升自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的扶贫故事 7 7

 我叫**,今年 42 岁,现任**市砖集镇人大副主席,扶贫包保任楼村。从参加工作起,一直在乡镇工作,至今已整整 20 年,每天与农村农民打交道,自己又生长在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今天不讲扶贫工作的艰辛,也不讲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只讲我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三个朴素的农民,他们是任楼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在别人眼中可能微不足道,可他们立足本身、脚踏实地、勤劳能干,他们并没有胸怀大志,但他们朴素的思想,话语中

 的“闪光点”,让我感到敬佩,也使我对人生对工作生发一些感悟。他们分别是任永合、张龙、张学见。

 任永合,任楼自然村农民、贫困户、五保户,今年 57 岁,孤身一人,双眼无视力,一级残疾。今年四月份我第一次去随访时,他正在他的蔬菜大棚忙活,他一个人种植 3 亩的反季节蔬菜韭菜、芹菜等,有时侄子帮他过来浇水,有时妹妹帮他播种,更多的时候是他一个人摸索着侍弄、收割,每天他就在大棚内穿梭。我们去随访他时,他搓着手上的泥土,乐呵呵地招呼我们,他早已习惯了周边哪是小路,哪是渠,哪是菜苗。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时,他憨厚地笑笑说:“我还可以,国家照顾的不少了,我自己也能通过蔬菜大棚一年挣 1 万多块钱,足够我生活了,如果大家都想着给政府去要救助,政府哪有那么多钱啊,我从来不去镇民政办一次,不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比我困难的人还有许多,政府可以多去照顾他们”。

 这些话语,我没有想到会从一个盲人贫困户的口中说出来。

 听着这些话语,像一股清泉,暖暖地流过心上。多么朴实的人,多么朴实的话语,如身边的泥土一样,朴实而散发着芬芳。

 张龙,任楼村小张庄自然村农民,右腿残疾,贫困户。2015 年以来,他跟着哥哥学习养牛技术,后来在政府的产业扶贫政策带动下,通过小额贷款和产业扶贫奖补资金,自己逐步开始养殖肉牛。他每天就睡在牛棚里,悉心照顾牛,与牛交流,通过刻苦钻研和吃

 苦磨炼,如今张龙的肉牛养殖技术全镇一流,养殖厂已经存栏肉牛22 头,价值 30 万余元。如今的张龙非常乐观,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一样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挣钱,实现脱贫致富”。

 张学见,任楼行政村苗庄自然村人,今年 64 岁,五保贫困户,我所帮扶联系的贫困户。我每次去苗庄村的时候,必去他家里坐坐,跟他聊,问他最近干泥瓦工挣了多少钱,工头可管饭,跟他说把你的房子修缮加固一下,他自己会泥瓦技术,自己就干好了,过后镇里奖补他 6000 元。看看他养的几只羊怎么样了,最近又卖了多少钱,成本花了多少,还能挣多少。经过大半年,加上各项补助资金,最主要是他每月去帮助别人盖房子挣钱,一年算下来,竟然收入达 4 万多元。我 9 月份又去的时候,他乐了,非要留我吃饭,说“赵镇长,我请你喝酒。”其实我是镇人大副主席,他或许觉得叫镇长官大些吧,让人不禁莞尔。

 后来,我每次去他村子的时候,他只要看见我的车在村里停着,必定在车那儿等着,他知道我肯定会去他家的。他会向人骄傲地说:“这是赵镇长的车!”仿佛我是他家的亲戚,我也很乐意有他这样的亲戚,我再去也不客气了,告诉他你这院里水泥地得做做,院墙得拉起来了,再弄个大门,院子也好看了。他说:“好好好,我照着你说的做。”俩人很融洽,虽然还没有在他家吃过饭,但我想哪天了我们会在一起喝一盅的。

