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来源:英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1-01-08 点击: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角和直角,并学会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教学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第二部分是初步认识直角,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在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初步认识直角。

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单元 课时 安排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1) 第二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2) 第三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1)
第四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2)
第一课时 课 题 角的初步认识(1) 主备人 王雪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探索、实践,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三角板,带孔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 导入 师: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都开心在做操,(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和球门的角,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他交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互相交流信息,操场上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二、合作 学习 1、初步认识角。

(1)教师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等物品,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分别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画出角。

(2)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角有什么特点? 师: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为胶的顶点。(课件出示)从点延伸出两条射线就把它们叫做角的边。

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3)找角。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观察物品并从中寻找角。

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后汇报:
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并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三、巩固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八第1-2题。

1、第1题。

出示题目后,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第2题。

学生通过观察能区分出题中的图形那些是角,哪些不是。判断后,可让学生说说理由。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几个角分别在哪,在图中指一指。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练习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边 边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第二课时 课 题 角的初步认识(2) 主备人 王雪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制作不同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探索、实践,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制作角,认识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说说生活中的图形那些是角?角的各部分是什么? 二、合作 学习 1、制作活动角。

(1)折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2)制作角。

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们能不能利用老师发给大家的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活动角?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2、画角。

教师示范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让学生动手折一个角。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折好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制作活动角的过程。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学生练习画角,老师进行巡视,画好后学生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画的,然后再全班进行展示。

三、巩固 练习 第3题。

本题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教师还可以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它们重叠上来验证。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练习八第三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2)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第三课时 课 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1)
主备人 王雪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摆一个角?比比谁摆的角大?谁的角小? 师:你们摆的角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老师再用活动角摆出一个直角。(出示)
出示并板书:
直角 教师说明:像这样的角,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角,在数学中,我们叫它“直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独自开展活动,同桌间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学生展示角,老师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三个书本中的生活例子,抽象出“直角”。

二、 探索新知 合作交流 1、初步认识直角的大小。

教师出示三角板,让小朋友从中找出直角,然后在自己的三角尺中也找一找直角。

师:老师的三角板里有直角,你们的三角尺上也有直角,刚才我们还找到了书本上的直角,这些直角都一样大吗?为什么? 师生交流,总结得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2、折直角。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直角,知道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那现在我们来动手折一折,看谁能用纸折出一个直角? 3、验证直角。

师:怎样验证,你折的就一定是直角呢? 引导学生说明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老师示范和说明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
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叫就是直角。

师:我们已经清楚,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那么就用这种方法,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刚才自己折出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比看,是不是都是直角,大小是不是一样。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彩色卡纸,进行折角。

活动或进行展示,然后指名学生汇报折直角的方法。

学生自主活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三、巩固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4-5题。

1、第4题。

出示题目后,可以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来验证自己判断是否正确。

2、第5题。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实际做一做,如没有钉子板,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自画出两个图形,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看是不是直角。

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 作业 今天我们认识了直角,那么你收获了那些有关直角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用三角板上判断直角方法:
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
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叫就是直角。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第四课时 课 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2)
主备人 王雪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说说怎么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二、合作 学习 画直角。

(1)师:刚才我们自己折出了直角,还学会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么你会画直角吗? 老师边演示,边讲解直角的画法:
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开始画一条水平的边,最后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在这条边上,沿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边把剩下的一条边画好。如下图: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2小题。

让学生讨论该怎么画直角。(小组讨论)
讨论后,让学生尝试画直角。

然后反馈汇报画直角的方法。

让学生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画直角。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意的要点。

三、巩固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6-8题。

1、第6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课本上的样子画出三角形。

2、第7题。出示题目后,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

3、第8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进行数一数,老师也可适时提出问题。

学生画出三角形。

四、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直角,那么你收获了那些有关直角的知识?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练习八第6-8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表内乘法(一)》。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具体为: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3.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二部分是2~6的乘法口诀。具体为: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通过操作等教学活动,会编制2、3、4、6的乘法口诀,并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两个数的乘法及简单的乘加、乘减。3.运用乘法含义解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是刚开始学习乘法,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加强了学生的操作,通过摆实物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是表示几个几相加.熟记口诀也很重要,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学乘法口诀都是从复习相同的数相加引出,了解口诀的来源,然后达到熟记,防止死记硬背。

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加法入手,及时迁移,化难为易,从而较快的学会乘法的概念。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形成表象,最后抽象出概念.这样通过直观——操作,形成表象,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及具体情境中体会并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这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

3.学会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要切合实际,运用电脑、投影仪,小黑板等,使学生能够理解算理,转化成计算方法。教师应该从激发兴趣出发,从加强基础入手,从培养智能着眼,通过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学习数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1.体会乘法的由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

3.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4.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解决实际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乘法口诀是得来的过程。

2.理解乘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3.解决实际的问题。

单元 课时 安排 本单元计划安排15课时教学,分述如下:
课题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课题2:2-6的乘法口诀(9课时)
课题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4单元《单元练习》:(1课时)
课题1:第一课时 课 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主备人 王雪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表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指出相同加数、加数的个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学生口答。

学生回答: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二、合作 学习 1.教学例1:
(1)指导同学们用学具和老师一起摆例1中的例子。

(2)讨论:用了多少小棒?你准备怎样算?从加法算式中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讲述: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用乘法算)怎样列式呢?教师边讲边板书:相同加数是10,先写一个“10”,有3个10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再写一个“3”,中间写“×”. 板书: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指导写乘号。读作10乘以3. 2.指导学生5个5地摆小正方形,摆4次 (1)教师提示:用加法算5+5+5+5=20,板书4个5,用乘法算怎样列式? (2)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汇报一边板书.5×4 3.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用学具和老师一起摆。

学生回答:加数相同,相同加数是10,有3个10相加。

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写起来和算起来都比较简便. 三、巩固 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5+5+5 3×2 5×3  2.书上48页做一做 3.练习九第一题 4.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

