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数字化为契机加快安徽教育强省建设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02-27 点击:

周端明(合肥师范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单独部分,强化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作用,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论述,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而数字时代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把教育数字化作为解码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关键,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因此,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须从根本上要求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时刻关注科学技术前沿进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特征。恩格斯曾指出,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由衷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样高度关注科学技术的前沿进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00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建议;
2003 年在浙江工作期间又倡议建设“数字浙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放眼未来、顺应大势,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在2015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2017 年,“数字中国”建设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在致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深刻揭示了:一方面,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治理。简单地说,“数字中国”建设包括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三个重要部分。我们认为,教育数字化是数字社会建设的一部分。由于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数字化应该优先发展,以引领“数字中国”建设。

教育数字化培养数字技能。当前,数字技术正以新思维、新理念、新业态和新模式全面改变着我们的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生态和政府治理,数字时代正在逐步形成。在数字时代生存的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字技能,而教育数字化是提供这一有效供给的基础环节。通过教育数字化的优先发展,让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数字环境下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逐级提升孩子们的数字技能。让他们从最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学习,逐渐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学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解决实际问题,并了解和接触数字科技发展前沿,培养数字思维和技能,为我国培育适应数字时代的劳动者、管理者、创新者和创业者。

教育数字化孕育数字生态。“数字中国”建设,一方面需要政府减少管控,提供数字技术运用的场景;
另一方面,更需要满足场景需求的创新供给。高等学校是我国创新的重要贡献者,新时代以来的十年,“高校获得了全部10 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的6 项,全部11 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的10 项,并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神舟飞天、北斗组网、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大国工程中,高校助力突破了多项‘卡脖子’问题。”我们认为,教育数字化能够统合全球创新资源信息,实现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在混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传授创新知识,在实验室、实践基地和学科竞赛中把新的想法转变为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和创意,在创业过程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专利发明和创意等商业化。因此,教育数字化将有利于培养数字时代的创新人才,有利于直接供给数字时代的各类创新创意产品,有利于数字时代的创业企业的发育成长。总之,教育数字化将加速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创新、应用开发和创业企业,加速数字生态的形成。

教育数字化涵养数字文化。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文化。农业时代有农耕文化,工业时代有工业文明,数字时代则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数字文化,也就是一套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规范、法律制度和习惯习俗,用以规范和约束数字时代居民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学校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高等学校尤其如此。教育数字化在孕育数字生态过程中自然内生数字文化。一方面,它承载培育数字时代原住民的任务和使命;
另一方面,数字文化从根本上就来自数字时代原住民的互动过程。

推动教育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打造新竞争优势、抢占数字时代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美国、欧盟、俄罗斯和国际组织竞相出台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2020 年,欧盟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报告,美国高校信息化协会发布《驱动高教数字化转型》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报告。2021 年,俄罗斯出台《高等教育与科技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报告。我国政府同样高度关注教育数字化,始终走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列。2021 年3 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1 年8 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2022 年1 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0 年12 月9—11 日,慕课(MOOC)兴起以来的首次以慕课为主题举办的全球性会议——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并在大会上成立世界慕课联盟。2022 年3 月28 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在这段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既对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建设目标,又对我国的各级教育提出了全面的建设要求。我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的根本依靠就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目前,我们亟须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创新。推动教育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改变教育发展动力结构,促进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变革,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从根本上讲,教育数字化使教育能够跨越时间、空间和阶层限制,使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方案成为可能。因此,教育数字化是解决我国乃至世界当前教育痛点的原始创新。

教育数字化使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长期以来,优秀教师、优质教育投资等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聚集,导致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教育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人民追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大、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教育,秉承“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因此,打破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而教育数字化使其成为可能。运用5G 网络、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让远在西部偏远山村的中小学生直接聆听北京、上海等城市教学名师的授课。他们还能够直接与老师同学交流所学、所感,探讨问题,释疑解惑。课堂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后观看课堂视频继续学习。遇到实在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向老师求教。VR、AR 等技术的运用既可以让远在西部边陲的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让北京、上海的学生领略辽阔祖国的旖旎风光。让我们国家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身怀不同民族文化的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最终能够相知相爱。可见,教育数字化发展能够使教育打破时空限制,平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教育数字化使教育突破阶层限制。阶层之间在教育资源获取上存在的不平等、不公平已经成为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在优秀的公办学校(幼儿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收入阶层可以通过购买高价“学区房”而拥有优质教育资源,而这却是低收入阶层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此一来,高收入阶层的孩子因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而可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深入探究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发现,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稀缺的名师资源。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打破名师资源的属地限制。教育数字化能够通过5G 网络、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向现代的“一对多”模式转变,也就是从一个名师教授一个班级向一个名师教授N 个班级的转变,既扩大了名师的受众面,也使低收入阶层的孩子能够获得名师的教导。因此,教育数字化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降低阶层固化的风险。