 以上是我的扶贫故事中的主人公,故事里有你、有我、也有他。是他们朴素的思想、淳朴的话语,洗涤了我的灵魂,照亮着我人生的路。我们是平凡的中国人,是朴素的“中国思想”,照亮着我们平凡的人生,小小梦想汇聚成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我的扶贫故事 8 8

 2014 年,我受组织选派到**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成为**市驻村扶贫工作队这一群体最年轻的一员。三年来,除春节假期外,我都在**村度过。这里有团结的队伍、淳朴的村民、美丽的风景。在这里,嗅过菜花的芳香,尝过蚊虫的疯狂,品读生活的艰辛,一览工作的伟岸。寒来暑往,风雨无关,更多时间,我与这里的贫困户一起走过,他们是终日卧床的病人、生活存在障碍的残疾人、为改变命运苦苦求学的孩子们…… 童志友,因病致贫,两间砖瓦房,对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枯藤老树昏鸦,这就是他生活的环境。也许城里人感觉空气是清新的、周边是幽静的,但我决然看不到半点美好。老童身患尿毒症,终日和死神相对,从来没有笑容,只有对生活悲哀的背影。面对不幸,我依然试图让他的生命也能璀璨。为他申办低保后,他一下子变了个人,生活有了色彩,看到我时,不再是本能的抗拒,而是热情的欢迎、满满的善意。坦白讲,低保对他而言仅仅是平时化疗的一点补充,依着他的身体状况,享受不了几年的低保金。然而

 我的工作,为他输送了一束微弱的光,在他心中却成了隽永的亮,而这光亮,点燃了重生的志向,指引着小康的航向。

 顾化中,因残致贫,一家6口,光智力残疾就占了3人,儿子、儿媳、女儿无一幸免,整个院落,翻卷着沉闷的空气。我去走访的次数数不清,见顾化中的时间倒不多。为了生存,瘦小的他常年奔波,腰弯了,却依然是孩子们生活的脊梁;皱纹多了,却仍旧抵御着岁月的沧桑。他知道,只有自己多流汗,孩子才能少流泪。低保和残救已解燃眉之急,但就业才是长效常策。为了让贫困户能够无智者有智、劳动者飞翔,我们引进上海耐速轴承厂,建成**皖俊轴承扶贫基地,带动就业16人,促成16个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同时,介绍顾化中的爱人到基地务工,还请老师傅手把手开展技能培训。实践证明,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对一个贫困家庭集聚的脱贫之力,定能成就他们跃升小康的尊严之光。

 今年,我们村有 8 名贫困学子就读高校,有重点大学,有职业院校,作为从贫困家庭点燃的萤火之光,他们承载了家庭的希望。我任职的村决不能让贫困学子因学费惆怅,决不能让连环不幸强加在他们身上,承接政策红包,对应一人一策,我申请到 2000-3000元不等的补助,希望得以温润他们读书的时光。

 见证了深夜不息的灯光、走村入户的匆忙、攻坚战役的份量,有群众不解,你天天为贫困户操碎心,倒底图啥?我想说,我所图的就一条,让他们吃好一点、穿暖一点,让孩子们把书读好,学成

 有个好工作,回报自己的爹娘。如果可以奢求一些东西的话,我还希望,能够通过学以励志、学以广智,以贫困学子个体的顽强,带动贫困家庭群体的小康。

 三载下乡路,使我明白,脱贫就是“志智”双扶,背离了这两个字,就会堕入发钱的任性。也正是对这两个字的坚守,**村一马当先,在**市 45 个贫困村中脱颖而出,率先出列。而从每一个贫困户身上,我流泪过、感动过,我流泪于他们为生活窘迫哀伤的眼睛,感动于所有变化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我也学到很多,学到了面对生活的乐观,面对不幸的从容,面对阵痛的成长。这是工作吗?不完全是,这已成为我生命中神奇之地的自然开端,一段与贫困战斗的事实存在。我与贫困户,以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因为,坚强是他们生活的脊梁,而奉献则是我工作的担当。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千千万万个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故事,都是小康社会海天盛宴中的一滴水、一粒沙,都在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以独运的匠心为新时代刻字绣花。水滴石穿、聚沙成塔,今天,我无比坚定:千年逐梦、百年筑梦的小康盛世,必然在血浓于水的干群同心中,聚合成风起云涌的时代巨浪,造就出势不可挡的复兴大潮,让我们这个以实干托举梦想的青春之国高歌领航、乘风破浪!

