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对联公开课教案王露

来源:医生招聘 发布时间:2021-05-12 点击:

  修 必修 1

 梳理探究课

 《奇妙的对联》教案

 阿城龙涤中学

 高一语文组

  王露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重点】

 梳理有关对联的常识,了解对联文化。

 。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对联的鉴赏意识, 提高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

 【教学方法】

 活动式

  讨论式

 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

 导语:

 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

 郑板桥在除夕视察 民情,见一家门口张贴着 一副奇怪的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 他马上命人给这户人家送去了吃的和用的,原来,他读懂了此联的深意是缺一和十,即“缺衣少食”。

 对联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散发着独特的芬芳,今天,我将和同学们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梳理探究一

 8 8 名学生探究对联的历史和渊源

 【学生活动】

 【交流明确】

 对联的历史

 1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楹帖、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样式。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梳理探究二

 2 12 名学生分别搜集一则有关对联的故事

 对联的故事

 【教师引出】

 1 纪晓岚

  两碟豆

  一瓯油

 两蝶斗

  一鸥游

  林间两蝶斗

 水上一鸥游 2 苏轼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学生活动】

  梳理探究三

 0 10 名学生探究对联的分类

 【图片和对联展示】

 【学生鉴赏和评价】

 【 对联的 种类 】

 1、 按照用途分:

 春联

  寿联

  喜联

 励志联

 挽联

  格言联

  名胜联

  书画联…… 2(2)按写作方法和上下联的关系分

 1.正

 对

  内容相近相似

  2.反

 对

  内容相反或相对

  3.流水对

 顺承关系 (3)按形式字数分

 1.短

 联

  (1-7 字)

  2.中等联

  ( 8-20 字)

  3.长

 联

  (20-30 字或 40 字以上)

 (4)按内容分

 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 晓理联、评论联……

 (5)按联语出处分

  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

 梳理探究四

 2 12 名学生收集和整理名人名联展示

 【全体学生辨析名联】

 名人名联欣赏

 1、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两表筹三顾,一对足千秋。

 4、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奇葩。

 5、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6、犹留正气参天地,永胜丹心照古今。

 7、云过雁断胡天月,垄上羊归塞草茵。

 8、路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9、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10、千古奇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11、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14、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15、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6、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7、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18、旷代天才,回荡当齐马赛曲;

 炎黄后胄,激扬永振义勇军。

 19、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载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20、有雄才,有伟略,有奇勋,实在有德;

  无后裔.无偏心。无享受,真正无私。

 【让学生自由发言,猜出与此 20 则对联有关的名人,并谈谈感受】

 梳理探究五

  18 名学生明确对联的要求,并尝试创作对联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 词类相当, 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等。

 ③

 意境相合。上下联意境要完美和谐。

 ④平仄相对。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 仄起平收 ”。

 【学生活动,牛刀小试】

 课堂训练

  (1)

 补联 上联:水清鱼

  月 下联:山静鸟

  天 (2)对联试拟 蚕吐丝——

 绿柳展枝——

 画饼充饥—— 长江千里水—— 冬去山清水秀——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

 岳阳楼上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

 (4)、请将下列句子搭配成三幅对联。

  (1)九州瑞气迎春到

 (2)山外斜阳湖外雪

  (3)窗前流水枕边书

  (4)窗前细雨传春讯

 (5)四海祥云降福来

 (6)枝上黄鹂送好音

 (4)

  改改高考卷

 1.上: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 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5)、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

 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参考:

 陶渊明渴望自由采摘篱下菊花 戴望舒抒发惆怅吟咏雨巷丁香 课堂交流:

 根据对联的特点和要求,为我们高一十班

 拟写一幅适合的班 联!

 【课堂交流】

 创作组展示几幅班联作品,交流评价。

 作业:

 1、(浙江卷)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2、(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3、(广东题)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

  【本课小结】

 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 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

 【课后反思】

  这是我精心准备的一堂知识的梳理与探究类型的课,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备课的过程,更多的是感到收获的充实。尤其是同行们的悉心指教,让我对一节课,甚至整个语文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首先,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

 对联不是所有的学生的语文感觉都能深刻的欣赏,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方面的兴趣,所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最重要的,希望通过这课能让学生基本了解对联,从而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和鉴赏。

  其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老师一切美妙的设想都要在学生身上实现。讲课的过程更是如此,老师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而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刻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学生,老师给予他多大的舞台,他就能够多大程度的展示自我,因此我力争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的准备,都能够在这节课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个性,四个活动小组分别有负责的学生,形成一个均衡的团队,这样,课下的活动也是对学生极好的锻炼。

 再次,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课。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我这次做课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几点,也是我在这节课中力求做到的几个方面。

 当然,讲完之后,尤其是听了领导和老师的评课之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的不足,这些我会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语文教学这条路还很长,我会以这次做课的经验与教训为起点,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走好以后的每一步,努力做到更好。

 教师:王露

推荐访问:对联 奇妙 公开
上一篇:你为谁定制?是产品还是消费者?
下一篇:考场仿真卷01-2021年高考政治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