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来源:医生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 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25日 目录 发布令 2 目录 3 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 8 第一章 总则 8 1.1 编制目的 8 1.2 编制依据 8 1.3 适用范围 10 1.4基本体系 10 1.5应急工作原则 10 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 11 2.1公司概况 11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1 第三章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2 3.1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结构图 22 3.2组织机构主要职责 23 3.3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23 3.4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图 25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26 4.1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和采取的预防措施 26 4.2预警行动 30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30 第五章 事故应急响应 33 5.1响应分级 33 5.2响应程序 34 5.3应急结束 36 第六章 信息发布 38 第七章 后期处置 39 7.1现场保卫 39 7.2现场清洗整理 39 7.3伤亡人员的善后赔偿 39 7.4生产秩序的恢复 40 第八章 保障措施 42 8.1通讯与信息保障 42 8.2应急队伍保障 42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42 8.4经费保障 43 8.5其他保障 43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44 9.1应急培训 44 9.2应急演练 46 第十章 奖惩 48 10.1奖励 48 10.2责任追究 48 第十一章 附则 50 11.1术语和定义 50 11.2应急预案备案 50 11.3维护和更新 50 11.4制定与解释 50 11.5应急预案实施 50 相关文件 51 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 52 第一章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2 1.1 危害程度分析 52 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52 1.3 组织机构及职责 52 1.4预防与预警 56 1.5信息报告程序 57 1.6应急处置 57 1.7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见附录)
61 第二章 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8 2.1危害程度分析 68 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8 2.3组织机构及职责 69 2.4预防与预警 71 2.5信息报告程序 72 2.6应急处置 72 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77 第三章 人身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8 3.1危害程度分析 78 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80 3.3组织机构及职责 80 3.4预防与预警 83 3.5信息报告程序 84 3.6应急处置 84 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87 第四章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8 4.1危害程度分析 88 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88 4.3组织机构及职责 88 4.4预防与预警 90 4.5信息报告程序 92 4.6应急处置 92 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95 第五章 氨泄漏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96 5.1危害程度分析 96 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96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97 5.4预防与预警 99 5.5信息报告程序 100 5.6应急处置 100 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103 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 118 第一章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8 1.1事故特征 118 1.2应急组织与职责 118 1.3应急处置 119 1.4注意事项 121 第二章 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1 2.1事故特征 121 2.2应急组织与职责 123 2.3应急处置 123 2.4注意事项 124 第三章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4 3.1事故特征 124 3.2应急组织与职责 124 3.3应急处置 125 3.4注意事项 126 第四章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8 4.1事故特征 128 4.2应急组织与职责 128 4.3应急处置 128 4.4注意事项 129 第五章 办公大楼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 5.1事故特征 131 5.2应急组织与职责 131 5.3应急处置 131 5.4注意事项 132 第六章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3 6.1事故特征 133 6.2应急组织与职责 133 6.3应急处置 135 6.4注意事项 137 第七章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7 7.1事故特征 137 7.2应急组织与职责 137 7.3应急处置 137 7.4注意事项 139 第八章 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0 8.1事故特征 140 8.2应急组织与职责 141 8.3应急处置 141 8.4注意事项 143 第九章 **氨泄漏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144 9.1事故特征 144 9.2应急组织与职责 144 9.3应急处置 145 9.4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措施 146 9.5 危险区域的隔离措施 147 9.6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47 9.7 现场实时检测及异常情况下的抢险人员撤离的条件、方法 148 9.8监控事故扩大的措施 149 9.9事故可能扩大的应急措施 149 9.10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措施 149 第十章 工程现场液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0 10.1事故特征 150 10.2 应急组织与职责 150 10.3应急处置 151 第十一章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9 11.1事故特征 159 11.2应急组织与职责 159 11.3应急处置 159 11.4注意事项 159 附录1:应急组织机构 163 附录2:指挥中心名单 164 附录3:公司义务消防队名单 165 附录4: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166 附录5:应急救援人员花名册 167 附录6:应急救援联络员通信录 169 附录7:办公室大楼各楼层/区域消防应急处置责任人名单 170 附录8:应急救援物资清单 171 附录9:消防设施及安全防护器具配置图 173 附录10:疏散路线 178 附录11:烧伤烫伤急救法、创伤急救法 179 附录12:人工呼吸法(心肺复苏术)
182 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切实做好预防到位、措施到位、职责明确、快速有效,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国家主席令【2011】第4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3】第4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发【2010】23号 )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
《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安委办 安委【2011】4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局【2008】令第16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2009】第17号)
《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第43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13】第59号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2006】第80号)
《山东省消防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2011】第70号)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2008】第9号)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2012】第120号)
《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山东省政府令【2002】第134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2】91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2013.10.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2010.8.1)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2006,2006.6.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9.12.1)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2003.9.1)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2011.5.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12.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004.4.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004.12.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010.7.1)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1994.1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011.6.1)
《安全用电导则》
(GB/T13869-1992,1992.10.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011.10.1)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2009.6.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2010.6.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50351-2005,2005.7.1)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2158-2006,2006.12.1)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安监总局 安监管管二字【2005】11号)
《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GB 12299-90,1990.12. 1)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

1.4基本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大部 分。

1.5应急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实行公司领导统一指挥,车间、部门(项目)具体负责的原则;
建立“职责明确、防救结合、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2.1公司概况 **位于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因工艺技术、作业环境、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因素,存在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导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有效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减少和降低事故损失,对存在的危险源点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害程度。

公司主要生产加工设备为机械加工设备(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通用加工设备及加工中心等数控专用加工设备)、起重设备(包括桥式起重机、悬挂式电动葫芦、半门吊、门吊等)、运输设备(包括叉车和货车)、空压机及压力容器、焊接设备。

公司生产工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为钢材,辅料有油漆、稀料、燃料油、润滑油、液氨、天然气、氧气、乙炔、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液化石油气、焊材等。

公司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有制冷设备生产、销售、工程安装等。存在的主要伤害有:机械伤害、轻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火灾爆炸、窒息、灼烫。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9.12.1),通过辨识,公司内存在的危险源,构不成重大危险源。

2.2.1 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清单 序号 危险源类别 作业点/工序/部位 1 机械伤害 操作旋转机床不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2 操作机械加工设备不使用防护装置 3 旋转机床安全防护装置损坏 4 旋转机床无安全防护装置 5 不懂操作方法 6 操作旋转机床不按规定操作 7 操作旋转机床不停车测量工件 8 冲剪压不使用专用工具 9 冲剪压多人操作配合不当 10 冲剪压手进入危险区域 11 冲剪压误操作 12 产品性能试验机头试车传动皮带不使用护罩 13 产品性能试验电机连接部不使用护罩 14 起重伤害 吊物捆绑不牢翻转 15 吊物坠落 16 吊具断裂 17 吊物撞人 18 行车滑车 19 卷扬限位损坏 20 高处坠落 高处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或安全带低挂高用 21 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无滑脱装置且无人看护 22 使用升降平台不使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损坏 23 高处作业穿硬底鞋 24 高处作业操作者患有禁忌症 25 物体打击 机体、机组等制冷设备装配使用工具方法不当 26 高处作业投扔工具材料 27 打压检漏气管连接不牢 28 打压检漏气体没放空拆卸 29 工件堆放过高、不稳固,倾倒 30 触电 变配电室高压操作不使用护具 31 变配电室配电柜周围没敷设绝缘胶皮 32 变配电室变压器无护栏 33 变配电室误操作 34 打压检漏水泵电源线绝缘不良 35 产品性能试验带电接线 36 产品性能试验配电柜周围没敷设绝缘胶皮 37 电气控制柜装配测试 38 电气控制柜装配使用电烙锑 39 维修不拉闸停电或验电 40 维修断电不挂警示牌或派专人看护 41 维修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使用漏电保护器 42 维修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戴绝缘手套 43 维修带电安装、维修电气线路 44 维修线路绝缘损坏 45 维修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 46 电焊机回路线裸露 47 电焊机外壳不按要求连接接地保护线 48 操作电焊机时不戴绝缘手套 49 火灾 爆炸 压力容器、管道超压且安全阀失灵 50 压力容器、管道外壁腐蚀且超压 54 气瓶明火加热 55 气瓶碰撞 56 气瓶露天暴晒 57 喷漆房电气线路短路打火 58 液化气、天然气管路泄漏遇明火 59 食堂用气不当 60 油罐遭雷击、遇明火 61 车辆伤害 车辆行驶中爬上跳下 62 没设副驾驶座位栽人 63 刹车、转向失灵 64 铲车工作中铲脚站人 65 进出车间不减速 66 职业危害 喷漆不戴防毒口罩吸入漆雾 67 焊接吸入烟尘 68 探伤射线泄露 69 接触噪声不戴耳塞或耳罩 70 磨光不戴防尘口罩吸入粉尘 71 中毒窒息 空调机房工质泄漏 72 产品性能试验系统工质(氨)泄露 73 有限空间作业防护不当 74 灼烫 焊接不按规定佩带护品 75 电气控制柜装配使用电烙锑 76 操作机械加工设备不按规定佩戴护品 2.2.2危险源分布表 危险源类别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四车间 五车间 备注 机械伤害 √ √ √ √ √ 起重伤害 √ √ √ √ √ 高处坠落 √ √ √ √ √ 物体打击 √ √ √ √ √ 触电 √ √ √ √ √ 火灾、爆炸 √ √ √ √ √ 车辆伤害 √ √ √ √ √ 灼烫 √ √ √ √ √ 职业危害 √ √ √ √ √ 中毒窒息 *车间、**车间 2.2.3 危险源风险评估 2.2.3.1 风险评价的方法 2.2.3.1.1 直接判断法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确定为危险源:
a. 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且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

b. 存在事故隐患且未采取预防措施的;

c. 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2.2.3.1.2 打分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L值表示);

b.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次(用E值表示);

c. 可能出现结果的分数值(用C值表示)。

用上述三个值的积来表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用D值来表示)大小;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值:
分数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次E值:
分数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6 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的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分数值C:
分数值 可能出现的后果 经济损失(万元)
伤亡人数 100 ≥1000 大灾难,死亡10人以上 40 500~1000 灾难,死亡3至9人 15 100~500 非常严重,死亡1人 7 50~100 多人中毒或重伤 3 10~50 至少1人致残 1 1~10 轻伤 危险风险值D:D=L×E×C 风险值D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但可能接受 2.2.3.2 确定危险源级别 2.2.3.2.1 安全环保部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确定和评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把D≥160的风险规定为一级风险,把7 0≤D<160的风险规定为二级风险,把D<70的风险规定为三级风险。把一级风险和二级风险规定为公司的重大风险。重大风险将是公司和各单位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2.2.3.2.2 安全环保部确定的公司级危险源清单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布。