(2)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7+7+6 6+6+5 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 练习九第2、3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第二课时 课 题 乘法各部分名称 主备人 王雪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解答简单的乘法文字题、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列式解答简单的乘法文字题、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说出乘法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合作 学习 1.教学例2 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 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 板书:
5 × 3 = 15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图 问:你看了到了什么?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你能列式计算吗? 板书:
4+4+4+4+4+4+4+4=36(个)
4×9=36(个)
问:你喜欢那种写法呢?为什么? 小结: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简便运算 学生思考并列式:5+5+5=15(个)
5×3=15(个)
三、巩固 练习 1.练习九,第5.6.7.8题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 作业 练习九,第5.6.7.8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第三课时 课 题 巩固练习 主备人 王雪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先计算出得数,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且说出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1)3+3+3+3=(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
(2)2+2+2+2+2+2=(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
2.填空。

(1)4×5=20,读作( )乘( )等于( )。

(2)一个因数是3,一个因数是6,积是18,写作( )×( )=( ),读作( )乘( )等于( )。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订正,教师予以个别辅导。

二、巩固 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九的第4-11题。

1.第4题。

(1)出示图。

(2)学生试做,教师指导。

2.第5题。

(1)先出示萝卜图。

①引导说出图中是求几个几相加。(3个5)
③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

④集体订正。

(2)再出示糖果图。

①提问:
6颗表示什么意思?(每袋有6颗糖果)
有几个6相加。

③让学生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

3.第6题。

教师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4.第7题。

集体订正时,哪些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5.第8题。

读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把算式列出来,再计算。

6.第9题。

出示情境图。

集体订正。

7.第10题。

出示挂图。请三个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小白兔、小鸟、小狗,找出对应的卡片,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8.第11题。

先出示一只甲壳虫,指名数一数一只甲壳虫身上有几个斑点(7个)。

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让学生把括号填完整。

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意。

学生仔细观察图。

同桌互相检查是否作得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观察是否每题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仔细观察图,并且说出图的意思。

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读出来。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学生说出图意。写出乘法算式。

三、课堂 小结 小朋友们,你知道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 作业 练习九的第4-8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组批阅 中心组批阅 学校批阅 课题2:第一课时 课 题 5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得出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得出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25跟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5+5+5+5 4+4+4 2.填空。

( )个( )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学生独立计算。

二、合作 学习 1.板书课题:
5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1。

(1)直观演示,师生摆小棒。

教师在黑板上用5根小棒摆出一把雨伞的图形,如图:
(2)提问:数一数用了多少根小棒? (3)表述算式的含义。

(4)教学乘法口诀。

①学习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提问:摆一把雨伞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5根)
是几个5?(1个5)
1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1×5=5 5×1=5 说明编成乘法口诀是:一五得五。

板书。全班齐读口诀两遍。

②学习乘法口诀:二五一十。

提问:摆两个雨伞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根)
是几个5?(2个5)
2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2×5=10 5×2=10 引导学生编出乘法口诀:二五一十 板书。全班齐读口诀两遍。

③依次类推得出其余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等。

学生照样子在课桌上也摆一把雨伞的图形。

学生表述:1个5是5,2个5相加的和是10,3个5相加的和是15……或表述为5是1个5相加的和,10是2个5相加的和,15是3个5相加的和…… 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

三、巩固 练习 1.第52页“做一做”。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 也就是求几个几相加?(3个5相加)让学生说说用那句乘法口诀计算的。

2.师生对口令。

师:三五,生:十五 3.练习十的第1题。

4.第2题。

该题是乘法口诀对口令。

5.第3题。

该题是把口诀填完整。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试着背5的乘法口诀。

6.第4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

学生说乘法口诀。

学生再根据手势很快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以同桌为单位,一个学生举起卡片:三五,另一个学生要迅速想出相应的得数:十五。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布置 作业 练习十的第1.3.4题。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巩固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和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第5题。

背出5的乘法口诀。

2.先计算出得数,再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如,教师先出示:
1×5=( )
教师再出示后半张卡片:
1×5=( 5 )
一五得五 题目如下:
1×5=( )
5×3=( )
2×5=( )4×5=( )
3.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三五( )
四五( )五五( )
提问:“五五二十五”这句乘法口诀为什么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 4.填一填。

小黑板出示:
(1)2个5相加的和是( ),列式是( )。

(2)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 ),列式是( )。

学生全班集体背出5的乘法口诀。

同桌互背乘法口诀。

学生计算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1×5=(5)
一五得五 学生回答:两个因数都相同。

二、巩固 练习 1.第6题。

听口诀写算式。

2.第7题。

独立完成。

3.第8题。

出示小兔拔萝卜挂图。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仔细观察图,说图意,列式。

三、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四、布置 作业 第6-8题。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2.3.4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编制2.3.4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编制2.3.4乘法口诀,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6根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把口决补完整,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五( )
一五( )
五五( )
2.开火车。

5×3= 4×5= 学生独立计算。

二、合作 学习 2.教学例2。

(1)提问: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一棵幼苗上长出几片叶子?(2片)
就是几个2?(1个2)
1个2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1×2=2 2×1=2 (2)提问。如果有两个幼苗就长出几片叶子?(4片)
是几个2?(2个2)
2个2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2×2=4 怎样编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板书:2×2=4 二二得四 全班齐读两遍。

小结: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叫做2的乘法口诀。

3.教学例3。

(1)提问:每行种几棵向日葵?(3棵)
1个3怎样列乘法算式? (2)提问。

两行共种多少棵向日葵?、 (3)小结: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叫做3的乘法口诀。

4.以此类推教学例4。

得出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叫做4的乘法口诀。

⑥把课本4的口诀补充完整。

5.教学例4想一想。

大家想一想,1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摆出1根小棒,问:这是几个1?(1个1)
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1×1 1乘1等于几呢? 学生仔细观察图。

