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护理礼仪》教学的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杨亚, 佘广玉, 葛慧慧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文件中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开设《护理礼仪》课程,旨在提升护生基本礼仪和护理职业礼仪素质,培养护生成为有修养、懂礼仪的护理工作者。目前的护理礼仪教学主要通过形体、形象、语言等方面完成“仪”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内在“礼”的要求,礼仪培训最好从学校教育抓起,为提高护理礼仪教学效果,切实发挥礼仪课程对护生人文素质的积极影响,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并探讨其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级234名护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4人,年龄20~23岁;
选取2019级252名护生为研究组,其中男生38人,女生214人,年龄19~22岁。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护理礼仪》课程共18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训8学时,开设于第三学期。教学团队共有4名教师,负责理论和实训的授课。开课前由团队负责人集中培训教学团队成员,保证教学内容的完全一致。对照组按照《护理礼仪》教学大纲授课,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日常礼仪、服饰礼仪、饮食礼仪、言谈礼仪,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仪容礼仪、体态礼仪。研究组在原教学大纲中融合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2.1 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团队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融入传统礼仪知识。理论内容主要补充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于绪论中补充中华传统礼仪的历史沿革、传统节日习俗、“五礼”、二十四孝等;
二是在日常礼仪、仪容礼仪、服饰礼仪、饮食礼仪等教学中融入传统礼仪实践,做到理实一体,如日常会面礼仪中增加揖礼、鞠躬礼和跪拜礼,服装搭配时增加汉服、旗袍、唐装、中山装等传统服饰的讲解。实训内容在讲解现代体态礼仪的基础之上增加传统礼仪的站姿、坐姿和行路礼仪。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1.2.2 教学方法改革 制作融入中华传统礼仪内容的《护理礼仪》教学课件,所有授课教师接受统一培训,采用同样的授课课件对2019级护生进行课堂讲授,课外给护生提供相关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书籍、电视节目、专家礼仪讲座等信息,鼓励护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不断拓展中华传统礼仪知识。

表1 《护理礼仪》课程中新增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学内容

1.3 教学评价

1.3.1 研究组护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两轮专家对问卷条目进行删减和修改后,形成教学反馈问卷,并随机抽选10名护生进行预实验,经检测,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该问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答案由“非常认同”到“很不认同”共5个选项,只能选择1项。分别统计每个条目的不认同率、中立率、认同率。不认同率=(非常认同+比较认同)人数/总人数×100%,中立率=认同人数/总人数×100%,不认同率=(不很认同+很不认同)人数/总人数×100%。

1.3.2 比较两组护生的课程成绩 总分由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训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

1.4 统计学方法

2.1 研究组护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

研究组护生对《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率很高,90%以上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程改革,并认为学习传统礼仪文化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见表2。

表2 研究组252护生的《护理礼仪》课程教学反馈[n(%)]

2.2 两组护生的课程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护理礼仪》课程成绩比较[分,

3.1 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文明素质,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教育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等[2]。《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提高护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通过礼仪的学习能掌握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因素。除了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师资建设等,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很重要。有学者提倡在护理礼仪教育中融合和渗透儒家的“仁礼”思想以提高学生内在修养[3],也有学者响应国家政策提出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4]。本教学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传统礼仪知识、教学比赛和礼仪大赛经验,在原有教学内容上进行补充和调整,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基础上融入中华传统礼仪知识。

3.2 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

护理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护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目前不少课程都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5-8],《护理礼仪》课程也应融入思政教育,将优秀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符合此要求。比如,讲解我国传统礼仪的历史沿革和“五礼”内容,大大增加了护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兴趣;
讲解饮食礼仪、服饰礼仪、鞠躬礼等内容,使护生了解到邻国日本、韩国很多文化都来源于我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3 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护生文化认同感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感很高,而且认为学习传统礼仪文化能够提高就业竞争力、文化自信、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① 推荐相关传统礼仪文化书籍,包括《周礼》《礼记》《中华传统礼仪概要》等,推荐相关电视节目和专家讲座,如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的《彭林说礼》、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百家讲坛》等。② 鼓励护生积极参加相关社团活动,如传统礼仪大赛、汉服秀、经典诵读、古典名著知识竞赛等,传统礼仪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不足。③ 鼓励护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护生在活动中加深礼仪文化认知,增强对礼仪文化的认同。如组织护生去社区、去敬老院做义诊,关注留守儿童等,有利于培养医德医风。④ 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家道家礼、尊师重道中去,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日常生活中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9]。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研学、参加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在家庭学校多种途径学习践行传统礼仪文化,能够提高护生的文化认同感。

3.4 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效果不拘泥于课程成绩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护生的理论和实训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学习传统礼仪文化并未显著提高护生《护理礼仪》课程的学习成绩。分析原因有二:第一,两组护生的考核内容还是沿用以前的题库和实训项目,并未涉及到传统礼仪知识,所以研究组护生的优势并未能体现出来;
第二,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实践的积累,也是一种内在的修炼,在校期间短暂的学习不会即时体现效果。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评价中不能仅关注分数,还需注重过程评价,如护生的课堂参与度等;
不能仅看短期效果,更加要追踪护生的长期发展,比如护生的就业情况、获奖情况,甚至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这也将是本课题未来延展的方向。

《护理礼仪》的教学目标绝不仅是培养拥有优美仪容仪表和得体行为举止的护士,还要注重挖掘并借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深层人文内涵所积蓄的哲学智慧和力量来感染和引导护生,大部分护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程改革,且认为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礼仪中华实训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2期)2020-05-22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年6期)2017-07-01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筷子礼仪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5期)2017-05-18礼仪篇(下)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4期)2016-03-11推荐访问:礼仪 中华 融入
上一篇:博物馆教育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下一篇:茶文化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