 我的扶贫故事 9 9

 我本身不打算写这篇文章,因为已过去 2 个月了。想来想去还是写一下,因为**是众多真正贫困户的代表,是我的帮扶户,一来赞赏他的兄弟情深,二来歌颂党的扶贫政策给他带来的温暖。

 事情还要从2017年7月26日说起,正值夏日炎炎,那天从通村客车下来一位黑瘦的中年男子,因为车站就在村部院里,加之他到**打工已二十多年,他走到村委会没一个认识他,就连他在村委会工作的姐夫也差点没认出来。问询后得知,他叫**,1966 年 8 月出生,51 岁,属凤凰山村村民,1990 年到**打工一直没有给家里联系过,听他说,自从他外出打工,就一直在**煤矿上干活,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他在 2010 年 3 月检查出患有尘肺病,才引起重视,通过和煤矿打官司,赔偿他 7 万元治疗费,7 年中他省吃节用,在**做保守治疗,用光了所有积蓄后,于2017年7月13日,没给任何亲友联系回到丹江,听说老家有扶贫政策才坐车回到离别 27 年的老家凤凰山村求救。

 说来也巧,当时正值我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再“回头看”工作,由于**父母早亡,父母分给他的一间五十年代土方早已倒塌,他又是单身一人,在外长期打工无法联系,跟上了再“回头看”

 纳入贫困户对象的末班车,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立即召开会议研究他的情况,按照贫困户进入程序,立即上报牛河林区扶贫办,于此同时,一方面,村委会和工作队安慰他抓紧治病,一方面联系他在丹江居住的三哥陈永林让他先住下来,另一方面,研究解决他治疗、生活费用问题。按照民政救济政策,**要到县级医院检查病情,才能上报临时救济和低保办理,后来听说还是他在丹江的三哥陈永林联系他在江苏打工的大哥、在**打工的弟弟,兄弟 3 人每家资助点钱先给**租房安住下来,以便他就近治疗。在此期间,村委会按照特事特办的情况,为**申请临时救助,并为他申请办理低保手续。

 **在丹江很快度过了近 4 个月的保守治疗,不幸还是在 2017 年12 月 23 日早晨发生,当天早晨点,**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向三哥陈永林求救,陈永林接到电话后拨打 120 急救中心电话把弟弟运往市第一医院抢救,可是想起身无分文的弟弟,他时刻为高昂的治疗费发愁,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农发办单位领导汇报此事,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第二天支部主题党日会议上发出向贫困户**捐款治病的倡议,10 名党员干部纷纷献出爱心,共捐款,委托驻村工作队送到医院并看望**,此举得到了**亲友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由于尘肺病后期难以治愈,加之经济条件有限,在医院治疗 20天后,经亲友和医院商量,于2018年1月12日,请求牛河卫生院救护车接回凤凰山村老家保守治疗,为了减轻治疗负担,卫生院周院

 长当即决定,卫生院免费为**供应氧气。回村居住期间,**的三哥三嫂义务承担负起照顾弟弟的重任,直到 2018 年 3 月 9 日,**度过了他不幸的一生。当天正是星期五周末,听他三哥说,丧事一切从简,不待客,不收礼,不请锣鼓响起,第二天一早安葬。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听说后,总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做通了陈永林的工作,村委会、工作队义务帮忙,有的借凳子、桌子,并把工作队平时生活的油拿一壶,左邻右舍帮忙拿点菜,简单做 2 桌菜,包户干部张照龙觉得有点冷情,于是自掏腰包拿出钱,村委会后备干部廖从燕个人也拿出钱,为他们请来锣鼓响起,按照农村风俗给**最后送行。