2.2.3.2.3 各单位根据公司公布的危险源清单,结合本单位现状评价并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同时编制“危险源清单及辨识评价记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制订本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2.2.3.3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序号 危险源 作业点/工序/部位 可能导致事故 L E C D 风险 级别 1 机械伤害 操作旋转机床不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轻伤 3 6 2 36 三级 2 操作机械加工设备不使用防护装置 轻伤 3 6 2 36 三级 3 旋转机床安全防护装置损坏 轻伤 3 6 2 36 三级 4 旋转机床无安全防护装置 轻伤 3 6 2 36 三级 5 不懂操作方法 轻伤 3 6 2 36 三级 6 操作旋转机床不按规定操作 轻伤 3 6 2 36 三级 7 操作旋转机床不停车测量工件 轻伤 3 6 2 36 三级 8 冲剪压不使用专用工具 轻伤 3 6 2 36 三级 9 冲剪压多人操作配合不当 轻伤 3 6 2 36 三级 10 冲剪压手进入危险区域 轻伤 3 6 2 36 三级 11 冲剪压误操作 轻伤 3 3 1 9 三级 12 产品性能试验机头试车传动皮带不使用护罩 轻伤 3 3 1 9 三级 13 产品性能试验电机连接部不使用护罩 轻伤 3 3 1 9 三级 14 起重伤害 吊物捆绑不牢翻转 轻伤 3 3 2 18 三级 15 吊物坠落 重伤 1 3 3 9 三级 16 吊具断裂 轻伤 1 1 3 3 三级 17 吊物撞人 轻伤 3 2 2 12 三级 18 行车滑车 轻伤 1 0.5 3 1.5 三级 19 卷扬限位损坏 轻伤 3 1 3 9 三级 20 高处坠落 高处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或安全带低挂高用 重伤 10 1 8 80 二级 21 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无滑脱装置且无人看护 重伤 10 2 4 80 二级 22 使用升降平台不使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损坏 重伤 10 3 3 90 二级 23 高处作业穿硬底鞋 重伤 3 3 8 72 二级 24 高处作业操作者患有禁忌症 重伤 3 3 8 72 二级 25 物体打击 机体、机组等制冷设备装配使用工具方法不当 重伤 6 6 1 36 三级 26 高处作业投扔工具材料 重伤 6 3 1 18 三级 27 打压检漏气管连接不牢 重伤 10 1 2 20 三级 28 打压检漏气体没放空拆卸 重伤 6 3 1 18 三级 29 工件堆放过高、不稳固,倾倒 重伤 6 2 1 12 三级 30 触电 变配电室高压操作不使用护具 重伤 10 2 4 80 二级 31 变配电室配电柜周围没敷设绝缘胶皮 重伤 6 3 5 80 二级 32 变配电室变压器无护栏 轻伤 3 3 8 72 二级 33 变配电室误操作 轻伤 3 2 14 84 二级 34 打压检漏水泵电源线绝缘不良 轻伤 1 2 40 80 二级 35 产品性能试验带电接线 重伤 3 3 9 81 二级 36 产品性能试验配电柜周围没敷设绝缘胶皮 重伤 3 3 8 72 二级 37 电气控制柜装配测试 重伤 3 6 6 108 二级 38 电气控制柜装配使用电烙锑 重伤 3 1 25 75 二级 39 维修不拉闸停电或验电 重伤 6 3 7 126 二级 40 维修断电不挂警示牌或派专人看护 重伤 3 2 15 90 二级 41 维修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使用漏电保护器 重伤 3 2 15 90 二级 42 维修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戴绝缘手套 重伤 3 6 5 80 二级 43 维修带电安装、维修电气线路 重伤 3 3 8 72 二级 44 维修线路绝缘损坏 重伤 6 3 4 72 二级 45 维修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 重伤 3 3 8 72 二级 46 触电 电焊机回路线裸露 重伤 1 6 12 72 二级 47 电焊机外壳不按要求连接接地保护线 重伤 3 6 12 72 二级 48 操作电焊机时不戴绝缘手套 重伤 3 6 12 72 二级 49 火 灾 、 爆 炸 压力容器、管道超压且安全阀失灵 重伤 6 6 6 108 二级 50 压力容器、管道外壁腐蚀且超压 重伤 3 1 6 18 三级 54 气瓶明火加热 重伤 3 6 6 108 二级 55 气瓶碰撞 重伤 3 6 3 54 三级 56 气瓶露天暴晒 重伤 3 2 6 36 三级 57 油罐遭雷击、遇明火 重伤 1 1 6 6 三级 58 车辆伤害 车辆行驶中爬上跳下 轻伤 3 3 1 9 三级 59 没设副驾驶座位栽人 轻伤 3 3 1 9 三级 60 刹车、转向失灵 轻伤 3 3 1 9 三级 61 铲车工作中铲脚站人 轻伤 3 3 1 9 三级 62 进出车间不减速 轻伤 3 3 1 9 三级 63 职业危害 喷漆不戴防毒口罩吸入漆雾 轻伤 0.5 6 2 6 三级 64 焊接吸入烟尘 轻伤 10 6 1 60 三级 探伤射线泄露 轻伤 1 6 2 12 三级 65 磨光不戴防尘口罩吸入粉尘 轻伤 3 6 1 18 三级 66 中毒窒息 空调机房工质泄漏 轻伤 1 2 1 2 三级 67 有限空间作业防护不当 轻伤 1 2 1 2 三级 68 产品性能试验系统工质(氨)泄露 轻伤 1 2 1 2 三级 69 灼烫 焊接不按规定佩戴护品 轻伤 3 6 1 18 三级 70 电气控制柜装配使用电烙锑 轻伤 3 2 3 18 三级 操作机械加工设备不按规定佩戴护品 轻伤 3 6 1 18 三级 第三章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事故应急救援机构 成立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负责通知指挥中心所有成员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公司应急管理室(安全环保部)。

公司设立应急报警电话:
3.1组织机构图见附录1 3.2组织机构主要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总指挥报告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3)向总指挥报告本单位危险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情况;

(4)按总指挥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救、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3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10个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小组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1、消防救护组:主要由义务消防人员组成。负责现场火灾扑救、现场掩护和伤员紧急救助与转移。消防救护组是应急救援中主力队伍。

2、灾情处置组:由公司制造事业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事故处理、控制,防止事故扩大。

3、技术专家组:由公司技术专家组成。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医疗救护组;
由公司诊所医务人员组成。负责事故过程中受伤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联系医疗机构支援、治疗、转院等工作。

5、疏散抢运组:由公司制造事业部人员组成。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引导和重要物资的转运。

6、警戒隔离组:由公司安全环保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7、通讯联络组:由公司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内外联系,保障现场指挥通讯联络畅通。

8、后勤保障组:由公司后勤人员组成。负责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车辆等,以及时组织餐饮等。

9、事故调查组:由公司安全环保部人员组成。负责对公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书面报告。并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公司事故的发生进行调查。

10、善后处理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作及各单元管理部人员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环境保护、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善后处理工作。

3.4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图 资料备案 事故调查组:负责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分析。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环境保护、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善后处理工作 消防救护组:负责火灾扑救、现场掩护和伤员的紧急救护及转移 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紧急包扎并送医院 灾情处置组:负责设备设施的事故处理、控制,防止事故扩大 疏散抢运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疏导及重要物资的转运 警戒隔离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内外联系 后勤保障组: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负责生产装置、设备紧急情况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技术专家组: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判断是否请求社会支援 拨打119请求社会支援 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事故部门现场人员及时控制消除灾情 事故发生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队伍出动 否 是 是 结束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控制的方式、方法和采取的预防措施 1、公司较大危险源实行挂牌管理,设立警示标志,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应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2、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设备保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实现本质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是根本的保证措施。

3、全公司员工实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每季度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充分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的能力,预防事故及事故早发现、早处理技能。

4、对确定的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应迅速汇报并及时投入抢险排除和初期应急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

4.1.1对机械加工设备设施的监控 4.1.1.1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4.1.1.2 对旋转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日巡回检查和班组长“一班三检”。

4.1.1.3 对操作者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进行监督检查。

4.1.1.4 加强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预防“三违”。

4.1.2 对高处作业的监控 4.1.2.1 高处作业应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审批。

4.1.2.2 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身体必须健康;
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的人员不能从事高处作业。

4.1.2.3 高处作业人员佩带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齐全有效,并正确使用 4.1.2.4 高处作业机械、装置及设施投入使用前应进行验收,确认合格方可使用,使用中应确保处于良好的状况。室外架手架、大型起重设备等必须配备避雷、接地装置,与电力线距离符合要求。

4.1.2.5 作业时统一指挥,作业人员衣着要灵活、轻便,禁止穿硬底鞋、高跟 鞋和带钉鞋和易滑鞋。

4.1.2.6 作业时,材料与工具应妥善放置,防止坠落,严禁抛、甩传递;
作业所用的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

4.1.2.7 严禁作业人员酒后作业,作业过程严禁嬉戏、打闹。

4.1.3 对特种设备的监控 4.1.3.1 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认真实施。

4.1.3.2 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4.1.3.3 适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订、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4.1.3.4 办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注册登记等,按规定定期复检,保证设备合法使用。

4.1.3.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

4.1.3.6 特种设备隐患要及时整治。

4.1.4 涉氨及有限空间监控 4.1.4.1 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4.1.4.2 按规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

4.1.4.3 有限空间作业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作业前落实;
作业中要有专人监护。

4.1.4.4 涉氨作业场所及空调机房安装报警装置,配备应急装备,室外设风向标。

4.1.4.5 对应急装备进行定期检查、检验、维护。

4.1.4.6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专业技术培训。

4.1.4.7 涉氨作业人员及空调机房操作人员应取得安全操作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4.1.5 对探伤设备、设施的监控 4.1.5.1 建立和完善使用探伤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

4.1.5.2 建立探伤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记录档案。

4.1.5.3 探伤室安装联锁装置,室外安装警示灯,划定警示区域,室内设排风设施。

4.1.5.4 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及个人剂量检测。

4.1.5.5 完善安全操作规程。

4.1.5.6 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

4.1.5.7 监督检查探伤设备、设施的日常保养工作。

4.1.5.8 加强操作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

4.1.6 对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监控 4.1.6.1 对临时用电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线审批。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不符合标准、规范的临时线路禁止使用。

4.1.6.2 电工属特殊工种,必须经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4.1.6.3 涉电作业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作业中应佩戴齐备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绝缘工具应定期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6.4 涉电作业中的安全距离与外电防护必须符合要求;
供电线路的最小断面、接头、电杆档距、材质及埋深、拉线应符合要求。

4.1.6.5 施工用电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配电箱(柜)、配电盘设置正确,门、锁齐全,能够正常使用,专人负责。

4.1.6.6 配电室停、送电及线路更新维护,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和安全交底、检查确认制度。

4.1.6.7 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应定期进项检测,电源线及连接处不能出现裸露。禁止利用扁铁、圆钢、工件等,搭接电焊机二次回路。

4.1.6.8 设备设施的外壳要有可靠的PE线连接,并定期进行检查。

4.1.6.9 加强操作者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1.7 对火灾危险源的监控 4.1.7.1 加强对员工防火知识的教育。

4.1.7.2 使用设备仪器时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是否有异常情况,是否放置得当,操作过程是否清楚,只有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 才进行操作。

4.1.7.3 重点部位应配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并且熟悉其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4.1.7.4 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关好电源、火源、气源等,清理杂物和垃圾,摆放好各项物品等,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4.1.7.5 不乱拉乱接电线;
不使用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不随意加大电路保险丝;
不在宿舍内使用明火来照明;
不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带进宿舍;
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4.1.7.6 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不要随意移动或挪作他用。

4.1.7.7 禁火区内动用明火,应进行审批,制定防范措施,并在动火过程中落实。

4.1.7.8 编制火灾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4.1.7.9 重点防火部位设置监控报警系统,设置监控室,24小时值守,值守人员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4.2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发现已经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或可能导致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

2、预警方式 (1)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等危害情况,同时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出现人员受到伤害时,优先组织力量救治伤员,根据伤害情况,在报告的同时及时拨打120,寻求急救。

(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

(3)总指挥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判断事故性质与类别,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做出部署并向各相关单位及人员发出预警。

(4)需调动应急专业组时,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向担负处置任务的应急专业组下达集结出动的指令,实施救援。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处置。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事故汇报程序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意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排、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抢救。

(2)信息上报。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烟台市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死亡及以上事故事故发生后,公司总经理应当于1小时内向市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报。

(3)信息传递。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必须在接到事故报告10分钟内,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各有关人员和部门、单位接到报警时,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到。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成员移动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行政部门应不定期抽检电话信息畅通状况。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电话(白天): (晚间):
外部联络电话:
烟台市消防大队:119 安监部门:0 环保局:
质监局:
疾病控制中心:
社会救助报警电话:
市急救中心:120 第五章 事故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1、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

(1)当发生一般的人员触电、中毒、烫伤、机械伤害等事故,车间能够自行解决的,定为Ⅲ级。

(2)当发生比较严重的人员中毒、人身伤害事故,公司能够自行解决的,定为Ⅱ级,无需请求外部协作和支援。

(3)当发生严重人员中毒、火灾、爆炸和人身伤亡事故,公司不能自行解决时,定为Ⅰ级,直接请求烟台市公安消防大队及其它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支援。

2、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人身伤亡事故等级分为三级:
(1)Ⅰ级: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2)Ⅱ级: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3)Ⅲ级: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

3、应急响应分级 (1)Ⅰ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事故,报请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由政府主导应急救援,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2)Ⅱ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秘书处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请求医疗、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增援),无需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3)Ⅲ级应急响应:一般轻伤事故,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不需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各单位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开展救援工作。

5.2响应程序 1、接警与通知 (a)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时,应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以及事故现场的相关重要信息,并迅速通知总指挥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各位成员。

(b)按照总指挥的部署,负责通知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到达指定位置进行各自的应急救援准备。

2、指挥与控制 (1)指挥中心 由总指挥负责对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副总指挥和各成员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现场指挥 副总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和人员分配,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3)警报与紧急公告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总指挥负责启动警报系统(通过社会媒体或派专人登门告知),向公众发出警报,并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

(4)事态检测与评估 在总指挥的指导下,由技术专家组负责组织对事故的发展势态及影响评估,必要时需请就近专业人员或专家进行监测评估,并及时将监测情况及评估情况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并由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总指挥报告。

(5)警戒与治安 由警戒隔离组负责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6)人员疏散与安置 (a)当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相关岗位、区域构成威胁时,疏散抢运组应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领导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员疏散撤离及重要物资的抢运,以达到减灾逃生、降低事故损失的目的。

(b)疏散撤离时应根据公司疏散路线图(见附录)与疏散方法向确定集中地点疏散集合。

(7)医疗与卫生 (a)对于事故发生时和抢险救援过程中的负伤人员,由医疗救护组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已定的医疗救护方案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

(b)如有必要立即拨打120请求支援,协助医生对现场重伤员的急救,与转院工作;

