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0-04-03 点击: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公园基本情况 2 第一条 地理位置 2 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 2 第三条

 规划期限 2 第四条

 规划依据 2 第五条

 公园发展史及规划背景 3 第二章

 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4 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 4 第七条 发展目标 4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6 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 6 第九条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6 第十条

 地质遗迹景观总体评价 7 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评价 8 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它自然景观评价 8 第十二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 8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9 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9 第十四条 功能区规划 10 第十五条 生态保护带 11 第六章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 12 第十六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 12 第十七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2 第十八条

 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2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 14 第十九条

 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4 第二十条

 自然灾害防治 16 第二十一条

 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6 第二十二条

 人文景观保护 17 第八章

 科学研究规划 18 第二十三条

 选题依据 18 第二十四条

 计划编制 18 第二十五条

 实施科研项目的措施 19 第二十六条

 研究经费 19 第二十七条

 研究成果的出版与转化 19 第九章

 解说系统规划 20 第二十八条

 解说系统构架 20 第二十九条

 地质博物馆与演示厅 20 第三十条

 公园主、副碑级综合图文介绍栏 20 第三十一条

 景点、景物解说牌 21 第三十二条

 公共信息标识牌 21 第三十三条

 图书音像出版物 21 第三十四条

 解说系统维护更新 22 第十章

 科学普及行动计划 23 第三十五条

 乡土科普教育 23 第三十六条

 教学实践活动计划 23 第三十七条

 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 23 第十一章

 旅游规划 25 第三十八条 旅游发展目标 25 第三十九条 旅游客源市场 25 第四十条 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5 第四十一条 旅游项目 26 第四十二条 专题考察路线 27 第十二章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 29 第四十三条 地质遗迹数据库 29 第四十四条 监测系统 29 第四十五条 网站系统 29 第十三章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30 第四十六条 道路交通规划 30 第四十七条 水电设施规划 31 第四十九条 服务设施规划 33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与社会调控规划 35 第五十条

 土地利用调控规划 35 第五十一条 社会调控规划 35 第十五章

 地质公园人材规划 38 第五十二条

 各类专业人员配备 38 第五十三条

 导游人材及其培训 38 第五十四条

 管理层培训 38 第十六章

 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规划 39 第五十五条

 管理体制 39 第五十六条

 公园管理机构设置 39 第五十七条

 职能部门设置 40 第十七章

 近期行动计划安排与投资估算 42 第五十八条 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42 第五十九条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 45 第十八章

 附

 则 46 第六十条 规划的批准与生效 46 第六十一条 规划的变更与调整程序 46 第六十二条 规划的解释 46 主要附图 47

 前言 2004年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批准后,2005年由规划局主持,多家单位编制了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总体策划。2005年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期间编制有总体规划。本规划按国土资源部2008年提出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技术要求》及相关文件编制完成。 规划突出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教育与旅游三大宗旨,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1、 为有利于公园保护与建设,详细界定地质公园边界与面积,明确公园边界拐点坐标,以便公园界碑的建立。 2、 更加明确公园内地质遗迹、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的保护,提出保护名录,对主要地质遗迹实施分级保护。 3、 从地质公园建设宗旨与海南省、海口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态势角度,鲜明提出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4、 根据公园经营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公园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5、 明确主园区内博物馆区、相关功能区作为公园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建立地质科学考察路线。 6、 重视解说规划、科学研究规划、科学普及行动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列为独立章节,提出可操作性的行动计划。 7、 完成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重点把握保护前提下各类项目的统筹安排。 8、 公园建设与发展要结合村镇社会与经济条件,通过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化改造,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9、 公园距离海口市区较近,统筹规划道路系统和市政基础设施。 10、 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由海口与湛江两园区组成,有必要建立分级管理 体制,并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出明确要求。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附件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附图)、说明书(附图);附件包括解说规划图集、资料汇编。

  文本条文的具体说明和解释参见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公园基本情况 第一条 地理位置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南部,距离海口市中心约15公里。处于海口市秀英区的石山、永兴两镇境内。

 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 规划范围东北至石山富教村,东南至永兴永昌村,西南至永兴杨南农场,西北至石山一字岭。根据申报国家地质公园边界正确的计算,面积为118km2。 公园边界根据实际地形变化,采用了折线围合,选取重要的15个公园界碑控制点,坐标为(海口坐标系): A :

  x= 206738.03

  y= 178942.88;B:

 x= 204464.64

  y= 1179326.15; C:

 x= 203109.93

  y= 180969.41;D:

 x= 200307.09

  y= 180136.43 E:

 x= 198925.17

  y= 180292.43;F:

 x= 196220.36

  y= 183979.63 G:

 x= 194491.7

 y= 187087.8; H:

 x= 193203.98

  y= 189000.0 I:

 x= 195753.77

  y= 192012.96;J :

  x= 197365.75

  y= 191383.13 K :

  x= 204270.41

  y= 189192.26;L :

  x= 208112.62

  y= 188153.47 M :

  x= 209718.97

  y= 186747.08;N :

  x= 209396.57

  y= 183718.35 O :

  x= 207396.3

 y= 180552.88;

 第三条

 规划期限 近期发展规划2008-2013年;中期发展规划2013-2018年;远期规划2018-2028年。

 第四条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999-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0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0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9-1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11-26);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1995-05-04);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通知及相关文件(国土资源部,2008);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试行)(国土资源部,2000);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2-04);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 海南省、海口市、石山镇、永兴镇相关规划文件。

 第五条

 公园发展史及规划背景 发展史: 1985年,原琼山县石山镇镇政府将马鞍岭火山口列为旅游景点; 1991年,马鞍岭火山口公园交由原琼山县旅游局管理,成立公园管理处; 1997年,马鞍山火山口公园改由海南火山口公园有限公司开发及经营管理,列为省重点旅游项目; 2001年,原琼山市人民政府批复海南椰湾集团有限公司为海南岛火山地质公园项目法人(琼山府函2001.136号文); 2002年,5月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批准建立海南石山火山群省级地质公园(琼国土资源储[2002]11号); 2004年,国土资源部批准海口火山群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会议,批准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湛江);10月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规划背景: 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时间,详细调查了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科学特征及保护现状;对植物、动物作专门性调查;详细了解公园建设与经营状况;对地质遗迹进行国际对比性研究;编制整套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雷琼地质公园《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解说系统与博物馆建设方案》、《申报书》和大型《画册》。申报期间的考察研究发掘工作成为今后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次规划按照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及相关文件要求编制。 第二章

 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 公园性质

  公园是以具有重要价值的第四纪火山群地质遗迹景观为主题,并融合热带生态景观与地方特色火山文化与民俗文化,集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科普科考、生态与文化旅游于一体,面向海内外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地质公园。

 公园特色 公园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第四纪火山博览园。火山密集、类型多样,火山地貌与熔岩景观之丰富,熔岩燧道之奇特,实属罕见。 生态环境优良,生态景观丰富,四季宜游宜居。在火山口、火山锥、熔岩台地上发育热带季雨林、热带果林、刺灌木和古榕树、古荔枝林以及多种珍稀植物,形成热带火山生态景观,在我国大陆同类火山景观中最具独特性。 人与火山相处过程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火山文化。全用玄武岩构成的石屋、村落和生产、生活工具乃至人文古迹;火山口、火山锥构成独特的田园风光与耕作文化。 公园内玄武岩层中蕴藏着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地热水、优质矿泉水。具备发展火山温泉休闲度假养生康体的条件。 公园处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快速发展态势的大环境,处在省会海口市,具有构建多功能大型游览区的条件与需求。

 第七条 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 按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宗旨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态势,并按照国家5A级景区要求,确定公园发展总体目标,建成一流的、高水准的世界地质公园。着力打造在我国有唯一性的、有知名度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精品,世界级火山文化旅游胜地,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中海口市旅游的重要品牌。

 分项发展目标 保护目标

 实行保护基础上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对重要火山地质遗迹实行保护与生态培育、复育,确保公园火山群的完整性,达到世世代代永续利用。 教育目标

 主动推行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火山防震教育,实现寓教于游,成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教育与交流基地,实现每年10-15万学生走进公园。 旅游目标

 建成面向海内外的热带海岛火山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康体、温泉养生、科普、科考、热带火山生态、村落文化体验等多功能的世界地质公园精品游览区,国家5A级旅游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旅游区,游客总量超过百万。 科学研究目标

