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的研究*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赵 丽 杨海峰 王帅兵 王 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动物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9年4月,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其中14次提到“创新”,3次提到“创业”。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也应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培养既有较强专业素养又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联系又各有不同,如何更有效地将二者融合实现共同发展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意味着需要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作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也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以往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联系,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为国家不断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是使命,更是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提升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保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市场背景下,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只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力等发展潜能。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创新趋势,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有助于专业和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高职毕业生之间更高质量的就业良性循环,增强了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增加砝码。

(三)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对专业教育的更高要求

专业教育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传统应试教学中的知识型授课模式使得理论知识占据了高职专业课程的主导地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如果只是简单将二者叠加,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相互干扰,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思想认识引导,采取多样化措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使创新创业拥有专业知识的支撑,实现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双向互通。[1]

(一)创新创业认识不到位,融合意识不强

意识引导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创业实践成功的内在动力。虽然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下,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还只停留在单独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校内的各种创新创业比赛、讲座或社团层面上,缺乏和专业教育深层次的渗透。不少专业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与学生创业有关,专业教育还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创新创业课程则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开办自己的公司,有风险,缺乏创新创业的活力与激情,使得不少高职院校中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两张皮”,缺乏有效融合。[2]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是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渗透的重要抓手。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既要具备理论性还要突出实践性,需要在整合社会、企业、行业和学校等多种资源下融入专业教育中,同时不同专业还应设置不同的课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课程和专业课程还只是结构上的叠加,未重新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还相对独立,不能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融合效果不理想。在专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平台建设、评价体系中也未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内容,教学体系不完善,无法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师资力量是主导,是推动力量。创新创业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解惑者”,更应该是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指引者”。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主要由辅导员、管理岗等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或者由专业教学能力薄弱的外聘企业人员构成。缺乏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使创新创业教育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少实践锻炼,创新创业潜质得不到开发,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实践平台

创新来源于实践。学生在系统学完课堂理论知识后,需要通过实践再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而创新实践平台可弥补传统课堂知识传授教学型教学模式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优势互补,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不少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资金,没有相应的创新实践平台,有院校即便拥有创新实践平台,但是由于建设情况参差不齐,利用率较低,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缺少实践巩固,使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效果大打折扣。

(一)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促进认知融合

高职院校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就要转变专业教育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依靠讲授、强调以“运用技术”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在当前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厘清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和异同,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专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应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实践分层递进式融入并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各主体对二者融合的思想认识。可建立针对教师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创新创业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为创业学生提供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
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良好的融合氛围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融合观。

(二)重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支撑

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渐进式融入课程标准中,使专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前沿的创新创业知识相联系,并建立能力考核的标准,在专业教育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3]高职院校应调整、优化课程结构,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构建分层、递进式课程体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搭建了从创新创业意识养成到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培训再到创新创业实践的逐层融入递进式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和拟创业学生分别制定了三层次的课程体系:第一层次的课程主要是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二层次主要是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课程,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第三层次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实践相结合。

(三)建立多元师资队伍,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保障

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着力打造“专”(校内专任教师)+“兼”(行业、企业专家等)组合的教学团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政府专职人员、优秀创业典型通过讲座和培训等形式指导学生并担任校外兼职教师,也为专职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搭建了平台,积累了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加强校内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申报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参与行业与企业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将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反馈到教学理论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将教科研三者结合,实现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师资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不只是会做而且会教的多元化的融合型师资队伍。

(四)建立多层次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深入强化理论应用

创新来源于实践。高职院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可建立不同功能的实践平台。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创新意识不强,建立基础创新认知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专业基本功、专业素养,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尝试”逐层递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创新思维形成的全过程有基本认知;
专业实践平台将为有着创新实践意愿的中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锻炼机会,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职业技能大赛等开展各专业多类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依据专业,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真实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结题过程,在研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借助教学、生产、科研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校企共建集生产实践、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实践综合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体验、技术培训、顶岗实训和创新实践的机会。[4]

(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参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创业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容与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实施一定的奖惩,同时对学生进行每学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考评,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充分调动师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发展,促进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使命。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职院校要面对市场变化和社会需要,从观念转变、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完善实践平台、制订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上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推动二者的有效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院校融合高职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推荐访问:教育 路径 融合
上一篇: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STEM教育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1992-2020年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政策历史进程的文本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