(c)医疗救护组应根据公司常发事故的性质,预先配备好应急常用药品和常用医疗器械。

(8)应急人员安全 在抢险救援时,应在确保抢险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抢险。若在抢险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现场指挥可以直接命令抢险人员撤离危险场所(事后应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以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

(9)消防与抢险 由消防救护组、灾情处置组与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受伤、受困人员的营救,并使其脱离事故现场,听从现场指挥的领导,利用现有的消防和安全防护设施,深入事故发生区域,关闭相关系统,抢修设备。

(10)泄漏物的控制 当油漆、贮油箱、贮气罐等发生大量泄漏时,由消防救护组与灾情处置组负责对泄漏物进行围堵,并将泄漏物集中收容到已备好的收容器内。在围堵、收容过程中应注意对抢险人员的安全防护、使用防爆电器以及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5.3应急结束 5.3.1应急终止条件 (1)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造成事故的各种条件已经消除;

(2)
污染物己不再泄漏;

(3)
已泄漏的污染物在现场已被洗消、净化,不存在事故继发的条件和可能;

(4)
受伤人员全部得到相应的救治;

(5)
现场各专业应急组织的应急活动己无继续的必要。

5.3.2应急终止程序 (1)
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现场的救援情况作出终止决定;

(2)
由总指挥向现场指挥下达应急终止命令,并由现场指挥负责向各专业应急小组传达总指挥的终止令;

(3)
各应急专业组织在收到应急终止命令后,要认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本组应急工作终止后不会给应急工作带来不良后果。

(4)
事故责任单位应向公司安全环保部移交有关事故证据性文件或实物证据,写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并根据应急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第六章 信息发布 1、企业突发事件有关信息的对外发布必须由统一的对外职能单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故期间的信息发布内容应由总指挥批准签字;
应急救援终止后,可由副总指挥批准;

2、信息应保证真实、可靠、可信;

3、其他机构和部门不得随便传播或刊登未经公司授权的事故相关信息。

第七章 后期处置 7.1现场保卫 (1)应急救援终止后,警戒隔离组会同保安队长应在事故现场设置保卫,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2)由消防救护组专业人员及善后处理组人员采取防护措施之后进入现场进行检查:
(a)是否有余火或造成死灰复燃的可能;

(b)是否存在悬吊物或可能造成物体打击的隐患;

(c)是否有危险污染物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的因素和条件;

(d)是否还存在需要及时抢救的物资和材料等;

7.2现场清洗整理 (1)检查之后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消防救护组的专职人员进入现场消除火灾隐患,扑灭余火;

(2)消除主要场所安全隐患,保证通道畅通,保证事故调查组人员进入现场的人身安全;

(3)善后处理组到现场清理污染物、危险化学品残余物,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和二次伤害;
洗消的方法可采用现场清理回收、冲洗清除、中和消除等办法;

(4)清理的时间和顺序要根据事故调查组工作的需要来安排。

7.3伤亡人员的善后赔偿 (1)善后处理组应做好善后工作,对事故中或事故后因应急事故或应急救援中伤亡的人员应按规定妥善处理,并做好保险理赔相关抚恤补偿和家属的慰问工作;

(2)对尚未康复的人员要做好住院治疗、并安排看护和慰问,稳定伤员的思想情绪:
(3)对受伤出院的员工根据是否致残和有无后遗症的情况考虑是否安排和调整工作。

7.4生产秩序的恢复 (1)生产恢复条件 (a)事故调查现场需要收集的证据已经收集、取证完毕;

(b)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物已经进行洗消、清洗;

(c)事故中损坏的设备、设施全部得到了修复或更换;

(d)水、电、气、原材料恢复了正常供应;

(e)人员短缺的岗位已得到了人员补充。

(2)员工教育 (a)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处理;

(b)相关员工通过培训受到了教育;

(c)对造成突发事故的问题进行了纠正;

(d)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已经制定。

(3)上报批准 (a)将恢复生产的书面报告上报安全环保部,必要时还需上报集团安委会;
经批准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b)若上级管理部门要进行现场验收时,须经验收同意后再恢复生产;

(c)若验收中发现仍存在问题需要整改时,必须立即进行整改,并经过再次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恢复生产。

( 4 )应急预案的修订 (a)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的领导下,各应急救援人员须认真总结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对公司的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并形成报告;

(b)根据评估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完善与修订。

第八章 保障措施 8.1通讯与信息保障 (1)内部保障 (a)设24小时常开对外联络电话,并有专人守候,负责接听电话并做好记录;
24小时对外联络电话:(通常为应急指挥中心)
(b)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手机日常24小时开机。在突发事故应急启动之后到应急终止之前,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中心各成员、各专业行动组组长的手机必须保持通畅。

(c)紧急联络表(见附录)。

(2)外部支援保障 (a) 市急救中心120 (b) 市消防大队119 (3)政府有关部门电话 (a)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b) 市环保局:
(c) 市质监局:
(d) 市疾病控制中心:
8.2应急队伍保障 针对应急救援的工作性质,由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生产骨干等相关人员组成应急救援队伍,特殊情况下人力不足时,可根据需要临时抽调相关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要做到预防与应急响应相结合的要求,应急准备工作必须有必要的物资和装备保证。(见附录)
8.4经费保障 1、公司每年应设安全专项资金,资金计划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安全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及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保障购买。

2、突发事故应急当中发生的应急资金,由应急总指挥签字如数支出,安全环保部把控应急资金的使用。

3、对伤亡人员的资金理赔和补偿;
人力资源部会同财务部门要及时快捷提供资金保证。

8.5其他保障 成立专家顾问组,成员应包括总工程师以及环保、安全方面的工程师,一旦事故发生,专家应及时到位,根据事件性质、危险物泄漏情况,危险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应急方案与建议,必要时需请就近专业人员或专家进行监测评估,以供指挥中心进行决策;
根据事件的发展和控制情况,随时提供相关的其他技术服务。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9.1应急培训 1、 培训目的 (a)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突发事故的思想重视程度;

(b)提高企业特殊岗位和参与应急响应人员的岗位操作水平和应急 技能;

(c)了解并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危害;

(d)提高对企业危险目标、潜在风险的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e)熟悉理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正确作出应急响应。

2、培训对象 ( 1 )企业全体员工;

( 2 )应急救援队;

( 3 )外部相关人员;

( 4 )必要临近的居民。

3、培训内容 序号 培训内容 接受培训对象 l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员工 2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 公司员工家属、外部公众 3 危险化学品特性 企业员工 4 突发事故危害性 企业员工 5 应急演练知识培训 企业员工 6 事故报警程序 企业员工 7 消防、初期灭火知识 企业员工 8 抢救抢修知识 消防救助组;
灾情处置组;

主要危险源场所人员 9 现场人员救援 消防救助组;
灾情处置组 主要危险源场所人员 10 受伤人员临时急救 主要危险源场所人员;
医疗救护组 11 安全专业培训 安全环保部、指挥小组成员 12 事故现场逃生自救 主要危险源场所人员 4、培训形式 ( 1 )知识性培训可采取授课培训方式,培训后要有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 2 )对公众的宣传培训可采取印发宣传资料,进行张贴或在宣传栏上制作板报;

( 3 )现场操作培训,要结合现场实际进行知识和操作培训。

5、培训频次 ( 1 )每年培训至少一次;

( 2 )年度应急培训计划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有关老师可以外请,并组织实施;

( 3 )建立培训档案;

( 4 )每次培训都应留存培训记录。

9.2应急演练 1、应急演练目的 保证应急救援人员和现场人员在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一旦事故发生,能够迅速按照预案的要求做出正确的响应,完成救援任务,使事故得到及时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2、应急演练计划 (a)根据事故确定的风险目标和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由安 全环保部组织制定应急演练计划。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和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b)事故可模拟某种危险品泄漏、起火、爆炸、人员中暑、高处坠落等;

(c)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副总指挥进行应急演练指挥;
应急救援指 挥中心按应急程序进行工作;
各专业行动组按各自职责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领导下投入应急救援活动。

(d)安全环保部与主要演练对象部门同时做好应急演练的各个环节的记录;

(e)演练之后,参加人员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 f)组织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交评估报告。

(g)依据评估报告,及时对应急预案加以完善和修订。

第十章 奖惩 10.1奖励 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0.2责任追究 在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公司给予处分;
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第十一章 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应急预案经专家和**评审后,在烟台市安监局、消防大队等备案。

11.3维护和更新 应急预案应切实符合现场需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定期修改和更新,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11.4制定与解释 本应急预案由**负责制定与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文件 (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2013.10.1)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 第一章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 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根据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喷漆房、仓库(油漆存放、润滑油存放)因明火能够造成火灾事故发生;
**车间聚氨酯发泡车间存放成品遇明火能够造成事故发生;
自助加油站因明火、静电释放、电气短路、雷击能够造成火灾事故发生;
乙炔、液化气和氧气进行焊接、气割,如盛装钢瓶储存、使用方法不当,也容易发生因泄露而产生的气瓶火灾爆炸事故。这些火灾事故的发生,因不是人员密集区,不会造成重大伤害事故,只会造成财产损失、少数人的伤害。

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必须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应按照《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事故现场勘察工作由公安消防部门及公司专业人员参入完成,其他任何人员未经总指挥部许可严禁进入险区。

4、通讯畅通原则。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1.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3.1 领导小组职责 1.3.1 负责公司消防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实施,负责日常对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指导、监督,包括召集消防安全会议,组织公司职工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消防演习,以及对公司消防设施规划、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负责编制和实施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消防安措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对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好预防与检查及考核。

1.3.1.2 领导小组下设灭火行动组、通信与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安全救护组、疏散与火场警戒组五个行动小组,五个行动小组可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吸收火灾单位负责人、安全、技术等相关人员参加行动。火灾发生后,单位要快速准确掌握火情,立即组织实施扑救,疏散在场人员,尽快救治伤员,扑救火灾时应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要保护现场,接受火灾事故调查,如实提供和反馈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清理或者破坏、伪造现场。

1.3.2 公司消防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3.2.1 根据火灾形势做出总体部署,迅速制定灭火方案并向参战队伍下达指令,安排任务并督促检查落实。若上级领导到达现场,必须听从上级领导统一指挥。

1.3.2.2 组织所有的灭火队伍和救援力量,协同作战,保证及时控制、扑救火灾。

1.3.2.3 根据火场情况需要,有权及时调整作战方案,统一调配灭火装备、器材和人员。

1.3.2.4 组织火灾调查,查明火灾事故原因,划清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制定预防对策,提出处理意见,写出专题《火灾调查报告》。

1.3.3 总指挥职责 1.3.3.1 负责组织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批准预案的发布。

1.3.3.2 负责火灾事故救援的指挥、调度,宣布火灾应急救援行动结束。

1.3.3.3 负责组织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评估、改进。

1.3.3.4 总指挥不能到达现场,应指定副总指挥履行总指挥职责。

1.3.4 副总指挥职责 1.3.4.1 负责组织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审核。

1.3.4.2 协助总指挥,负责火灾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动,有效利用各种应急物资,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1.3.4.3 负责组织对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吸取火灾事故教训,组织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同类火灾事故重复发生。

1.3.4.4 负责组织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评估、改进。

1.3.5 信息中心职责 1.3.5.1 负责信息收集,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营救救援预案,建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体系。

1.3.5.2 负责组织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准备,组织培训、演练。

1.3.5.3 接警后,初步确立应急级别,及时报告火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1.3.5.4 及时将火灾事故现场情况报告总指挥,并将指令及时传达到各小组。

1.3.5.5 对火灾事故现场拍摄或录像,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提交事故报告,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1.3.5.6 对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估、改进。

1.3.6 灭火行动组职责 1.3.6.1 听到火灾报警后,立即奔赴火灾现场,听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准备投入灭火战斗。

1.3.6.2 利用一切灭火器材,全力扑救初起火灾,控制火势蔓延,并注重贵重物资的扑救。

1.3.6.3 主动向消防队介绍起火部位、燃烧物质、水源位置并积极配合灭火行动。

1.3.7 通信与后勤保障组职责 1.3.7.1 发生火灾后,不能立即扑灭,应在最短时间内报警,任何人不得阻拦报警。报警时直接拨打“119”。

1.3.7.2 向消防队报警时,应准确报告火灾位置、起火部位、起火物、火势大小,并报告报警人、报警单位等相关内容。

1.3.7.3 报警完毕,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队,并主动汇报和回答消防队提出的问题。

1.3.7.4 向上级领导汇报失火情况。

1.3.8 善后处理组职责 1.3.8.1 熟记安全出口位置和疏散指示标志方向。

1.3.8.2 了解出口结构形式,掌握人员疏散时间。

1.3.8.3 发生火灾后,根据灭火方案确定疏散路径,及时将无关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1.3.8.4 发出疏散信号,疏散引导组人员要定点定位,指挥疏散,维护秩序,防止人员疏散时发生拥挤造成伤害。