 发挥世界地质公园科学研究的功能,建立中国火山景观与旅游研究中心(协会)作为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分会。以此作为平台,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最终建立“中国海口——世界火山景观与旅游发展论坛”。 带动社区发展目标

 公园建设与社区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推行火山生态与乡村旅游,建立示范意义乡村旅游点,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公园建设使当地居民得到实惠。

 分期发展目标

  海南省计划以十年时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至2028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地质公园的建设主动接轨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态势。 近期目标(2008-2013年) 公园重点发展北部,在马鞍岭火山口公园(景区)基础上,以新的理念扩建成为主园区,集四座火山与熔岩隧道于一区,构建为主景区;新建露天与室内展示相结合具有世界火山文化意义的博物馆区;具有地方特色的火山文化,与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以人为本的游客服务与交通集散中心。使公园成为火山喷发演示与文化展演,科普与科研,目游与郊游,露天与室内相结合,融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大型游览区——中国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科学文化的缩影,主要窗口性游览区,海口招睐游客的品牌旅游区。 建成荣堂村火山石古村落体验性风貌区、魁星热带生态体验性观光园。 同时,启动建设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以火山温矿泉休闲养生度假中心为主的一期工程。在公园内的重点建设3-4条集火山观赏、生态体验、文化追踪、热带果园与生态文明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路线。 择机启动公园南区的旅游设施建设,以创新型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优化、整合南区的景观资源,通过旅游开发促进地质景观保护和当地村镇经济改善。 中远期目标(2013-2028年)

 完善公园北部主体建设,同时完善南部雷虎岭、罗京盘一带火山生态观赏区,形成公园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园区,并带动中部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至2028年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中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旅游区。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 公园地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其以东西向王五——文教构造带为界,进一步划分出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北部为雷琼断陷区,南部属五指山隆起区。雷拗陷区沉积了第三纪海相碎屑岩、泥质岩、第四纪基性火山岩、陆相和海相松散沉积物,基底为海西——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元古界长城系抱板群及白垩纪地层。从板块构造而言,雷琼凹陷属于裂谷,处于欧亚板块(华南板块南端)南部,其西南临印度板块,东近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

 第九条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公园地质遗迹主要属于火山地貌类型,具体分以下五类: 1)不同类型火山;包括岩浆喷发的各类火山锥,蒸汽岩浆喷发的玛珥火山,共40余座。 根据各火山典型性,保存相对完整性等评价因素,其中马鞍岭(风炉岭)、堂道岭、永茂岭、吉安岭、杨花岭(主要指剖面)、双池岭、罗京盘、美本岭、昌道岭、昌浩岭、雷虎岭、群修岭等10座火山为I级或特I级火山。其余火山列为Ⅱ、Ⅲ级。 2)典型岩石与熔岩构造; 典型岩石岩浆喷发物——火山渣、浮岩、火山弹、熔岩饼、多孔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结壳熔岩(绳状熔岩、瘤状熔岩、棘状熔岩、木排状熔岩、) 典型的熔岩构造记录了岩浆喷发方式与冷却过程,具科学研究与观赏价值。

 3)典型岩相剖面:① 道堂—横山村火山岩相剖面;② 杨南岭火山渣锥岩相剖面;③ 风炉岭火山渣锥岩相剖面;④ 杨南岭西火山锥岩相剖面;⑤ 国仙岭火山渣剖面;⑥ 群修岭火山渣剖面;⑦ 海榆中线12公里西采场熔岩流剖面;⑧ 一字岭涌流凝灰岩剖面;⑨ 杨花岭(2)涌流凝灰岩剖面(新开公路)。

  岩相剖面具典型性,是科学考察、教学实习、地质科普的重要场所,珍贵的科普旅游点。其中2、3、4、8、9剖面评定为I级地质、岩相剖面。 4)熔岩隧道及派生景观; 熔岩隧道形态分支复合、纵横交错,多层连洞,时小时大。发育有边槽、岩阶、绳状、弧状、同心流动构造,熔岩堤,熔岩钟乳等景观和天窗、天生桥、洞中岩柱,陷落谷等派生景观。 公园内有熔岩隧道有30条之多,其中长度超过有2000m,最宽8.5—23.5m。从隧道数量,长度,形态变化,集中程度而言,在我国熔岩隧道景观占前列。 5)火山矿泉与浅层地热水。 上更新世—全新世气孔状、蜂窝状玄武岩、裂隙、熔岩洞穴以及各种碎屑岩为主要含水构造。火山之间洼地为地下水富集区,常有矿泉出露。 玄武岩地下水达到矿泉水标准,偏酸性30—60mg/L,最高达81.28mg/L。水中含硅酸量一般为50—70mg/L。发现含溴、钼的硅酸矿泉水和含锌锶硅酸矿泉水。

 第十条

 地质遗迹景观总体评价 公园内火山及其伴生的熔岩构造、熔岩隧道、岩相剖面等地质遗迹具多样性、系统性、典型性,在国内外同类地质遗迹中是优秀的、罕见的,是名副其实的第四纪火山的天然博览大观园。它几乎涵盖了玄武质火山岩浆作用形成火山的所有类型,特别是蒸汽岩浆喷发火山与岩浆喷发的火山共存一区,这对于研究火山作用过程和古环境具重要的科学意义。 公园是火山为主题的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它具有突出与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地质公园,地质科学上具有重要的全球性对比研究的意义,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中具有建成世界级火山科学与文化游览区的基础条件。

 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评价 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它自然景观评价 公园在玄武岩台地上发育热带季雨林,亚热带绿阔林,稀树刺灌木草丛,石山灌木草丛,以及热带经济作物,构成具有独特性热带火山生态景观。公园珍稀动物有苍鹭(Ardeacinerea)、鸳鸯(Aixga-lericulata Mandarin Duck)、原鸡(Gallus gallus (Linnaeu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Stephens))、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us tristis (Lesson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astaneoventris Gray )、眼镜蛇(Naja naja (Linnaeus))、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 Steindachner’s Soft-shelled Turtle) 等。珍稀植物有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Lesch.)、格木(Ery-throphloeum fordii)、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红豆树(Ormosia hosiei)、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米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豹皮樟(Litse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白香木(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柏启木、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等。上述珍稀动、植物属国家I、II级保护动植物。

 第十二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 物质遗产 公园内现有的火山石玄武岩古村落,如荣堂村、儒豪村等,其房屋墙体和路面全部用玄武岩石块砌成。儒穴村、玉库、玉墩等火山石村落原居民逐步迁移,但遗址废墟特征明显,村内生产及生活工具也大多用玄武岩石材做成,如石磨、石臼、石舂、石桌、石凳以及榨甘蔗的石器等,也是需要保护的典型的火山文化遗产。公园内还保存着宋代的儒符石塔、魁星塔以及白马神庙等古迹,这些都是是公园内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评定等级为Ⅱ级

 非物质遗产 公园内原住民的土著文化与南移古越、闽文化相互交融渗透,至今还保持着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减性节,七月十五日前夕中元节等风物民俗节庆,军坡节等代表的民俗文化节日。评定等级为Ⅱ级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公园按照“整合中部旅游带、划定南北二园区”的思路进行空间布局规划。 公园内火山群总体上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它既是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核心分布区,又是公园内依托火山形成的热带生态和文化富集带。公园总体布局围绕这一热带火山生态文化景观主轴展开。火山观光带东西两翼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较少,存在一定数量的村庄。规划为生态保护带和控制协调区,加强对区内村庄建设的控制,确保中部观光带良好的生态背景环境。 由于绕城高速公路与海榆中线公路贯穿公园,公园被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南北二区,规划对南、北园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公园北区 1、 旅游服务设施区(北区北部) ① 入口形象区 ② 火山矿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区 2、 主园区 以已建马鞍岭景区为基础,向北扩建成为主园区,是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 ① 马鞍岭(包子岭、风炉岭)火山口核心景区 ② 七十二洞熔岩隧道景观区 ③ 火山丛林生态景观区 ④ 露天与室内相结合火山科普与文化博览区(博物馆区) ⑤ 火山与民俗文化展示与展演区 ⑥ 火山地震防灾体验性教育基地 ⑦ 游客集散中心 ⑧ 游客接待服务中心 ⑨ 公园行政管理中心 ⑩ 科学考察与教学接待基地 3、 主园区东西两翼特色景区 ① 荣堂村火山石古村体验性风貌区 ② 魁星热带生态果园体验性观赏区 4、 北区中部与西部片区 重点发展火山观赏、生态与村落文化相结合,对环境友好的游览路线区,建设美社岭、双池岭、一字岭科学考察点。 北区中部 1) 美社岭(村)——昌道岭——春藏火山生态村落游览路线(区) 2) 阳南岭火山生态复育与观赏区 3) 美本岭旅游设施区 4) 美安生态农业示范区 北区西部 5) 双池岭——一字岭(杨花岭)火山科考路线区 6) 儒豪——道堂——龙群——儒穴村——三卿村落文化乡村游览路线区 7) 7)道堂古驿道及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中心