教育数字化使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因材施教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坚实的教育理想,目标是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教育数字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进一步成为现实。通过对学习者学习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帮助教师实现智慧教学。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分析其优势与劣势,为教师掌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在准确掌握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算法为学习者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方案或规划,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更“智慧”地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会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及时获知,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过程以适应学习者的状态,确保学习者在既定学习路径上发展,实现预期学习效果。因此,教育数字化使得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有其自主的学习方案,那种标准化的统一的学习方案或只是一个选项,因材施教真正得以实现。

教育数字化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形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使得我们的知识和能力的折旧同样加速,这样的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自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一方面,教育数字化从供给侧提高了质优价廉的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规模,使我们可以以很低的价格获取所需学习资源,降低了学习成本。以国际大型慕课平台的学习课程为例,其成本仅仅为大学课堂学习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不要求课程成绩单,甚至可以免费。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能够让学习者更清楚自己的需要,内生学习动力更强,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样,教育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能够极大扩张我国人力资本总规模,提升人均人力资本水平,助推我国经济增长要素从人口红利模式向人力资本红利模式的转型升级。

总之,教育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教与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可以改变教育的供给形态:从传统的单一的学校供给向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供给转变;
从单一的线下面对面的供给向线上线下混合供给转变。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也深刻改变了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向多元的泛在课堂学习转变;
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向包含学习能力在内的能力提升为主的学习转变;
从特定的学生阶段的学习向终生学习转变。因此,教育数字化正在推动教育和学习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必将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形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

2021 年通过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坚定不移推进网络强省、数字江淮建设,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数字化水平。毫无疑问,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江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安徽教育强省的重要支撑。

推进教育领域“新基建”行动,夯实安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能力。如果说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和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备是支撑工业时代的重大基础设施,那么互联网、5G 等网络通信设施设备以及大数据中心、云和算法算力等则是支撑数字时代的重大基础设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首要的是建设支撑其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即教育领域“新基建”。首先,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的全覆盖。其次,着力建设安徽省教育大数据平台和教育云,集成全省教育领域数据,以云服务方式提供算力资源。最后,加强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推广智慧教室、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创新实验室等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

激发教育数字化多元主体活力,打造安徽教育数字化生态。数字化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是立体全面的,涉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方方面面。以美育目标为例,数字化对音乐、美术和审美等产生了全面影响。利用VR、AR 技术我们就能够深入到分子、原子和DNA 内部,发现自然之美;
利用3D 动画我们能够再现历史名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打造的数字时代的美育体系。《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育并举’行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首先,我们要以“五育并举”目标的实现为中心规划设计教育数字化,用教育数字化更好促进“五育并举”的实现。其次,正如前文指出,教育数字化将导致教育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从过去的学校单一主体向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转变。最后,根据不同教育层级、维度的外溢效应大小、公共品属性强弱等多元维度划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以充分激发多元主体的活力。总之,让基本层次的归政府,高端层次的归市场,公益层次的归社会,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良好生态的形成。

提高安徽教育数字化的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教育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教育领域的供给和需求,这要求政府改革当前教育治理体系,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首先,政府要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开放数字化应用场景。随着在线教育资源供给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出现了学校如何认定学生在线学习成果的问题,这一问题突破了高校和政府过去管理的边界。这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改革创新,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其次,应用场景的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无序,甚至混乱。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直面无序和混乱,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在教育领域筑起一道高高的城墙。据了解,已有部分国外公司人事招聘时开始认同知名MOOC 平台上的成绩单。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教育数字化的特征改革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避免陷入“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活—乱循环”。再次,教育数字化同样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因而大型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垄断必定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治理难题。从效率维度看,大型数字化教育平台更有效率;
但从公平维度看,其可能侵犯平台需求者和其他中小型平台竞争者的利益。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性、公益性强的基础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建设,开放平台的应用层面,鼓励企业应用创新;
另一方面,政府要提升反平台垄断的能力。最后,教育数字化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中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运用,而这些数据涉及各方面的隐私。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适用于教育数字化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建立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

总之,以教育数字化推进安徽教育强省建设是数字时代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多元主体活力,形成覆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各方面的公有和民营合作共享共赢的教育数字化的供给体系;
更要发挥好政府在应用场景开放、大型数字化教育平台垄断治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真正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推荐访问:教育 安徽 数字化
上一篇:《中国农业教育》2022年总目次
下一篇:教育空间中的身体规训及其改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