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西关文化足迹(修改)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20-08-21 点击:

 追寻西关 美食建筑 文化的足迹

 —— 建国六十年 西关 文化 的变化 发展

 一、调查起因 :

 2009 年迎来了建国 60 周年的大庆。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大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特别对老城区西关的变化作相关调查。

 二、提出问题 :

 1、建国 60 年来,西关特色建筑——骑楼的发展变化。

 2、建国 60 年来,西关传统饮食的发展变化。

 三、调查方式 :

 这次调查报告我利用上网查找相关性资料、书籍和拍照,以及实行走访街坊调查方式。

  四、调查经过 :

 在 2009 年 8 月 16 日早上,我步行前往西关造铜工艺店实行了解,并拍照留念,然后到“八和会馆”拍照,这两处地方都能代表西关艺术文化;再沿着恩宁路别具特色骑楼拍照;再往多宝路品尝“开记”西关美食,后步行至在荔湾湖公园询问一位 70 来岁年纪的老爷爷,了解建国 60 年来的西关道路及住房的变化情况。

  (西关骑楼改革现状)图 1

  (西关骑楼改革现状)图 2 〈一〉 骑楼 1、骑楼源于秦汉交际南越地方的干栏并与古希腊的建筑特色相融合而形成的,在民国时期广州拆城墙,扩马路。开通了多条主干道,为了提升马路的空间和同时适合南方的潮湿的气候特征,就建成了现在的骑楼。

 2、据我调查在建国之初,每户家庭绝大部分是 8-9 人挨在一间屋子里,因为当时物资缺乏,百废俱兴,所以房子里的房间只能用布作为间隔,还有部分家庭是三代同堂,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只好靠搭阁楼解决住宿,每逢落雨,住砖木结构房子的人都要提心吊胆,因为万一没有即时关好门窗,被雨水淋湿木头,以往砖木结构的房子是用木头作屋栋的,就很有可能会引来白蚁,白蚁成堆,侵食木头,房子失固,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改革开放时期,为了恢复旧西关骑楼物色,保留西关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政府部门调拨资金对西关一带,旧屋、骑楼实行翻新,危楼实行拆建,使恩宁路重拾惜日风光,光耀羊城。

 3、到建国 60 周年,随时代需要已取消了福利分房,实行自我购买商品房,基本三囗之家都能住上了两房一厅的 60 平方以上的住房,西关骑楼开始实现商业化,以上下九为轴心实行辐射,并且在保留以前西关传统文化特色与建筑风格为前提实行商业化改造。

  (西关工艺)图 5

  (西关工艺)图 6

  〈二〉 西关传统饮食。

 据查阅资料记载,在建国初期,西关饮食多不胜数,如:文昌北路的银记肠粉、荔枝湾的艇仔粥、原名叫小风饼的鸡仔饼,公鸡榄等。

 在改革开放以来,西关饮食随着经济发展,又一个腾飞,有名气的茶楼就如泮溪酒家、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等百花齐放,小食店遍布西关如星罗棋布,其中闻名广州伍堪记、开记、顺记等;而且西关街头的小吃也很多,种类繁多,如生滚肉粥、艇仔粥、干炒牛河、绿豆糖水、芝麻糊等都物美价廉,为“吃在广州,味在西关”增添很多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富有西关风味的“艇仔粥”,广州人称小舟为艇仔又因在荡漾的小舟上出售而得名。这种舟又称荔枝湾艇仔粥,用鱼片、海蜇、炸花生、叉烧、浮皮、虾米、姜、葱、芜荽、菜丝等为原料,乃西关粥品中作料最多的一种。

 (开记小食店)图 7 7

  (开记小食店)图 8 8

 (西关泮溪酒家)图 10

 到了现在一日千里,饮食文化也随着我们在实行变迁,由单一的品种到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多种经营迎合客人囗味顺应潮流的发展新景象。

 综上所述,从西关特色建筑、饮食文化两方面能够觉察,广州荔湾的变化。但是作为西关人,每当我走在古香古色的古玩街、骑楼连片的恩宁路时,似乎历史向我走来,在保留的特色文化中我体会到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亦相信在祖国大地各处的地方特色文化都如西关文化一样保持着它的活力,徜徉在历史的轨道上。

推荐访问:足迹 追寻 西关
上一篇:人力资源经管团队建设
下一篇:2021年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考博真题、参考书、招生信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