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思维导图依赖现象及匡正策略

来源:英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1-01-14 点击:

思维导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依赖现象及匡正策略 孔镇小学:黄爱花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思维导图的普遍推广使用,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这限制了思维导图发挥其积极作用,导致思维导图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思维导图存在问题 1.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依赖现象 随着思维导图的流行,企业管理、教育培训等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在相应领域使用思维导图,并有逐渐泛滥的趋势。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教学中,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绘制有效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但是在实际绘制过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绘制不同的导图。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分文体、不考虑实际教学需求,只是为了用上这一工具而用,机械地将教学内容和思维导图相结合,导致思维导图呈逐渐泛滥的趋势。

2.教师相关专业知识薄弱 由于教师本身的工作比较繁琐,难以抽出时间对相关书籍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学校较少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专业培训,教师之间也一般不会进行思维导图方面的教学内容交流研讨,造成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比较薄弱,这对在教学中科学有效使用思维导图产生一定的阻碍。

3.绘图类型与内容不匹配 思维导图的构图类型较多,有树状图、流程图、时间轴等,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用于辅助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类型,辅助教学。如果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类型和功能不熟悉,仅仅从个人角度去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就无法使思维导图的功能有效发挥. 二、依赖思维导图的消极影响 1.耗费大量时间 随着思维导图的不断推广,现在已经发展到只要动笔(开会,看电影,读书、写作)做记录,就要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的地步了。在强调效率的社会,有时需要你立即做出决定,不分场合和对象的使用思维导图,这反而增加了思考的步骤,使得解决问题过程变得繁琐殊不知很多简单的事情,靠人脑直接分析就可以提取提取有效信息,达到使用的目的,并不需要绘制思维导图。

有些人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导图,这可能是一种与思维导图不同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会比学习思维导图带来更大的收益。如果再去学习思维导图,强迫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反而对自己毫无裨益,还会浪费大量时间。

2.导致思维混乱 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是用文字、图形和色彩来激发灵感、强化记忆。如果把发散性看成思维导图的固有的属性,每一个节点都能够分支出若干个小杈,那么这将是一个宏大的图示,并且充斥着许许多多的连接线、花花绿绿的色彩,这容易让思考者陷入迷途而不自知。庞大的思维导图反而会导致知识的冗杂,使提取目标信息变得困难,造成思维步骤增多、提取信息混乱。

3.限制理性思维 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由于步骤较多、内容繁琐,很容易让人沉溺于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填充,这样反而被限制思维,降低个人工作效率,这是常见的工具凌驾于人之上。思维导图的本质应该是通过工具的梳理和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思维导图强调的是控制性和逻辑性,而不是内容的完整性和版面的美观度,如果我们只是试图学习工具,将思考的责任托付于工具中,往往难以得到想要的结果。对相同知识的理解和想法,每时每刻其实都会有细微的变化,一味想按图索骥,思路会被图所限制,一些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创新就难以被激发。

4.限制感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金字塔式(或环形)的层次思维模式,意味着有一个核心以及由此产生的派生和分支,在表达理性思维方面远远优于自然语言和表格,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正是由于其各个分支之间逻辑性较强,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于一些情节性的、包含复杂感情信息的文本及图像,它的处理不够有规则,表达上也没有章法可循,因此还不能很好的表达感性思维。

三、 匡正策略 (一) 提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专业知识能力 1.搭建思维导图互动研究平台 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学方式方法都需要有专业指导,指导教师怎么思考,怎么绘制,怎么教学。让更多教师了解、运用思维导图,需要一个互动平台,以供交流研究。搭建思维导图互动平台,除了有专业的团队做推广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例如交流对思维导图的认识、绘制方法及应用,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作品交流等等。通过专业的互动平台,让教师之间缩小沟通的距离,提升个人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与运用,从而提升思维导图专业知识能力。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示范者,想要让思维导图更好的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其对思维导图的类型、功能、绘制有深入的了解;
组织培训,学校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专业的思维导图研究人员来校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丰富教师对思维导图的专业知识;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能力,在有了一定理论基础上,再进行实践,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

(二) 提升对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能力 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思维导图,在教学课堂中不断实践,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对思维导图进行深入了解,有效避免自己主观不完善的思想,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使用技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明确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 为了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不能模棱两可,具体在哪个环节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教师在前期绘制导图的过程中,全面考虑教材、学生、思维导图三者之间的关系,想清楚思维导图在哪些教学环节中适用。这样使用思维导图,才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并非万能,不是所有教材中所有知识都适合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的,所以教师也要根据具体内容具体分析,适合使用的就使用,不适合使用的就果断弃用,不能强硬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困难度。

2.思维导图呈现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依次呈现和一次呈现。教师具体采用哪种呈现形式需要根据所教内容进行判断.大多数教师习惯在课堂的归纳总结环节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思维导图依次呈现的形式较为普遍,这也导致思维导图呈现方式的固化。其次,有些知识并不适用于一次呈现,而需要教师采用分层递进呈现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师应打破自己固有的呈现形式习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采用有效的呈现形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避免思维导图的应用流于形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思维导图,这本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大多数教师仅仅留在表面,为了完成思维导图的教学任务而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像这种流于形式的应用思维导图,不仅没有发挥思维导图的功能,还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用而用,应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去使用思维导图,有效的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

推荐访问:
上一篇:年上半年计生委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下一篇: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说明参考样本(管理岗位、专技岗位、工勤岗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