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界如何为县域经济发展_县域经济发展初步探索

来源:二年级 发布时间:2020-04-03 点击:

   

 县域经济发展初步探索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联系纽带的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其发展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发展县域经济意义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1、发展县域经济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需要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相互配合,协作联动,加大改革力度,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经济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环境优越,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快县属企业改革,使国有资产退出一般经营性领域,政府不再直接经营企业。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二是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创造宽松优惠、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各垂直管理部门建设,提高对县域经济运行的服务、监控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完善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地方协管机制,对省垂直管理部门在县级延伸机构领导干部的任免,应事先征求地方党委的意见。四是垄断性行业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县域经济发展我发展”的思想,加强内部管理,从基础设施投入、收费价格等方面向县以下倾斜,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要在各部门、各行业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行风评比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杜绝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发生。通过不断优化县域经济政策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

     2、发展县域经济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县以下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也主要靠县级以下去做工作。县域经济发展了,将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有效解决,进一步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县域经济的竞争环境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量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高20%—70%,质量又相对较差,失去关税壁垒的保护后很难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由于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距,对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县域工业有较大冲击。国家倾注大量的力量扶持大企业集团、**市,巩固国民经济的命脉。面对这两股力量的竞争,县域经济势单力薄,使原本就很小的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

 2、县域经济的基础环境方面。县域处在城市的边缘或远离城市,通讯的普及率、道路的畅通率、能源的利用率都不高,使县域的自然资源与人才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在工业上,不少地方还是以生产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工业附加值低,区域间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带来诸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差。此外,未能形成一个对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体制,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步履艰难。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比重过低,起步维艰。因此,县域经济中三个产业之间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农业产业化、对外开放水平普遍滞后。

  3、县域经济的政策环境方面。随着上级政府垂直管理部门的逐步增多,县级政府调控县域经济发展的手段相应减少,政策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实施“分税制”后,地方发展经济投入大量精力、财力,但其新增税收的大部分都收归中省,县级留成很少。此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实行一事一议,给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涉及须跨村跨乡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严重困难。县域的融资渠道狭窄,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县域企业贷款难。由于四大商业银行对贷款要求高,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农村信用社又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需求,这也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县域经济的法制环境方面。由于市场的作用,造成一大批县级中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下岗,财源枯竭,县域经济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和财政支出压力,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另一方面,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活动时常发生,行政手段用的多,市场手段用的少,"有形的手"得心应手,"无形的手"无从下手。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的问题并存,行政管理手段滞后,表现为县一级需要审批的事项多,审批环境多,办事效率低。特别是有执法职能的部门,重收费,轻管理,服务质量差,“三乱”现象屡禁不止。

 从另一个方面说,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良好机遇,国际资本的大流动、国际市场的大开放,为县域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广阔舞台。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发展环境、发展政策趋好,各省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也纷纷简政放权,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近几年,各县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在县域经济工业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在县域经济中比重有了较大提高,县域产业结构正在实现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各县市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的方针,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并举的战略,广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与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县域经济开放度。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等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一)准确定位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在思路、定位等方面,作一些新的审视和思考。按照 “从优势领域添后劲、薄弱环节补后劲、紧跟潮流找后劲、持之以恒促后劲”的思路,通过认真的审视和分析,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定位、指导思想和战略重点。定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推进主导产业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地向非农和城镇二、三产业转移,进而推动县域经济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新格局。二是要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推进县域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市场这个更大的时空中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三是要提高经济走势和民营程度。县域经济发展不能盲目追求过去那种小而全、大而空和体系完备的模式,必须通过比较分析,扬长避短,强化自身特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加快对外开放进程。牢固树立县域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和渠道。逐步推行政府支持、中介服务、企业为主的招商运作模式。招商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以商招商、定向招商、上门招商、会展招商外,重点发展中介组织招商、委托招商、“传媒”招商、资本运营招商。(

 2)加快招商引资的载体建设。经济园区是聚集生产要素、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其次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筹资的路子,大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特别是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尽快实现“七通一平”,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硬环境。(3)搞好招商项目策划论证。要着眼于高新技术领域、结构升级和做大做强,突出特色,以质取胜,体现本县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策划水平,尤其要在大项目的策划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4)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放宽政策,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转变职能,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格执法,营造规范公正的法制环境。提高素质,优化一流的人才环境。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首先,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发挥当地的资源、区位、人文等优势,经营强项,张扬特色,从而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现从“做工厂”到“做品牌”的转变,培育一批名牌和品,努力开拓在国际市场,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其次,做大做强骨干优势企业。以现有小企业为基础壮大一批,以高创中心为基地孵化一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引进一批,全社会广泛发动新上一批,使尽可能多的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督促现有大型企业进行不间断地连续技改,靠自我积累加快发展;加强对外联合与协作,搞好招商引资,努力拓宽发展空间;组织实施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第三,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深化企业改革,建立起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改企公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具体形式要因企制宜,一厂一策,破产、转制、退出、规范、重组并举。第四,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努力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壮大产业优势。实行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不断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整合配置智力资源。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县域范围的城镇建设,要以县城为中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地域、自然、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提高生产要素聚集度,增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要规划搞好中心镇建设,形成合理的城镇布局。一方面,立足于增强县城和中心镇的综合功能和带动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形成布局比较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避免小城镇重复建设,遍地开花。另一方面,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增强城镇的综合功能,提高经济承载能力。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离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积极稳妥地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蔬菜、果品、畜牧、水产、林业、花卉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培育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专业乡镇、专业村。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机制。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广阔的大市场更紧密地联结起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要用新观念、新思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继续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欠发达县特别要大搞劳务输出,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既要“铺天盖地”地发展民营经济、膨胀总量,又要壮大民营经济规模群体。一是建好载体,提高民营经济聚集度。要搞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二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品”,使小产品变成大产业、小规模形成大群体、小商品促进大市场,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和支柱产业。三是培植骨干,壮大民营规模企业群体。重点培养发展一批。即从现有小企业中,选择那些具有好的企业经营者、好的体制和机制、好的产品的企业,纳入重点发展规划、重点调度、重点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抓好由个体工商户向小企业的转化升级,为壮大规模企业群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要抓住国际资金抢滩中国,我国南方资金向北转移的机遇,千百计引进一批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知名度好、竞争力强有大企业。而对现有规模企业,要扶持它们尽快做大做强。鼓励它们以市场为导向,不间断连续技改,靠科技进步迅速腾飞;加快对外联合与协作,靠资本运营拓宽发展空间。

   

 

推荐访问:探索 县域经济发展
上一篇:在全县基层党建知识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_培训班开班仪式流程
下一篇:[**区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