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暖暖官方手游_智利救援奇迹理应成为我们的“教科书”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19-10-05 点击:

  智利33名矿工在地下生活逾三个月,心理如过山车般起伏。智利卫生部长海梅・马纳利奇在圣何塞铜矿附近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说,当自己告诉矿工,他们的升井顺序将取决于技术因素时,对方的反应显现出值得称赞的精神。“这没问题,但我想最后一个出去。”一名矿工对马纳利奇说。另外一名矿工反驳:“噢,朋友,我说过我要最后一个出去。”“不,不,真的――我想最后一个出去。”又有一个人抢过话。(10月13日《京华时报》)
  马纳利奇评价说,“他们团结互助,希望同伴早获自由,甘于为他人奉献。”从矿工的话语中,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既为成功的解救感到欣慰,也为这种精神所感动。而他们这种精神来自何处呢?
  从舆论报道中不难发现,这与信息的透明和政府的作为大有关联。智利政府十分明确地告诉矿工,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救援措施,包括告诉被困矿工救援所需要的真实时间,让被困人员对自己目前所处的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正如“没有什么比了解自己真实的处境更能消除恐惧”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看到了积极的互动。
  同时,在舆论的密集报道中,我们不但得知了每个矿工的名字,而且连他们的个人兴趣都清清楚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感叹。因为相比之下,在我们这个经历了太多“矿难救援奇迹”的国度中,却出现了与此不同的场景,如山西王家岭矿难后,有工作人员表示:“救上他们,我一辈子不会再当矿工。”有关方面发出了“为尊重绝大多数遇难人员家属的意见,对38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的信息……这一切,难道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尊重所有公民的生命和生命尊严是文明的要义所在。反观现实,在一起起矿难中,矿工的生命都显得那样脆弱,生命的神圣性都受到了漠视。种种对待生命的非文明现象的存在,无法让我们感受到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的价值的崇尚,也是在消解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但是,在智利矿难的救援行动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奇迹,也见证了人性的光辉,更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而这点,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扪心自问,而不是成为一个秀观者。
  就我国现实来说,在生存压力下,矿工只能接受矿方提供的低水平的安全生产条件。矿工没有选择余地的无奈折射出了矿工权利的贫乏。无论对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无论是对大型煤矿还是小煤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矿主(管理者),在利益的刺激下,不惜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铤而走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安全投入的增加会降低利润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中心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20D3年,我国原煤年产量为17.28亿吨,而当年底,全国上报具备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2090处,生产能力约11亿吨。也就是说,当年最少有6.28亿吨的原煤产量没有安全保障。而在这样的数据里面,又包含有多少矿工的血泪呢?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谁能期待产生“没人想第一个升井”的奇迹呢?如果结合我国矿井领导用“替身下井”的怪象,恐怕只能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可怕联想。
  正如论者所说:“他们也不是对矿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是讲一些多难兴邦的大道理,而是用很具体的心理指导,来建立矿工们的信心和希望。他们更没有为维护所谓的救援秩序而将矿工的家属隔离开来。”在笔者看来,智利矿难救援奇迹应成为我们的“教科书”,在智利矿难救援奇迹面前,能否让其成为我们的“反思课堂”而不仅仅是陶醉于一时的围观,更考量着社会对生命尊严的崇尚程度。

推荐访问:智利 教科书 救援 奇迹
上一篇:幼儿安全小常识100条_安全教育切莫仅限于书本
下一篇:受工伤后因违纪解聘单位无须支付一次性补助金:工伤解聘怎么赔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