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20-11-09 点击:

 1 联系人:

 黄伟达

  电话:13559111411

 邮箱:50656811@qq.com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D B J / T ××××× 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 1 × × × ×

  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 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waste residue receiving field

  (征求意见稿)

  2020- ╳╳╳

 发布

  2020- ╳╳╳ 实施

 2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 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waste residue receiving field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 **-***-20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20

  主编部门: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20 年**月**日

 2020 年

 福州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地方标准 《 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 》的公告

 闽建公告[2020]

 ×× 号

 现批准《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 ××-××-2020,自20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二〇年××月××日

  前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 2019 年第三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函[2019]90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根据我国现行的法规和制度,参照了国内、国外相关标准,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建设。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本标准共分为 9 章,主要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场址选择、5. 勘察、6. 设计、7. 施工、8. 监测和 9. 资源化利用。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址:福州市北大路 242 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福州市高新区创业路 8号万福中心 3 号楼;邮政编码:35001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目 目 次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 语 .................................................................................................................................. 2 2.2 符 号 .................................................................................................................................. 2 3 基本规定 ...................................................................................................................................... 3 4 场址选择 ...................................................................................................................................... 4 4.1 一般规定 ............................................................................................................................. 4 4.2 规划选址 ............................................................................................................................ 4 5 勘 察 ............................................................................................................................................ 5 5.1 一般规定 ............................................................................................................................ 5 5.2 工程勘察 ............................................................................................................................ 5 6 设计 .............................................................................................................................................. 9 6.1 一般规定 ............................................................................................................................ 9 6.2 主体设计 ............................................................................................................................ 9 6.3 堆填设计 .......................................................................................................................... 10 6.4 堆填区稳定性分析 .......................................................................................................... 10 6.5 拦挡工程设计 .................................................................................................................. 11 6.7 场内道路 .......................................................................................................................... 13 7 施工 ............................................................................................................................................ 16 7.1 一般规定 .......................................................................................................................... 16 7.2 拦挡工程及堆填工程施工 .............................................................................................. 16 7.3 质量验收 .......................................................................................................................... 17 8 监 测 .......................................................................................................................................... 18 8.1 一般规定 .......................................................................................................................... 18 8.2 主体工程监测 .................................................................................................................. 18 8.3 环境质量监测 .................................................................................................................. 19 9 资源化利用 ................................................................................................................................ 20 9.1 一般规定 .......................................................................................................................... 20 9.2 混凝土、砖瓦类再生处理 .............................................................................................. 20 9.3 沥青类再生处理 .............................................................................................................. 22 9.4 再生产品应用 .................................................................................................................. 23 9.5 其他再生处理 .................................................................................................................. 24 本标准用词说明 ............................................................................................................................ 25 引用标准名录 ................................................................................................................................ 26 条文说明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and Symbols ........................................................................................................................ 2 2.1 Terms ................................................................................................................................... 2 2.2 Symbol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4 Planing ........................................................................................................................................... 3 4.1General Requirements .......................................................................................................... 4 4.2 Planning and Site Selection ................................................................................................. 4 5 Investigations ................................................................................................................................. 5 5.1General Requirements…………………………………………………………………… 10 5.2 Investigations of Receiving Field…………………………………………………………11 6 Design ............................................................................................................................................ 9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9 6.2 Main Engineering Design ................................................................................................. 10 6.3 Landfiling Engineering Design ......................................................................................... 10 6.4 Stability Analysis with Landfilling Area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5 Retaining Engineering Design .......................................................................................... 11 6.6 Drainage System ............................................................................................................... 12 6.7 Field Road ......................................................................................................................... 13 7 Construction ................................................................................................................................. 16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6 7.2 Landfilling and Retai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 16 7.3 Acceptace .......................................................................................................................... 17 8 Monitoring ................................................................................................................................... 18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8 8.2 Main Engineering Monitoring ........................................................................................... 18 8.3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 19 9 Resource Reuse and Recyling ...................................................................................................... 20 9.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 9.2 Recycling Treatment of Concrete and Brick-based Construction Waste ........................... 20 9.3Recycling Treatment of Asphalt-based Construction Waste .............................................. 22 9.4Application of Recycled Products ...................................................................................... 23 9.5 Recycling Treatment of other Construction Waste ............................................................ 24