全班齐读两遍。

学生列式:1×3=3 一三得三 3×1=3 学生表述:
2个4相加的和是8,或表述为, 8是2个4相加的和。

学生得出: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1个5是5。

三、巩固 练习 把课本第54、55页中的“做一做”填完。

四、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布置 作业 练习十一第1.2题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乘加、乘减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

2.通过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使学生能推导出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

教学准备 口诀和试题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 1.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2.开火车。

2×1= 3×1= 1×1= 1+1= 4×2= 2×3= 3×4=4×2= 1×2= 5×2= 5×3= 1×3= 2×2= 3×2= 1×3= 3×3= 1×4= 4×3= 4×1= 4×4= 2×5= 5×1= 3×5= 5×4= 1×5= 4×5= 5×2= 3.背诵1~5的乘法口诀。

4.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

(1)2+2+2+2+2 (2)3+3+3+3+3-1 (3)4+4+4+4 (4)6+6+6+6+3 (5)8+8+8+8+8+8 (1)全班齐背。

(2)指名背。

(3)分组背。

新授 1.出示例5挂图。

3.提问:
哪位同学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 第一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 第二株、三株、四株呢? 这四株玉米数结的玉米个数都相同吗?( 哪几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 哪一株玉米和这三株玉米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 第4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那该怎样列式呢? 3+3+3+2=11 3×3+2=11 5.讨论上面两种算法,那种比较简便。

6.小结: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7.提问。

3×3+2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8.你还能想出别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像4×3-1这样的算式,叫乘减算式。

学生明确:在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学生明确:在乘加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学生同桌讨论解答方法,汇报。

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巩固练习 1.完成58页“做一做”。

(1)第1题。

①实物演示。

教师出示4盘桃,每盘3个。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12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②教师再出示一盘桃,盘中有2个桃。提问: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你还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吗?(5×3-1=14)
(2)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①先让学生做左边一栏的两小题:4×3+4= 4×4-4= 要注意引导学生说算式的意思:4×3+4表示3个4相加,再加4;
4×4-4表示4个4相加,再减4。

②再让学生做右边一栏的两小题:2×3-3= 5×3+2=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4题。

3.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5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

让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并且说说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一下? 点名学生述说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3+3+3+2=11 3×3+2=11 4×3—1=11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 题 乘加 乘减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会乘加式题、乘减式题的计算。

2.培养类比、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乘加式题、乘减式题的计算,解决文字题。

教学难点 自己提出问题,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 习题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 填空:
1.2个3相加是( ),再加上得( )。

2.3乘5得( ),再减去9得( )。

点名学生填空 练习 1.开门见山点出今天的课题:乘加 乘减练习课 2.一共有多少个★? ★★★ ★★★ ★★★ ★★ 要求学生先说出题意,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怎么列式? 3.计算 2×4+4 3×5-5 5+2×3 10-2×3 4.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 □□□□□ □□□□ 5.小测 (1)计算 4*4-2 5*2+8 3*3+8 5*4-5 (2)一共有多少个●? ●●●● ●●●● ●● ( )*( )+( )
(3)看图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 ▼▼▼ ▼ 各自完成 要求学生先同位说说自己的问题,然后汇报,最后再解答。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 题 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的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例6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 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
3×4 5×3 2×2 2×4 3×4 2×3 4×2 4×4 5×5 2×5 学生口答 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你能列什么算式? 谁可以根据图上的意思的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做一做 让学生看主题图 你看到了什么?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你们觉得有那些问题你们觉得比较难的,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说,教师板书。

A、小猴比小鹿少多少只? 解:5×2=10 4×2=8 10—8=2 B、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3×3=9 5×2=10 4×2=8 9+10+8=27 3.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

4.看书质疑。

学生自由说。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只搬( )根,有( )只,这里有( )个( )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小组间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一起列式解答。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在列式解答。

2.练习十二第3题。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讲评。

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 题 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例6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 1.开火车。

2×2= 1×3= 3×2= 2×1= 2×4= 1×1= 3×3= 5×1= 3×4= 4×2= 2×5= 3×5= 5×4= 4×4= 5×5= 2.填空。

(1)2个3相加是( ),再加上3得( )。

(2)4个5相加是( ),再减去5得( )。

(3)3乘4得( ),再减去8得( )。

(4)5乘2得( ),再加上23得( )。

(5)5个3相加是( ),再加上1个3得( )。

(6)5个5相加是( ),再减去1个5得( )。

学生口答 新授 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学习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3)提问:
谁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 图中画的是什么动物? 有几只大象? 大象在做什么? 第一只大象运几根木头? 第二、三只大象运几根木头? 提问: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6根)
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3=6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提问:算式中的2.3.6个表示什么? 学生口述后,板书:2×3=6(棵)
板书课题。

3.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

(2)教师进行补充完善。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指名口述。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大象运2根木头,有3只大象,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根是多少,求3个2根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出示挂图。

谁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 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天鹅分成几组? 每组有几只? 2.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提问:
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课堂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例题.有3只小象区森林运木头,每只小象运2根,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2×3=6(根)
答:一共云6根木头。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 题 6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

4+4+4+4 3×5 2×34×2     5×1×3 3+3+3 2×5 5×1     2+2+2 3×5       5×2 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

学生介绍算得快的方法。

自主探究 1.出示豆荚图,见P60表格。

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

(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

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 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拓展应用 1.60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3.摘苹果。

  6×4     5×6 6×3     1×6  6×6     2×6 12     4.填空。

    5×( )=30   ( )×3=18      6×( )=24 5.开放题:12=(    )×(   )=(    )×(   )
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课堂小结 谁来背一下6的乘法口决?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课 题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 1.背诵乘法口诀。

