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

来源:中考 发布时间:2020-10-29 点击: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一、总结目的 我标段地处属Ⅵla区河套副区,地面较为平坦、广阔。全线在河沟中表层发育砂层、且水位较浅,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线路区部分段落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液化等级由轻微~严重;
路基段内当液化土层厚度在1.0-4.0m时,采用强夯+砂砾垫层进行处理。

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减小工后沉降。遵照设计图纸要求,对砂土液化厚度在1.0-4.0m的路基采用强夯,进行补强。通过K18+660~K19+300段落内选取一段进行试验段的强夯施工来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收集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为下一步路基强夯施工提供现场控制依据。

二、强夯试验段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 1、试验段工程概况 试验段选定在K18+660~K18+710段进行,满足试验段长度要求(长度不小于50m且强夯段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长度为50m。

2、路基强夯试验段的施工组织 K18+660~K18+710段路基处理范围内强夯增强试验,收集强夯相关数据。试验施工的时间安排及工作内容为:
2015年3月15日~2015年3月20日施工准备:落实安排施工作业人员、机械,场地平整;
测量组放线确定边线及标高。

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29日按设计图纸要求对试验段路基进行 强夯处理,强夯完成以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及沉降观测数据整理。

2.1试验段人员分工 试验段施工前成立了试验段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持,参加试验路段工作的人员分工见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

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称 责任 1 赵根根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全面负责技术工作 2 石建华 副经理 高级工程师 负责施工管理工作 3 赵 栋 副总工程师 工程师 负责技术指导工作 4 吴利军力 工程部长 高级工程师 负责技术方案编制 5 王巧玲 质检部长 高级工程师 负责施工中的质检 6 牛 杰 路基工程师 工程师 负责方案的实施及参数整理收集、 7 李顺福 测量队队长 工程师 负责试验段测量工作 8 张晓刚 试验室主任 工程师 负责试验段试验工作 9 弓钰光 领工员 工程师 负责机械调动及组织施工 10 马泽灵 安全部长 工程师 负责试验段的安全施工 2.2强夯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2.2.1机械设备准备 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采用圆形直径2.3m、重量14t,并设4个排气孔,孔径为23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装载机 ZL50 台 2 2 强夯机 TQH259 台 1 3 洒水车 15T 台 1 4 夯锤 14t 个 1 5 脱钩器 0.3T 个 1 5、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等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拓普康GTS-332N 套 1 2 水准仪 DS3 套 1 表3液压履带式强夯机设备参数 额定夯机能(势 能)
t.m 250 工 作 质 量 T 46 牵 引 机 型 号 及 名 称 TQH259液压履带式强夯机 发动机功率 kw 125 外 形 尺寸(不 包 括 牵 引 车)长×宽×高 mm 6635× 3360×3200 2.3施工准备工作 强夯试验施工前,项目部组织所有参与工艺试验施工的技术、质检、测量、机械操作人员及现场的指挥调度人员并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召开了一次技术交底会,会上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施工技术要求、工序试验流程及报验程序,并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技术规范及标准化施工要求,完成强夯点布设。

2.4设计标准 满夯施工到最后相邻两击的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00mm,之差不大于50mm时,停止夯击, 立即用装载机粗平,平地机整平,洒水,碾压。

2.5、强夯施工 夯击遍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
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

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

第三遍: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⑶.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3.75 3.75 3.75 3.75 3.75 3.75 3.75 3.75 11 2 2 1 1 4 3 3 5 2 4 9 10 。。

7 8 6 6 7 5 12 …... ....... …. 1 3.75 3.75 3.75 3. 75 点夯布置图 ⑷.夯点布置及夯距:根据设计图纸,夯击点按方形布置。第一遍的夯点间距要大,使得深层土得到加固,然后中间补插夯点。设计夯点间距为3.75m。夯点平面布置详见下图。

说明:
代表主夯N0.1 代表主夯N0.2 2.3m 满夯布置图 三、质量控制及检验 1、质量控制 1.1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在设计范围内布置夯击点位。

1.2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 1.3各夯击点须放线定位,夯完后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对每一夯点的击能、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详细记录。

1.4强夯过程的记录 1.4.1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时间需记录。

1.4.2用水准仪对每遍夯击后场地对夯沉量进行测量且及时记录 1.4.3记录最后2击的夯沉量,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值。

2、检验 2.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测、尺量 2满夯的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测、尺量 2.3点夯、满夯地表下沉量 检验数量:施工结束7天后,检验试验段总长度的10%的横断面。(K18+660-K18+710长度为50m)
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 四、试验路段数据分析与成果总结 路基试验段强夯共分3遍,第一至第二遍为点夯,第3遍为满夯,通过强夯前后试验数据对比、强夯过程中测量夯沉量数据分析:
1、夯沉量 根据每点夯击数遍下沉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设计要求,满足满夯施工到最后相邻两击的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00mm,之差不大于50mm,夯锤在第五、六击时已经满足设计要求的沉量值。