1.3.8.5 人员疏散完毕后,应再检查一次,确保无关人员全部撤离火灾现场。

1.3.9 安全救护组职责 1.3.9.1 首先抢救人员,其次抢救贵重物品。

1.3.9.2 配合专职消防队进行现场灭火。

1.3.9.3 对抢救出的伤员,要迅速与附近医院联系进行抢救。

1.3.10 疏散与火场警戒组职责 1.3.10.1 做好现场警戒,维护好现场秩序。

1.3.10.2 对抢救出的所有物品应看管好,不得遗失。

1.3.10.3 火灾扑灭后应保护好失火现场,在接到事故调查组指令前,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防止现场破坏,财物丢失。

1.4预防与预警 1、预防 每年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请有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对公司所有的防雷设施的构筑物进行防雷测试,自助加油站加测一次,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防雷效果。每月对仓库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每季度对宿舍、食堂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每月对办公大楼进行一次自动消防系统监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及时整改,消除火灾事故隐患。

2、预警 每到春季等气候干燥季节提出防火要求,预计提出防雷电要求。

1.5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利用已有的电话进行现场事故汇报。事故接警电话为:白天电话:
。夜间电话为:
. 2、事故当事人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害、破坏概况等用电话或其它快速方法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员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值班员同时将火害情况通知医疗救护组。以便根据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4、火情较大,不能控制、扑灭,信息中心向公安消防部门求助,报警电话:119. 1.6应急处置 1.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事故分为三级:
Ⅰ级: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以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Ⅲ级: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下的事故。

1.6.2响应程序 Ⅰ级应急响应:企业报请由市、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Ⅱ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请求医疗、公安、消防等部门增援),无需市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

发生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时,各班组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1.6.3处置措施 若事故由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控制﹐则不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否则﹐应立即下达命令﹐启动三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命令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控制火情。

1、紧急处理 (1)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供电作业的决定﹐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并迅速下达总指挥的命令。

(2)警戒隔离组根据事故区域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任何形式的破坏﹐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有警卫警戒﹐除应急救援小组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以便社会救援力量进入。

后勤保障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准备好足够的救援物资。

2、应急疏散 疏散抢运组迅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岗哨,指明疏散或撤离路线,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由疏散抢运组人员引导事故现场人员到指定安全区,并检查是否有遗漏人员。并配合消防救护组、灾情处置组及技术专家组对事故现场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紧急运送。

3、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护组应迅速到达现场对伤员的受伤情况做出判断,对伤情较轻者转移后包扎处理,伤情较重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火情控制 技术专家组、消防救护组及灾情处置组应迅速分析造成现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根源上进行防护救援,控制火情,最大程度的减少火情的二次扩大。

( 1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 2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5、社会支持 ( 1 )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抢险抢救能力不足或有可能危及 社会安全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 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 2 )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 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发生火灾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以上,公安消防出动消防车时,事故消除后,由市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公司技术组参入。得到市公安消防部门许可后,方可清理现场。

事故消除后,事故调查组应迅速进入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证据的收集以及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清洗,整理,对需要暂时保留的配合警戒隔离组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后勤保障组统计事故发生时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救援物资的数量进行增添。

7、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1.7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见附录)
1.8 公司义务消防队名单(附录)
1.9 预防措施及现场处置方案 1.9.1 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安全措施 1.9.1.1组织措施 (a)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各单位要建立义务消防队,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b)加强对员工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技能的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每年要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消防演练。

(c)办公场所、集体宿舍、设备、材料堆放场所要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d)生产现场、仓库、办公场所、集体宿舍应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

1.9.1.2 管理措施 (a)各单位要按规定设置存放乙炔、氧气瓶及液化气瓶的库房,气瓶储存室通风要好,在库房门口张挂醒目的“禁止烟火”等防火警示标志,并按规定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b)乙炔、氧气及液化气的使用和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

(c)在易燃易爆等重点防火部位或场所动火作业,首先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领取动火作业许可证,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做好防火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动火时要设专人看护,随时观察动火情况。

(d)严禁对盛装过有可燃气体的容器进行焊接。

(e)集体宿舍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不准在电线上晾挂衣物,不准在宿舍内使用明火、电炉、电饭煲等器具,不准使用电炉子、电热器取暖设施,严禁躺在床上吸烟。

(f )仓库存放物品应分类、分堆储存。库房应独立设置,远离生产现场、仓库、办公场所、集体宿舍。

(g)库房内应使用防爆电气。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管保护,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断电,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

(h)厨房内不准同时使用煤气炉、柴炉和油炉。

1.9.2 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a)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首先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

(b)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c)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

(d)在火灾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将火场附近的可燃物搬离火源,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e)组织有关人员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保护。

(f )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现场。

(g)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1.9.2.1 电力火灾处置方案 1.9.2.1.1 火灾特点 (a)电力设备用油及电极、电缆着火,火焰温度高,热辐射强。

(b)电力设备用油泄漏后,四处流淌,着火蔓延迅速。

(c)钢结构厂房在火灾作用下,易变形倒塌。

(d)火场有毒烟雾及带电状态的电力设备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1.9.2.1.2 扑救措施 (a)切断电源,采取保护措施。查明有无人员被困,确定燃烧位置、部位,有无爆炸危险。

(b)在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下,迅速关闭油道阀门,堵塞漏油部位。

(c)扑救变压器火灾时,必须要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用水枪冷却变压器防止爆炸。

(d)扑救电缆火灾时,必须要用二氧化碳、干粉、消防沙覆盖灭火。

1.9.2.1.3 注意问题 (a)采取扑救措施时,要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切不可盲目行动。

(b)扑救不同位置、部位火灾时,要采用不同灭火剂和冷却方法,防止发生爆炸,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c)电力火灾应防止中毒、触电等伤亡事故。

1.9.2.2 物资仓库消防应急处置方案 1.9.2.2.1 火灾特点 (a)燃烧面积大,用水量大,扑救时间长。

(b)烟雾大,温度高,燃烧隐蔽,不易寻找火源。

(c)燃烧物质各异,火势多变,毒性气体多,存在爆炸危险。

(d)库房耐火等级低,燃烧时易倒塌。

1.9.2.2.2 扑救措施 (a)查明起火位置,燃烧物质种类、性能、库存量及正在燃烧库房的火势蔓延方向和相邻库房情况。

(b)对不同物质仓库发生的火灾,要选用正确的灭火剂,必要时应准备足够的消防沙扑救油类火灾。

(c)对易燃易爆仓库火灾,要在爆炸前迅速展开灭火,制止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已发生爆炸的仓库,应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再次爆炸。

1.9.2.2.3 注意问题 (a)对正在燃烧的仓库情况不明时,要防止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b)进入库房内灭火时,要注意可能发生的爆炸或建筑物倒塌。

(c)扑救有爆炸危险、有毒物品仓库时,须特别注意灭火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

(d)根据火情态势,严密组织货物疏散。

1.9.2.3 公共场所消防应急行动方案 1.9.2.3.1 火灾特点 (a)各种活动场所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b)室内使用装饰材料,密封严、光线暗,发生火灾后烟雾大,能见度低,易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c)各种电器及可燃物质多,发生火灾后,或是燃烧猛,蔓延快。

1.9.2.3.2 扑救措施 (a)利用各种救生器具及时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

(b)利用室内固定和移动消防设施扑救火灾,阻止火势蔓延。

(c)做好火场破拆及排烟工作,消除中毒、爆炸和触电的危险。

1.9.2.3.3 注意问题 (a)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被困人员或救护人员发生触电伤亡。

(b)进入室内营救、灭火人员,须配备相应的空气呼吸器、安全导向绳等相应的救护装备,每组不得少于3人。

(c)及时做好被困人员的思想工作,稳定情绪,防止造成人员混乱。

1.9.2.4 火灾调查及处理 调查火灾原因是消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重要工作,具有时效性、技术性、政策性等特点。火灾事故调查的目的就是查明火灾原因,认定火灾责任,核定火灾损失,提出预防措施,依法处理事故责任者,并总结防火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杜绝和减少同类火灾事故发生。

1.9.3 加油站消防应急行动方案 当接到泄漏事故报告时,要询问报告人有关泄漏的情况,如泄漏部位、泄漏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初步处理情况,并告诉报告人保护好现场。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若泄漏事故由现场操作人员可以控制﹐则不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否则﹐应立即下达命令﹐启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命令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1.9.3.1 紧急处理 (1)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作业的决定﹐由通讯联络组负责执行,并迅速下达总指挥的命令。

(2)警戒隔离组根据事故区域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任何形式的破坏﹐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有警卫警戒﹐除应急救援小组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以便社会救援力量进入。

后勤保障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准备好足够的救援物资,以及救援药品。

1.9.3.2 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迅速撤离作业现场,穿戴防护服,呼吸器后进入现场,关闭阀门。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医院医治。

1.9.3.3 社会支持 (1)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医疗救护能力不足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2)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1.9.3.4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为防止作业场所残留氨对人员造成伤害,利用喷淋系统进行清洗。清洗液收集到事故水池,中和后,PH值控制在7左右排放。

1.9.3.5 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第二章 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1危害程度分析 本项目在进行气焊、气割时,火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被焊接金属会散发出金属烟尘。长期焊割高锰钢可能引起锰中毒;
在焊割含铅金属或某些表面涂有含铅油漆的工件时,可引起铅中毒;
大量吸入金属蒸汽或金属氧化物烟雾后可能引发金属烟热病;

如果氧气泄漏,空气中氧气浓度达到40%以上会使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氧气中毒事故;
二氧化碳、天然气、乙炔、丙烷发生泄漏,易引起窒息事故;

涂装过程产生含二甲苯和漆雾等有毒害的有机物废气。因车间或受限空间(如喷漆房)内排风不畅或防护不当会引起人员中毒。

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必须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应按照《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事故现场勘察工作由专业救护人员完成,其他任何人员未经总指挥部许可严禁进入险区。

4、通讯畅通原则。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2.3组织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总指挥报告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3)向总指挥报告本单位危险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情况;

(4)按总指挥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救、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应急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灾情处置组: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事故处理、控制,防止事故扩大 技术专家组: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过程中受伤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联系医疗机构支援、治疗、转院等工作;

疏散抢运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引导和重要物资的转运。

警戒隔离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联系。

后勤保障组: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负责生产装置、设备紧急情况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抢险设备的维护与恢复,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车辆等。

事故调查组:负责对公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书面报告。并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公司事故的发生进行调查。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善后处理工作。

2.4预防与预警 1、预防 ( 1 )一旦发生氧气、二氧化碳等大量泄漏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是人出现中毒、窒息的情况。

( 2 )采取措施 每年定期对装置进行检修确保装置运转正常,避免发生泄漏事故。加强通风,避免气体积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预防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启动中毒、窒息应急预案。

2、 预警行动 ( 1 )公司内发生氧气、二氧化碳等泄露事故时,发现人员应迅速上报,由当值人员立即向公司领导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赶赴现场。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由现场最高行政领导组织现场人员对泄露现场进行初期扑救,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待应急救援小组及相关人员赴现场后,服从公司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如依靠本公司的救援力量不足时,应立即地方政府请求支援,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报警时必须讲明地点、泄露物质、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 2 )医疗救护组的人员对受伤人员首先进行现场救治,疏散抢运组人员协助医护人员转送伤员,并保护现场。

2.5信息报告程序 ( 1 )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利用已有的电话进行现场事故汇报。事故接警电话为值班电话:

( 2 )事故当事人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名称型号、人员伤亡具体人数、破坏概况等用电话或其它快速方法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员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 3 )值班员同时将灾害情况通知医疗救护组。以便根据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2.6应急处置 2.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事故分为三级:
Ⅰ级: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

2.6.2响应程序 Ⅰ级应急响应:企业报请由国家、省、市、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Ⅱ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秘书处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请求医疗、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增援),无需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

发生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时,各班组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2.6.3处置措施 若事故由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控制﹐则不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否则﹐应立即下达命令﹐启动中毒、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命令后﹐要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火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控制灾情。

1、紧急处理 (1)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供电的决定﹐由制造事业部执行。

(2)警戒隔离组根据现场泄漏扩散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任何形式的破坏﹐警戒区域的边界设置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应急救援小组成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区域内严禁火种。

(3)警戒隔离组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以便社会救援力量进入。

2、应急疏散 (1)要选择上风方向作为撤离路线﹐由疏散抢运组人员引导到指定的安全区﹐并检查是否有遗漏人员。

(2)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并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

3、现场急救 (1)在事故现场,伤员特别要做好自救和互救,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2)医疗救护组按照总指挥指示﹐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站点﹐至少2-3人一组互相照应﹐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迅速对受害人员实施第一时间抢救,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3)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当现场有人受到中毒、窒息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a)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b)呼吸困难时给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c)对发生中毒的病人,应在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后,根据中毒和受伤程度及时转送相关医院。

4、灾情控制 技术专家组及灾情处置组应迅速分析造成现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根源上进行防护救援,控制灾情,最大程度的减少灾情的二次扩大。

(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a)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b)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c)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2)泄漏源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
(a)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下由灾情处置组进行,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行等方法。

