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信息化与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评价机制的限制、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新时期高校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给予理论上的借鉴和实践上的支持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04 [本刊网址]http:∥

  意识形态是指一个阶级或国家为了规范公民的政治思想、观念、态度,进行的,有目的政治教育活动。用通俗的话来讲,意识形态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要想在社会中自如的生存发展,必须要受这种共同价值的影响。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是一项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极端重要和现实紧迫的问题,受到历代领导人的重视。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是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大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也呈现特殊性的特点,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信息化与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评价机制的限制、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应对外来思想渗透的重要手段,也是清晰地认识中国现实的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得到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中国的发展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西方国家通过文化产品和强势网络媒体,将带有鲜明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中国。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状况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很难正确把握这些外来思想。部分学生盲目接受,先入为主,觉得外国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好,这对我国树立主流价值观的造成严重的威胁,加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迫在眉睫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从国际方面来看,西方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将代表西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思想观念传入我国;从国内方面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西方国家就把这些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如食品问题、环境问题,视为中国的“制度专利”。试想,在这种价值观的误导下,怎么可能看清中国的真实面貌呢?“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拿破仑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重要的秘密,那就是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此,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增强中国凝聚力,对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境地:信息化与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思想政治课评价机制的限制以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冲击着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为加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信息化与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多元的社会环境为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例如大学生越来越喜欢看外国电影、美剧,通过微博等软件了解新鲜事。这些外国文化产品的引入以及其强势媒体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崇拜与向往,很明显,已经导致外国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国大学生的头脑里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宣扬“普世价值”、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的观念。但是那些正确的西方社会科学知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一直信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代表。而且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如经济学、国际政治、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都在使用西方原版教材

  (二)评价机制的限制

  当今中国各个高校都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课程,可见国家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视。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实际执行起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些理论,取得高分,这样老师高兴,家长开心,学生自己也满意。可是试想:思想政治课考高分真的就达到国家要求高校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了吗?这门课考高分的学生品行真的就高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找出学生考试成绩中的问题并不难。教育部要求高校开展这门课程是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基本要求。不能仅仅通过考试取得的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品行的好坏、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

  思想政治课不像别的课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正确与否,通过这个标准一看便知。如果思想政治课找不到一个明确而有力的标准的话,那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是相当不利的 (三)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大学神圣的育人场所的高校课堂,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阵地,更是教师尽职尽责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对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高校教师,因为其教育背景的限制、社会阅历的局限、个人生活经历的狭隘等原因,思想上受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推崇外国的思想观念、学术理论、生活方式,盲目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把大学课堂当作自己情绪宣泄的场所,突破了合理批评的边界,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久而久之,使得一些学生对中国存在偏见,认为中国什么都不好,感觉外国什么都好。正是由于一些教师用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对高校学生进行误导,使一些学生丧失了辨别价值观正确与否的能力,这对学生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一)辨证地认识国外意识形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

  信息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所趋,是客观存在的趋势,一味地认为国外意识形态渗透的厉害就彻底否定或者彻底肯定都是不明智的。在对待信息全球化的问题中,我们既不能轻易地肯定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大学课堂、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对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讲解各种意识形态观念,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讲明道理,找到解决的措施,不要盲目喊口号。因此,对待西方思想观念,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接收,要充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认识到过分爱国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都是不合理的 (二)创新理论,与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就要将新时期建设实践的经验与不断发展的经典理论相结合,勇于突破已有理论边界,积极借鉴各国先进思想的优点;在理论创新中坚持实事求是,不哗众取宠,也不照搬经典,力争建立适应新时期特点的理论体系;在高校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认清真实的中国,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从心底里热爱中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提高他们辨别和抵制西方各种意识形态的能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勇于触碰社会敏感问题,不要畏首畏尾,刻意回避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在做中学”,就是要突破以往那种以“教材”“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本的束缚,走出课堂,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各种渠道接受思想教育的熏陶。开展丰富多彩又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参加社会调研、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班级民主管理、听学术报告会、参加学术沙龙、科技创新等活动,坚持基层党委、团委对学生工作的领导把关等。高校教师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为人处事的能力,能够和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喜好不同的人友好相处,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得高分。在理论和实际中都得高分,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所在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退出机制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个体,具有学术研究的自由,发表言论的自由,但是高校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肩负着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高校课程的规章制度,这些都要求高校教师在进行大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将教书育人的使命铭记于心,以客观的、严谨的态度来发表见解,不能在大学课堂上随意散布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仍然坚持自身观点的教师,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沟通协调,使其明确其教学职责,确保其完成教学任务,不把大学课堂当作泄私愤、夹私货的场所。加强师德建设,除了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控外,还应包括教师的道德评价标准

  (责任编辑:章樊)

推荐访问: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 新时期 高校
上一篇: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自我评价
下一篇:医务人员党员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