 感悟一:**是凤凰山村真正的贫困户,赶上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可是,身患不治之症,尽管享受了医疗救助,低保救济和临时救助,仍然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他和那些纳入贫困户,但不勤劳、只知道等靠要、不感恩的人相比,他应当是高尚的。

 感悟二: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及卫生院只是做了点应该做的事,他的亲友难以忘怀,办完丧事后,**的三哥专程到丹江买菜、买酒执意要请村干部和工作队吃饭,表示谢意。并两次找到财政局、农发办要送锦旗表示感谢,都被婉言拒绝了。这与那些住着国家免费盖的房子,拿着国家产业奖励、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还要找借口不愿拆除旧房,甚至谩骂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贫困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的扶贫故事 10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远在乡村的“穷亲”,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收拾收拾昨晚已经准备好的看望慰问物品,和同事们早早出发了,**村是我们经常去的“老家”。因为“浪盐”路还在修建,本来以为早点不堵车,可没有想到修路的比我们更早,因为放炮炸山等了许久才颠簸前行……颠簸崎岖赴山行,净心扶智**;纯朴民风探新路,人间仙境伴神灵。这是入驻**的真实写照。

 到了村部,入户前的政策培训、情况介绍、分组安排必不可少。徐长峰作为城管执法局驻**村的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这些他已经轻车熟路啦!

 入户前看看**林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战图也可以,详细细致的安排部署让你了解林区总体脱贫规划。

 每次入户了解情况,嘘寒问暖,解决困难,干干农活,拉拉家常已是常态,填写帮扶措施表,贫困户记录卡是必备动作。

 产业扶贫计划都是在和“当家人、明白人、顶梁柱”经过充分沟通,分析现状才制定的切合实际的措施。有的还要给他鼓劲儿打气儿!精准扶贫政策妙,危房拆除新房造。圈养猪,放养牛,小康生活已来到。

 我的帮扶户是张茂国,72 年 5 月出生,妻子比他小两岁,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广州打工,小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他人很实在,也很上进,自学修拖拉机,长期在贵州金矿打工,倒是挣钱,但很有风险,劝他回来搞农家乐、发展养殖业!

 同事的宿舍桌 烈日当空万里晴,约伴绝尘踏江行。家长里短为民富,精准扶贫**。今天再次和同事一道来到精准扶贫点,我给帮扶户带来了一些衣服,他们小孩和我们小孩大小差不多想,虽然不是新衣服但是都收拾干净叠整齐了,她们也还喜欢,知道孩子喜欢读书,特别是科幻类和十万个为什么等,下次一定带给他。

 中午吃饭后准备躺一会儿,在同事徐长峰的宿舍看到桌子上的一堆药,我睡意全无,凌乱的桌子上药品占去了大半,有胃药、降压药、降血脂药、还有不少中草药,一个必备手电筒,一瓶花露水……这一切刻入脑海久久难以平复复杂的心情,他多次提出要回家治疗,可是工作太忙还没有抽出来时间。

 今天还听说一个队员妻子临产仍然坚守岗位、一个队员家里小孩木有人照看晚上打电话哭了两头,一个贫困户女孩考上大学家里穷准备放弃上学,队长队员多次上门了解情况,为她们筹措学费……平凡的人,平淡的事,平静的日子,在我看来他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虽然波澜不惊,虽然默默无闻,他们仍然在坚守,责任也可以在他们的脊梁大写意。

 我的扶贫故事 11

 去年以来,环保局下属单位驻村工作队入驻**镇**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一些喜人的变化正在发生,这些变化,让村民们有了真实的幸福感,也为扶贫工作留下来许多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村子里来了“外来户” 刚交过春,**村就来了几位“外来户”,他们身着蓝装,蓝装背面“中国葛洲坝集团”几个字格外醒目,说她们是自家人,却从不在“家”里吃一顿饭,说他们是外人,却总为“家”人着想。细细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是环保局下属企业--葛洲坝集团水务运营公司(**)公司到村里的驻村干部。第一天,他们们就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乡村,和村干部一起协商村里产业发展。在贫困户家门口张贴了驻村工作队成员名字及联系方式,让村民们随时能找到他们。