 1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建筑垃圾消纳场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监测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垃圾消纳场的新建工程,改建及扩建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工程参考执行。

 1.0.3 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的总称。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不包括经检验、鉴定为危险废物的建筑垃圾。

 2.1.2 消纳场 receiving field 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堆填建筑垃圾,并使其稳定化的集中堆放或资源化利用的场地。

 2.1.3 堆置高度 stacking height 消纳场堆置高度是以挡土坝底部为基准的堆体高度。

 2.1.4 消纳区 landfill area 消纳场中用于堆填垃圾的作业区域。

 2.1.5 拦挡工程 retaining engineering 消纳场中用于填料坡脚的拦挡措施,类型包括拦挡坝和挡墙。

 2.1.6 堆填工程 landfill engineering 消纳场中建筑垃圾填料用于堆填的的过程和工程。

 2.1.7 生产管理区 production management area 消纳场中用于行政管理、指挥调度、机械设备维修、生活服务等活动的区域。

 2.1.8 资源化利用 resource reuse and recycling 建筑垃圾经处理转化成为有用物质的方法。

 2.2 符 号 V——单个消纳场总容量; H——堆置高度。

 3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应符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等相关规划。

 3.0.2 消纳场应科学规划设计,需分期建设的消纳场,其库容及使用年限应根据填埋量、场址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3.0.3 消纳场安全等级应按表 3.0.3 确定:

 表 3.0.3 消纳场安全等级

 堆置高度 H(m)

 单个消纳场总容量 V(10 4 m 3 )

 V>500 500≥V≥100 V<100 H>50 一级 一级 一级 50≥H≥15 一级 二级 二级 H<15 二级 二级 三级 3.0.4 消纳场与人口集聚区的距离,应根据消纳场的安全等级和当地的自然、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对安全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消纳场,应在规划选址阶段应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等领域专业专家进行安全论证。

 3.0.5 消纳场的总图布置应根据场址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生产、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职工生活,以及电力、通讯、给排水等设施,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

 3.0.6 建筑垃圾消纳场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场地地基、堆填主体、拦挡工程、边坡、场内道路和排水系统等。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其配置标准应以满足消纳场安全作业和有利于环境污染控制为原则,并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

 3.0.7 堆填实施过程中应分阶段在堆填量完成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和竣工封场时,分阶段对堆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及验收。

 3.0.8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

 3.0.9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出消纳场应进行检查、登记、计量和清洗。

 3.0.10 消纳场在作业期间应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填满后应及时封场;封场后再利用时应进行专项论证。

 3.0.11 消纳场堆填区的地基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不满足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4 4 场址选择 4.1 一般规定 4.1.1 消纳场的选址和规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并考虑区域共享、城乡共享,实现设施的优化配置。

 4.1.2 消纳场选址,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条件对周围环境、建设投资、运维成本、运输费用等的影响。

 4.1.3 消纳场选址应满足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的专业要求。

 4.1.4 消纳场总占地面积应按远期规模确定。消纳场的各项用地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当地国土、规划等的要求。

 4.1.5 规划选址应按场址初选、场址推荐、场址确定三个步骤进行。

 4.2 规划选址 4.2.1 消纳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设置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外,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的区域; 2 距离城乡居民点不应小于 300m;不应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 3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4 宜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环境保护距离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4.2.2 消纳场选址禁止设在下列地区:

 1 人员 密集的生活区、商务区和工业区; 2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地; ; 3 泄洪区 、行洪区和蓄洪区; 4 活动的断裂带; 5 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 6 文物古迹,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7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 8 其它 法律法规禁止的区域。

 5 5 勘 察 5.1 一般规定 5.1.1

 消纳场的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消纳场安全等级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 5.1.2 划分。

 表 5.1.1 消纳场工程勘察等级 消纳场安全等级 消纳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复杂 简单 一级 甲级 甲级 甲级 二级 甲级 乙级 乙级 三级 乙级 乙级 丙级