 公园南区 重点发展罗京盘、雷虎岭火山生态旅游路线,建设罗京盘、雷虎岭火山科考点。保护火山、古荔枝林与火山口田园风光的基础上,以带动社区发展为目标,试验性推行热带生态农庄,条件成熟发展为公园南部园区。重点景区包括: 1) 雷虎岭火山荔枝林生态观赏区 2) 罗京盘火山口田园风光观赏区 南区村庄密集,且普遍贫困。应在新农村建设要求下,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整合南区的火山景观资源和原生生态景观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通过产业转换带动地区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第十四条 功能区规划 1)自然生态区——保护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公园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地区。 公园除城镇居民用地外皆为自然生态区,以保护为主,有选择性的适量建设。 2)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的地区。 公园内火山口和熔岩隧道等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及二级保护区范围规划为特别景观区。面积约19.1km2。

  3)人文景观区——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需要特别突出保护的地区。 公园西北火山民居村落,包括荣堂村、道堂村和儒豪村,以及涅磐塔史迹区等,需要突出保护,面积约0.9km2。 4) 科普教育区 规划与地质游览科普教育相关的设施建设区,包括公园博物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野外露营区,公园开辟的专项科普旅游路线区等。 公园的科普教育区主要划定在主园区内,面积约1.7km2。 5) 旅游设施区——是指发挥城郊公园优势,带动旅游发展所需的旅游开发 用地,根据地质公园所处区位和资源禀赋的特点,划定四处主要的旅游设施区。 ①休、疗养区, 选址在北区绕城高速公路北侧的主要是指利用火山矿、温泉建设的康疗度假设施,集中在主体景区北侧建设,面积约10km2。 ②主园区内的旅游设施预留用地,位于主园区西北部,绿色长廊东侧,面积0.8 km2。 ③美本岭旅游设施区,可结合旅游需要选择建设适宜的旅游项目。本区面积约1.6km2。 ④南区旅游设施区,为促进南区旅游发展和村镇经济发展,在雷虎岭北侧和群香岭南侧划出两块区域用于相关服务设施建设,共计约0.8km2。

  6)游客服务区——用于相对集中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医疗服务站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 游客服务区主要布局在主园区内,安排与旅游接待直接相关的配套设施。面积约0.43km2。

  7)行政管理区——为行政管理建设用地。主要为办公、仓库、车库、停车场等建设区。 选址在包子岭北侧,绿色长廊西侧,与公园主入口和主广场相邻,面积约 0.12km2。 8)居民生活区——为地质公园职工及公园境内居民集体建设住宅及其配套 设施区。 本区面积约4.1km2。

  

 第十五条 生态保护带 地质遗迹总体呈北西向分布,面积约24.1km2,列为一、二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其外围93.9km2,作为公园生态保护带,亦即控制协调区。

 第六章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 第十六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 地质遗迹按三级进行保护,分为地质遗迹核心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面积为4.3km2;地质遗迹基本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面积为19.8km2;地质遗迹控制协调区(相当于三级保护缓冲区、即生态保护带),面积为93.9km2。 火山重点保护名录为:双池岭低平火山口、吉安岭火山、马鞍岭火山、美社岭火山、昌道岭火山、美本岭火山、国群岭火山、雷虎岭火山、群修岭火山、永茂岭火山、罗京盘低平火山口。

 第十七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核心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保护规定 严格保护地质遗迹景观的完整性,严禁对地形人为改变与破坏。火山口内除罗京盘、双池岭北岭及其他火山口(锥)有农田耕作之外,原则上不再扩大一级保护区的土地作为农田用途。 严禁采石,对阳南岭等采石区作生态复育和保护专项治理;未经批准不得采集标本;严禁新建坟墓;建立一级保护区碑,明确告示保护规定;可建必要的小型步道与保护实施;熔岩隧道属地下地质资源,明确告示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任意占用。

 基本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保护规定 严禁开山采石;可以安排必要的旅游相关设施,但经规划审批之后才能实施; 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本区;对其中的居民点实行调控,控制其发展,鼓励外迁。

 控制协调区(三级保护区)规定 从整体上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林木,维护生态平衡,禁止对地下水污染项目开发,重要项目必需经环境影响评估。允许进行获得规划许可的村镇建设和符合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宗旨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禁止采石,对已有采石场作清理和生态复育;区内新开展的建设以及村庄旅游化改造要求与环境协调,加强村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

 第十八条

 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熔岩隧道 包括熔洞内部保护和外部地面保护。为避免人为活动造成熔洞坍塌,应在隧道顶部地面沿隧道走向的轴线,两则20米(共40米)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侧各延伸20米为二级保护区。对于熔洞群,则以熔洞群边界为分界线,以内为一级保护区,以外20米为二级保护区。 熔岩隧道保护名录为:七十二洞、仙人洞、卧龙洞、鸦卜洞 典型火山岩相地质剖面 以开采剖面与地面横切线向外延10米以内区域为一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外边界再向外延10米区域为二级保护区。

  岩相地质剖面保护名录为:道堂—横山村火山岩相剖面、杨南岭火山渣锥岩相剖面、风炉岭火山渣锥岩相剖面、杨南岭西火山锥岩相剖面、醉仙岭火山渣剖面、群修岭火山渣剖面、海榆中线12公里西采场熔岩流剖面、一字岭(1)涌流凝灰岩剖面、一字岭(2)涌流凝灰岩剖面(新开公路)。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 第十九条

 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照国家相关规范和国内外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结合公园实际,确定环境容量如下表。 景区日环境容量、年环境容量表 景区景点名称 面积(Km2) 旅游面积(m2/人) 游人周转时间(小时) 日游人容量(人次/日) 年游人容量 (万人次/年) 主园区及两翼的景区 马鞍岭 核心景区 2.1*10% 600 2.5 1260 34.0 七十二洞熔岩隧道景观区 0.3*10% 800 1.5 450 12.2 荣堂古村落景观区 0.05*20% 100 1.5 600 16.2 火山 观赏区 昌道—美社岭碎屑锥火山景观区 0.9*10% 1000 1.5 540 14.6 阳南火山口剖面景观区及公园野营区 0.6*10% 900 1.5 400 10.8 雷虎岭火山景观区 1.18*10% 1000 1.5 708 19.1 罗京盘低平火口景观区 1*10% 1000 1.5 600 16.2 民俗 体验区 双池岭—一字岭火山景观区 4.0*10% 1000 1.5 420 11.3 儒豪—道堂—龙群—儒穴村—三卿村落文化 游览区 4.0*20% 200 1.5 780 21.1 生态 观光区 热带生态果园观赏区 1.8*10% 1000 2 405 10.9 雷虎岭—罗京盘生态观赏区 7.1*10% 1000 2 1598 43.1 游览 设施区 北部火山 矿温泉 修疗养区 10*10% 400 6 3750 101.2 美本岭 旅游设施区 1.6*10% 400 9 400 10.8 南区 旅游设施区 0.8*10% 400 9 200 5.4 总计

 2.84

  12211 326.9 2028年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日环境容量为景区日环境总容量+游线日环境容量,计算为12661人次/日,年环境容量计算为327万人次/年。

 生态环境保护

 整体性保护,即保护构成整个公园自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自然过程,包括自然丰富性、多样性,本地动植物物种遗传与生态的完整性;普查公园内生物资源现状,包括物种种类、周边环境、发展趋势等,为今后的管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着力培育热带原生林、采用本地物种进行培育、林相改造、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热带果林;公园范围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环境的项目,以保护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I级标准,确保地下水不受污染;规划有序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必须得到批准,开发资料要备案建档;景区集中处理污水,推行微生物处理; 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地质公园,垃圾必须及时收集,合理处置。在人流集散地、居民点和游览线设置垃圾筒。各景区分别收集并分拣,垃圾收集与埋藏处理,纳入海口市统一规划; 禁止狩猎,盗采盗伐,制订严厉的惩罚制度; 公园内部逐步推行低污染的电瓶汽车。

