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原型分析

来源:新西兰留学 发布时间:2020-10-26 点击:

 《雷雨》的原型分析

 论文导读:在《雷雨》中,雷雨意象的构成首先是雷雨之前的闷热、潮湿、几乎令人窒息的气氛。”[3]在此,他传达的正是集体无意识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与人们无意识中的雷雨原型相一致,是雷雨原型的又一次再现。关键词:《雷雨》,原型,集体无意识

 著名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自三十年代问世以来便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所接受,具有了世界性、永恒性的意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它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作者把原型批评理论运用到了作品当中,从而使作者、文本、读者之间产生了默契的心理模式,使这部作品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一、雷雨意象:神秘与丑恶 人类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产生是否存在一种强大的神秘力量可以支配世界的疑问。弗莱认为:“有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可能是潜在的原型模式。”[1] 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导致了远古人类对它的猜测与敬畏,进而成为一种文化原型。发表论文。这种普遍的心理模式深深插入人类记忆之中,即使在人类已能科学、客观地解释并控制自然力的时候,人类心灵中仍存留着遗传下来的集体无意识。[2] 在《雷雨》中,雷雨意象的构成首先是雷雨之前的闷热、潮湿、几乎令人窒息的气氛。此时,剧中人物罪的意识主要通过焦虑的情绪体现出来。焦虑的意义是双向的,一方面它使人心境不宁,消融人的意志;

 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为人对当下处境的不满,从而使个体产生了改变现实的愿望。从实质上说,人的焦虑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罪的意识。在《雷雨》第一幕及第二幕雷雨来临之前的郁热气氛里,主要人物几乎都处在焦虑的情绪之中,而焦虑的原因也几乎都源于罪的意识。四凤自觉违背了母亲的嘱咐,来到周家做女仆并与周家大少爷相爱,母亲即将到来,自己无法向她交代。她顾虑重重,一边不停擦汗,一边叹着气。周萍痛恨自己过去与蘩漪的乱伦关系,觉得犯了不可饶恕之罪。发表论文。而周朴园之所以声色俱厉地勒令人赶紧把窗户关上,是由于他内心深处对侍萍当年犯下的罪过,是一种源于罪过的焦虑。在雷雨之前的郁热里,他们显得异常烦躁。曹禺用雷雨前特有的气氛,表达了剧中人物罪的意识。

 在《雷雨·序》中,曹禺说过自己创作《雷雨》的缘由:“《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明显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3]在此,他传达的正是集体无意识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怀着一种生命的悲剧意识,曹禺以为现实社会中的人类生活在一种摆脱不掉的悲剧生存境界之中,无论怎样挣扎都挣脱不了悲剧的结局,而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罪过,由于命运。由此可见,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与人们无意识中的雷雨原型相一致,是雷雨原型的又一次再现。

 二、母题原型:复仇和乱伦

 “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代表这样性格是周繁漪,是鲁大海……”[4]在 《雷雨》中,最明显具有复仇性格的就是繁漪。

 繁漪是一个最 “雷雨的”性格,她身受周家两代人的欺凌,在周朴园的自私、伪善、冷酷里煎熬,磨灭了青春和热望。她文弱而倔强,明慧而阴鸷,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周萍的勾引重新燃起了繁漪的热情。在与继子的这场“不伦之恋”中,繁漪自始至终是认真的,不后悔的。然而周萍却以一句“一时的糊涂”轻描淡写地抛弃了她,繁漪绝望了。接着,她采取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雨夜跟踪周萍,关窗堵住他的退路;在周萍携四风准备出走时,她又拉出周冲,阻止他们,并关上大门,叫下周朴园,当众公开自己和周萍的关系,毁灭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堆持的虚伪秩序,直接导致了周公馆的崩溃。