 5.1.3 消纳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下列标准判别: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地质环境复杂: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形地貌复杂; 4)场地内岩土体种类多,强度变化大,均匀性差; 5)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2 地质环境中等复杂:介于地质环境复杂与地质环境简单之间。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地质环境简单:

 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 6 度,或对建筑抗震一般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发育; 3)地形地貌简单;

 4)场地内岩土体种类少,强度变化小,均匀性好; 5)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注:1 从复杂开始,向中等复杂、简单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 2 对建筑抗震有利、危险地段的划分,在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确定。

 5.2 工程勘察 5.2.1 消纳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和气象水文;

 6

 2 查明场地地质构造与不良地质作用; 3 查明岩土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 4 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的渗透性以及附近水源地的分布;查明水土环境指标,调查污染物的运移,评价对水源、岩土及环境的不利影响; 5 查明全新活动断裂分布,评价场地地基和堆体的地震效应; 6 分析评价场地、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 7 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

 5.2.2 消纳场工程勘察前,应搜集下列技术资料:

 1 消纳场的规划容量;

  2 消纳场的流域面积,降水量、径流量,多年一遇洪峰流量;

  3 活动断裂和抗震设防烈度; 4 邻近的水源地保护带、水源开采情况和环境保护要求; 5 其他有关的资料。

 5.2.3 消纳场的工程地质测绘应包括场地的全部范围及其邻近有关地段。并应着重调查下列内容:

  1

 地貌形态、地形条件,水源地和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公路、输电及通讯干线等;

  2

 洪水、滑坡、泥石流、岩溶、断裂等与场地稳定性有关的不良地质作用;

  3

 有价值的自然景观、文物的分布;

  4

 与渗漏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5

 生态环境。

 5.2.4

 消纳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宜分阶段进行,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工程需要时,可进行选址阶段的勘察;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岩溶勘察。

 5.2.5 选址勘察阶段宜以搜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初步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并对拟选的场址进行比较,提出推荐场址的建议。

 5.2.6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以现场调查为主,辅以少量勘探工作,对拟选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5.2.7 初步勘察应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辅以勘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对拟建工程的总平面布置、场地的稳定性、建筑垃圾填筑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建议。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场地及邻近有关地段,其比例尺宜为 1:2000~1:5000。勘探点间距和勘探深度可根据埋填方式、荷载大小、场地岩土条件综合确定。

 7

 表 5.2.7 初步勘察的勘察线、点间距 勘察等级 甲级 乙级 丙级 勘探线间距(m)

 40~80 60~120 80~160 勘探点间距(m)

 40~80 60~120 80~160

  5.2.8 详细勘察应采用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其比例尺不应小于 1:1000)并用物探作为辅助勘查手段,获取工程设计所需的参数,提出设计施工和监测工作的建议, 并对不稳定地段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提出治理建议。

 5.2.9 消纳场的详细勘察,勘探线和勘探点间距除特殊要求外,勘探线间距不大于 60m,勘探线不得少于 3 条;勘探点间距为 20~60m。当发现软弱夹层时,应增加勘探孔数,以基本查明其分布,特别注意可能形成的滑动面的各种夹层。一般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原自然地面,深入稳定岩层或潜在滑动面不少于 1.0~2.0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深入稳定岩层或潜在滑动面不少于 5.0~8.0m;但每条勘探线上控制性勘探孔应有不少于 50%,其深度以查明软弱带与可能的滑动面、渗透等地基问题为准。

 表 5.2.9 详细勘察的勘察线、点间距 勘察等级 甲级 乙级 丙级 勘探线间距(m)

 20-30 30-40 40-60 勘探点间距(m)

 20-30 30-40 40-60

  5.2.10 消纳场的各组成部分的勘察取样和原位测试应满足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和相关专业勘察设计规范的相应要求。

 5.2.11 消纳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资料完整、真实准确、结论有据、建议合理;并应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建议;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5.2.12 拦挡工程地段详细勘察,按下列要求进行:

