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十六)]中医把脉诊断疾病

来源:新西兰留学 发布时间:2019-09-04 点击:

  切,有“按”的意思。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都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按压触摸,以获得辨证资料的诊断方法。   脉诊 又称切脉,或候脉、诊脉、按脉等。是医生按捺病人的动脉,根据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难度很高,理论性极强,操作极为细致的诊断方法。脉诊全靠医生手指的触觉来体验,因此,它要求医生必须熟悉脉诊的一切理论,并不断实践,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渐掌握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一、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诊脉的部位基本有三种分法,即三部九候诊法(也称遍诊法)、三部诊法(包括人迎、寸
  口、趺阳三部)、寸口诊法。在临床最常用的,则是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腕部挠动脉的搏动处。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定位处,此处为关脉,关前(腕端)为寸关,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为六部脉。切脉时,医生用指端轻触病人的脉搏,称为“浮取”;以较重的指力按脉(用时须按至骨上),称“沉取”;指力介乎浮、沉之间的,称“中取”。寸关尺三部各用浮、中、沉切按一遍,称为“九候”。《难经》说:“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所以寸口诊法也有三部九候之说,其与遍诊法的三部九候名同实异。
  关于寸关尺三部脉分候脏腑的问题,历代说法不一。现代临床常用的划分方法是: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并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的部位;左尺候肾(包括膀胱、小肠),右尺候肾(命门,包括大肠)。两尺脉并统括脐以下至足部的疾病。以上三部候脏腑的方法也不能机械对待,临床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病证,并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寸口脉之所以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其原理是:第一,寸口部为“脉之大会”。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十二经的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又终止于手太阴肺经,并会合于寸口。故全身各脏腑生理功能的盛衰,气血的盈亏,均能从寸口脉反映出来。第二,寸口能反映宗气的盛衰。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相通,肺经起于中焦,而脾胃又居处中焦,脾将水谷之精气上归于肺,与肺所吸入的清气相合而为宗气,肺朝百脉而将宗气布散全身,肺气变化可见于寸口,故寸口脉可反映宗气的盛衰。此外,寸口脉搏的解剖位置较为浅表、明显,方便易行,也是临床最为常用的原因之一。
  寸口脉虽然常用,但若病情危重寸口无脉搏时,也要诊按趺阳脉(足背动脉),以测知胃气的存亡。
  医生诊脉时,宜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畅。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即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再分别用食指和无名指按在关前定寸脉,关后定尺脉。三指微屈呈弓形,以指腹按触脉体进行诊脉。三指的疏密,要根据病人的身高适当调整,其身高者布指宜疏,身矮者布指宜密。切小儿脉时,因其寸口脉短,可用一指(拇指)定位,称为“一指定关法”。切脉时可用不同指力体察脉象,浮取者名为“举”;沉取者名“按”;中取者名“寻”。也可以在脉位上挪移推寻,以探索脉象。三指平布、用力均匀,同时切脉的,叫“总按”;以一指单按某一部脉的,称“单按”。临床上,单按与总按常配合使用。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平旦)、病人未进食为宜。病人的情绪波动或体力活动均能影响脉的变化,所以诊脉时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内外环境,若患者刚经过较大的活动,则应休息片刻后再切脉。切脉者必须先调匀自己的呼吸,态度认真,将注意力集中手指下。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不能过短或太长,一般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诊脉主要是体察脉象。所谓脉象,就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脉的频率、节律、脉管的充盈度、显现的部位、血流通畅的流利度、波动的幅度等因素,可以概括为位、次、形、势四个方面。位,指脉搏显现的浅深、长短;次,即脉跳的至数(频率)和节律;形,指脉搏的形态,主要与血脉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有关,如脉的大小、软硬等;势,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通过对脉象变化的诊察,可以达到辨别病证的部位、性质以及正邪盛衰等情况。
  脉诊是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但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必须结合望、闻、问诊,综合分析,即“脉症合参”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临床上脉症相应的情况最多见,但也有不相应的,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或者“舍脉从症”,或者“舍症从脉”。
  二、正常脉象 诊脉首先要能知常,而后才能达变。常脉,也称平脉。平脉的至数,是一呼一吸(称为“一息”)间脉动4~5至,相当于每分钟72~80次(成人),而且和缓有力,不疾不徐,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力,小儿较快,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中医认为,平脉有三个特点,即“有胃气”、有“神”、有“根”。
  胃气,是指脾胃的功能。人体气血营卫的生成都赖胃气的化生,所以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脉有胃气表现为脉的来去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只要表现为冲和软滑之象,便是有胃气,预后多良好。若脉象坚硬不柔或节律不齐,或微细模糊,都表明胃气虚衰,预后不良。脉有神,是指脉象和缓有力。例如,脉虽微弱,但不至无力;或脉虽弦实而不失柔和,都属于脉有神。脉有神与脉有胃气,都表现为脉的冲和之象,有神即有胃气,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诊法其实是一样的。脉有根,表明肾气的存在,即使病情危重则生机未绝。有根的脉表现为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如缕。《脉诀》说:“寸关虽无,尺犹未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可见尺脉有根的重要性。
  正常的脉象往往受个体因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生理性变化。个体方面,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3岁以内的小儿,一息七八至为平;5~6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青壮年脉多实大,老年人脉象多弦或较弱。成年女性较男性脉象濡弱且稍快。身躯高大,脉显现的部位较长;身材矮小者,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脉多稍浮,胖人脉多稍沉,运动员脉多缓而有力。也有六脉同等沉细而无病象的,称“六阴脉”,或六脉同等洪大而无病象的,称“六阳脉”,均属平脉。又有脉从尺部斜向虎口的,称为“斜飞脉”;脉见于寸口背侧的,称为“反关脉”,均不作病脉论。
  外部因素方面,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后,或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弱。季节气候对脉的影响,如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等。这些变化均应与病脉加以鉴别。

推荐访问:漫谈 诊断 中医 疾病
上一篇:男人养肾最佳10食物 四种食物呵护男性健康
下一篇:防治癫痫的基本常识_怎样判断是儿童良性癫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