 各功能区建筑容量控制的具体要求 公园建筑容量控制表 功能区 建设用地所占比例 建设用地性质 容积率 建筑 限高 建筑 密度 建筑 风格 备注 自然生态区 (村庄居民点) ≦10% 混合 0.6 3层 25% 地方化 限制建设区 地质遗迹保护区 核心与基本保护区 0% —— —— —— —— —— 只允许建设与游赏直接相关的服务设施 人文景观区 ≦50% 居住混合 0.6 3层 25% 地方化 控制建设区 科普教育区 ≦10% 混合 0.3 3层 12% 地方化 只允许建设科普教育设施 旅游设施区 ≦10% 混合 0.3 3层 12% 地方化 旅游开发用地 主园区旅游设施区 ≦30% 混合 0.3 3层 12% 地方化 旅游开发用地 游客服务区 ≦50% 混合 0.3 3层 12% 与景区协调 位于主园区内 行政管理区 ≦20% 行政办公 0.3 3层 12% 与景区协调 可与游客服务设施结合布局 居民生活区 100% 居住混合 0.6 3层 25% 与景区协调 按照村镇建设用地要求实施

 第二十条

 自然灾害防治 公园的防灾工程包括对台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的安全防治。 1)台风:建立台风预报机制,防止突发性灾害事件对游人的伤害。公园内的建筑工程与构造工程都应选择良好的基础和位置。服务设施应位于避风处,设计与施工要注意坚固抗风。 2)地质灾害:由于台风暴雨容易造成地质灾害,主要是岩石崩落和火山口的塌陷,应由国土资源部门立项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工程。 3)森林防火:建立森林生态监测与森林防火通讯系统。结合观景平台设置防火瞭望台。结合游览步道建设设置防火通道并与主游道有机地相结合,使其形成环形通道,有利于消防车通行和消防器材的运输。在各景点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和其他防火设备。 4)山体坡地民居建筑:要对由于台风暴雨可能造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作出评估,根据评估选址建设。

 第二十一条

 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公园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的意识较强,但具体保护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具体保护措施亟需建立与完善。 园区内有许多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如苍鹭(Ardeacinerea)、鸳鸯(Aixga-lericulata Mandarin Duck)、原鸡(Gallus gallus (Linnaeu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Stephens))、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us tristis (Lesson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astaneoventris Gray )、眼镜蛇(Naja naja (Linnaeus))、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 Steindachner’s Soft-shelled Turtle)等。 园区内珍稀植物系成分有比较高的科学价值与保护价值。其中有国家Ⅰ、Ⅱ级保护物种如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Lesch.)、格木(Ery-throphloeum fordii)、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红豆树(Ormosia hosiei)、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米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豹皮樟(Litse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白香木(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柏启木、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等珍稀品种。 随着公园旅游逐步发展,公园内人工建设行为剧增,生物多样性面临着较大威胁,一方面是公园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另一方面是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尽快展开专业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划定动植物物种种群的优先生存区和保护地带,最终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措施落实。

 第二十二条

 人文景观保护 石山镇、道堂墟、荣堂村、美社村、儒豪村、龙群村、儒穴村、三卿村按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进行管理和建设,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划定文保紫线,确定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的具体界线,并逐步组织名村名镇的申报工作。 涅磐塔(省级文保单位)、魁星塔、美社村炮楼、古井等具体文物原地维护加设保护标志。绕城高速公路选线未能充分考虑涅磐塔,严重破坏了涅磐塔周边环境和景观。管理部门应想办法尽快改善文物周边环境,如增设绿化等措施。 非物质文化主要指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应系统整理、加以研究,做好宣传和教育,可与旅游项目发展相结合,使其得以延续传承。

 第八章

 科学研究规划 第二十三条

 选题依据 公园内火山群与全球与全国同类地质遗迹的对比研究,以此带动中国火山景观与国际同类景观与旅游发展研究,以促进公园自身建设与拓展旅游市场。筹建中国火山景观与旅游研究中心,为公园成为世界火山景观与旅游发展论坛而作技术准备。 公园推行火山地质、热带生态与村落文化相结合的,对环境友好的旅游研究项目,以此作为在地质公园内推出新型徒步为主的生态旅游示范项目的研究。 公园建设发展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带动社区社会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加速推进地质公园内科普教育,建立特色科普教育基地和建立火山防震体验性教育的基地方案。 发掘火山文化、地方民俗风情,研究整理石山或羊山地区历史脉络,并发挥火山文化与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第二十四条

 计划编制 课题一 海口火山景观与国内外火山景观与旅游发展对比研究项目 启动时间2009年,邀请中国有关火山景观与相关旅游方面专家组成团队,并与中国以火山主题的地质公园协作共同完成该项目。 课题二 地质公园地质、生态与文化结合的旅游研究项目。 与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合作,推行此类旅游项目进一步研究与推广,路线设计与建设,经营管理与市场推广。2008-2010年完成。 课题三 公园建设发展与生态文明村建设 调查研究提出建立火山脚下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方向,以1-2个村落为例,提出指导性、示范性的方案,2009-2010年完成。 课题四 地质公园科普教育与防震教育体验性项目,2009-2010年完成。 研究不同类型科普教育项目,重点策划防震教育体验性活动方案。 课题五 地质公园属地石山地区历史文化 重点整理发掘火山石古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为发展旅游增添文化内涵。

 第二十五条

 实施科研项目的措施 筹建中国火山景观与旅游研究协会,准备建立世界火山景观与旅游论坛,在公园建立科学考察站,为专家来公园工作提供方便。 鼓励与支持大学、研究所自带课题在公园内进行研究或硕士、博士论文编写,凡在正式刊物发展有关公园论文给予奖励。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奖励2000元。 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在公园内开展实践活动。

 第二十六条

 研究经费 设立公园科学研究的基金,首批启动基金100万元。基金来源由以下几种途径筹集;由政府支持地质公园经费包括对公园生态复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研究经费;公园从每年门票中提取2%作为研究经费;申请国家或省市科学研究项目;在公园经营的各类企业的支持;关心支持公益性科普教育环境保护相关企业支持。

 第二十七条

 研究成果的出版与转化 出版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研究文集。研究成果通过研讨会,论坛方式转化为指导地质公园高标准的建设与旅游的发展,成果通过室内、室外解说系统建设,以提高旅游中科学文化品位,提高游客的兴趣。每年有一两篇有关本公园的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并极积参加有关地质公园相关会议。 第九章

 解说系统规划 第二十八条

 解说系统构架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包括:人员解说;室内、博物馆(游客中心);户外牌示系统;出版物。

 第二十九条

 地质博物馆与演示厅 选址与建筑风格 选址

 本公园博物馆选址在马鞍岭景区向北扩展成为地质公园的主体园区内,并与新入口区、服务区相连接。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重在融入自然环境,吸取火山地质和地方文化形成一些符合元素并反映在建筑外观风格之中,以一层为主,局部2屋,功能区布置与合理参观流程相吻合。

 博物馆布展内容与形式 重在表现公园科学与文化主题,展示要科学、通俗易懂,运用现代声光电等多种技术方式使展示具视觉上震憾性,游客可参与性、互动性。 1、 门厅区,地球与火山

 面积约150m2 2、 多功能厅(能放映立体影视),面积约200m2-300m2。

 3、 海口火山群地貌模型展示区,面积200m2。 主题是见识海口火山群 4、 世界与中国火山展示区,面积约150m2 主题是世界火山奇观 5、 公园火山地质科普展示区,面积约200 m2。

  主题“为什么”——探索发现海口火山 6、 火山喷发演示厅,面积约400 m2。 主题是再现火山喷发景观 7、 火山文化展厅(室内与室外展示相结合),室内部分150m2

 主题是火山与人 8、 公园旅游与未来发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厅,150 m2。 9、 服务与管理用房,250 m2

 第三十条

 公园主、副碑级综合图文介绍栏 主碑设在公园北部主园区入口,将主碑(含广场)博物馆及游客中心适当组合。主碑上应刻有世界地质公园标志、中英文名称——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及公园批准年月、批准单位。主碑旁侧设置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综合简介与科学导游图。 公园建设发展之后,建公园标志性大门,其位置应在公园进入主通道的绿色长廊适当位置。 公园副碑:随着公园南部建设进展,并达到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要求,可在于永兴镇境内适当位置建副碑。

