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地方经济 [浅谈接收军队企业使其融入地方经济的几种做法]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9-09 点击:

     本文拟对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转地方后的管理发展所做的一些实际工作进行探讨,期许能对类似企业融入地方经济有些许裨益。      一、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移交地方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军队保障性企业交接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军队可以通过调整和改革,与部分保障性企业脱钩,并将这些企业移交地方管理”。这类企业的转地方是势在必行。
  1、政治因素
  随着世界范围各个经济强国,向现代军事技术的转化,我国一些传统军事技术和传统武器的淘汰,那些以生产传统武器装备为生的军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照顾部队家属而设立的后勤保障性企业,面临着无工作任务、无产品订单的窘境。
  2、经济因素
  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从体制上是依附于军队,企业开支完全由军队拨付,产品由军队下达任务,品种几十年一贯制,工艺落后,生产的产品经济成本高。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军需品实行商品化采购,军队给与这类企业的经费大大减少,在市场竞争中这类企业必然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这种结局必然出现企业大面积亏损、职工下岗、资不抵债。
  3、企业因素
  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生产的产品及服务范围,一般是传统武器装备和对传统武器装备的维修保养,其制造生产的产品地方企业完全可以生产,在产品品种上、质量上、价格上,地方企业更具优势。这类后勤保障性企业,大部分是军队为照顾军队家属和军队特殊人员而设立的,长期以来靠军费供养,这些企业科技人员不多、职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机器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在市场上已没有任何优势。
  (二)与军队脱钩转入地方管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军队内部的改革,后勤保障性企业,成为中国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0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国军队保障性企业交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2001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又指出:“军队可以通过调整和改革,与部分保障性企业脱钩,并将这些企业移交地方管理”。
  1、从根本上来看,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引进竞争机制的军工产品的商品化和军品采购制度改革,是“寓军于民”的战略,既有利于提高军费使用效率,又有利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战略,也是军工企业自身改革的需要。
  2、从深层次上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在一定程度上军队企业游离于国民经济体制之外,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转地方管理是将军工企业融入国民经济,是加强企业管理,增强地方经济的需要。
  从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转地方管理来看,美、英、法、瑞士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二战以后既实行军工产品商品化,这种做法既有利于精干强化国防体系,又有利于提高军费使用效率。国外的这些做法已取得实际成效,有利我国借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转地方管理是形势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以人文关怀的理念认真接收妥善安置
  2001年9月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省经贸委要求,某集团公司接收了原南京军区空军四站厂,该企业为南空后勤保障性企业。在军队时该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生产飞机盖布及在福建驻军的军用车辆的维修等业务。长期以来军品生产任务不足,更谈不上民品的生产,后期靠出租空余厂房增加收入。
  (一)企业概况
  1、设备状况:该企业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只有几台70-80年代生产的车床、铣床、刨床,产品技术含量很低。除军品生产外没有自已的产品。
  2、人员状况:该企业技术人员不多(占职工人数3、5%),职工年龄偏大(全厂职工平均年龄约41岁左右),文化程度不高(高中以下占68%),技师(占2%)。但党员人数多,(占职工人数的41%),军队转业人员多(占职工人数的50%以上)。
  3、生活状况:该企业职工基本上均住厂内宿舍,住房条件差,职工收入不高,没有办理社保、医保,更没办理住房公积金。
  4、思想状况:由于军队转业人员多、党员人数多,有朴素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热爱企业,对部队依恋,不愿脱离部队,担心企业转地方后生活不稳定。
  (二)大处着手、为企业减轻负担
  接收军工企业转地方工作既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它关系到职工的生活,关系到国家军队改革政策的落实,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1、为保持被接收企业的稳定,在与南京空军交接时,经清产核资,了解到企业有不少历史债务,为让企业转地方后不背包袱,要求军队在移交企业前将原债权债务全部免除,所有历史债权债务一律由部队承担。保证转入地方的企业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
  2、考虑到转入地方企业的平稳过渡,与部队订立协议,要求部队承诺继续维持原军工产品生产任务数量,,并要求保持五年内不变。以保持原企业的职工思想稳定、工作稳定、收入不减少。
  3、要求部队协助集团公司办理该移交地方的企业,办理事业单位登记,经努力该企业转地方后,该企业被定为不定规格的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三)小处入微、使职工思想稳定
   该企业转地方管理,企业的职工从思想上极不愿意,职工认为在部队生活比较安稳,部队是“保险箱”,没有后顾之忧,每月工资按时发放,生活相对稳定。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地方上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到了地方接收的单位状况如何?地方的管理他们能否适应?职工心中没底,抵触情绪比较大。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做到平稳过渡,这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从职工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为职工办实事,职工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党的政策,才会从口服,到心服。只有企业的安定和稳定,企业才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只有正常的生产,才有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搞好企业的前提条件。
  1、在资金上:在转地方后几个月该企业资金紧张,集团公司无偿拨付资金,保证按时发薪,稳定职工情绪,这一行动使职工体会到地方政府,与部队一样可以信赖。
  2、在生活上:按地方企业的标准,及时安排有关人员协助该企业,办理在部队管理时,未办理的地方医保和社保,并根据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
  3、在生产上:牵头召开该厂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请他们提合理化建议,协助其安排生产,并建议其修改原生产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在思想上:召开党员、职工群众会议,听取广大职工意见建议,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传达,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付诸实施,这些具体工作行动,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解除了他们不安定的情绪,以达到平稳过渡的要求。
  