(b)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5、社会支持 (1)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抢险抢救能力不足或有可能危及 社会安全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2)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 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事故消除后,事故调查组应迅速进入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证据的收集以及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清洗,整理,对需要暂时保留的配合警戒隔离组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后勤保障组统计事故发生时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救援物资的数量进行增添。

7、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第三章 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1危害程度分析 人身伤害事故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包括: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3.1.1 厂区起重机械较多,在主机、辅机生产、总装车间均布置有起重机,生产过程中潜在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的形式:起吊物坠落、起吊物撞击车辆、行人或建筑物等。

起重伤害的后果:机人员伤亡、建筑物损毁或坍塌等。

造成起重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吊具、索具质量不良,起吊物捆绑不牢,限位限载装置失效,供电可靠性差,突然失电等;

2、人员原因: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无关人员进入起吊物行程范围内,无指挥人员或指挥不当等;

3、环境原因:夜间作业场地照明照度不良,起吊作业场所工业卫生不良,杂物影响起吊物行走等;

4、自然条件原因:露天起重作业突遇阵风,雾天起重作业视线不良;

5、管理缺陷: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等。

3.1.2 机械伤害主要是发生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车、铣、刨、磨等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失效、人员误操作导致人身伤害。

起重伤害的形式:旋转部位缠绞、切削飞溅等。

起重伤害的后果:人员伤亡。

造成起重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传动部位防护罩缺失;

2、人员原因: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不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3、环境原因:工件包摆放不规范等;

4、管理缺陷: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安全教育不到位等。

3.1.3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的形式:物件从高处落下、物件从设备设施的旋转部位脱离等。

物体打击的后果:人员伤亡。

造成物体打击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旋转部位松脱、车床等加工工件卡具失效等;

2、人员原因: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等;

3、环境原因:工件堆放不规范,产生坍塌、坠落等;

4、自然条件原因:大风天气将空中物件刮掉;

5、管理缺陷: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等。

3.1.4 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的形式:车辆撞击、碾压等。

车辆伤害的后果:人员伤亡。

造成车辆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
1、设备原因:刹车失灵、转向等安全性好装置失灵;

2、人员原因:超速、载人、爬上跳下等违章操作、无证操作;

3、环境原因:夜间作业场地照明照度不良,通道狭窄、地面坑洼等;

4、管理缺陷: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查不及时等。

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必须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应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事故现场勘察工作由专业救护人员完成,其他任何人员未经总指挥许可严禁进入险区。

4、通讯畅通原则。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3.3组织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总指挥报告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3)向总指挥报告本单位危险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情况;

(4)按总指挥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救、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应急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灾情处置组: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事故处理、控制,防止事故扩大 技术专家组: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过程中受伤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联系医疗机构支援、治疗、转院等工作;

疏散抢运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引导和重要物资的转运。

警戒隔离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联系。

后勤保障组: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负责生产装置、设备紧急情况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抢险设备的维护与恢复,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车辆等。

事故调查组:由公司技术专家及安全环保部人员组成。负责对公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书面报告。并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公司事故的发生进行调查。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环境保护、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善后处理工作。

3.4预防与预警 1、预防 (1)对于起重机械、叉车、机床等设备、设施使用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检修,并做出记录,发现异常的及时联系维修单位修理。

(2)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性能,严格操作规程,经过培训方可上岗。

2、预警行动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伤害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进入预警状态,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灾情处置组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事故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3.5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利用已有的电话进行现场事故汇报。事故接警电话为值班电话:**。

2、事故当事人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名称型号、人员伤亡具体人数、破坏概况等用电话或其它快速方法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员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立即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值班员同时将灾害情况通知医疗救护组。以便根据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3.6应急处置 3.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事故分为三级:
Ⅰ级: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

3.6.2响应程序 Ⅰ级应急响应:企业报请由国家、省、市、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Ⅱ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办公室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请求医疗、公安、消防等部门增援),无需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

发生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时,各班组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3.6.3处置措施 若事故由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控制﹐则不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否则﹐应立即下达命令﹐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命令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控制灾情。

1、紧急处理 (1)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供电作业的决定﹐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并迅速下达总指挥的命令。

(2)警戒隔离组根据事故区域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任何形式的破坏﹐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有警卫警戒﹐除应急救援小组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以便社会救援力量进入。

后勤保障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准备好足够的救援物资。

2、应急疏散 疏散抢运组迅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岗哨,指明疏散或撤离路线,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由疏散抢运组人员引导事故现场人员到指定安全区,并检查是否有遗漏人员。并配合消防救护组、灾情处置组及技术专家组对事故现场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紧急运送。

3、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护组应迅速到达现场对伤员的受伤情况做出判断,对伤情较轻者转移后包扎处理,伤情较重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灾情控制 技术专家组及灾情处置组应迅速分析造成现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根源上进行防护救援,控制灾情,最大程度的减少灾情的二次扩大。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5、社会支持 (1)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抢险抢救能力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2)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 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事故消除后,事故调查组应迅速进入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证据的收集以及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清洗,整理,对需要暂时保留的配合警戒隔离组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后勤保障组统计事故发生时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救援物资的数量进行增添。

7、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第四章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1危害程度分析 生产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二氧化碳、氮气、氩气、高压空气,气体储存使用到气瓶、储气罐等容器,在超压安全阀失效、碰撞、受热等情况下,能够导致容器爆炸。爆炸所产生的容器碎片可以将周围人员击伤,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容器内的易燃气体遇明火还可发生火灾事故。

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必须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后,应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事故现场勘察工作由专业救护人员完成,其他任何人员未经总指挥许可严禁进入险区。

4、通讯畅通原则。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4.3组织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总指挥报告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3)向总指挥报告本单位危险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情况;

(4)按总指挥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救、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应急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过程中受伤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联系医疗机构支援、治疗、转院等工作;

疏散抢运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引导和重要物资的转运。

警戒隔离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联系。

后勤保障组: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负责生产装置、设备紧急情况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抢险设备的维护与恢复,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车辆等。

事故调查组:负责对公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书面报告。并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公司事故的发生进行调查。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环境保护、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善后处理工作。

4.4预防与预警 1、预防 (1)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2)对安全阀、压力表安全附件进行定期校验。

(3)气瓶的安全帽、防震圈齐全有效。

(4)气瓶远离明火作业区,室外使用时,夏天应有防嗮措施。

(5)因气体使用量大,减压阀或蒸发排结霜,严谨火烤,应用热水除霜。

(6)氧气、乙炔气瓶间距不能小于5米,乙炔应使用防回火装置。

(7)风带连接处应使用卡子。

(8)满瓶、空瓶及不同种类气瓶不能混放,存放及使用过程要有防倾倒装置。

2、预警行动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爆炸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进入预警状态,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医疗救护组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4.5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利用已有的电话进行现场事故汇报。事故接警电话为值班电话:**、**。

2、事故当事人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员具体人数等用电话或其它快速方法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员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立即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值班员同时将灾害情况通知医疗救护组。以便根据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4.6应急处置 4.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事故分为三级:
Ⅰ级: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

4.6.2响应程序 Ⅰ级应急响应:企业报请由国家、省、市、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Ⅱ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办公室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请求医疗、卫生、环保等部门增援),无需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

发生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时,各班组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4.6.3处置措施 当出现压力超高,安全阀不能启动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设备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

1、紧急处理 (1)设备管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关闭空压机,打开排空阀,将高压空气排空,减小压力。

(2)出现空压机不能停机,排空阀又打不开,压力继续升高,有爆炸可能时,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中心和设备管理部门,同时撤离附近人员。

(3)现场人员撤离同时,切断电源,进行强制停机,通过车间气阀排气降压。

2、现场急救 当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发生后,出现人员伤亡,医疗救护组要妥善处理伤员,香肠人员及时拨打120救护电话。

3、社会支持 (1)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医疗救护能力不足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2)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4、现场保护与现场清理 保卫组及时封闭事故现场,出现坍塌时,救援组立即进入事故现场,利用铲车等装备,进行人员抢救,并做好现场记录。

善后处理组对伤亡人员及家属及时进行安抚、接待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统计事故发生时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救援物资及及救援药品的数量进行增添。

5、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第五章 氨泄漏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5.1危害程度分析 5.1.1 氨的特性:氨又称氨气(液氨),分子式为NH3,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具有毒性。在标准状态下,其密度为0.771kg/m3,常压下的沸点为—33.41℃,临界温度为132.5℃,临界压力为11.48MPa。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900体积氨,溶有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弱碱性。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鸣性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为15.7%,爆炸上限为27.4%,引燃温度为651℃。

5.1.2 氨的危害:氨挥发性大,刺激性强烈。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溶解性组织坏死。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
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
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因难、紫绀;
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究迫、谵妄、昏迷、休克、窒息等。皮肤接触液氨会引起化学性灼伤,使皮肤生疮糜烂。液氨溅入眼内可引起冻伤、冻僵,并变为苍白色。

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必须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应按照《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事故现场勘察工作由专业救护人员完成,其他任何人员未经总指挥许可严禁进入险区。

4、通讯畅通原则。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总指挥报告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3)向总指挥报告本单位危险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情况;

(4)按总指挥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救、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4、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应急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过程中受伤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联系医疗机构支援、治疗、转院等工作;

疏散抢运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引导和重要物资的转运。

警戒隔离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联系。

后勤保障组: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负责生产装置、设备紧急情况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抢险设备的维护与恢复,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车辆等。

事故调查组:负责对公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书面报告。并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公司事故的发生进行调查。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环境保护、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善后处理工作。

5.4预防与预警 1、预防 (1)机房进行日巡回检查。

(2)试车室进行每班次巡回检查。

(3)机房安装氨泄漏报警器,并定期校验探头。

(4)机房安装排风扇、喷淋系统。

2、预警行动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管路、阀门开裂,可导致大量泄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进入预警状态,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5.5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利用已有的电话进行现场事故汇报。事故接警电话为值班电话:**,晚间电话:**。

2、事故当事人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食物中毒人员具体人数等用电话或其它快速方法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员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立即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值班员同时将灾害情况通知医疗救护组。以便根据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5.6应急处置 5.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事故分为三级:
Ⅰ级: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

5.6.2响应程序 Ⅰ级应急响应:企业报请由国家、省、市、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Ⅱ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办公室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请求医疗、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增援),无需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

发生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时,各班组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5.6.3处置措施 当接到泄漏事故报告时,要询问报告人有关泄漏的情况,如泄漏部位、泄漏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初步处理情况,并告诉报告人保护好现场。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若泄漏事故由现场操作人员可以控制﹐则不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否则﹐应立即下达命令﹐启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命令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1、紧急处理 (1)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作业的决定﹐由通讯联络组负责执行,并迅速下达总指挥的命令。

(2)警戒隔离组根据事故区域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任何形式的破坏﹐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有警卫警戒﹐除应急救援小组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以便社会救援力量进入。

后勤保障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准备好足够的救援物资,以及救援药品。

2、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迅速撤离作业现场,穿戴防护服,呼吸器后进入现场,关闭阀门。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医院医治。

3、社会支持 (1)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医疗救护能力不足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2)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4、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为防止作业场所残留氨对人员造成伤害,利用喷淋系统进行清洗。清洗液收集到事故水池,中和后,PH值控制在7左右排放。

5、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第六章 加油站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6.1危害程度分析 罐区共设有3个油罐(1个**汽油储罐,一个**汽油储罐,一个0#20m3柴油储罐),储罐总容积为**3(柴油储罐折半计算),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加油站等级划分,属于三级加油站;
加油区域共设置1台双枪加油机,1台单枪加油机。

6.1.1 特性 (1)汽油 属于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极度易燃(爆炸下限[%(V/V)]:1.3、爆炸上限[%(V/V)]:6.0、闪点(℃):-50),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2)柴油 柴油为高沸点成份,故使用时由于蒸汽所致的毒性机会较小。柴油的雾滴吸入后可致吸入性肺炎。皮肤接触柴油可致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柴油废气,内燃机燃烧柴油所产生的废气常能严重污染环境。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醛类和不完全燃烧时的大量黑烟。黑烟中有未经燃烧的油雾、碳粒,一些高沸点的杂环和芳烃物质,并有些致癌物苯。

汽油属于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质,一旦泄漏就易在空气中弥漫,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遇明火即可酿成火灾爆炸事故,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故对其危险有害因素要充分认识。

6.1.2 危险分析 6.1.2.1 作业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 (1)加油 若未采用密封加油技术,加油时大量油蒸气外泄,加之操作不当油品外溢等原因,在加油口附近形成一个爆炸危险区域,遇烟火、使用手机、铁钉鞋撞击地面、金属碰撞、电器打火、过热的发动机排气管等均会导致火灾。