 “兄妹乱伦”是在 《雷雨》中出现的又一原型主题

 周萍对繁漪的性爱里含有很大程度上的母爱成份,他对繁漪有着母爱与性爱的双重欲望。周萍在一岁多就失去了母亲,母爱的缺失使普遍存在于儿童心里的恋母情结在长大后难以转化、减弱和消失,母爱需求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始终附着于性爱需求,繁漪就成了这两种需求的共同对象。一方面,在他欲望冲动的时候,他妒忌、憎恨自己的父亲,甚至想杀死他,取而代之。他恨自己不能毫无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剧本中繁漪有一段台词是这样描述周萍的:“你忘了在这屋子里,半夜,你说的话么?你说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

 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5]而另一方面,他又佩服、尊敬他的“事业家”型的父亲,认为周朴园除了倔强冷酷之外,是个无瑕的人。父亲的形象一直压制着他,使他渐渐地退缩了,反悔了,不愿再欺骗他的父亲了,他想把自己从这种不伦之爱中“拯救”出来,四凤便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他发现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在鲁四凤的身体里洋溢着。”然而,四凤只能满足他情欲的发泄,“恋母情结”的作祟,使四凤“不能了解也不能和他起共鸣”。[5]这种不满足使得周萍意志消靡,沉湎于酒精的刺激当中。

 俄狄浦斯传说和易洛魁神话中兄妹乱伦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主题,即“为防止乱伦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却在实际上促成了乱伦。”[6] “乱伦”的心理原型已深深积淀在人的潜意识中,一代代诗人、戏剧家还会不自觉地重复它,表现它,一代代的观众、读者仍然会被唤起记忆,去思索它、想象它。

 三、原始情绪:“恋母仇父”情节 用荣格的理论来分析 《雷雨》,我们不难发现,曹禺在《雷雨》中传达出的了“恋母仇父”情结。在曹禹笔下,男子大多是贬义人物。周朴园冷酷、专横、自私。他依靠非法手段起家,采用卑鄙伎俩镇压工潮。他要求家人绝对服从,并逼迫蘩漪喝药以显示自己家长的权威。他30 年来一直貌似深情地怀念侍萍,而当侍萍真的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 :“你来干什么?” “你想敲诈我吗?”这一声断喝,将其自私虚伪的面貌暴露无遗。鲁贵则是卑鄙下贱、唯利是图。他“见钱忘了命”,为了逼迫女儿交出私房钱替他还赌债,竟以女儿与周萍

 的关系相要挟。他靠着“卑贱地谄笑”和“贪婪地窥视”心满意足地当着周公馆的奴才,并得意忘形。

 相反,曹禺笔下最具有艺术魅力、最令人同情的是那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繁漪正是那个年代里为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做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之后,仍敢于冲破封建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繁漪作为一个旧式妇女形象,她身上也有者许多旧式女性形象所没有的值得赞赏的精神品质——不甘禁锢。不甘凌辱,热情大胆,敢于为追求真实的生活而反抗”。[7]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音.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她说到“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比起处在那个时代里,把自己的一生归于命运安排的许多女性来说,她的确勇敢了许多,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她敢于大胆追求。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人们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一大群妇女区分开来,使繁漪在人们的心目中显出一丝耀眼的锋芒。鲁侍萍聪慧善良。发表论文。她怕女儿重蹈覆辙,坚决反对四凤做侍女。她撕毁周朴园给她的支票,更是显示出她的傲气和高尚。四凤温柔纯真。她全身心地爱着周萍,并没有因他曾与继母 “闹过鬼”而退却,更没有因母亲和哥哥的阻拦而离开他。她爱的是那样的真挚,却无可奈何地陷进 “乱伦”的泥淖不能自拔,最终以悲剧告终。曹禺对这些女性寄予了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雷雨》以其深厚的历史纵深感、真挚的人文主义精神,拨动了人类内心很久未曾被拨动的心弦,从而长久地活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续不断的“雷雨热”。

 参考文献:[1]朱立元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2]叶舒宪编.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87.[3]曹禺.雷雨·序[A].曹禺戏剧集[z].重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4]曹禺. 曹禺全集(第五卷) [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5]曹禺. 曹禺代表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6]谢选骏 .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7] 李树凯. 四川:四川大学学报[J],1984.

推荐访问:雷雨 原型 分析
上一篇: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第4部分:检查检验记录
下一篇: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意义及其对策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