 1 勘探点应沿坝轴线上、下游布置不少于 3 条勘探线,对于消纳场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可沿坝轴线布置一条勘探线; 2 勘探点间距宜为 25~50m; 表 5.2.12 拦挡工程详细勘察的勘察线间距 勘察等级 甲级 乙级 丙级 勘探线间距(m)

 20-30 30-40 40-50

 8

 3 控制性勘探点宜布置在拦挡工程轴线上,勘探孔深度应能满足分析稳定、变形和渗漏的要求,一般宜为堆置高度 1.0~1.5 倍;一般性勘探深度宜为堆置高度 0.6~1.0 倍。在预定深度范围内遇见基岩或分布稳定的弱渗透性岩土时,部分勘探孔应进入基岩中风化层外,其余勘探孔可减少深度; 4 控制性勘探点宜为勘探点总数的 1/4~1/3,但每个地貌单元上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5 与稳定、渗漏有关的地段应加密、加深勘探孔,或专门布置勘探工作。

 5.2.13 配套工程详细勘察相关要求参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5.2.14 场区内道路详细勘察相关要求参照现行《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

 9 6 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消纳场建设的总平面应该按照功能分区布置;建设用地应遵循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满足生产、办公、生活的需要。

 6.1.2 消纳场的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应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要求,宜集中布置,且宜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与堆填区之间宜设绿化隔离带。

 6.1.3 消纳场的场地平整应满足堆填库容、边坡稳定、场地压实度、场地排水等方面的要求。

 6.1.4 消纳场场内道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堆填作业顺序,各堆填阶段标高以及堆土区、管理区等位置合理布设。道路设计应满足运输车交通量、车载负荷的需求,并应与竖向设计、绿化设计相互协调。

 6.1.5 消纳场场内绿化布置应符合总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要求,场区永久性道路两侧及主要出入口、堆填作业区与辅助生产区、管理区之间等处均宜设置绿化隔离带;消纳场用地红线内宜设置绿化隔离带,并沿周边设置。绿化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

 6.1.6 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宜分区堆存。

 6.2 主体设计 6.2.1 消纳场主体工程宜包括场地地基、拦挡工程、排水工程、场内道路等。

 6.2.2 消纳场堆填主体设计应取得下列资料:

 1 现状地形图;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 3 消纳场周边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情况以及现状资料和既有设施情况,包括道路、铁路、水利、村庄、管线等; 4 气象、气候、地震烈度等资料; 5 拟堆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6.2.3 建筑垃圾堆填区应根据规划限高、地形地貌特征、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环境保护、车辆作业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分区,分层堆填厚度、堆填高度和边坡坡度,并应进行整体稳定性核算。

 6.2.4 消纳场堆填主体设计包括堆填要素、安全稳定性分析和安全对策措施、安全防护距离、防渗系统、排水系统等内容。

 6.2.5 消纳场进场建筑垃圾应符合要求,禁止含水率超过 40%的建筑垃圾,未经处理的红粘黏土膨胀土,盐渍土或膨胀盐等材料直接堆填。

 6.2.6 建筑垃圾堆填区应根据不同的堆填状态进行安全稳定性分析。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消纳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设计阶段应进行消纳场稳定性分析;消纳场封场前应对现

 10

 状消纳场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论证。

 6.2.7 消纳场应设置完整的截排水系统,根据需要可设置防渗系统。

 6.2.8 对于在洼地堆填的消纳场应根据需要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对于在山谷或平原地形的消纳场,必须在坡脚设置拦挡工程。

 6.3 堆填设计 6.3.1 消纳场主要堆填设计应包括堆填总高度、分层厚度、台阶高度、平台宽度、边坡角度、容积、占地面积等。

 6.3.2 堆填方式应根据填料性质并结合消纳场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比较后确定。

 6.3.3 消纳场排土平台应线性平整,排土线整体均衡推进,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应有2%~5%的反坡。

 6.3.4 消纳场台阶高度、堆填高度、边坡角度、平台宽度应根据堆填方式、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气候条件等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确定。多台阶消纳场的总体边坡角应满足消纳场整体稳定性要求。

 6.3.5 堆填材料填筑时应进行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不宜大于1.0m,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85;当采取夯实方法进行处理时,分层厚度和要求应满足《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的要求,同时临时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应满足《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 的要求。