其主要原因有:
(a)加油机静电接地不良或未有静电接地装置。

(b)加油机油泵电机采用非防爆型电机。

(c)加油管导除静电装置接触不良,或采用普通橡胶管,没有采用导静电软管。

(d)车辆未熄火或起动时产生的火花。

(e)摩托车未在专门加油区加油,而直接用加油枪加油。

(f)加油站罩棚下照明及其他电器设施采用非防爆型。

(g)雷击,雷电直接击中加油机,或者雷电作用在加油机等处产生间接放电,都会导致油品燃烧或油气混合气爆炸。

(2)储存 加油站的油品采用钢质贮罐埋地贮存。并通过管道、阀门、法兰(垫片)与加油机、卸油口和外界相连接。在下列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a)
贮油罐未进行埋地处置,或埋地覆土层太薄(<0.5m),夏天由于太阳曝晒会产生大量油品蒸汽(尤其是汽油),通过排气管泄出。

(b)
贮罐制造质量差罐壁厚度不够(<5mm)或防腐处理不当而产生油品外漏,形成油气。

(c)排气管高度太低,使油气得不到及时扩散,遇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d)排气管无阻火器,在外来火源(如吸烟、拨打手机,油罐车未熄火等)入侵时,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e)油罐、管道渗漏。由于腐蚀、制造缺陷、法兰未紧固等原因,在非作业状态下,油品渗漏,遇明火燃烧。

(f)雷击。由于防雷措施不可靠,导致雷击直接击中油罐,或者在油罐上产生感应电荷积聚放电,都会导致油品燃烧或油气混合气爆炸。

(g)检修动火前未进行清理和采取防火措施。

(3)卸油 在卸油过程中,由于液体的流动和飞溅,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油品蒸汽,并能扩散和积聚,同时在油品流动过程中会产生静电,一部分油气会从加油口和排气管溢散,在下列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a)油罐漫溢:卸油时对油罐液位检测不及时易造成油品跑冒。油品溢出罐外后,周围空气中油蒸气的浓度迅速上升,达到或超过爆炸极限,遇到火星即发生爆炸燃烧;
在油品漫溢时,使用金属和塑料容器刮舀,使用非防爆照明工具观察,使用手机、打火机等均会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b)油品滴漏:由于卸油时,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使油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即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c)静电起火:由于油罐无静电接地或接地电阻超标、采用喷溅式卸油、油罐车未采取静电接地、穿带钉皮鞋,化纤服装等原因,均会造成静电积聚放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d)卸油中遇明火,在非密闭卸油中,大量油蒸气从卸油口逸出,当周围出现火花时,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量油 按规定,油罐车送油到站后应静置稳油1min,待静电消除后方可开盖量油,如果车到立即开盖量油,就会引起静电起火;
如果油罐未安装量油孔或量油孔铝质(铜质)镶槽脱落,在储油罐量油时,量油尺与钢质管口摩擦产生火花,就会点燃罐内油蒸气,引起爆炸燃烧;
在气压低、无风的环境下,穿化纤服装,摩擦产生的静电火花也能点燃油蒸气。另外,由于量油口油蒸气浓度高,若量油口为铁质材料,量油尺与管口摩擦产生火花,就会点燃蒸气,引起火灾爆炸。

(5)清罐 在加油站进行油罐清洗作业时,由于无法彻底清除油蒸气和沉淀物,残余油蒸气遇到静电、摩擦、电火花等都会导致火灾爆炸。

6.1.2.2 其它情况下的火灾爆炸危险 (1)电气老化、绝缘破损、短路、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过载、接线不规范、发热、电器使用管理不当等引起火灾。

(2)站房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引燃站房,可能会蔓延至罐区、加油区,形成油品火灾,造成重大损失。

(3)若明火管理不当,在站内吸烟、打手机或使用火柴、打火机、燃气炉、打火灶等违禁品,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

(4)若站内各种设施的安全距离不够,或与周围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够,若发生火灾,可能会引发火灾蔓延的危险。

(5)若加油机及油枪内静电接地线安装不规范,使静电无法导除,加油机内油气聚集后产生火花易发生火灾,加油机及油枪在维修过程中违章动火易造成火灾危险。

6.1.2.3 中毒 汽油中含有的芳香族烃、不饱和烃类、硫化物均有毒性,此外添加的防震剂四乙基铅则具有强烈毒性。汽油中毒有三种途径,即蒸气吸入、皮肤吸收和直接入口。汽油具有溶解脂肪和类脂质性能,进入人体后会对神经系统有选择性损害。由呼吸道进入人体时,即可引起剧烈咳嗽、胸痛、继之发热、咳血痰、呼吸困难、头昏、视力模糊,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抽搐、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若管道、法兰等部位腐蚀泄漏,工作人员吸入可能发生中毒危险。

6.1.2.4 触电危险 电气系统包括配电线路照明及电动设备等,在工作中,由于作业人员(包括电气工作人员和在作业场所的非电气工作人员)未能按照电气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缺少安全用电常识,或设备本身出现故障及设备防护措施不完善,均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主要原因有:
(a)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性能不合要求,或者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不当,均可能导致漏电、触电事故;

(b)电缆铺设不合理,因排水不畅或车辆辗轧而造成电缆绝缘破损漏电事故;

(c)防雷设施不合要求或失效,在雷雨天气有可能导致雷电击伤。

此外,台风、火灾或其它灾害有可能引发电气事故,进而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必须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展工作。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应按照《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事故现场勘察工作由专业救护人员完成,其他任何人员未经总指挥许可严禁进入险区。

4、通讯畅通原则。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6.3组织机构及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好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总指挥报告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3)向总指挥报告本单位危险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情况;

(4)按总指挥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救、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4、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分工 应急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过程中受伤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联系医疗机构支援、治疗、转院等工作;

疏散抢运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引导和重要物资的转运。

警戒隔离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隔离、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

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联系。

后勤保障组: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负责急救行动物资组织与保证,负责生产装置、设备紧急情况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抢险设备的维护与恢复,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车辆等。

事故调查组:负责对公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与分析,作出书面报告。并配合上级安全监察机构对公司事故的发生进行调查。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环境保护、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善后处理工作。

6.4预防与预警 6.4.1 预防 (1)加油站由专人进行巡回检查。

(2)防雷设施每年检测两次。

6.4.2 预警行动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管路、阀门开裂,可导致大量泄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进入预警状态,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5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利用已有的电话进行现场事故汇报。事故接警电话为值班电话:**,晚间电话:**。

2、事故当事人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用电话或其它快速方法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员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立即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值班员同时将灾害情况通知医疗救护组。以便根据事故性质、人员伤亡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6.6应急处置 6.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按照各类灾害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灾害事故分为三级:
Ⅰ级:重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较大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一般事故指事态简单,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工伤事故或非人身事故。

6.6.2响应程序 Ⅰ级应急响应:企业报请由国家、省、市、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配合。

Ⅱ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集团领导指导与集团安委会秘书处支持帮助下,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如:请求医疗、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增援),无需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机构启动政府应急救援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无需向公司以外应急管理机构请救增援。

发生事故达到Ⅲ级响应标准时,各班组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别、事故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6.6.3处置措施 当接到泄漏事故报告时,要询问报告人有关泄漏的情况,如泄漏部位、泄漏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初步处理情况,并告诉报告人保护好现场。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若泄漏事故由现场操作人员可以控制﹐则不需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否则﹐应立即下达命令﹐启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出动,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命令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1、紧急处理 (1)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作业的决定﹐由通讯联络组负责执行,并迅速下达总指挥的命令。

(2)警戒隔离组根据事故区域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任何形式的破坏﹐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置警示标志并有警卫警戒﹐除应急救援小组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以便社会救援力量进入。

后勤保障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准备好足够的救援物资,以及救援药品。

2、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迅速撤离作业现场,穿戴防护服,呼吸器后进入现场,关闭阀门。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医院医治。

3、社会支持 (1)一旦发生事故较大﹐公司内部医疗救护能力不足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并请求社会援助。

(2)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警戒隔离组组长应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4、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为防止作业场所残留氨对人员造成伤害,利用喷淋系统进行清洗。清洗液收集到事故水池,中和后,PH值控制在7左右排放。

5、救援终止 由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并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通知本厂相关部门、周边小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注意﹕应急救援过程并非按部就班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见附录)
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 第一章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气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

危害程度:火灾生成的有害或窒息性气体易使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死亡,燃烧的火焰会造成人员烧伤或死亡。

事故征兆:焦糊味、烟、火光、电气产品突然损坏或温度异常升高、线路产生火花。

发生条件:一要可燃物,二要氧气或氧化剂,三要有热源。

1.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1.3应急处置 (1)第一发现人应大声呼叫:“XX部位着火了”,并及时通知应急处置小组组长。

(2)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必须立即到达着火点并及时根据火情确定抢险级别。若火势较轻,应自行组织应急处置小组人员抢救、灭火,组织现场人员撤离、疏散;
若火势较大或发展较猛,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并组织现场人员撤离、疏散,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对火势进行控制。

(3)应急处置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相关人员,各应急救援小组及时赶到火灾地点。消防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火情,组织义务消防队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自救。

(4)医疗救护组应根据伤害情况,立即组织现场急救,由通讯联络组安排车辆送往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5)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事故调查组及有关部门调查并经同意后,由善后处理组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后勤保障组清点应急救援物资。

1.4注意事项 (1)火灾扑救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扑救时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断电后救火,并注意顺风救灾。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

(5)拨打120报警时应说明详细地址和受伤人员的性别、主要受伤部位、意识是否清晰等,留下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最近的路口迎候。

(6)拨打119报警时要报清、报全单位名称和地点,要说明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留下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
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离火场最近的路口迎候消防车或指引通道,提供水源位置情况,以便迅速灭火。

第二章 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焊割含铅金属时引起的铅中毒,二氧化碳、天然气、乙炔、丙烷发生泄漏,易引起窒息事故。因车间或受限空间(如机房)内排风不畅或防护不当会引起人员中毒。涂装采用机械和手工喷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涂漆,人工作业时若车间或喷漆房内排风排气不够、防护不当,会引起中毒。

危害程度:泄漏的有害或窒息性气体易使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死亡,车间或受限空间排风不畅或防护不当会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事故征兆:金属烟尘浓度高于平常,排风不畅或防护不当引起呼吸困难。

发生条件:气体泄漏,排风不畅或防护不当。

2.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2.3应急处置 (1)发现有人员中毒、窒息或人员出现中毒、窒息症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组长报告,将中毒、窒息者移离现场,置于空气新鲜处并将脏污衣物脱去,静卧保暖,保持呼吸畅通。并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现场。

(2)应急处置组小组组长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情况进行现场救治,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中毒、窒息人数较多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和洗涤剂进行清洗、就医。

(4)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5)吸入:迅速将受害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呼吸,不得已时隔数层湿纱布);
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送医院救治,或拨打急救电话120请求急救。

2.4注意事项 (1)中毒、窒息抢救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抢救时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并注意顺风救灾。

(3)中毒、窒息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进行现场救治边拨打电话求救。

(4)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中毒、窒息情况采取不同类型的救治方法。

(5)拨打120报警时应说明详细地址和受伤人员的性别、主要受伤部位、中毒窒息情况、意识是否清晰等,留下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最近的路口迎候。

第三章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1事故特征 触电种类:电击和电伤 触电方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危害程度: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带来的电击或电伤,造成人员的受伤或死亡。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带来的电击或电伤,造成人员的受伤或死亡。

事故征兆:气候潮湿,线路老化,带电设备无警示标识货缺少防护设施、电气作业违章操作等。

发生条件:人员身体接触带电体或高压带电体对人体感应放电,电流在身体形成回路。

3.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3.3应急处置 1、发现人员触电后应大声呼喊寻求帮助,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同时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1)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①立即切断电源。②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③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④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来开开关③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2、应急处置人员要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采取防摔措施,及时触电者在平地,一定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3、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报告,并立即组织救治。

(1)若触电者停止心跳和呼吸,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直至医疗救护小组人员到达现场;
医疗救护小组到达现场后,应继续进行现场急救直至人员恢复心跳呼吸或者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如果现场离120急救医院路程较远,应立即安排车辆送往医院,与120急救车在途中进行交接,以争取抢救最佳时间,但中途不能终止急救。

(2)若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平卧、空气畅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同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由医务人员陪同送往医院治疗。

(3)若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4)若为电弧烧伤,应由医务人员对烧伤部位进行简单处理后送医院进行治疗。

3.4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应做好防触电措施,触电者在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直接碰触触电者。

2、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3、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4、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

5、拨打120报警时应说明详细地址和受伤人员性别、主要受伤部位、意识是否清晰等,留下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最近的路口迎候。

6、救援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高处救援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具。

第四章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高处坠落 危害程度:高处坠落导致人员的受伤或死亡。

发生条件: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高处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安全设施不完善。

4.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4.3应急处置 1、高处坠落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大声呼救,并通知现场负责人。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查看情况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3、应急救援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应急处理。

4、处置措施:
(1)若坠落人员为轻伤时,现场人员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大量失血、休克、昏迷等 (2)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协助医务人员实施各项救护措施。

