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该如何推进课改_课改推进会

来源:医生招聘 发布时间:2020-03-14 点击:

  

 薄弱学校该如何推进课改

    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使他们在共同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努力追求教育本源意义上的真正公平,是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终极目标。在选择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义务段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正热浪涌动,方兴未艾:许多学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减少必修课,增加拓展性课程,打破传统班级授课模式,实施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跨班走课”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教育机制的重大改革面前,作为薄弱学校如何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同时寻求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显然值得领导和教师的思考。

  痛点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让学校发展回归教育原点,对于每一所义务段学校来说,既是转变育人模式、提升全面质量的严峻挑战,又是加快创新发展、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机遇,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内的区域薄弱学校自然也不例外。但毋庸讳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离不开必要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外部客观条件的支持。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薄弱学校推进课改工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我校除三名行政人员外,均为非科班出身的临聘代课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呈现年龄轻、能力弱、比例失调、心态失衡、骨干流失等特点。从师资结构看,老、中、青教师比例失衡,由于缺失一定数量的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缺乏引领和带动的力量,再加上区域教育规划调整,学校面临撤并减员,高年资教师人心浮动,跳槽流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尚且会受到较大影响和冲击偏少,课程改革推进工作更是步履维艰。其次,是学科结构严重失衡,由于体制原因,难以吸引到科班出身的体艺类学科教师来校任职,导致学校很少有合格师资能够开设拓展性课程,即便是勉强开设也存在着严重的“赶鸭子上架”的现象。   2.教育资源缺乏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经费缺乏保障,显然已成为薄弱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拦路虎。与其他学校相比,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经费编制和划拨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近年来学生数量锐减更出现了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教育教学的正常需求已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深化课改工作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教育资源更难以得到保障。  

 对策

 针对学校课改推进工作中面临的客观困难,我们组织学习和讨论,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共寻对策。秉承“知行合一、差异成功”的办学理念,学校把培养“自信、友善、阳光的小小新慈溪人”列为课程目标,努力构建适合每一个“流动花朵”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1.低起点,稳步走   为有效破解师资、场地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制订课改方案时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做到因校制宜,力求务实,课程开发遵循低起点、稳步走,不停步的原则。

  所谓“低起点”,是指课程开发不好高骛远,不追求形式花哨,不盲目拔高,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目标的安排上找准定位,根据老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兴趣寻找合适的切入口,在“小趣活”上做文章,做到既能够尊重学生需求,培养学生个性,又要考量学校现有资源的限制因素,注重挖足潜力。学校共开设50多门拓展课程,分为“探索与创作”、“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三大类别,包括三棋、十字绣、魔方、手工DIY、花样跳绳等课程,形式多样,便于操作。这50多门拓展课程中,不少属于“零起点”的普及性课程,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并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

  所谓“稳步走”,就是基础性课程基本稳定,拓展性课程跨班不跨年段(低、中、高),长短课制小步推开;全员参与,年段递进,努力做到循序渐进,踏实运行。为有利于打破班级界限,鼓励学生走班上课,学校安排两个半天统一实施拓展性课程——即“快乐星期三”和“成功星期五”,以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   2.重传承,强管理   做好拓展性课程这篇文章是促进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整合课程资源的有效举措。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不盲目贪大求全,而是注重传承学校原有优势,直面师生和家长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的课程资源,开发富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安全意识差、自护能力弱的特点,总结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的经验,我们积极搜集资料,认真疏理分析,组织编写了一套校本教程《生命花季,平安相伴》丛书,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这套教程共三册,以学段差异和季节变化为纵坐标,以模块化安全知识为横坐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图文并茂,趣味盎然,使学校安全教育更具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又如,在总结前几年行规养成教育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我们秉持“知行合一、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开发了一套德育校本课程《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分段实施,层级训练,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考评,把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向上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道德习惯。

  学生自主选择、跨班走课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但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和效率低下。为此,学校教导处制订了拓展型课程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安全处对走课时间、走课路线、分组安排、安全考勤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当天安排行政成员、一日校长、值周老师在楼梯、走廊、活动室轮流巡查,把规范、安全运行放在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从而确保了拓展性课程的有序实施。   3.借外力,促成长   福布斯创富法则有云:“善借外力就是赢家”。学校深化课改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作为薄弱学校,面对师资队伍薄弱、课程开发困难的现实痛点,当然要眼睛向内,苦炼内力。但修炼内功实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轻而易举之事。所以,借助外力,丰富校园课程,增强拓展实力是薄弱学校推进深化课改工作的好方法。为此,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社会公益组织联系,把他们引进学校,为学生提供公益性免费课程。如市文化馆在我校设点开办百姓课堂,为流动学子提供合唱、国画的拓展课程;由电视台关注栏目牵头,由小叶子艺校为学生提供舞蹈三个班的免费课程;由市民政局发起,在我校设立公益创投项目,常青藤学校为学生免费开设三个班的清华科学家操作课程。借助外力丰富拓展性课程,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和更专业的教育服务,对于薄弱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来说可谓获益非浅。  

 展望

   对于薄弱学校深化课改工作,笔者有以下建议: 1.不妨尝试“跨校”走课

  在“跨班走课”制改革热浪涌动,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不妨进一步打破校际樊篱,整合和盘活区域教育资源,把校园内“跨班走课”向校际间“走校体验”推进。

  首先,“走校”体验将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跨校走课”显然为学生接触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差异更大的老师和同学,并展开交流互动创设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有助于引导他们走出“以教室为圆心、以学校为半径”的生活圈和学习圈”的局限,从而真正把社会大课堂纳入思考和实践的范畴。也只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走校”体验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深化薄弱学校课改工作,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从客观情况看,教育资源的长期不均衡配置导致校际差距不断扩大,难免出现精品课程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学校倾斜和集中的现象。让学生“跨校走课”,共享名校的优质课程和硬件资源,无疑将打破校际壁垒,逐步消弥校际之间学生享受差异教育资源的离散度,而且使名校、重点校的特色品牌课程辐射到整个区域,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2.不妨探索校内外联动机制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社会实践与个性品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因此,课程的建构也应该有课内外整合的取向,也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需要、学校实际和教师发展。

  应该说,校外教育显现出的自主选择性与本次深化课改的主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探索校内外联动机制,可以弥补学校“重视共同基础多、个性发展少”的不足。在课改实践中,校内外联动机制需要突破三个关键:经费需要从个人争取转向政府制度保障;校外提供的拓展课程管理责任和管理办法需要明确;能否由教育行政部门出面建立一个学生成长记录平台,兼容校内外的课程评价记录。从理论和技术层面分析,这些都可以做到,关键是政策的突破和保障。只要有关部门重视深化课改过程中的校内外联动,希在经费保障、课程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出台制度,有效解决“谁开发”“谁来教”“谁付费”“谁认证”的现实问题,一定能更好地丰富课程资源、拓宽教育途径、开阔学习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该如何 薄弱 课改
上一篇: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范例_能源合同
下一篇:[2020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社区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