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07年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区委工作情况汇报

来源:中考 发布时间:2020-03-30 点击:

  **区2007年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根据市农委通知,将我区农民收入情况分析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总人口为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非农业人口30万人。全区耕地面积20.12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等。2007年粮食总产34862吨。其中玉米26804吨;大豆3182吨;小麦2323吨;高粱2099吨。几年来**区畜牧、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建成各类畜牧小区72个。2007年,生猪饲养量12.4万头,肉牛饲养量38500头,肉羊饲养量6.64万只,家禽出栏165万只,蛋鸡存栏22万只,肉类总产量8597吨,蛋类总产量2708吨。水产业重点加强沿海贝类、海珍品养殖,利用**水库搞好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7000吨。

 2007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9190.3元,比上年增加840.9元,增长10.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30元,增量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2.8元,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

 二、2007年我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的主要特征

 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四项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呈增长态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务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2007年,我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4667.5元,比上年增加258.3元,增长5.9%,拉动纯收入增长3.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已占纯收入比重50.8%,在农民收入中仍保持主导地位。其中,农民外出

 (在所属街镇地域范围以外)从业得到的收入大幅增长,人均达到418.6元,比上年增长48.5%。

 2、家庭经营收入逐年增长,二、三产业成为经营主方向。2007年,我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3910.6元,比上年增加315.3元,增长8.8%,拉动纯收入增长3.8个百分点。经营收入份额虽比上年减少1个百分点,但仍以42.5%的比重居农民收入的第二位。第一产业收入人均1138.1元,比上年增加115.6元,增长11.3%;二、三产业收入人均2772.5元,比上年增加199.7元,增长7.8%。

 3、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增幅较大,农民从政策扶持中得到的事会越来越多。2007年,我区农民转移性财产性(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纯收入人均612.2元,比上年增加267.3元,增长77.5%,拉动纯收入增长3.2个百分点,占纯收入比重上升到6.7%,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点,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支撑点。

 三、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工作

 1、调整农业结构,完善两大基地建设。冬枣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举办冬枣技术培训班50余期、培训2000余人次;区有关部门、各镇街和部分村都成立了冬枣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枣农进行技术服务,对冬枣树统一修剪、统一喷药,我区冬枣基地建设逐步进入精品示范、龙头带动、市场主导的良性发展阶段。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小额信用贷款、市验收小区补贴、镇街补贴进行拉动,推进畜牧小区建设,已建成各类畜牧小区89个。小区推行了无公害标准化管理,完成了全区养殖户无公害认证工作。冬枣、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我区龙头企业经过这几年的淘汰整合,逐步进入加快发展的轨道,固定资产投入200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有近3家。由于冬枣基地产量可观,冬枣储藏和深加工企业发展尤为迅速。为延伸冬枣产业链,据统计,全区建成大、中型各类冬枣保鲜库27座,保鲜能力达到2700吨以上;冬枣制干、制汁龙头企业3家,日加工能力20吨;还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年加工鲜冬枣3000吨的果汁、果酒加工企业----**绿生缘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市场前景广阔。

 3、强化产业化服务组织带动作用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纽带和桥梁,是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成立了冬枣、畜牧、水产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2个。农民合作社共吸纳会员3500户,带动农户约20000户。这些服务组织把握市场动向,充分发挥信息与技术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多种经营,发挥市场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指导和帮助农民探寻致富新途径。镇、村建立农资服务站、养殖公司,为农户提供物资、防疫、种苗、市场行情等服务。还有的服务组织通过农村经济能人、农村专业生产大户发挥销售和专业生产优势,联合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服务组织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科教兴农战略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科技人员承包农业项目,实施技术分片包干、有偿服务。二是下大力量开展对农民的实用