 6.3.6 堆填体台阶高度可取 5~10m;单台阶消纳场和堆填土体压实度要求较高时可取高值。

 6.3.7 堆填体边坡坡度可取 1:2.5~1:3.0,当堆填体压实度要求较高和总堆填高度不大,填料性质较好且稳定性可以满足时坡度可适当增加。

 6.3.8 多台阶消纳场各台阶之间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5m;当平台兼作运输通道或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相应要求。

 6.3.9 消纳场堆填前,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堆置高度验算堆填前及堆填竣工后的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对于土质斜坡地基,宜将原坡修整成台阶状,以增加稳定性;对于浸水地基,宜在堆填之前疏干基底,并填筑块碎石作垫层或设置盲沟,用于排水; 6.3.10 消纳场地基表层存在软土、植被时必须进行清除。

 6.3.11 消纳场遇降雨等不利气候应避免堆填建筑垃圾并做好临时防护措施,降雨结束后重新堆填前,应排除场内积水,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6.4 堆填区稳定性分析 6.4.1 消纳场安全稳定性分析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建筑垃圾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2 计算方案及稳定性计算分析; 3 安全稳定性对策措施; 4 稳定性分析结论及建议。

 6.4.2 稳定性计算应根据潜在的破坏方式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

 11

 方法和定量计算方法,分析中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进行;其中松散类材料可采用圆弧法搜索潜在滑动面并采用简化毕肖普法计算;考虑结构面稳定性材料时采用折线法搜索潜在滑动面并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

 6.4.3 计算模型应综合地形地貌、地基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填料特征、堆填方案、堆填过程等确定。

 6.4.4 稳定性计算工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重力、降雨及地下水、地震情况,进行不少于自然工况、降雨及地下水工况、地震工况三种条件下的计算分析。

 2 消纳场影响范围内设施和荷载应考虑在内。

 6.4.5 力学指标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纳场地基土力学指标应采取室内或原位试验,并结合地层结构特征综合确定; 2 填料力学指标宜根据填料成分结合堆填工艺综合确定;条件允许时可采取现场原位直剪试验确定。对新建消纳场没有条件进行试验时,可通过工程类比选取,实施过程中通过现场试验复核。

 6.4.6 消纳场安全稳定性标准应根据消纳场等级和计算工况确定,可按表 6.3.7 选取,根据需要设置拦挡工程措施。

 表 6.4.6 消纳场安全稳定性标准 消纳场等级 整体稳定性系数 自然工况 降雨及地下水工况 地震工况 一 1.35 1.25 1.15 二 1.30 1.20 1.10 三 1.25 1.15 1.05

 6.5 拦挡工程设计 6.5.1 拦挡工程根据型式不同可分为拦挡坝类和挡墙类。

 1 根据材料不同,拦挡坝可分为浆砌石坝、混凝土坝以及碾压式土石坝;挡墙可分为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加筋土挡墙等; 2 根据高度不同,拦挡坝可分为低坝(低于 5m)、中坝(5m~15m)及高坝(高于 15m)。

 6.5.2 拦挡工程位置、型式和高度选择应根据消纳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形地貌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填筑材料来源、气候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5.3 拦挡工程结构采用挡墙结构和浆砌石坝、混凝土坝结构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 的规定;采用碾压式土石坝结构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对于有特殊要求,采用新型结构或受力复杂的拦挡

 12

 工程结构时,应进行专项研究。

 6.6 截 截 排水设计 6.6.1 消纳场防洪设计频率,一、二级消纳场应不小于 50a,三级消纳场应不小于 20a。

 6.6.2 消纳场应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地下水和堆填料内的滞留水。消纳场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堆填完成后的地表水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和堆填期间的临时排水系统。

 6.6.3 消纳场排水量应根据当地水及气象资料进行计算,可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进行设计计算,缺乏相关资料时,可采用类似工程经验;入渗系数及计算公式可参考下表执行。

 推荐访问:福建省 技术标准 垃圾

上一篇:破碎设备生产制造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可编辑范文)
下一篇:山东工业建设项目建议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