(3)若坠落人员处于昏迷状态但呼吸心跳未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唾弃受害者下颌,捏住受害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4)如受伤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受害者仰卧,头低稍后仰, (5)急救者位于受害者一侧,面对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臂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止骨折,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以上施救过程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应急救援小组人员进行救治。

4.4注意事项 1、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2、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3、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

4、拨打120报警时应说明详细地址和受伤人员性别、主要受伤部位、意识是否清晰等,留下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最近的路口迎候。

5、救援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高处救援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具。

第五章 办公大楼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楼层内电器火灾、吸烟、施工等引发火灾。

危害程度:轻伤、重伤、死亡或群伤。

发生条件:电器短路、老化引起火灾;
电暖器等电器设施未及时关闭电源引发火灾;
吸烟或明火作业引发火灾。

5.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5.3应急处置 1、消防控制室自动报警后,立即查看报警楼层监控图像,同时报告指挥中心。

2、确认失火时,进行应急处置。

(1)楼层职工利用灭火器灭火,火情不能控制时,启用楼层内消防栓灭火。

(2)若火情较大楼层内所有消防设施全部启用,仍不能控制火情,启用相邻楼层消防设施,指挥中心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同时疏散失火楼层工作人员。

(3)若火情不能控制,有蔓延可能时,指挥中心寻求119支援,并通过办公大楼报警系统、语音系统,安排人员疏散。

3、火情扑灭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将火灾情况,及时报告公安消防部门。

4、事故处理组协助公安消防进行事故调查。

5.4注意事项 1、人员疏散时不能乘坐电梯。

2、人员疏散从失火楼层开始,由近而远。

3、指挥中心应对各楼层进行督查,确定人员全部疏散。

第六章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做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刀具造成的伤害,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伤害,手用工具造成的伤害。

事故危害:压伤、砸伤、挤伤、烫伤、刺伤、割伤。

危害程度:轻伤、重伤、死亡。

事故先兆:机械设备传动部位没有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

发生条件:没有避让时间 、没有避让空间、没有避让能力。

6.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6.3应急处置 1、发现受伤人员后,必须立即停止运转的机械,向周围人呼救,同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医疗救护组,若受伤人员伤势较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报警时应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区域场所、人员伤亡情况、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事故范围程度、现场其他情况、报警人姓名和电话,以便让救护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做好急救的准备。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应急抢救,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如遇事态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请求社会专业资源(119)提供支持和救援。

4、医疗救护组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伤者救治,对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5、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并扎紧袋口,在袋周围放置冰块,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6、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时拨打当地119电话求援。

7、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
使用抗菌素,注射破伤风血清,预防伤口感染,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8、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体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9、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120救援人员到达。

6.4注意事项 1、必须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

2、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3、要注意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若遇心跳和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
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
遇有垂危和较轻的患者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者;
在送患者到医院的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伤情变化。

5、救援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高处救援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具。

第七章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死亡。

中暑症状: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肌肉痉挛。

发生条件: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烈日直射头部、工作强度过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7.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7.3应急处置 1、有人中暑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查看中暑人员情况,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职工医院。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处置。

2、现场应急措施:
(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处理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病人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

3)病人呼吸困难时,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4)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2)重度中暑处理 1)将所有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联系公司诊所医务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工作。

2)事故调查组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3)病情严重者立即联系车辆,并由医护人员边抢救边护送至医院,必要时可并拨打120电话急救。

3、医疗救护小组应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对该场所的人员进行疏散。

7.4注意事项 1、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2、中暑者不能吃油腻劳腥的食物,过多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留于肠胃,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食物。

3、中暑者应少吃、最好不吃辣椒。

4、中暑后禁吃过多凉性食品。

第八章 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1)电弧灼伤:皮肤炭化发硬,红肿。

(2)火焰灼伤:皮肤起泡、干结。

(3)高温汽、水烫伤:皮肤发工、脱皮、起泡。

(4)化学品灼伤:皮肤烧伤、起泡、脱皮。

(5)灼伤深度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Ⅰ度灼伤损伤最轻。灼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灼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

Ⅲ度灼伤是指皮肤全层灼伤。灼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呈黑色、炭化皮革关。破坏的经细胞可使灼伤局部呈鲜红色,偶有水疱,灼伤区的毛发容易拔出,感觉退减。Ⅲ度灼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

Ⅳ度灼伤是指除皮肤全层灼伤外,还伤及皮下组织如肌肉、骨骼等,也称为毁损性灼伤,修复难度大,恢复时间长。

事故征兆及发生条件:个人防护用品缺失,高温部位缺少隔离或防护,违规操作工器具,违规使用化学品等。

8.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8.3应急处置 1、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大声呼救,并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查看,根据现场情况,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

3、若有人员伤亡,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若人员受伤情况较为严重或受伤人数较多,应及时拨打120求援。报警时应注意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区域场所、人员伤亡情况、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事故范围程度、现场其他情况、报警人姓名和电话,以便让救护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做好急救的准备。

4、应急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如遇事态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请求社会专业资源(119)提供支持和救援。同时,封闭事故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现场处置:
1、高温灼伤(烧伤、蒸汽烫伤、开水烫伤、电弧灼伤):受伤者或伤势较轻,应立即至就近水源处,用干净缓和冷水冲洗伤口,然后去公司诊所,由现场医务人员检查后确定是否送医院防治。

2、化学灼伤: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尽可能除去创面上的化学物质。浓硫酸灼伤时,应先用干布擦净,再用水冲洗,以免遇水后产热,加重灼伤。

3、若伤势严重时,现场人员应大声呼救,同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4、现场负责人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将受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同时报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和职工医院。

5、公司诊所医务人员应立即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对灼伤部位进行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6、若伤势特别严重或受伤人数较多,现场应急处置小组必须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援。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8.4注意事项 1、应迅速脱离火场,如有衣物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来火焰。切忌站立呼喊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2、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脱去。用剪刀剪开脱去衣物,防止粗暴的动作将创面表皮大片撕脱。

3、使用冷水冲洗衣,并用干净的物品包扎灼伤区域,防止感染。

4、烧烫伤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表皮的保护,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冻伤。

5、烧烫伤后要立刻涂抹药膏,应用清水冲洗降温后再涂抹药膏。

第九章 **氨泄漏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9.1事故特征 液氨泄漏后,作业场所出现较重的氨味,泄漏点液氨迅速气化,产生雾气,泄漏点周围结霜。泄漏较大时,报警器会自动报警,启动事故风扇。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
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
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
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
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9.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9.3应急处置 9.3.1 工艺处置措施 凡遇生产出现爆炸着火、大量漏氨、人员中毒伤亡事故等情况,应将压缩机紧急停车处理。停车步骤如下:
1、迅速按下停车按钮。

2、关闭出口阀及进口阀。

3、根据情况作其他处理。

9.3.2 异常情况判断及处理方法 1、压缩机进口压力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压缩机开得少或能量档位低。

处理方法:调高能量档位或增开压缩机。

2、压缩机出口压力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①冷凝器冷却效果差(冷凝器结垢;
冷却水量少或水温高;
冷凝器液位高)。②进口压力高,进气量太大。

处理方法:①清洗冷凝器;
开大水阀,降低水温,提高水压;
控制冷凝器液位。②降低进口压力。

9.3.3 压缩机油泵压力下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①油质不好,杂质多,油管堵塞;
②油泵损坏;
③吸油过滤网堵;
④油位低;
⑤油温过高;
⑥各轴间隙大或部分油路漏油;
⑦油压调节阀失灵。⑧轴瓦损坏。

处理方法:①清洗油泵,换新油,吹通油管;
②换油泵;
③清洗滤网;
④停车加油;
⑤降低油温;
⑥检修转子及油路;
⑦更换油压调节阀;
⑧检修轴瓦。

9.3.4 压缩机有异常响声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①联轴器胶圈磨损或螺栓松动;
②入口夹带液氨。③轴瓦或轴承损坏。④电机与压缩机同心度差;
⑤吸排汽活门片损坏。

处理方法:①停车检修;
②缓冲罐外用蒸汽加热,使液氨气化;
③停车维修。④进行找正;
⑤更新损坏的吸排汽活门片。

9.3.5 判断液氨带入压缩机原因及处理 当发现压缩机入口管线、阀门等结有一层白霜时,可判断压缩机入口带液氨。当少量以雾状带液氨时,压缩机机身震动,电流波动。

液氨带入压缩机的主要原因是加氨过快或过多,液位过高,液氨未能气化,随气氨带入压缩机。

当发现压缩机入口带液氨时,应关小进口阀门,并保持机器的油压基本正常,以提高进口氨的温度,将液氨气化,降低液位。打开缓冲器底部阀门,如带液氨严重时,机身产生振动无油压,应立即采取紧急停车,以免产生重大的事故。

9.4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措施 (一)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需要进行人员撤离时,由**主任负责组织全体人员,按上风头方向顺序撤离至**厂房东侧大门安全区,**主任要对事故现场全面排查确认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后方可撤离,并及时向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到达安全区后,**主任要按考勤对撤离人员进行清点,进一步确认核实并及时向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反馈信息。

(二)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及方法:
1、需要非事故现场人员撤离时,由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通知,非事故现场人员应按指定的路线及安全区域进行疏散,疏散完毕后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对疏散区域内现场进行核查,严防其他人员再次进入,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反馈信息。

2、企业区域外的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由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电话通知要进行疏散的单位值班人员或负责人,说明疏散的区域及方向,情况严重时,安排专人现场进行疏散,必要时请公安或交通部门协助,并保持即时联络及信息畅通。

9.5 危险区域的隔离措施 (一)危险区域设定:
一般事故危险区域设定:**以内 重大事故危险区域设定:厂区以内。

(二)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将**的区域划定为隔离区,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或器材方可进入。

(三)事故现场隔离方法:由应急救援办公室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在主要通道及地段派专人值守,并迅速将隔离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置无关的人员撤离,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9.6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一)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控措施:
1、液氨泄漏事故,初期泄漏时,应急救援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穿防护服,立即关闭氨泄漏设备或氨泄漏管道的进出口阀门,切断气源和实验用所有电源(氨泄漏处置设施除外,如喷淋水泵、通风风机、应急照明等),打开所有门窗、换气扇和安全通道,打开紧急泄氨阀和自来水,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保护好现场,不允许其他人员进入现场,不允许现场有点火作业;
不能立即切断的,应采取泄压、减量、紧急停车等措施控制减少泄漏量,在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主任汇报(**主任不在岗时需指定分管负责人代行其职责)。

2、处置无效时,应立即向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警。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在接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启动工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并到现场查看有关情况,亲临指挥现场行动。同时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发展趋势及采取的救援措施决定是否需要公司援助以启动一级或二级相应程序;

3、当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未到时,现场指挥任务由研发设计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担任现场主指挥,迅速撤离工质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4、发生着火灾爆炸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着火源,用消防水枪或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同时应马上启动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火灾的灭火和扑救活动。

5、若有人中毒导致休克、昏厥,应立即拨打救护电话“120”和冰轮医院电话7120,在救护车到达前,迅速将患者抬到远离现场、空气新鲜、阴凉、透风的地方,静卧、吸氧进行初步抢救。眼接触工质过量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溶液冲洗至少15min,及时就医;
皮肤接触工质过量应迅速脱去污染衣服,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皮肤至少30min,及时就医;
呼吸道接触工质过量时,立即用2%的醋酸溶液漱口,后使用贝复济喷剂,及时就医。

9.7 现场实时检测及异常情况下的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如突然发生异常变化,危险物质浓度迅速上升,火情或灾情失去控制,欲引发连锁反应时,现场指挥人员应果断组织实时检测及抢险救援人员进行紧急撤离。

撤离方法是所有救援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待命,并做好再次进入的准备。

9.8 监控事故扩大的措施:
应急救援总指挥应及时掌控险情及救援状况,并随时与现场指挥人保持通讯联络。

9.9 事故可能扩大的应急措施:
当险情发生变化,事故可能扩大时,应立即采取局部或全系统紧急停止作业,疏散可能波及到区域的人员,同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9.10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措施 (一)受伤人员的现场处置措施: 1、轻伤人员,迅速转移至上风向安全区域由救护小组进行现场治疗。伤势较重者应立即给氧。

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救护车辆,转移伤者,确定进一步救治方案。

(二)受伤人员进入医院前的抢救措施:
1、呼吸困难者给输氧。

2、大量流血者进行紧急止血. 3、呼吸停止者作人工呼吸. 4、中毒者,解开衣着,给氧. 5、眼睛、皮肤接触工质过量者立即冲洗沐浴。

第十章 工程现场液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1事故特征 液氨泄漏后,出现较重的氨味,泄漏点液氨迅速气化,产生雾气,泄漏点周围结霜。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
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
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
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
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10.2 应急组织与职责 10.2.1现场指挥职责:
(1)全面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并迅速如实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2)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转移、撤离、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

(3)划定事故现场的警戒范围,防止事故危害扩大。

(4)必要时,向110、120报警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应急救援,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5)决定其它重大应急救援事项。