2.把口诀说完整。

一六( )
二六( )
( )六二十四 三六( )
( )六三十 ( )六三十六 ( )六十二 四( )二十四 六六( )
3.写出乘法算式,再把算式读出来。

(1)3个6相加是多少? (2)6个5相加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 (1)背诵6的乘法口诀。

全班背、小组背、指名背。

(2)背诵1-6的乘法口诀。

练习 1.练习十三,3。

该题是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

2.练习十三,4。

该题是看图列式计算。

3.练习十三,5。

先让学生弄清楚题意:1只蜜蜂有6条腿,3只蜜蜂( )条腿,6只蜜蜂( )条腿?然后把得数填在书上。

4.练习十三,6。

看谁都能算对。

5.练习十三,7。

县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出图意。

6.练习十三,8。

7.练习十三,9。

8.练习十三,10。

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确,7只小猫钓鱼,就有7个6条,也就是6个6再加上1个6条,一共是42条鱼,因此比40条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指名说出图的意思。

在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把学生三人分为小组,其中一个同学任意拿一张数字卡片,另外两个同学要迅速说出那两个数相乘等于卡片上这个数。

让学生明确题意,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算式两边相等。

夺红旗,让学生同时开始动笔练习,谁最先做完,谁就夺得红旗。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 62页游戏。

先指名让学说,接着在让 这种题目要多让学生说,便于学生在数学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最好告诉学生:小青蛙本领大,吃害虫顶呱呱,我们都要爱护它。

学生同桌互相说。

课堂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3:整理和复习 课 题 单元复习(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复习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进一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6的乘法口诀表和乘法算式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宣布复习内容 1.回忆本单元内容,形成初步整体感知。

表内乘法(一)这一单元的新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生先说,然后教师进行小结。

整理和复习 1.复习乘法口诀表。

(1)乘法的意义。

看图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

( )个 ( )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或( )
(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①先说出下面算式中的因数分别是几?积是多少?在读出乘法算式。

3×5  4×2 5×6 6×6 ②列式计算。

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3)1-6的乘法口诀。

①分别背诵1-6的乘法口诀。

②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

(4)根据口诀能写出几个乘法算式? (5)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复习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1)出示课本第65页第9题的图。

题目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①出示第3题的图。

②仔细观察图,说出图意。

③独立练习。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口诀表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让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够吗”。

课堂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 题 单元复习(二)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让学会初步的整理口诀 2.复习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巩固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6乘法口诀的整理 教学难点 记忆口诀四六二十四 三六十八 二六十二 教学准备 6的乘法口诀的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6乘法口诀的整理 1.让学生背1—6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口诀 (   )五十五  三(
)十二   (
)四得八 (   )四十六  四(
)二十
(   )五一十 六六(    )
二(  )十二 四六(
 )

)三得九  五(  )二十五 (
)三得六 学生根据口决填空。

整理口诀 让学生把学过的口诀都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来排一排,这些口诀可以怎么整理 学生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拓展应用 1.看图写算式,让学生口述应用题:有4个小朋友,每人做2朵花,一共做了几朵呢?学生列式解答。

2.植物园,门票3元。A、买2张要多少钱?买3张呢? B、小英拿出20元,买5张够吗 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布置作业 背一~六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课 题 单元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复习加法、减法、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运用所学本单元知识熟练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1-6的乘法口诀,运用1-6的口决。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练习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填空练习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法计算比较简便。

2.3×4,表示( )个( )相加,读作( )。

一个因数3,另一个因数6,积是(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 先让学生尝试填空,然后集体进行订正。

口诀练习 ①2×2=( )口诀__________ ②6×3=( )口诀__________ ③3×1=( )口诀__________ ④2×5=( )口诀__________ ⑤4×5=( )口诀__________ ⑥5×6=( )口诀__________ 分组展开比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然后同桌一人说式子,一人说口决。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 )=24 ( )×3 = 18 ( )×5=15 5×( )=30 6×( )=36 ( )×2 = 8 3×( )=24 ( )×3 = 15 ( )×5=20 6×( )=30 6×( )=24 ( )×3 =12 学生各自完成,看谁没有错误。

口算练习 4×1= 3×5= 4×2= 4×5= 13+2= 6×6= 12-6= 2×2= 6×5= 4×5= 4×4= 4×3= 8+2= 3×3= 2×6= 18-10= 5×5= 6×3= 2×1= 18-10= 5×2= 6×2= 进行开火车练习, 解决问题 ?枝 = 二(1)班女生有2组,一组有12人,另一组有10人,一共有女生多少人? 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这二个题,然后全班订正。

课堂小结 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 课时 安排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对称图形 第三课时:镜面对称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的练习课 第五课时:期中复习(一)
第六课时:期中复习(二)
第七课时:期中复习(三)
第一课时 课 题 观察物体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尽力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二、 过程与方法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玩具熊猫,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从不同角度(侧面和背面)拍摄的班级中某位小朋友的照片。

老师适时进行提问:
师:要想准确知道照片中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 最后老师出示一张该小朋友的正面照片。

小结:看来,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学生进行猜测。

在学生的交流中得出只要有正面的照片就可以认识是谁了。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出示玩具熊猫)
师:老师今天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那一面,是什么样子的?并把它记在脑子里。

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那张照片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我们都是在观察熊猫,为什么看到的画面却不一样呢? 通过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看一看熊猫的另外一面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拿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着几张图片,分别是在小熊猫什么位置拍摄的? 老师分别出示从正面、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师:他们是怎么观察的? 接着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幅图分别是那位小朋友看到的? 第一张图是熊猫的侧面,所以是小明看到的。

第二章图示熊猫的正面,所以是小亮看到的。

第三章图是熊猫的背面,所以是小红看到的。

老师可以多让几位小朋友说一说,并注意适时进行总结。

学生大胆进行交流讨论。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是熊猫的那一面,和屏幕上的那种照片是一样的。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后,可见分别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