 技术培训,特别是重点推广冬枣和畜牧养殖方面的实用技术,两年来已累计培训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员10000多人次。三是乡土人才发挥作用,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学技术、重科技,提高自身素质。四是加强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紧紧围绕冬枣保鲜、深加工、种草养畜等重点课题,引进高新技术、优良品种、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五是加快社会服务体系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积极争取本地投资企业形成的劳动岗位向农民倾斜,鼓励用人单位把“纯农户”中的富余劳动力吸收到非农岗位;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通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等,争取多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2007年乡镇企业实现较快发展,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产值235.4亿元,营业收入216.3亿元,增加值41.04亿元,利润总额10.8亿元,上缴税金5.32亿元,以上指标均比上年增长20%以上。2007年我区农民收入增量中,工资性收入占到30.7%。

 6、增加对农民的帮扶和补贴

 中央、市、区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支撑了农民收入增长。2007年农民种粮收到的财政补贴比上年增长30%以上,全区兑现粮食补贴资金688万元,受益农户总计超过24000户。实施三个一工程。“三个一”工程项目共涉及4个镇街、20

 个行政村,扶持低收入农户359户,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351培训工程已累计完成培训人员62381人次,完成三年培训任务的152%,有46291人取得各类毕业或结业证书,各项工程已全部超额完成任务,农民通过提高素质,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几年来,共投资近2000万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了我区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和部分村庄管网老化失修问题,保证了农村工农业生产、生活的正常用水。实施文明生态村建设。07年共创建9个文明生态村,其中示范型5个,修建地上排水沟7.6公里,绿化植树27700株,购建垃圾池、垃圾箱126个,垃圾车7辆,建设垃圾处理场5900平米。

 四、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总的来说步子迈得不大,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不够解放。农民思想较过去解放,但仍存在消极面。部分农民对生活充满希望,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遇到机遇能抢先抓住;大多数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乐于现状的思想,只要有吃有穿有住,生活过得去,就懒得吃苦出力,不愿冒风险。

 2、农业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差。我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度低,属于“小打小闹”,很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很难刺激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技术、信息、资金、流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很难走向大市场,对市场需要什么、自己发展什么、遇到资金技术困难怎么办、商品销往哪里、如何在市场风险中保护自己等问题感到困惑、盲目,以政府为主渠道的传统农业服务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如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   

 今后我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要积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从我区农业资源来看,我区有几万亩冬枣林,其中上千亩的成片枣林就有十几处;有华北**上最大的人工水库;有25公里的海岸线,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具有一定的条件。要把农业生产场地、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经营活动有机结合,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重点在古林街和中塘镇发展垂钓、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观光渔业;建设以冬枣为主的果品采摘园、科普园等。以人流带动物流,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要发展节能温室,推广无土栽培;通过生产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重视发展特色农业。要充分利用我区传统品种资源和地域优势,发展塔兔、肉鸽等特色品种,培育**水库绿色无公害水产品,鼓励进行中草药和花卉等特色品种的种植,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对非农产业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国家、市对农村二三产业的扶持政策。培养农产品出口加工龙头企业,争取市贷款贴息的扶持政策。争取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发展农村外向型经济。加快改善我区农村投资环境和工业嫁接、改造和调整,争取市财**市农委扶持。以楼房化住宅小区为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商贸饮食、现代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等农村服务业,扩大以上古林海鲜一条街为代表的服务业品牌的影响力,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区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确保货

 源充足,价格基本稳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伤农”行为。鼓励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开发展农村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新设立公司,首期交付注册资本的10%即可注册。对农村科技型农业、科技型工业在名称、场所、经营范围、注册资金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对合法经营的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禁对流通加工业主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严禁以任何借口设卡站阻碍商品流通,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强城乡劳动力资源统筹管理,各街镇建立劳动保障所,有条件的村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区、街镇、村就业服务网络,负责农村劳动力的登记、就业指导和引导性技能培训及职业介绍等服务。取消用人单位招用外来劳动力的审批,实行招工备案制度。积极支持鼓励企业吸纳农民就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招用农民工应该鉴定劳动合同,按规定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农民工资要月结季清。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推荐访问:农民增收 情况汇报
上一篇:煤矿安全教育心得七篇 安全教育心得800字
下一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5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