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20-10-21 点击:

 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农业科技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更是提高农业创新力的重要源泉。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开始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革新,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而在不断投入的同时,如何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农业科技结构和投入,保证农业科技的产出效率,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是当前研究的焦点。该文从农业科技投入的角度,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对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旨在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制定优化科技投入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农业科技;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模型验证

 0 引言

 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已经将依靠科技振兴农业作为我国基本国策,这种重大战略的部署显示了国家对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1]。同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是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农村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因此,摸清农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

 1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各部门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从而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总体上还存在着科研经

 费投入总量不够、科研的投入强度不高、科研人员投入不均衡和科技转化成果不高等问题[2-3]。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第一,科研经费投入的整体总量不足,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科研经费都是由政府拨款。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价水平也在快速增长,导致了政府在农业科研费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扣除物价上涨部分的费用,其实际农业科研费用总量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单一的财政投入,往往使得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有限,只能支持部分农业科技项目,进而导致农业科技发展缓慢。第二,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当前,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但在农业科研经费投资的结构上却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推广和科研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并不大,且科研人员的人均科研费用偏低,大部分的科研经费用来安置离退休人员以及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的投入到农业科学研究上的费用明显不足。同时,在农业推广的经费方面,也只占总投入的一小部分。另外,由于我国还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管理体系和我国特殊的国情,导致在管理科研投入方面,相比起其他国家难度更大,存在农业科研经费的配置不合理和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由此看出,我国农业科研投入结构依然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第三,科研人员分布不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素质农业科研人员都分布在沿海地区,而内地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却相对少了很多。同时,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的高素质科研人员相比北方较多。对于农业科研来讲,需要扎根

 农村一线,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但由于缺乏相关的配套支持,导致许多农业科研人员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参与一线农业研究。最终导致了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业科研方面与农业发达地区科研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第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不高。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仅只有 3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多数的农业科研成果缺乏实际的应用,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同时我国的农业科技管理内部的问题突出,部门间脱节、管理涣散和多头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增长相辅相成,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体现在以下 3 点。第一,农业科技是紧紧围绕农业领域的相关事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在农业科技研究的不断探索中,其实就已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是将农业科研的成果进行了相应的转换,运用在农业的各大领域,最终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为农业科研提供了研究的根据。综上可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第二,随着农业科研的进一步深化,农业的生产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因此,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借助科研增大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科研成果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各类中小型农业企业在科技进步的福利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

 的整体向前推进做出了贡献。第三,在农村生产关系方面,农业科技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更新,真正的好处都落实到广大农民身上,使得他们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合理的分工采用先进的机器大生产,将劳动力进行重新专业培训,从而将劳动力转移到其他地方,能够进行其它高水平的农业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的选取

 农业科技投入主要是在于科研经费的投入,经费投入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数据的连续性,将农业科技机构的经费投入作为投入因子,将农林牧渔的产值作为经济增长产出因子。选择农林牧渔产值作为产出考量,选择的根本依据在于农业所涉及的范围大部分集中在这些领域,能大致体现我国农业科研的产出情况。

 3.2 模型的确立与分析

 为摸清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 2005—2013 年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同时,为了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引入 VAR模型对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而选择该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模型是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由此通过该 VAR模型,可更好地描述农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处在的动态关系。

 3.3 实证结果

 3.3.1 单位根与协整验证

 利用Eviews将变量“农业科研”和“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单位根验证。

 通过验证结果分析可得,两者的验证结果均是二阶单整的。再在根验证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协整验证,协整验证的结果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最后将结果中的协整系数换成指数,得到了农业经济增长变量,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弹性系数为 0.20%。只要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每增加 1%,那么,农业经济就会随之增长 0.20%。换句话说,从宏观上分析,农业科研的投入与农业经济的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3.2 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从构建的误差模型中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中农业科研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均为负。由此说明,在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农业科研的投入有随之上调的趋势。并且在误差模型中可以看出,误差的系数较大,说明 2 个变量间的调整力度较大。

 3.3.3 对 2 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对采用格兰杰检验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农业科研投入与农业经济的增长之间因果关系长期来看是双向的,但两者在短期内只有单项的因果关系。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业科研投入在短时间内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较小。从长期来看,科研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深远影响。

 4 政策建议

 4.1 加大政府科研投入力度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占据了财政的绝大多数。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农业科研投入还算合理。但按均量来看,我国在农业科技研究上的投入量还远远不够,导致科研赶不上农业经济

 发展的步伐,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多种渠道集合资金。如优化税收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在政策的鼓励下不断地推进科研水平。另外,政府还应调动当地企业和个人等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共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2 优化科研投入比例

 在科研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高农业科研资金的使用率。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投入的科研资金没有用到实处,产生了许多科研资金浪费的环节,如大搞农业科研机构基础建设而浪费科研资金的现象。因此,国家应该在整合农业科研资金的前提下,建立起完善的科研投入管理体系,加大对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科研资金的利用率。

 4.3 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可以采取建立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措施。当前,我国农业技术转化率仅达到 30%,即科技的成果最终对农业的贡献仅有 30%左右[5]。由此看来,完善农业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可以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同时,增加相应的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将农业咨询落到实处,为更多农民提供咨询服务。不断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4 加强农民农业知识的培训

 农民的素质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认识水平对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有重要作用。对此,政府部门可以开展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科技讲座,或者通过科技知识下乡活动等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

 5 结束语

 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国家在分析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加大对我国农业科技的投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同勤学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农业科技 影响
上一篇: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及策略
下一篇:四川政府采购四川省内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内江市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采购公告7533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