小结:只要位置发生 在老师的启发下,全小组的同学主动交换位置进行观察。

学生在交流中得出:小亮观察的是熊猫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熊猫的侧面;
夏洪观察的是熊猫的后面。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适时进行指导,汇报是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过程。

巩固练习 观察书本。

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然后观察。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背面 左侧面  右侧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对称图形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在书上画 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 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镜面图形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二、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准备 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学生试猜 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各自举例 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
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镜面图形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观察物体的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连线 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
2.练习十五第5题。

3.分类。

0    1    2    3    4    5   8 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小结: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动手画一画。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期中复习(一)
课 题 总复习—米和厘米、观察物体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米和厘米、观察物体这些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弄清米和厘米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分清轴对称图形和镜面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尺子、镜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米和厘米 一、米和厘米 1.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 (3)集体评议。强调在量时,为了方便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课本的一端,再看看课本的另一端对着几,这课本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但如果把1、2等刻度看做0刻度,再往下数也可以。

(4)
量黑板的长度可用什么工具?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 得出1米= 100厘米 2.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数学书宽15( )
粉笔长10( )
(4)画线段:说一说我们在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两名学生量课本的长度。

同桌合作测量桌子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指名在黑板上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集体交流。

二、复习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物体。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2.对称图形 (1) 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逐个分析。

(2)镜面对称图形 什么是镜面对称图形? 3.练习题 (1)课件依次出现半只蝴蝶、雪花、天坛、飞机等。

师:这些分别是什么?你通过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伴间进行看镜子写数字 的游戏。

让学生在前面、侧面、背面进行观察,会看到怎样的图形?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然后小结。

学生举例子并加以说明。

学生举例子并加以说明、分析。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一下? 点名学生述说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米和厘米、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期中复习(二)
课 题 复习角的认识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尺子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2)、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二、综合 练习 1.组织完成配套练习中的习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练画图练习 。

3.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一下? 点名学生述说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期中复习(三)
课 题 乘法口诀复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复习,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游戏中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提高口算正确率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使学生体验数学蕴涵的奥妙,形成学数学的积极态度和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教学难点 口诀的记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数学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前 热身 1.引题:“乘法口诀”的复习 2.以开火车的形式回忆:“乘法口诀表” 以合作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忆乘法口诀,为接下来复习课的进行做一下铺垫,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灵活应用打下伏笔 学生开火车复习1-6的乘法口诀。

二、对口诀 1.师生对口诀(速度:由慢到快)
2.找个别学生对口诀,顺势让同桌间以各种形式自主对口诀 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带动下主动自主地参与到这一形式的练习中去。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背来巩固乘法口诀,使学生灵活地、有兴趣地记忆口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 练习 1.第一关:看算式,想口诀,说结果。

3×9=7×8= 7×4=8×2= 9×6=6×7= 5×8=4×6= 2.第二关:对口诀。

二  六     四  五     二  五     一  六     三  四     五  五     三  三     二  三     四  四     三  六     三  五     3.第三关:( )里最大能填几?(出示试题)
 (   )×6<55   (   )×7<30   (   )×5<38  (   )×4<15    (   )×8<41    (   )×9<20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一下? 点名学生述说 布置作业 找找生活中的乘法口诀,如:
不管三七二十一十一   六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等 板书设计 1-6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单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编制7到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到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7到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7到9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
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理解每一句7到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7到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单元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总课时: 16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
3课时 9的乘法口诀:3课时 乘法口诀表: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量一量比一比:
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课题1:第一课时 课 题 7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科书的主题图课件,七巧板。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1.齐背、抽背1-6的乘法口诀。

2.填空。

(1)3×5读( ),表示( )个( )连加。

(2)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拼成各种不同的图案。长。

讨论、交流:
一句口诀怎样表示2个乘法算式? 口诀与乘法算式读法的区别有哪些? 自主学习 教学例1。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拼成各种不同的图案。

(2)展示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案都是由七块板拼成的。

(3)
展示教师事先收集到的7种图案及表格。

讨论、交流:学生观察图表,说说表格所表达的意思。

讨论、交流:学生观察图表,说说表格所表达的意思。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回点拨,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1.学生动手填写课前发的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要求说清计算的过程,(连续加7),教师及时显示答案。

3.引导学生明确,像刚才这样1个图案是由7块板拼成的,我们就可以说有1个7,那么2个图案就必须再加上1个7得到14块板,也就可以说成有几个几呢?(2个7)以后各个结果类推得到3个7、4个7、5个7、6个7、7个7,并在黑板上相应板书。像刚才这样计算几个7相加的题目,我们就可 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计算,是什么? 每4个同学为一组根据上面这张表格,写出7组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将结果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说说在刚才编口诀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在口诀中,其不满十时加“得”字,超过十的不用加“得”。将72页乘法算式及口诀补完整。

观察这7句口诀, 说说看怎样进行记忆比较快?同桌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布置作业 默写7的口诀两遍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乘法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练习中体验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7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复习:
同学们,谁来背一下7的乘法口诀。

指名一些同学背,其余同学默背 自主学习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七6题。

以“看谁算得由队友快”的形式进行比赛,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同穴以鼓励,全班算完后,集体订正。

2.第7题。

先引导学生说说第7题的图意。学生说题意后独立完成。

3.第8题。

让学生先自行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4.第9题。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9题图,说说图上所表达的意思。

5.第10题。

出示第10题图。引导学生说说在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指明个别板演,其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不会的问题 巩固练习 师生互探:
1.解答练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练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 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十七第1--5题。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综合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能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背口诀。

1.先同桌间互背1-7的乘法口诀。

2.抽几名学生背一下乘法口诀。

同学背口诀 自主学习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七2题. 以“夺红旗”形式开展口算比赛。对于算得最快,又全对的学生在他的书上画一面红旗以示鼓励。全部学生算完后,以开火车形式进行集体订正。