 第三十一条

 景点、景物解说牌 景观解说即景区、景点(或科学考察点)的户外解说。设计与设置的基本原则,要在确切了解公园景区、景点、科学考察点的特点的基础上编写通俗易懂,简练的文字,尽可能运用图解、照片,达到图文并重,要与实景对照,吸引游客解读景点的科学道理。 解说牌布局,总计80块。凡对外开发景区游览区、科考区、体验区均应设计制作解说牌

 第三十二条

 公共信息标识牌 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0-01)符合(GB/T17775-2003)GB10001的规定制作公共信息标识牌,其功能是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与向导服务。标识牌制作要求规范化、生态化和本地化原则,使用材质多用本地石材或木材。 导向标识:指示通达各景点及服务设施的路标及到该景点的距离( m)。 信息标识,告诉游客公园各种活动的信息,主要建立于游客入口处、游客中心、博物馆等处。 管理标识,用明示告知、劝说、警示等内容,起到规范行为,预防事故,保护公共设施的作用。 公共宣传牌,设计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生态方面的软性宣传语。 公共服务设施标识,垃圾桶、洗手间、休息点、凉亭、停车场、自行车道、电瓶车道、购物处等均要有规范的标识。

 第三十三条

 图书音像出版物 地质公园内图书音像出版物对宣传地质公园,引导游客走进公园,推动科普教育、环境教育有关重要意义。出版物需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编制不同内容与形式的出版物,包括:宣传性折页;面向社会大众旅游手册《走进火山感受神奇》(配光盘发行);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高、初中学生的科普读物《趣味火山知识问与答》(暂名);面向爱好地质生态文化的旅行者《地质生态旅游指南》;编国家(世界)地质公园丛书;面向小学生卡通式读物《火山宝宝带你玩火山》;出版发行公园名信片;介绍公园DVD片与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之歌MTV片;与湛江公园共同主办“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简报”,以加强两个公园合作、交流与推行。

 第三十四条

 解说系统维护更新 解说系统实施后一到两年后要进行评估,修正与更新。按展示内容完整性、易懂性、趣味性,编排方式可看性、艺术性以及造型设计,设置地点适宜性、表现程度等方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更新调整解说牌。

 第十章

 科学普及行动计划

 第三十五条

 乡土科普教育 在中小学中大力推行乡土科普教育 做好每学期的春游、秋游、半日或一日游活动。对带队老师、班主任、任自然课老师发放公园科普读物。制定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初中与高中不同年龄段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充分发挥带队老师的作用。 采用生活活泼的活动方式 学生在公园参观博物馆,识别火山石,了解什么是火山,识别公园内20多种植物。按年龄段组织具娱乐性活动,如“火山寻宝”、“登山比赛”;“知识问答”、“与专家面对面”;“做一个环境小卫士”;推出作文大赛计划;推出为残疾青少年举办公益性游园活动;推出双休日亲子旅游;推出有专项内容的冬令营、夏令营(1日或2日游),开展火山、地震、海啸等灾害来临时如何避灾专项性体验性教育活动。

 第三十六条

 教学实践活动计划 公园鼓励不同专业学生在公园进行教学实习。首先推行与在马鞍岭火山口景区和三条地质、生态、村落文化游览路线相结合的实习。 地质地理类学生

 观赏不同类型火山与火山貌,观察火山岩石地貌,岩石地质剖面,学会测量地层产状或实测剖面,地质景观素描,火山地区土壤的特点,利用博物馆内显微镜进行室内实习,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生态生物学类学生

 沿路线调查所见植物种类,了解生长状况,总结在火山口——火山岩台地上的生态特点。 旅游专业学生

 如调查地质公园旅游市场,对游客发放调查问答卷,通过分析对如何开拓客源作出实习报告。又如对如何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活动作调查与策划等。 建筑与工程设计类学生

 调查火山古村落建筑风格,结构,测制古村落平面,绘制典型村舍建筑平面图,提交某一古村的调查报告。 美学与绘画类学生

 在公园对自然与人文景观学进行写生、绘画,探讨火山景观与热带生态景观的表现手法,优秀作品在公园内展出。

 第三十七条

 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 公园大从游客科普活动就是实现寓学于游的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引导游客走进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解说中心的作用,让游客对公园自然与人文有个全面了解; 不断更新完善景观的解说系统,做到通俗易懂,美观; 编制出版一套科普性旅游丛书;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在科普知识融入到导游讲解之中; 第十一章

 旅游规划 第三十八条 旅游发展目标 在国内外树立和扩大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主题形象,确立旅游品牌和扩大知名度。 扩大公园游客接待总量,从2007年的18.5万人次增长到2010-2013年40万人次,2015-2018年60万人次,2020年的100万人次,2028年近2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入境游客比例逐步上升,达到10%左右。 实现从科普观光旅游为主向科普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等多元旅游产品发展。 扩大入境游客人数,提高入境游客在接待游客总量中的比例。 拓展市场规模,延长停留时间、增加人均消费,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第三十九条 旅游客源市场 市场调查 公园应以国内客源市场为基础,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大力开拓入境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地区和以广深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体,再向全国扩展。入境客源市场主打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和东北亚市场,逐步向欧、美、大洋洲扩展。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市场预测表

  年份 项类 2004 2010-2013 2015-2018 2020 2028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入境游客 (万人次) 0.1

 1.0

 1.1

 1.5

 1.8

 2.4

 3.1

 4.4 5.7 国内游客 (万人次) 11.4

 38.5

 42.0

 56.5

 67.5

 79.0

 100.0

 146.0 214.0 总接待 (万人次) 11.5

 39.5

 43.1

 58.0

 69.3

 81.4

 103.1

 150.0 220

  截止到2028年,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游客规模未超过规划游客容量327万人次/年。

  第四十条 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地质公园推广贯穿在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设计代表本公园形象的图徽标记,提出不同时期的宣传语,在景区建设中体现公园文化特色,给游客留下真观印象。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推介,在电视台做专题节目,参加各种节庆活动推出旅游项目,举办公园的旅游节以扩大影响。在交通节点与公共场所设置公园广告,让社会大众了解公园。

 第四十一条 旅游项目 旅游项目或产品的发展原则是以热带火山景观与生态、文化内涵的观光型产品为基础,大力推出火山温泉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养生型产品,加强科普与科考型旅游产品,精心推出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抓好节庆旅游,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构建游赏、游玩、游憩、游学的多类型旅游产品系列。 观光型旅游产品设计 序号 产品名称 内

 容 游览时间 1 综合性观光游览 主园区内的室内外火山博览区、火山口核心景区、火山丛林生态景观区、火山文化民俗文化展示区,使游客获得以热带火山与文化为主题世界地质公园总体印象。 半日或一日游 2 火山浪漫之夜 以火山为背景,运用现代声光电方法,展示火山喷发景观,文艺实景演出,并结合露天餐饮。 晚上 3 火山石古村落文化体验性旅游 走进古村落(荣堂村、儒豪村、龙群、儒穴)感受人与火山(石)相处的历史脉络,体验民俗文化。 半日或一日游 4 热带生态丛林、果园体验性观光游 在主园区内火山丛林生态区和邻近的魁星热带果园,进行观赏,在果园内品赏、采摘、购买。 半日或一日游

 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设计 序号 产品名称 内

 容 游览时间 1 休闲旅游 在主园区火山与民俗文化展示区、火山丛林生态景区或温泉休闲区,安排参与性旅游,品赏特色餐饮。 半日或一日 2 火山温泉娱乐性旅游 火山温泉泡脚、嬉泉、喷泉、小型水上娱乐活动 半日或一日 3 火山温泉养生康体旅游 特色火山岩泡浴、理疗、火山泥疗、中医、推拿、气功、太极拳、药膳以及健身活动。 一日或多日 4 休闲度假旅游 包括在冬季大力推出避寒疗养休闲度假,适当组织在公园内登山健身等各项活动和赴公园外旅游。 3-7天为主

 会后、节庆旅游产品设计 序号 产品名称 内

 容 游览时间 1 会议的会后旅游 面向在海口、海南举办各种会议,推出会后或会间旅游,主要在主园区游览与会餐服务。 半日或一日游 2 大型企业联谊或奖励性旅游 面向大型企业活动在公园进行团队联谊、小型研讨会议等活动,在公园内游览,安排餐饮。 半日或一日游 3 结合海南、海口旅游节举办旅游活动 结合省、市旅游节推出公园自身活动项目 半日或一日游 4 结合传统节日推出公园特定内容的旅游 结合中秋节、端午节、春节、重阳节、情人节、母亲节、青年节,本地区的军坡节等推出本公园特色旅游项目。 半日或一日游 5 创办公园自身文化旅游节 逐步发展为世界火山文化与旅游景观论坛与交流地,创办“世界地质公园海口火山生态文化旅游节” 一日或多日