  三、立足发展、立足创新
  具体的行动,行之有效的工作,使职工思想稳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如该企业仍在原项目、原设备、原基础上,简单重复再生产,该企业的发展前途不大。只有开发新的项目、新的产品企业才能有新面貌,要改变其现有状况,只有从人才、项目上入手,使企业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具体做法:
  1、发挥老职工的积极作用。转地企业的老职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党员比例很高,他们思想觉悟高,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为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安排这些老职工在原军品生产部门工作,这些人员的固定为保证军品的质量和巩固军品生产项目,起到了决定作用。他们在生产岗位上还起到了到传帮带的作用。
  2、招聘人才,开发新项目。从该企业的实际状况分析,年轻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合理,要开发新项目,懂行的不多。为开发自已的产品人才是关键。根据这种状况,企业下决心在转地的第二年招收了一些应届大学本科生,同时还调入了几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的后期发展积聚了力量。
  3、寻找时机,适时发展。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稳定和巩固军品生产的同时,坚持走企业自主发展的道路,根据企业自身的维修军队车辆的特点和部分设备、人员的优势,与省交通管理部门、联系,争取到了汽车检测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除检测运输大货车外,还增加了①出租车的检测;②运营驾驶员的培训发证;③创办了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④创办了创想科技公司,建立了初具规模的GBS汽车卫星跟踪系统。前几年招收的科技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目前该企业军品、民品齐发展,年利润达200多万元,达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目的,是同期转地方的军工企业的榜样。
  
  四、 结论
  接收军队后勤保障性企业和企业改革一样,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既要考虑职工的利益、也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循序渐进、各个击破,以达到最终解决矛盾。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过细的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让群众了解领导的意图,把领导的决策作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深入实际,了解企业。充分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知道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是党的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我们工作的着重点,只有从稳定职工、发展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目标,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职工安心了,社会也会稳定。通过接收军队转地方企业,让这些过去靠“吃皇粮”,如今在市场上找饭吃,这是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到主观意识上的配合,应当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事例说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收到如此的效果,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工作能有成效,能做到让政府放心,让职工满意,是企业经营者最大的心愿,也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应尽的责任。

推荐访问:几种 使其 浅谈 融入
上一篇:电力谐波的危害【谐波对电力网安全运行的危害】
下一篇:[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