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论文(例文)

来源:五年级 发布时间:2020-11-13 点击:

 教育如流水,关键在于源头引导,导流显然好于截流。

 教育何以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陶行知先生说,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何为人中人?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为平常人,二为融入社会的入世之人。前者强调人的基本属性,后者强调人的社会属性,然而无论怎样理解,让孩子成为人中人都体现了陶老对人的尊重,强调了教育的育人目标。

 教育之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就是要尊重学生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帮助其完善人性,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传道育人的功能显然是居首位的,是先于授业解惑的。然而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已然偏离了育人的轨道。培育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教育诉求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生成价值取向、职业定位的权利,更排斥了人中人的培养。着眼于人之上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也反映了将被建设者与被管理者物化和平民化的病态价值观。因而,重新界定教育的育人目标很有必要:

 一,教育的育人目标以尊重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为前提,培养的对象是有权利进行自我选择的人。

 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在于人的能动性和未完成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人能对外界刺激做出能动反应,有自己思考和行为意向;而人的未完成性是指人之发展的非一次性、终身性,这也就决定了教育授之以渔的功能取向;教育育人必然要在尊重人的主观能

 动性基础之上,引导其做出正确的能动反应——选择,帮助其探索自我生长之路。教育尊重人的主观能能动性,就是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和权利,尊重个体的选择权,尊重个体基本人权,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导与推动。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个体,是共同发展着的人。灵魂交流是教育艺术的至高境界,也是教育育人的基本前提。

 意大利文学家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里写道:“学校的先生会把人不可不走的路教示我们,但要走这路非动自己的脚不可,也不能说只要自己走就好了,要留心同道走的人,要注意从反对方向走来的人,要顾到路旁的田野与森林,要远望在地平线那方的山,有时不可不立住了脚,仔细注视周围的东西。”教育的最终目的终究是自我教育,学生有权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选择个人感兴趣的探索领域,选择趣味相投的职业,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二,教育的育人目标在于通过培养人的选择意识与选择能力,引导学生选择自我发展之路。

 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与本质”,人通过选择造就自己的本质。人是事先存在的,具有选择的意志和意愿,那些有关生活目的与意义的选择导致了个人的自我界定,一个人给他自己创造出定义,并造就他自己的本质,你就是你选择的那种人。不可否认,存在主义有唯心取向的嫌疑,但这并不代表存在主义关于选择和个人

 反思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相反,笔者认为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及后果里不断反思、逐渐成长。今天的我们是昨天选择的结果,明天的我们取决于今天的选择。正如茨威格所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关键在于如何抉择。

 正因选择造就我们的本质,所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显得至关重要。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著名学者陈丹青曾说:“社会进步,就看是否有更多的人自己做出选择,重要的不是退学,是他能否承担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否成功,走什么路,人都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创造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但选择带来的后果却是未知的,或好或坏,因而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选择意识与选择能力的责任,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自我发展之路。学生只有准确判断出选择所意味的变化,并做出于有益于自己的选择,才有可能走上正确的自我发展之路,也才可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与权利。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作品《亲爱的安德烈》里给儿子安德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诠释了教育具有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功能,只有不断夯实自主选择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只有正确把握选择的机会,才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它的功能在

 于提供各种有利于学生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选择机会,引导学生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因而,教育既要育人,就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探索,而不是替学生做选择。

 三,教育的育人目标要求教育尽可能提供选择的机会,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

 选择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涉及到人的自我意识、相关知识的储备、价值取向、判断力等等。首先,学生必须要形成选择意识,遇到两难困难不是依赖于父母和老师,而是主动探索解决之道;其次,当

推荐访问:例文 原理 论文
上一篇:师德工作总结
下一篇:重阳节主持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