  第四十二条 专题考察路线 热带火山科普旅游、趣味性火山探索发现之旅、火山地震避灾体验性教育旅游、不同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旅游、火山地质科考旅游。

 科普与科考型旅游产品设计 序号 产品名称 内

 容 游览时间 1 热带火山科普旅游 面向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区),观看立体电像,游览火山及熔岩隧道,举办知识讲座,趣味知识问答,以及各类趣味性竞赛活动。 半日或一日 2 趣味性火山探索发现之旅 面向高中生或大学生,提供火山地形图、指南针,让学生自己识别火山,识别植物,去探索发现,启发科学兴趣,热爱自然。 一日 3 火山地震避灾体验性教育旅游 面向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在公园特定区内接受火山与地震知识,体验地震来临时避灾的方法与感受,结合野外生存训练,亦可带领学员去观看地震遗址。 一日一夜或二日一夜 4 不同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旅游 地质、地理、生态、植物、旅游等专业学生在公园内进行教学实践与调查。公园提供向导等服务,由学校派指导老师。 时间不定 5 火山地质科考旅游 面向地质专业人员或地质爱好者,对马鞍岭、美社岭、双池岭、一字岭、罗京盘、雷虎岭进行考察。公园可安排专家型导游讲解,或发给考察指南,自助考察。 一日或二日游

 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序号 产品名称 内

 容 游览时间 1 生态旅游 面向生态旅游爱好者,进行火山观赏、生态与古村落体验相结合,以陡步为主的生态型旅游,共设计三条路线。 1) 美社村(岭)——昌道岭——春藏村 2) 双池岭——道堂村、儒穴、三卿村、吉安岭 3) 罗京盘——雷虎岭 可选择一日或三日游 2 乡村旅游 面向海口市公众,参观生态文明村,欣赏热带火山生态,参加田间活动,吃农家饭,住农家“石屋”,欣赏民俗和民间演艺,购农家产品(美社村、道堂村)。乡村旅游亦可开展庙会式产品展销与旅游相结合。 一日游

 第十二章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四十三条 地质遗迹数据库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规范地质遗迹信息的采集、输入和管理,并能够实时更新。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各类基础地质遗迹数据的录入、编辑功能;各类基础地质遗迹数据的查询功能;景点图片数据的录入、浏览和查询功能;地质遗迹数据的综合管理功能。

 第四十四条 监测系统 在公园主园区、主要景点安置监测仪器与设备,监测公园生态环境指标、游客流动状况、环境与设施安全状况,逐步实现电子门票。

 第四十五条 网站系统 地质公园的各种信息需要完善和可靠的网络系统进行发布和传输。网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地质公园内部各种信息传输和资料交换的畅通,保证公园局域网与Internet广域网的安全连接,以便及时向国内外发布最新消息和更新公园宣传内容。及时地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站沟通联结。 通过WEBGIS系统将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信息管理系统、公园演示系统、地质公园监测系统和网络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信息网络整体,应统一设计,综合开发,充分照顾到各自功能与特点,使系统达到稳定性最强、性能最佳、兼容性最好。同时,建设公园信息中心。 第十三章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第四十六条 道路交通规划 内部交通 公园内交通共设置三种形式道路,包括:机动车路、步行观光路、探险路。 公园机动车路主要承担各景区之间和主要居民点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建设应遵循“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加强林荫道建设。建议使用清洁燃料的环保型交通工具;道路红线宽度9—12m,车行道5—7m,余为路肩或步道。 保护区内的步行观光路路面材质应使用环保型材料,铺装方式应有利于透水。一、二级保护区的步行观光路宜保持土路或采用栈道的方式。道路红线宽度1.5—3m。 探险路根据地形和植被情况,经详细勘查后设置。

 内外交通连接 公园有两处主要出入口,主入口为绿色长廊北出入口,次入口为石山风景路东出入口。 原石山风景路通过公园路段,改为公园内部用地,另行在主园边缘规划石山镇对外公路。 加强海口市区与公园交通联系,开通城区——公园专线巴士。

  静态交通 公园共设置集中停车场两处,主要在靠近绿色长廊、主园区集散中心,其次在石山风景路入口处。在靠近主要景区合适地块(如机动车观光路尽端)设置小型公众停车场,满足游客换乘与就近游览的需要。 停车场地面的材质和铺装方法应有利于降水下渗,新建停车场的铺地一次到位,都应使用透水性铺面。

 公园主游览线 根据地质景观资源的带型分布特征,设置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主游览路,贯穿整个公园,形成公园游览的主路。各景区、景点均可挂接与主路之上,从而高效的组织起游览交通。 规划要求主游览路的线型、断面、材质采取特殊设计,便于识别、使用和管理,同时减少与公园内生活交通的相互干扰。

 第四十七条 水电设施规划 电力工程规划 用电功率标准按城镇住宿游客、农村住宿游客二类划分。城镇住宿游客平均400瓦/床,农村住宿游客平均200瓦/床,按照总床位2000个,二者比例4比1计算,用电增加共计0.72万千伏安。 近期依托将在狮子岭工业开发区建设的狮子岭110KV变电站,远期规划在镇域内建设石山110千伏变电站一座。选址在镇区东南。110KV电源由海南电网统一安排。总装机容量5.0万千伏安(40MVA),按两台变压器配置。具体容量为2*25MVA。 (1) 近期:10KV-380/220V (2) 远期:110KV-10KV-380/220V 供电设施的布置方案: 石山110千伏变电站设镇区边缘; 镇区及美安地区各设10KV开关站一个; 公园南区供电线路从永兴镇引入; 要求较大的旅游设施项目及主园区尽量自建10KV变电站; 除个别旅游景点等地区外,所有10千伏电力线路均采用架空敷设。 主园区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及接待站的电力线路全部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新建配变电室的选址与配电线路、电缆铺设应符合国家《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和)《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等有关规范。

  给排水工程规划 用水量标准 生活用水量标准按城镇住宿游客、农村住宿游客二类划分。城镇住宿游 客平均用水量300L/床·日,农村住宿游客平均用水量100L/床·日,散客平均用水量30L/人·日。按照2020年100万游客,2000人住宿,城镇住宿与农村住宿比例4比1计算,散客按照用水量按照30%当量计算,用水增加共计约10000m3/人 d。 农业灌溉用水,水田灌溉定额1500 m3/亩,旱田灌溉定额500 m3/亩,农业灌溉用水量约1100万m3/年。

 水源选择

 规划近期镇区以地下水为饮水水源。要保护好水源、扩建水厂、加强管理、保证镇区用水安全。远期规划进入海口市市政给水管网; 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镇域供水、农业灌溉用水与水资源矛盾,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节水农业建设,推进高新节水农业建设,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优化农业结构。建立水资源保护区严格实施蓝线保护措施。

 给水规划 石山镇、永兴镇近期扩建、维修镇区水厂,规划近期最高日产水规模为1500m3/d 。远期规划进入海口市市政管网,最高日用水量11000m3/d; 各中心村及自然村有条件的要进入市管网,其他可根据各自的水源特点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采取水塔、高位水池、衡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给水系统管路入户率95%以上。

 水源保护 在水源井影响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水井周围30m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

 排水工程设施 到2020年镇域生活用水量约为1.1万m3/d,污水排放量按总用水量的80%计算,约为0.88万m3/d。 镇区污水处理:在石山镇区北部的西侧规划一座污水处理站,采用地埋式成组污水处理设备,规划近期污水处理规模为1300吨/日,远期处理污水规模为3000吨/日,污水经二级处理消毒后用于浇洒道路、绿地、农田灌溉; 各中心村自然村。规划期内以各户或联户建立化粪池、沼气池处理后排入沟渠进入水体。加快建设人厕、猪栏、牛舍、“三联通”沼气池。沼气入户率达40%以上; 新建旅游设施区靠近镇区的,统一并入争取污水处理厂处理;距离较远的,应根据建设规模配建污水处理设施。

