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来源:医生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内感染

 1、概念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分类 医院内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等方法进行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发的感染。

 (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者是通过水、空气、医疗设备等引发的间接感染。

 3、主要因素

 (1)医院内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环境污染严重,各类患者聚集,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医院内易感人群多(如慢性疾病、恶性疾病、化疗病人、年老体弱者为医院内易患人群),抵抗力低下,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而易诱发感染。

 (3)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导致人体的菌群失调,增加了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4)侵入性诊疗方法的使用,增加了患者因器械污染、皮肤黏膜损伤等诱发感染的机会。

 (5)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以及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不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消毒隔离等,都导致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医院内感染的管理 包括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监测制度、消毒质控标准;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如医院建筑、环境及设施应布局合理,有利于消毒隔离,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二、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清洁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不能杀灭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达到无害化。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三、消毒和灭菌的种类与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常用的两种消毒灭菌方法。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

 1、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1)热力消毒灭菌方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法通过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慢,所需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法通过水蒸气、水及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快、时间较短、温度较低。

 ①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需保留的物品,如污染的纸张、废弃物、感染敷料等,可直接焚烧。急用搪瓷类物品和金属器械时,搪瓷类容器可将95%乙醇溶液置于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燃至熄灭。器械可放在火焰上烧灼20s。在燃烧时应注意远离易爆物品,中途不得添加乙醇。贵重器械及锐利剪刀禁用燃烧法。

 ②干烤法:将物品放于干烤箱内进行消毒灭菌,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消毒时箱温应在120 ~140℃,时间10~20min;灭菌时箱温在160℃,时间2h;箱温170℃,时间1h;箱温180℃,时间为30 min。

 ③煮沸消毒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水沸后开始计时,5~10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min可将多数芽孢杀灭,破伤风杆菌芽孢需煮沸60min才可杀灭。加入碳酸氢钠至1%~2%浓度时,沸点可达105℃,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锈。注意事项:消毒前先将物品刷洗干净,物品需完全浸没,玻璃类用纱布包好,于冷水或温水时放入,橡胶类用纱布包裹,水沸后放入;器械的轴节及容器的盖要打开,大小相同的碗、盆不能重叠;从水沸后开始计时,若中途加入物品,应从再次水沸后重新计时;消毒后,计时取出物品,放置在无菌容器内。

 ④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灭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芽孢,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湿的物品。一般压力达103~137kpa、温度达121 ~126℃时,经20~30min达灭菌效果。需注意包不宜过大、过紧,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包不大于30cm×30cm×50cm,物品之间留有间隙;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避免蒸汽遇冷成水珠,使布类潮湿。

 (2)光照消毒法

 ①日光暴晒法:常用于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将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在暴晒过程中要定时翻动。

 ②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紫外线可使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而导致细菌死亡。消毒使用的是波长在200~275nm的C波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强的波长范围是250~270nm。常用于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方法:①空气消毒:照射时间20~30分钟,有效距离不超过2m。②物品表面消毒:照射时间20~30分钟,有效距离为25~60cm。

  注意事项:①照射时间应从灯亮5~7分钟开始计时。若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②消毒前清除室内尘埃,消毒时关闭门窗,消毒后开窗通风。③空气消毒的最佳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④消毒时人员应离开,不能移动的患者用墨镜或纱布遮盖双眼,用被单遮盖身体。⑤消毒物体表面时,需将物品摊开或挂起,定时翻动以确保各表面都受到照射。⑥每周2次用95%酒精擦拭灯管以除去尘埃污垢。⑦定期监测灯管照射强度,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或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的灯管应予以更换。⑧定期作空气培养监测消毒效果。

 ③臭氧灭菌灯消毒法:臭氧的氧化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等,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消毒空气时,须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

 ④过滤除菌法:是一种机械除菌的方法,通过高效过滤器,滤除空气中直径0.5~5um的尘埃以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常用于手术室、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2、化学消毒灭菌法

 (1)原理:利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毒灭菌,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微生物发生代谢障碍,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细胞破裂溶解。

 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物品性能和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②物品消毒前应洗净擦干;③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和消毒时间;④消毒液中不宜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品,以免降低消毒效力;⑤浸泡消毒时,物品需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器械的轴节、盖套需打开,空腔管内应灌满消毒液;⑥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先用无菌NS冲洗,以免消毒剂刺激组织;⑦消毒剂应定期监测、更换,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加盖保存;⑧熟悉消毒剂不良反应,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①

推荐访问:控制院内感染疫情登记 院内 感染 预防
上一篇:中国梦现代诗歌
下一篇:乡镇卫生院院长季度述职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