2.第3题。

集体先齐背一遍。让学生自告奋勇倒背或横、竖、拐弯背1-7的乘法口诀。

3.第5题。

出示题图。

抽学生说图意,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3题。

学生交流:从插图获取到的信息。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回聆听,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同桌间互相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要求什么?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个人思考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多个学生发言后师板书算法。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体验到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 72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7的乘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用乘法解决问题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图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多叫几名学生说明每个算式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小组订正,全体汇报。

将口诀补充完整:
( )六二十四 二( )十四 七( )五十六 ( )八四十 自主学习 1.教学例2. 课件: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教学例3. 按要求摆学具。

①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 学生试着摆出第二行后,说说怎么想的? ②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

说一说第二行摆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动手摆验证结果。

学生动手摆,摆完后,全班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互探:
1.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为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视线是的情况进行小结。

3.76页“做一做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不会的问题。

练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小结 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十七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 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用题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景图 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分析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   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思考: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回启发,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交流互探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扫地的:7人 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人的2倍,求擦桌椅的人有几人? 7×2=14(人)
答:擦桌椅的有14人。

教学反思 课题2:第一课时 课 题 8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 练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1.师生对口令。

三七(  )
(  )十二 五七(  )
2.抢答。

  4×5     5×6     4×3     7×4 4×3     7×4 学生心算,举手抢答 自主学习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2.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从小狗的每一步,引导出×个8,从而得出口诀。

此处插入多种读口诀的方法:分组读、对答。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三只螃蟹(  )条腿,四只螃蟹(  )条腿,五只螃蟹(  )条腿,六只螃蟹(  )条腿,七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

  2.口算比赛。

1×8    2×8     7×8    3×8 1×8    2×8   6×8    3×8 4×8    5×8     8×8 4×8   5×8    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 )×4=32     8×(  )=56    ( )×( )=24      5.开放题:出示77页第十二题情景图.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有什么 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背会并默写8的口诀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交流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中相应的主题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设情景,练习巩固。

1.完成76页第6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七题。

(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

(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

3.引导完成8~9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5)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小组订正,全体汇报。

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自主学习 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 6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16=8×□ 5×7+21=7×□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多个学生发言后师板书写法。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师生共同小结 布置作业 教材76页1——4题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综合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1.背一背。

2.填一填。(出示小黑板)
8×2=□ 7×3=□ 8×6=□ 2×8=□ 6×7=□ 4×6=□ 5×7=□ 4×7=□ 5×8=□ 8×3=□ 8×8=□ 8×5=□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小组订正,全体汇报。

自主学习 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 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3.填空 24=□╳□=□╳□ 16=□╳□=□╳□ 6+☆+☆+☆=30☆=( )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多个学生发言后师板书写法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进行小结。

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11题。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教学反思 课题3:第一课时 课 题 9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讲解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

将口诀补充完整:
( )六二十四 二( )十四 七( )五十六 ( )八 四十 引导学生背诵,此处要注意鼓励背得好的孩子。

自主学习 谈话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2.出示教材的主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
每条船上有几人? (3)
2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3.探究题 (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用乘法简便。

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反馈交流、并展示。

4.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5.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通过每条船上的人数引导出×个9,从而得出9的口诀。

多种方式的读法:齐读、分组读、对答读。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4.让学生背出9的乘法口诀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让多位学生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十九的1---3题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讲解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1)完成课本第79页第5题,交流改正。

(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1题 (1)请大家先在书上填出所缺的文字,将口诀补充完整。

(2)、选择一句口诀说出可以列出什么乘法算式。(要求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完成第3、4题, (1)观察第8题的图意,引导学生说出图的意思,重点是理解出共有几个3。

(2)第9题,强调有几个几。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列出算式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改正。

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

合作探究 (二)师生互探 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P79的 1.2.3题。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综合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教学难点 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 ?体验它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学生猜测,发言,讨论继续猜测,发言并说明理由 自主学习 1.出示练习二十第4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0题:
(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 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说出数量关系和想法。

请多位同学发言,汇报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 布置作业 教材P81的1.2题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教学反思 课题4:一课时 课 题 乘法口诀表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自主探索,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讲解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2.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自主学习 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1.怎样整理4和5的口 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4.引导学生回答。

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合作探究 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1.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2.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

课堂小结 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P87的第2.4题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表 (九九表挂图) 教学反思 课题5:整理与复习 课 题 整理与复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自主探索,归纳整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解决问实际题 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空白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归纳整理、互相交流 1.师: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咱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 2.整理乘法口诀表 (1)集体回忆整理乘法口诀表。

(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3.介绍“九九歌” 自己从课本86页中找到答案。

4.整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5.回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学生举手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独立用算式表示出所有乘法口诀 老师提问,学生归纳。

小组合作:提出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1.基本练习 (1)完成87页第一题。

(2)分蛋糕。(87页第二题)
2.综合练习 观察水上巴蕾舞,课本91页第三题。

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法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展示时说解题思路。独立分析完成四题 合作探究 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表现得怎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布置作业 教材P87的3.4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九九表挂图) 教学反思 课题6:一课时 课 题 《实践活动:量一量 比一比》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记录卡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1.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2.小结:观察物题时要做到从不同角度,全面的观察物体。

讨论、交流:明白了什么道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按要求进行测量。

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活动,自主操作记录自己的现在。

2.小组间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呢? 3.突出问题:“在测量物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解决。

1.学生认真观察发现。

2.小组合作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3.小组合作量一量黑板和课桌的长度 4.同桌之间互相量一量比一比肩宽 5.选择课本89页的一种动物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 课堂小结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反思 课题7:第一课时 课 题 表内乘法口诀(二)的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 教学方法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
1的口诀有1句;

2的口诀有2句;

3的口诀有3句;

4的口诀有4句…… 师生共同归纳 基本练习 1.计算:
5x7+20= 7x9-9= 56-8-8= 6-38=25= 2.在O是填上“+”“-”“﹤”“﹥”或“=”。