 第四十八条 环卫设施规划 1、规划完善配套各类环卫设施,使公园保持清洁、卫生。逐步实现公园生活垃圾袋装分类收集,实现垃圾收集运输的容器化、密闭化、机械化。 2、规划所有景区的垃圾统一运至石山、永兴垃圾生态处理场处理。 3、规划各服务点和接待站各设置小型垃圾收集点一座,由公园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定期收集、清理、转运至垃圾中转站。 4、在主要景点附近,每隔50米设置一废物箱;次要景点附近,每隔100~150米设置一废物箱。 5、对公园中部、南部一些范围较大,游人较散的景区、景点,建议采取配发环保垃圾袋的制度,使游人参加到自觉维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6、在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点和接待站均设置一处旅游厕所,皆为免水冲卫生厕所,数量与设施功能内容相配套,应根据高峰日游人量而定,宿营地可设置环保厕所。 7、旅游厕所位置的选择既要隐蔽又要方便游人,在厕所附近规划设置相应的指示牌。厕所附设化粪池和沉淀池,粪便处理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第四十九条 服务设施规划 服务设施分级规划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服务设施共分为四级:依次为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点和接待站。 服务基地1处,公园服务基地。提供住宿以及全面的旅游服务、宣讲咨询和旅游管理设施,安排在主园区内。

 服务中心2处,永兴镇服务中心、石山镇服务中心。提供住宿、餐饮、宣讲咨询、购物、卫生保健、管理等服务。 服务点3处,根据其所处的各居民点的资源特征与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结合 社区分类调控规划,分别设在观光型居民点道堂村、美社村、儒豪村和雷虎村,提供小规模的餐饮、咨询、管理、卫生、住宿设施等服务。

 餐饮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餐饮设施的发展应该以高、中、低三个档次以1:2:1进行规划,以适应不同游客的需求。在规划时间内,总餐位将从现有的1500增加到6000个,其中重点发展的高档餐位需要占到1500个,中档餐位占到3000个,低档餐位占1500个。

 住宿设施规划 到2028年,接待游客规模将达到150-220万人次。若以1—1.5%的游客会住宿疗养的比例进行估算,规划期床位建设总量应以1500—2000个为宜,包含公园建设的住宿床位和休疗养酒店床位。 1)星级酒店 星级酒店接待床位1500个,总面积控制在8万平方米内,重点安排在北部休闲区。

 2)接待中心

 总接待床位约300个,总面积控制在1.5万平方米以内。分散安排在公园的接待设施区内: ①自驾车及露营接待中心安排在绿色长廊附近。 ②科普专项旅游接待中心、夏令营接待中心安排在火山地震防灾体验性教育基地。 ③地质探险、林地野营、生态体验等其它个性化旅游接待处,可以分布在徒步游线附近。 专业接待中心,尤其是进行夏令营、洞穴探险、生态体验等活动的接待中心,由公园管理委员会进行严格管理。 3)家庭旅馆

  家庭旅馆作为公园旅客接待床位的重要补充,也是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一种形式。考虑到以古村落生活体验为其经营特色,适合安排于荣堂村、美社村、道堂村、美社村、龙群村等观光型社区村落内。

 家庭旅馆要按照“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原则进行宏观管理,应制定统一的公园家庭旅馆评定管理标准,并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

  公共卫生间

 在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点和接待站四级服务设施内都要求配建公共卫生间,在游览景区内也需配建必要的公厕。公共卫生间建设所需经费应纳入公园项目建设预算,做到与主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与社会调控规划 第五十条

 土地利用调控规划 根据公园功能区划分,地址遗迹保护区和主园区内的科普教育区调整为风景游赏用地,用地面积从0.5km2增加到17.5km2; 游客服务区、行政管理区、旅游设施区调整为游览设施用地,为公园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保证,用地面积从0.1km2增加到17.4km2; 进一步完善公园道路建设,在现有乡村公路基础上适当增加景区、景点间联系道路,交通与工程用地从1.56km2增加到2.4km2; 规划将部分现状林地调整为风景游赏用地和游览设施用地,但并不改变其生态林地的品质,林地用地面积从94km2降低到57.2km2; 居民社会用地原则上不做大的调整,部分地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安排可做局部集中布局或异地安置,不提倡大量的居民搬迁; 现状耕地、园地、水域全面保留,局部允许以总面积“不减少”为原则适当调整。 现状与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km²) 占总用地比例(%) 人均 (米²/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00 合计 公园规划用地 118 118 100 100 3741 2955 01 甲 风景游赏用地 0.5 17.5 0.4 14.8 16 438 02 乙 游览设施用地 0.1 17.4 0.1 14.7 3 435 03 丙 居民社会用地 3.1 4.1 2.6 3.2 98 100 04 丁 交通与工程用地 1.6 2.4 1.4 2.0 51 60 05 戊 林地 94 56.9 79.6 48.5 2978 1430 06 己 园地 1.2 2.1 1.0 1.8 38 53 07 庚 耕地 16 16 13.6 13.6 509 403 08 壬 水域 1.5 1.5 1.3 1.3 47 38 备注 2007年,人口3.16万人。(1)游人0.05万人(2)职工0.11万人(3)居民3.0万人

 2028年,规划总人口4万人。(1)游人0.28万人(2)职工0.2万人(3)居民3.6万人

  第五十一条 社会调控规划 公园分别处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永兴两镇辖区之内。其中石山镇辖区72km2、永兴镇辖区46km2。公园北区以石山镇为中心,南区以永兴镇为中心居民居住较为集中,密度较高,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距离较近,有的还相连在一起。

 人口发展规模 公园内居民大约有3万余人,80余个自然村。分属石山镇、永兴镇管辖。具体人口分布如下: 规划到2025年,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内常驻居民为: 33349×(1+11‰) 20=41505人 依照在编石山镇、永兴镇总体规划(2006-2020)等相关规划,按照公园范围内石山镇和永兴镇村镇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潜力,现状村镇体系情况,规划在中心镇(大型居民点)、中心村(中型居民点)两级架构基础上区别对待。在公园规划实施过程中,逐步引导自然村的居民并入附近的中心镇和中心村。 带动村镇经济发展规划 1) 利用优势资源,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主园区扩大建设,公园知名度提高,游客数增多,不仅可将带来更多村民就业机会,也会为村镇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公园内村落均处在火山脚下,热带火山生态环境优良,保存距今有千百年历史的火山石屋、火山石器具为代表的火山文化。将“靠山挖山”的观念转变为“靠山养山”,而发展旅游经济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大景区(主园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促进村镇经济的发展。 公园北部石山镇紧连主园区,其中美社村、荣堂村、儒豪村、儒穴村、三卿村,公园南部永兴镇的雷虎村、罗京盘,具备发展热带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的条件。这些村也是公园地质科考路线的所在地,将乡村旅游与地质科考路线建设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乡村旅游的建设赋予公园内生态文明村建设更多的内涵与更强的活力。 2005-2008年香港生态旅游专业培训中心三次组团在公园内已进行生态旅游与地质旅游受到极好的评价。 美社村于2008年评为海南十大文化名村,可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近期建设实验区。 雷虎村或罗京盘结合地质科考点建设发展为代表公园南区乡村旅游点(区)。 2) 以建设产业基地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链的发展。 在公园南部、北部着力发展壮大以荔枝、龙眼为主的热带水果基地,打造热带火山水果之乡,以品牌产品“青皮冬瓜”为主的火山生态蔬菜基地,以石山雍羊为主导的畜牧业养殖产业基地。构建上述三大基地,同时,公园北部道堂、龙群,临近火车站,具有区位优势可建设特色农副产品研发产销物流中心。项目可形成科学种植,优化品种,研发、深加工,展示、推广、销售产业链,带动公园农副产品优化发展,并结合龙群、儒穴、道堂乡村旅游的改造。 3) 鼓励引导镇、村、企业乃至个人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石山镇紧靠主园区,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一条街——火山风情小镇,集旅游服务、餐饮娱乐、商贸购物,社区居住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街。通过旅游服务一条街建设,大力整治石山镇环境,促进镇的社会与经济发展。 鼓励支持发展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旅游商品的研发加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发掘当地民间工艺,技术能手,开发体现火山、热带生态和历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如石雕、椰雕、根雕、竹编、陶器)。

 第十五章

 地质公园人材规划 第五十二条

 各类专业人员配备 为实现世界地质公园在保护、教育与旅游三大宗旨,必须配备各类专业人员,其中包括地质、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方面专业人员,其地质专业或懂地质地理知识人材不少于5人。地质人员具有大学、硕士或博士学历,培养成为扎根公园专家型管理人材。负责公园科学研究、科普活动、地质遗迹保护、博物馆、综合管理等工作。对在职人员采用定向培养,优选景区工作人员去读学位,或旅游淡季举办培训班。

