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感培养 敬文智

来源:医生招聘 发布时间:2020-08-20 点击: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敬文智

 敬文智 甘肃省榆中县齐家坪学校 730104

 数感是人对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同时,数感也是一种数学素养,有了这种素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反之,则会感到处处受制。

 一、在猜测中形成数感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数学猜想获得更多的数学发展的机会,有利于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猜想与验证,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时,安排了专项练习,让学生猜想老师的年龄。同学们先猜老师是30岁,我说小了;学生又猜是40岁,我说大了;直到学生说是35岁,我说猜对了。以后,随着学生年级的不同,可加大猜测的范围与难度,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对数的感觉能力。

 二、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与数有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受周围的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因此,在认数的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寻找数、体察数和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

 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身高、鞋号、汽车和摩托车号码、自家的电话号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体验数学,意识到数学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实践证明,学生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教材《剪一剪》一课时,先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8折,按课本上的方法,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剪出几个手拉手的小纸人排成一排。根据学生的动手实践,我再让学生剪4个小纸人手拉手围成一圈,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更高了,都想体验一下剪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8个小纸人围成一圈的剪法。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逐渐建立了数感。

 三、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等各种概念,使数感得到了发展。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数时,我在课前让学生估一估10000页纸有多高,然后要求学生想办法测量出10000页纸的准确高度,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的数的特征,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解决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

 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有50个同学去游湖,每条船最多可乘7个同学,至少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每条船上坐几人最为合理?为什么?”这样的练习不是强迫学生必须怎样计算,而是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尝试、对比,从中发现最优方案,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强化了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 小学生 培养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开放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