4○6=24 25+8○12 2x6○12 31○6=25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算法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82页第一题。

2.完成课本87页第4题。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2页练习五第10、11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要求学生自由说说。

布置作业 课本81页的2.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表内乘法口诀(二)的练习课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记住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讲解法 练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 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同桌互相交流 小组讨论 基本练习 练习巩固。

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7题。

(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

(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

3.引导完成8~9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4.解答第10题。

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

1.尝试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汇报。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巩固练习   拓展学习。

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 61=□×□+□ 39=□×□-□ 6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16=8×□ 5×7+21=7×□ 1.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 学生举手说说 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的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七 单 元 认识时间 单元 教材 分析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单元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总课时:4课时 时分的认识: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2课时 时分练习课:1课时 课题1:第一课时 课 题 时分的认识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一、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兴趣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 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 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

探索新知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涉及几个5)
4.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5.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多长时间?,到5呢??到9呢?到12? 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来认识钟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巩固深化 应用活动 1.体验一分钟:
1分钟做些什么? (1)从1开始数数,看能书到几? (2)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 (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 (4)1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 (5)1分钟能写几个字? (6)1分钟能跳几下绳? 学生自由组合完成活动。

学生将活动的内容记录下来。

达标训练 1、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2、中午有1个小时的时间,你做一些什么?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的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认识几时几分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理解时间的宝贵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课件 实物钟面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课前谈话: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分针走一小格是多少?走1大格呢? 2.1小时=( )分 1.学生自由畅谈 2.学生汇报。

基本练习 1.出示8点零5分的钟面 观察这时表示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认的? (8时过5分 或8时零5分)
8点过5分是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所以读:8时零5分 如何写出这个时间?老师板书:8时零5分 你们见过电子表吗?所以还可以写成:8:05(强调这里的0要写)
2.出示3点零55分的钟面 快到4点,说明什么? 指出:3时55分 大家把这个时间写出来。

3.出示9:35 9:05 11:55 11:05 4.小结:怎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1.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说一说。

2.观察这里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认的?跟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3.说出从图上还看懂了什么? 4.学生写时间,交流得出:3时55分或3:55 5.让学生认一认 深化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P93第1题,全班交流。

2.找朋友;
连一连 3.拨一拨 师说一个时间,学生拨。一个学生说时间,另一个拨时间。

4.添分针与时针 先读时间,再看钟面,觉得缺什么?,应该怎样画,集体交流,并与拨钟验证。

1.学生认真独立完成。

2.完成第二题。

3.汇报从同上看懂了什么。

达标训练 P94页的第4题 学生练习P94页的第4 题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配套4.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认识时分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1分有多长,知道时与分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钟。

教学难点 要想知道确切的时间,首先就应该看准时针的位置,确定后再看准分针的位置。

教学方法 观察法,练习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实物钟面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200米只用了1分,得第1名,小华用了1分半,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你们觉得分比时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小单位:分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 认识分针 1、出示钟:哪根是分针? 2、观察分针与时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时=( )分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分? 学生讨论 1.指名学生汇报。

2.统计数据。

3.完成练习。

实际应用 1、在( )里添上时、分 (1)夏天午睡大约1( )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 )
(3)脉搏跳180次用了3( )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学生完成练习。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然后交流。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时分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加深对时、分、秒有关知识的认识3.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能快速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 基本练习 1.钟面上共有( )大格。共有( )小格?分针走一大格是( ),时针走一大格是( )。

2、1小时=( )分 3、分针从12走到3,要走( )分,12走到6要走( )分,从12走到9,要走( )分。时针从12走到5,要走( )小时,从12走到7要走( )小时,从12走到11,要走( )小时。

4、小明每天下午3点放学,走了10分钟到家,然后做30分钟作业,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1.学生观察钟面模型 2.学生填空。

3.学生回答问题。

深化练习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



2、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3:45 6:55 9:05 10:30 12:15 ······ 3、同桌相互说一个时刻,然后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

4、在( )里填上小时、分钟 (1)我每天晚上大约睡8( )
(2)早操时间大约是15( )
(3)学校的下课铃声大约响了10( )
1.观察钟表。

2.回答问题。

3.完成填空。

4.集体订正。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2.互相订正 3.汇报交流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 教材 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 课时 安排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一)。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第三课时 数学广角(二)。

第四课时 综合练习 第一课时 课 题 数学广角(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自主理解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数。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直观教学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 出示课题:数学活动 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 学生游戏。

学生交流汇报。

动手操作 探索规律 1.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交流。

小组推荐汇报。

小组合作 巩固发展 一、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二、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1.学生游戏。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汇报 达标训练 衣服搭配 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P101页的1.2题 板书设计 5角的练习本 5张1角 1张5角 2张2角和1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数学广角(一)巩固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自主理解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数。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教学方法 练习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在游戏课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有一些相关的问题需要大家解决,大家能完成这任务吗? 学生归纳,汇报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基本练习 出示口算卡 3x5= 4x6= 5x7= 4x8= 8x6= 9x5= 7x4= 8x3= 3x6= 学生反复口算 深化练习 出示题目:
1.张岚.王红.李华每人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 2.7.2.8能组成那些数字? 3.张阿姨有两件上衣,一条裤子,两条裙子,张阿姨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1.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小组推荐汇报 达标训练 P101页练习二十三的1.2题。

学生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二十三的1.2.3题 板书设计 张岚和王红 72 78 张岚和李华 27 28 李华和王红 87 82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数学广角(二)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课前谈话:
故事导入,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1.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 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1.学生观察 2.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小组活动 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1. 学生观察。

2. 猜一猜。

3. 小组活动。

4. 同桌活动。

交流巩固 1.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2. 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