满夯沉降量分析表(采用相对标高)
桩号 位置 满夯前地面高程 第4击后高程 第5击后高程 第6击后高程 第5、6击 高差 最后2击夯沉降量 K18+660 右 0.665 1.085 1.120 1.120 0.000 0.035 右中 0.630 1.100 1.140 1.145 0.005 0.045 中 0.565 0.940 0.950 0.950 0.000 0.010 左中 0.610 0.865 0.900 0.935 0.035 0.07 左 0.675 1.091 1.124 1.140 0.016 0.049 K18+667.5 右 0.630 1.103 1.137 1.150 0.013 0.047 右中 0.601 0.936 0.988 0.981 -0.007 0.045 中 0.558 0.876 0.899 0.910 0.011 0.034 左中 0.557 0.975 0.992 1.00 0.008 0.025 左 0.715 1.025 1.053 1.065 0.012 0.040 K18+675 右 0.658 1.060 1.093 1.110 0.017 0.050 右中 0.655 0.882 0.915 0.931 0.016 0.049 中 0.659 1.142 1.171 1.181 0.010 0.039 左中 0.785 1.100 1.135 1.140 0.005 0.040 左 0.790 1.020 1.050 1.060 0.010 0.040 K18+682 右 0.900 1.210 1.240 1.240 0.000 0.030 右中 0.940 1.220 1.250 1.260 0.010 0.040 中 0.783 1.077 1.123 1.126 0.003 0.049 左中 0.850 1.199 1.204 1.22 0.016 0.021 左 0.768 1.057 1.084 1.100 0.016 0.043 K18+690 右 0.662 1.087 1.102 1.135 0.033 0.048 右中 0.727 1.132 1.125 1.14 0.015 0.008 中 0.734 1.078 1.110 1.111 0.001 0.033 左中 0.763 1.184 1.200 1.230 0.03 0.046 左 0.785 1.020 1.047 1.062 0.015 0.042 K18+697.5 右 0.827 1.085 1.125 1.140 0.015 0.055 右中 0.832 1.057 1.098 1.102 0.004 0.045 中 0.973 1.158 1.170 1.190 0.020 0.032 左中 1.087 1.313 1.342 1.356 0.014 0.043 左 0.818 1.291 1.314 1.335 0.021 0.044 K18+705 右 0.962 1.242 1.268 1.272 0.004 0.030 右中 0.943 1.221 1.254 1.260 0.006 0.039 中 1.003 1.212 1.243 1.250 0.007 0.038 左中 1.092 1.301 1.338 1.350 0.012 0.049 左 1.047 1.342 1.358 1.370 0.012 0.028 2、地表下沉量 强夯完成,地表整平压实后,地表平均下沉量为0.379m,高程变化见下表:
地表下沉量分析表(采用相对标高)
序号号 里程桩号 位置 夯前地面高程(m)
夯后地面高程(m)
累计下沉量(m)
平均下沉量(m)
1 K18+660 右 0.665 1.120 0.455 0.461 2 右中 0.630 1.130 0.500 3 中 0.565 1.000 0.435 4 左中 0.610 1.140 0.530 5 左 0.675 1.060 0.385 6 K18+667.5 右 0.630 1.110 0.480 0.492 7 右中 0.601 1.070 0.469 8 中 0.558 1.140 0.582 9 左中 0.557 1.100 0.543 10 左 0.715 1.100 0.385 11 K18+675 右 0.658 1.130 0.472 0.333 12 右中 0.655 0.970 0.315 13 中 0.659 0.980 0.321 14 左中 0.785 1.080 0.295 15 左 0.690 0.950 0.260 16 K18+682 右 0.650 0.945 0.295 0.315 17 右中 0.640 0.980 0.340 18 中 0.583 0.930 0.347 19 左中 0.550 0.900 0.350 20 左 0.768 1.010 0.242 21 K18+690 右 0.662 0.990 0.328 0.346 22 右中 0.527 0.900 0.373 23 中 0.734 1.060 0.326 24 左中 0.663 1.010 0.347 25 左 0.585 0.940 0.355 26 K18+697.5 右 0.727 1.100 0.373 0.376 27 右中 0.732 1.170 0.438 28 中 0.773 1.090 0.317 29 左中 0.687 1.124 0.437 30 左 0.818 1.132 0.314 31 K18+705 右 0.662 0.997 0.335 0.332 32 右中 0.743 1.162 0.419 33 中 0.703 1.053 0.350 34 左中 0.792 1.112 0.320 35 左 0.847 1.082 0.235 五、结论 根据试验段强夯结果分析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遍点夯,1遍满夯。点夯间距布置为7.5m正方形,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点夯和满夯夯击遍数确定为夯击数不少于6击。以上施工方法能满足设计要求,确实可行。

六、强夯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夯击过程中会出现歪锤现象,经现场观察主要是有三种情况导致:1.夯机站立不平或不稳,2.夯锤稳定后下落。3.地面不平。以上三种因素控制后即可解决歪锤现象。

七、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2.现场从事强夯作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必须持有从业操作合格证。

3.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猛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7m范围内严禁站人。

4.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5.应定期对起吊装置,钢丝绳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磨损或断丝现象应及时进行更换。

6.强夯作业时,应对作业区周边50m范围内进行防护,并作出醒目标识及警戒,防止机械、人、畜误入造成伤害。

7.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每次夯锤起吊时,应确认吊钩与锤挂接牢固,不能出现虚钩现象,操作手起吊时,应在周边挂钩人员离开后再进行。

8.施工作业时,必须设置专人进行强夯指挥,车辆挪动时,必须经指挥人员同意才可挪动,防止机械落入夯坑。

八、路基试验段施工工程照片 点夯图1 点夯图2 满夯图1 满夯图2

推荐访问:膨胀土路基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 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土石混填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公路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最新版 土石路基混填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就地冷再生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上一篇:民政领域脱贫防贫工作推进方案
下一篇: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现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c试卷号:2405)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