10.2.2 通讯保卫组:组长现场安全员,成员由技术员、调试工程师等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的现场救援及保护,负责现场的治安管理,预防和制止各种意外事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10.2.3 抢险救灾组:组长施工员、施工队长,成员由施工队人员组成。负责应急救援的现场救助,对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10.2.4 器材、物资供应组:组长材料员,成员由施工二班全体人员组成。负责氨泄漏救援过程中、救援器材的供应工作,及时送到事故抢救现场。

10.2.5 医疗救护、后勤组:组长质检员、技术员,成员由施工三班全体人员组成。负责组织事故的紧急现场自救,寻找、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害人员,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安排好护理和家属协调工作。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10.3应急处置 10.3.1.1 现场营救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事故区营救人员时,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护衣、橡胶手套。

2、将被氨熏倒者迅速移至温暖通风处,注意伤员身体安全,不能强拖硬拉,防止给中毒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10.3.1.2 中毒急救 将中毒者颈、胸部钮扣和腰带松开,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注意中毒者神态,呼吸状况,循环系统的功能及心跳变化,同时用2%硼酸水给中毒者漱口,少喝一些柠檬酸汁或3%的乳酸溶液,对中毒严重不能自理的伤员,应让其吸入1-2%柠檬酸溶液的蒸汽,对中毒休克者应迅速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严禁饮水。经过以上处治的中毒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10.3.1.3 人体接触氨处理 1、眼:切勿揉搓,可翻开眼皮用流动水或2%硼酸水冲洗眼并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充满全眼。

2、对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内滴入2%硼酸水,并用硼酸水漱口,可以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长氨在体内扩散。

3、对于皮肤,应脱掉沾有氨的衣、裤,用水和2%硼酸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被烧伤的皮肤应暴露在空气中。

10.3.1.4 人工呼吸方法 最好采用口对口呼吸式,其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的鼻孔,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气,同时可以用针灸扎穴进行配合,其穴位有人中、涌泉、太冲。

人工复苏胸外挤压法:将患者放平仰卧在硬地或木板上,抢救者在中毒者一侧或骑跨在中毒者身上,面向中毒者头部,用双手的冲击式挤压中毒胸腔下部部位,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可用力过大防止中毒者肋骨骨折。

10.3.2 泄漏事故处置 10.3.2.1 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断压缩机电源,马上关闭排气阀,吸气阀(双级氨压缩机应同时关闭二级排气阀及二级吸气阀)如正在加油,应及时关闭加油阀。

2、应将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3、如漏氨事故较大,无法靠近事故机,应到室外停机,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桶出气阀。

4、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5、在处理事故时,用水管喷浇漏氨部位,使氨与水溶解,注意压缩机电机的防水保护。

10.3.2.2 压力容器漏氨事故 处理此类事故,原则是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漏氨严重不能贴近设备时要采取关闭与该设备相联接串通的其它设备阀门,用水淋浇漏氨部位,容器里氨液及时排空处理。属于此类设备有:油氨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桶、中冷、排液桶、集油器、放空气器、低压贮液桶等。

10.3.2.2.1 油氨分离器漏氨 油氨分离器漏氨后,如压缩机正在运行工作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该油分离器的出气阀、进气阀、供液阀、放油阀及关闭冷凝器进气阀,压缩机至油氨分离器的排气阀。

10.3.2.2.2 冷凝器漏氨(立式、卧式、蒸发式冷凝器)
冷凝器漏氨后,如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所有高压桶均压阀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压、放空气器阀,然后关闭冷凝器的进气阀、出液阀。工艺允许时可以对事故冷凝器进行减压。

10.3.2.2.3 高压贮液桶漏氨 高压贮液桶漏氨后,立即关闭高压贮液桶的进液阀、均液阀、出液阀、放油阀及其它关联阀门。如氨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迅速切断压缩机电源,在条件及环境允许时,立即开启与低压容器相联的阀门进行减压、排液、尽量减少氨液外泄损失,当高压贮液桶压力与低压压力一致时,应及时关闭减压排液阀门。

10.3.2.2.4 中间冷却器漏氨 中间冷却器漏氨后,当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该机电源,关闭压缩机的一级排气阀、二级吸气阀及与其它设备相通的阀门,同时开启放油阀进行排液放油减压。

10.3.2.2.5 低压贮液桶漏氨 低压贮液桶漏氨后,当系统压缩机处于运行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关闭压缩机吸气阀,同时关闭低压贮液桶的进气、出气、均液、放油及其它关联阀门,开启氨泵进液、出液阀及氨泵,将低压贮液桶内氨液送至库房蒸发器内,待低压贮液桶内无液后关闭氨泵进液阀。

10.3.2.2.6 排液桶漏氨 排液桶漏氨(在冲霜、加压、排液、放油工作中)时,应立即关闭排液桶的所有与其它设备相连阀门,根据排液桶的液位多少进行处理。如液量较少,开启减压阀进行减压;
如液量较多时,应尽快将桶内液体排空,减少氨的外泄量。

10.3.2.2.7 集油器漏氨 集油器漏氨时,或在放油过程中,都应立即关闭集油器的进油和减压阀。

10.3.2.2.8 放空气器漏氨 放空气器漏氨,应立即关闭混合气体进气阀、供液阀、回流阀、蒸发回气阀。

10.3.2.2.9 设备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 设备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液时,当上、下侧弹子失灵,应立即关闭批示器上、下侧的弹子角阀,尽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泄。

10.3.2.2.10 氨瓶漏氨 氨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氨瓶必须每二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使用12年应报废。如发现瓶壁有裂纹、严重腐蚀、凹陷、鼓包、变形等缺陷以及未经定期检验,应禁止使用。在加氨的过程中漏氨,应立即关闭氨瓶出液阀,加氨站的加氨阀,用水淋浇漏氨部位,迅速将氨瓶推离加氨现场。

10.3.2.2.11 蒸发器漏氨 库内蒸发器漏氨包括冷风机、墙排管、顶排管等,处理原则: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回气阀、热氨阀、排液阀、并及时将蒸发器内氨液排空。

如在冲霜过程中,应立即关闭冲霜热氨阀、关闭排液阀、开启回气阀进行减压。如在库房降温过程中,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氨泵系统停止运行。

确定漏氨部位,可做临时性处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紧固,减少氨的外泄量。并开启排风扇强制通风,尽量减少库房的氨浓度。

清除蒸发器内氨,在条件、环境允许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压力,用热氨冲霜的方法,将蒸发器内氨液排回排液桶,减少氨液损失和库房空气污染。如是组合冷库,临近冷库的货物和人员也要撤离,以免扩大损失和伤害。

10.3. 3 阀门漏氨 发现氨阀门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故阀门两边最近的控制阀,并用临水的方式迅速溶解氨液。

如容器上的阀门漏氨,应关闭泄漏阀前最近的阀门,关闭容器的进液、进气等阀门。在条件、环境允许时,应迅速开启有关阀门,向低压系统进行减压排液。

在处理泄漏事故时,应开启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

10.3.4 管道漏氨 如发现管道漏氨后,应迅速关闭事故管道两边最近的控制阀门,切断氨液的来源。并采取拆除保温层,用棉被、衣物等浇水后包裹泄漏处利用冰冻封堵漏口和裂纹,然后对事故部位抽空。

10.3.5 加氨装置漏氨(加氨站)
在加氨过程中,加氨装置漏氨,应迅速关闭加氨装置最近的阀门和氨瓶的出液阀。

10.4 处理漏氨事故时氨的排放 如容器设备漏氨,在容器内氨液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将容器内的氨液排放到其它容器内或排放掉。氨液的排放分为系统内排放和向系统外排放。

向系统内的排放:一般应采取设备的放油管及排液管排放,将漏氨容器的氨液排至其它压力较低的容器内。

向系统外的排放,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减少事故设备的氨液外泄,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将氨液通过串联设备放油管与耐压胶皮管放入水池中,以保证安全。在向外界排放氨液或氨气时,要注意阀门不要开的过大、过猛、防止胶管连接处脱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

第十一章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高空作业物体坠落,人为抛掷杂物伤人,起重吊装、拆装物料掉落伤人,车辆运行物体洒落。

事故危害:人员受伤、死亡、财产损失。

危害程度:轻伤、重伤、死亡。

事故先兆及发生条件:设备或构件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
设备捆绑不牢固,磨光机、切割机等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野蛮操作或操作不当。手锤、大锤等垂头松动,操作人员戴手套操作,焊条筒、扳手等高处作业工具无防坠绳或工具袋,脚手架管、扣件、钢筋高处或临边放置材料不稳固,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物体吹动。

11.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事故现场责任班组当班班组长。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事故现场当班班组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班组成员抢救人员、控制事故,并立即上报事故。在上级指挥人员赶赴现场前执行现场指挥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负责听从组长和上级指挥人员的指令,参与应急救援,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11.3应急处置 1、发现有人受伤后,现场人员应大声呼救,同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公司诊所,若受伤人员伤势较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报警时应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区域场所、人员伤亡情况、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事故范围程度、现场其他情况,、报警人姓名和电话,以便让救护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做好急救的准备。

2、应急救援小组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应急抢救,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如遇事态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请求社会专业资源(119)提供支持和救援。

3、医疗救护组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

(1)如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处于休克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呼吸、心跳恢复或120 救援人员到达。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4)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11.4注意事项 1、抢救脊椎受伤的人员时,不要随意翻动或移动伤员。

2、重伤员运送应使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创伤者应卧位运送,颅脑损伤一般采取半卧位,胸部受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3、对于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的伤员,检查中午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当时自觉无精神,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而放松警觉。该伤员必须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脑震荡或硬脑壳撕裂出血的前兆。

4、注意保护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5、救援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高处救援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具。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1:组织机构图 附录2:指挥中心名单 指挥中心由以下人员及部门组成: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附录3:公司义务消防队名单 附录4: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单位 姓名 电话 手机 备注 附录5:
应急救援人员花名册 附录6:
应急救援联络员通信录 附录7:
办公大楼各楼层、区域消防应急处置责任人名单 附录8:应急救援物资清单 应急物资装备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止血带 条 15 颈托 个 7 担架 副 9 防毒面具 个 25 呼吸器 个 20 耐酸碱手套 副 25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个 2 隔离服 件 2 氨泄漏检测报警器 台 2 手锤、钳子、扳手等 套 3 施工现场配备 密封用具 套 3 施工现场配备 橡胶垫 个 10 施工现场配备 专用堵阀漏器具 套 3 施工现场配备 专用管卡 个 10 施工现场配备 铁丝 斤 2 施工现场配备 铅塞 个 10 施工现场配备 木塞 个 10 施工现场配备 竹签 盒 5 施工现场配备 防静电服 套 15 防护靴 双 15 安全吊索 个 5 防护眼罩 个 10 灭火器 具 450 灭火车 个 3 消防栓 个 133 叉车 台 5 10吨、5吨、3吨 急救药箱 个 7 贝复济 瓶 2 肥皂水 瓶 2 促排灵 瓶 2 硼酸溶液 瓶 2 紫花烧伤药膏 支 10 依地酸钙溶液 瓶 2 生理盐水 瓶 5 0.5%柠檬酸水或食醋 瓶 2 1-2%柠檬酸溶液 瓶 2 2%硼酸水 瓶 2 氧气袋 袋 2 防毒面具 个 5 消防沙 立方米 5 梯子 个 2 绳索 米 50 夹板 个 5 无菌敷料 套 2 消防水带 米 100 附录9:消防设施及安全防护器具配置图 西 附录10:疏散路线 附录11:烧伤烫伤急救法、创伤急救法 一、创伤急救 1、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 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送医院,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智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使用药。

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2、止血 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分钟,下肢每8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开始扎紧与放松的时间均与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一处和腋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微,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

二、烧伤、烫伤急救 1、对危重的伤员,特别是对呼吸、心跳不好或停止的伤员立即就地紧急救护,待情况好转后再送医院。

2、烧伤急救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

3、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送往医院。

4、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

5、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精盐水。

附录12:人工呼吸法(心肺复苏术)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操作要领:
病人仰卧,面部向上,使其张开嘴清除口中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抢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如果病人的嘴张不开,可以从鼻子往里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停止吹气,松开鼻子,让病人胸壁自行回落,从鼻子中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注意事项:
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
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

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对小孩3秒一次,一分钟20次。要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

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胸外心脏挤压法 胸外心脏挤压法是触电者心脏跳动停止后的急救法。做胸外心脏挤压时应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操作方法如下:
(1)救护人员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触电者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1/3-1/2处;

(2)掌根用力垂直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以每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6O次为宜;
触电者如系儿童,可以只用一只手挤压,用力要轻一些以免损伤胸骨,而且每分钟宜挤压1OO次左右;

(3)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不必完全离开胸部。

— END —

推荐访问:医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甲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印刷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宾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超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商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乡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家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水利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上一篇:河南省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
下一篇:济南市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II)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