1.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达标训练 P101页练习二十三的3题。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的3.4题 板书设计 游戏课堂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数学广角(二)巩固练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游戏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口算练习 17+6= 43-8= 50+27= 41-2= 20+39= 5x7= 8x7= 9x3= 6x7= 学生口算 基本练习 出示题目 小红,小丽,小梅三个人拍球,分别拍了86下,73下,68下,小丽说我拍了68下,小红说我不是最多的,他们分别拍了多少下? (1)指名学生读题。

(2)猜一猜。

(3)汇报。说出猜测的依据。

1.学生读题。

2.猜一猜。

3.汇报。

深化练习 1.出示题目 三个小朋友比身高。

小明:我不是最高。

小军:我不是最矮。

小花:我排中间。

请你帮他们从高到底的顺序排列。

(1)学生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

2.用5.0.8组成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组成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 (1)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订正。

1.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集体订正。

达标训练 P1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8单元综合练习。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 小明 最矮 小军 最高 小花 中间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总复习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 教学 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1.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2.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3.会量、会画线段。

4.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5.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 课时 安排 第一课时  笔算加法和减法(一)  第二课时 笔算加法和减法(二)
第三课时 表内乘法(一)
第四课时 表内乘法(二)
第五课时  米和厘米 第六课时 角和直角 第七课时  观察物体 第八课时 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 课 题  笔算加法和减法(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2.笔算的方法;
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基础知识 1.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3.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

1.学生小组内交流。

2.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发展联系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列竖式计算。

78+16= 61-30= 38+18= 72-49= 21+38= 99-41= A.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B.学生先估算,在笔算。

C.指名学生笔算,再集体订正。

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2.小朋友跳绳: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1.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达标训练 P105页第一题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P105页的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笔算加法和减法(二)
备课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2.笔算的方法;
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口算练习 8×8= 5×7= 70-6= 38+2= 9×7= 4×8= 7+5= 6×5= 学生开火车口算 基本练习 出示题目:
1.用竖式计算 78-24+35= 61+15-37= 2.应用题。

欢欢和她的4位同学做红花,每人做6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深化练习 10分钟内完成下列各题。

41-2= 16+80= 72-9= 26+3= 20+39= 6+30= 59-9= 47-6= 59-3= 65+8= 73+7= 82-7= 38-8= 95-8= 15-4= 5+43= 82-50= 56-30= 70-4= 70-40= 18+5= 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达标训练 P105页第2题。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的相关联系 板书设计    8+57+29= 82-53-19= 78-24+35= 61+15-37=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表内乘法(一)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基础知识 1.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2.教师抽查。

3.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
六九( )
( )四十二( )四十二 同桌相互检查

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

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达标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学生独立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的相关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5+5+5+5+5+5+5=35 5x7=35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表内乘法(二)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口算练习 6x7= 9x4= 9x9= 3x7= 4x8= 5x6= 7x9= 8x3= 7x5= 6x4= 9x8= 7x8= 8x5= 5x9= 7x7= 学生反复口算 深化练习 出示题目 1.计算结果和5的4倍不相等的算式 5x4 4x5 5+4 2.6+6+6+6+5可以改写成:
6x4+5 6x6+5 4+6+5 6x6-1 3.与8x7+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8x8 8x6+8 8x8-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综合练习 出示题目:
英语本有8本,语文本有7本,数学本是英语本的8倍。

(1)数学本有多少本?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主完成。

1.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达标训练 P106的第5.6题。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配套中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1.计算结果和5的4倍不相等的算式 5x4 4x5 5+4 2.6+6+6+6+5可以改写成:
6x4+5 6x6+5 4+6+5 6x6-1 3.与8x7+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8x8 8x6+8 8x8-8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 题 米和厘米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感受长度。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小组交流汇报 基础练习 1.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2.巩固练习。

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42米-18米=( )
25厘米+6厘米=( )厘米 让学生自主练习。

1.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3.学生完成练习 深化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2.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a.1.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b. 学生先自己估计黑板的长度,再测量。

达标训练 P103页4.5题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42米-18米=( )
25厘米+6厘米=( )厘米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 题 复习角与直角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尺子,量角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回顾梳理 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小组交流。

2.汇报发现的角。

基础练习 1.师: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让学生思考,总结)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顶点.直角边.斜边)
3.请你画一个角,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1.学生汇报并演示 判断直角的方法。

2.学生回忆直角的各部分名称。

3.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深化练习 出示p106页第6题梯形图?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师: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达标训练 P106页“做一做”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P106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三个边 三角形 三个顶点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三个角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 题 “观察物体”的复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玩具小汽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回顾观察 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1.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实践活动 1.说一说 2完成103页第7题。

1.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

2.说一说,评一评。

温故知新 复习对称图形 1.什么是对称图形?学生交流,概括,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画对称图形 学生画一个对称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

2学生画图。

3.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达标训练 P104页的第8题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配套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 题 认识时间复习 主备人 蔡兆淼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加深对时、分、秒有关知识的认识3.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能快速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 基本练习 1.钟面上共有( )大格。共有( )小格?分针走一大格是( ),时针走一大格是( )。

2、1小时=( )分 3、分针从12走到3,要走( )分,12走到6要走( )分,从12走到9,要走( )分。时针从12走到5,要走( )小时,从12走到7要走( )小时,从12走到11,要走( )小时。

4、小明每天下午3点放学,走了10分钟到家,然后做30分钟作业,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1.学生观察钟面模型 2.学生填空。

3.学生回答问题。

深化练习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



2、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3:45 6:55 9:05 10:30 12:15 ······ 3、同桌相互说一个时刻,然后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

4、在( )里填上小时、分钟 (1)我每天晚上大约睡8( )
(2)早操时间大约是15( )
(3)学校的下课铃声大约响了10( )
1.观察钟表。

2.回答问题。

3.完成填空。

4.集体订正。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2.互相订正 3.汇报交流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
上一篇:【材料】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Adv.Mater.仿细菌肽-金属自支撑纳米复合材料电导率、选择性粘附和生物相容性
下一篇:我国制造业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