 随后在第一书记带领下入户走访,和村民们谈心交流、全面细致了解村情民意、收集群众诉求、探求发展路子......很快就理清了驻村工作思路,对如何开展贫困户、精准扶贫户、五保户等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做了详实的计划,为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开好了头。

 无业者圆了“就业梦”

 洁白的墙壁,干净的环境,整齐的车间……这里是**明道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正在为贫困户张正学之子--张虎签订用工协议。这情景对于无业在家的张虎来说,就像做梦一样。几个月前,他还在为给自己找的一家企业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岗而犯愁。前些年,他母亲患上了重症糖尿病。这对一个维持温饱都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给母亲看病,父亲四处借钱,在短短的几年里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最终家里因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放弃了对母亲的治疗。2004 年,母亲走了,留下了当时 14 岁的自己,11 岁的弟弟和一个年迈多病的爷爷。在他母亲走后的第二年,爷爷又不幸病故。接连发生的变故,家里感觉天像塌了一样,看不到希望,为了还债,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上了肝病,为了照顾父亲,自己也一直在家不能外出,无收入来源,自己在当地也多次求职无果,能为自己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家里增加收入,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可自从驻村工作队到了村子,他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养殖产业,养牛2头,养猪3头,家里家外勤扫除,房前屋后栽花种树......家里的收入增加了,自己也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村民们有了“贴心人” 一早起来,三名驻村队员便匆匆离开村部,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留守老人张远忠家的屋后山体因前几天的暴雨滑坡,滑坡的泥土快涌到窗户,趁着晴好天气,帮助清运泥土,消除安全隐患。张远忠夫妇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为了增加家庭

 收入,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独自在村里生活,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这使驻村队员结合镇里“安幼养老”工作的精神,有了“新主意”,决定对村里的留守老人登记造册,采取相应措施,轮流入户看望,时时关心,陪老人们聊天,给老人们收拾屋子、干家务,老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颜。黄荣华老人与驻村队员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帮扶队员真好,不管是谁,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家看看我,真贴心呀!” 村子换了新面貌 **村村组农居院落分散,环境脏乱、卫生设施不完善,加上村民多年养成杂物乱堆、垃圾乱丢、污水乱排等一时难以改变的生活陋习,为彻底改善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居住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驻村队员们以开展“环境整治”为抓手,上门宣传“环境整治”措施和要求,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村组两级“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行动”,在参与活动中除陋习、树新风,树立新的村规民约。

 每月一次的院子会,第一书记就给大家强调环境整治的重要性,针对居住环境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耐心说服、引导、纠正。每次入户,驻村队员为村里、农户清除垃圾杂物,和村民们一起劳动,房前屋后栽种花草树木 200 余棵,很快整个村子就换了新颜。

 乡亲们有了“新产业”

 扶贫最终还是要解决村民的经济收入问题。**村有养殖土猪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但购买纯正的黑毛猪种才能实现本地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对此,驻村工作队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实地调研、询问联系养猪大户,与村干部商议、听取群众意见,最终达成共识,初步决定选中本地土生土长的小黑毛猪,结合“千企帮千村”行动实施方案,联系帮扶企业--**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和湖北远翔精锻股份有限公司,对具备发展养猪产业的贫困户进行猪崽帮助。邀请畜牧站技术人员进行畜牧养殖技术培训,指导村民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目前,**村已有20户养殖黑毛猪,数量达到50余头,成为**村民一项增收脱贫的财源渠道。

 从点燃生活热情,到树立脱贫信心,再到引导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脱贫致富,驻村帮扶队员们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做到...

推荐访问:扶贫 合集 征文
上一篇:家电采购合同样本(合同范本)
下一篇: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致辞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