 第五十三条

 导游人材及其培训 公园必需配备培养建设一支适应地质公园、相对稳定的导游队伍。 选拔导游要考虑其综合素质、仪表谈吐、沟通能力。加强导游培训工作,专门编制本公园教材,进行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内容除导游必读课程之外,还应培训普通地质知识,了解什么是地质公园,为什么要建立地质公园,公园所在地质遗迹景观特点,形成,要将科学道理融入到导游词中。 逐步建设导游队伍,根据旅游发展状况,近期15人左右,随着公园建设,博物馆开放,导游人员需要20人。 聘请地质地理学专家作为公园专职或兼职高级导游。 在青年志愿者中培训具有地质知识的志愿者,补充公园导游。 编制面向不同层次游客的导游词

 第五十四条

 管理层培训 公园必需建立一支精干、专业、有团队精神的管理干部队伍。每年举办地质公园管理培训班,请各方面专家进行上课,结合工作进行研讨。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结合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部门的报告。选派优秀的中层干部到相关院校脱产学习或培训。 第十六章

 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规划 第五十五条

 管理体制 推行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

 政府主导 公园建设中政府起到决策与协调作用。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支持,对地质遗迹、保护基础设施和博物馆建设等公益性项目由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成立管委会具体指导公园的建设。

 企业经营 经营企业按经审批的总体规划,实施公园的建设,执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相关规定与要求。 选择重大项目经论证后,扩大招商引资,以增资扩股,融资,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  健全企业内部管理,调整人才结构,吸引人才,培训现有人员,总体上提高管理水平。

 社区参与 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旅游离不开公园所在地居民。公园建设可带动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和提供就业机会。 石山镇、永兴镇及相关村应将公园建设与发展旅游,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 推动已有热带果园的整合,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村,并融合到公园火山生态文化旅游之中,促进公园火山生态风光带的建设。 某些景区的开发,可以吸收镇、村及当地居民以各种方式入股,以互助基金,自筹资金等方式参与景区建设,或创办火山农业生态观光园。

 第五十六条

 公园管理机构设置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组成部分(海口园区或称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其管理机构如下表。

  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表 指导公园规划与建设,指导解说系统与博物馆建设,推动科普教育与科学研究,促进主管部门落实地质遗迹保护。 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协调领导小组

 海口公园管委会 湛江公园管委会 保护、教育与旅游的重要决策 执行单位 执行单位

 公园专家委员会 

 l 地质遗迹研究保护(2)(人数)

  l 火山地质与地震(2)

  l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1) l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

  l 生态环境(1)

  l 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1)

  l 建筑与园林(1)

 本公园管理委员会设主任一名专职或兼职,常务副主任(专职),副主任1-2名专职,下处7个处,并有专门编制。发挥专家委员会在公园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十七条

 职能部门设置 游客管理处:负责游客管理、旅游管理、游憩规划、特许经营审批等,编制3人。 对外协调处:负责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交流工作。主要包括协调与周边社区、公园特许经营方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协调管理工作,与湖光岩公园的工作协调。包括成立或参加社区合作委员会,组织开展各类共管、协调合作项目与活动。负责宣传促销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编制2人。 解说教育处:负责保护区内解说教育设施的规划设计、解说教育人员培训、解说教育资料的编印、游客解说教育服务、游客服务中心展示、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及社会公众解说教育等,编制2人。 景区管理处:负责保护区内治安秩序的维护、游客游览行为的组织与管理、灾害急难的抢救,处理违反保护区管理规定的各类事项,编制2人。 工程建设处: 负责保护区资源保护设施、旅游服务设施、解说教育设施、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等工程的测量、设计、发包、施工、监督和工程维护等,编制3人。 第十七章

 近期行动计划安排与投资估算 第五十八条 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近期建设项目依据下表要求有序建设,经费为估算值,责任单位为建议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近期景区与火山观赏区(路线)建设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估算 完成日期 责任单位 1* 主园区,马鞍岭景区扩建等项目

 5000万 2008-2010 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2* 博物馆区、主碑等建设 8000万 2008-2010 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3* 主园区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基础设施 20000万 2009-2014 椰湾集团有限公司等经营企业 4 魁星热带生态体验性观光园 待定 2009年完善建设 魁星 5 荣堂古村体验性风貌区 待定 2009-2010 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 6 双池岭、一字岭、火山生态地质生态考察旅游路线 20万 2008-2009 椰湾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镇村 7 美社岭(村)、昌道岭路线 15万 2008-2009 椰湾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村委 8 罗京盘、雷虎岭(火山观赏区)路线 15万 2008-2009 待定 9 美本健身运动区 待定 待定 待定 10 美安生态农业示范区 待定 待定 待定 *为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

  带动村镇经济发展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估算 经营建设单位 1 美社乡村旅游项目 800万 椰湾集团与美社村 2 石山镇旅游服务一条街 2500万 待定 3 道堂、龙群农副产品研发展销物流中心 3000万 椰湾集团与道堂村 4 罗京盘乡村旅游点项目 800万 待定

  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估算 完成日期 责任单位 1 明确边界与巡护制度。现场踏勘,建立界桩,建立公园保护巡护管理机制。 20万 2009 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会同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等单位 2 在一级地质遗迹区建立保护碑,明确保护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签订责任状。 10万 2009 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会同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等单位 3 全面检查采石状况,并对阳南岭火山采石场进行生态复育与规划。 10万 2008-2009 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会同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等单位 4 完善地质遗迹及其他资源管理信息库(信息化建设之一) 20万 2009 由委员会办公室指定委托完成单位 5 荣堂村、儒穴、儒豪以及美社村内保存的古石屋,列入保护范围。 待定 2009 管委会会同有关部门与石山镇政府

  科学研究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估算 完成日期 责任单位 课题1* 海口火山景观与国内外火山景以与旅游发展对比研究项目 80万 2009-2012 公园管委会与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 课题2 地质公园地质、生态与文化结合的旅游研究项目。 5万 2009-2012

 课题3 公园建设发展与生态文明村建设 5万 2009-2010

 课题4 地质公园科普教育与防震教育体验性项目 5万 2009

 课题5 地质公园属地石山(羊山)地区历史文化 5万 2009

 *为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

 科普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估算 完成日期 责任单位 1 推出作文大赛 3万 2009年首届 待定 2 残疾表少年公益性游园活动 2万 每年举办 待定 3 有专项内容的冬令营和夏令营 待定 每年举办 待定

 解说系统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估算 完成日期 责任单位 1 户外解说: 1)公园简介 2)景区简介(马鞍岭主景区) 3)景点解说(马鞍岭主景区) 4)火山观赏区解说(科学考察点) 100万 2008-2009

 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2 图书出版: 1、 宣传性折页 2、 面向社会大众旅游手册《走进火山感受神奇》(配光盘发行) 3、 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高、初中学生的科普读物《趣味火山知识问与答》(暂名)。 4、 面向爱好地质生态文化的旅行者《地质生态旅游指南》,图文形式介绍 上述2、3、4三本可以丛书形式出版 5、 编国家(世界)地质公园丛书,提供书搞由国土资源部有关部统一印刷出版。 6、 面向小学生卡通式读物《火山宝宝带你玩火山》 7、 出版发行公园名信片或邮票 8、 介绍公园DVD片与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之歌MTV片。 150万 2008-2009 管委会会同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3 与湛江公园共同主办“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简报”

 5万元/年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办公室

 信息化建设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估算 完成日期 责任单位 1 网站建设 45万 2008-2009 管委会、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2 地质公园演示系统 40万 2008-2009 管委会、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3 地质遗迹信息管理系统

 2008-2009 管委会

 人材培训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估算 完成日期 责任单位 1 导游培训 5万 2008-2009 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2 管理干部培训 5万 2008-2009 管委会、椰湾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十九条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 政府投资 政府实行财政与政策性投资,主要涉及公园基础工程、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具有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投入与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性资金,包括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市旅游局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行业发展的计划。 社会投资 对一些经营服务性建设项目向国内外招商引资,也可吸纳职工和村民投资,形成股份制的合作机制。 开放融资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旅游发展资金。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政策信息、行政规划等手段,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旅游业开发。探索运用发行旅游彩票,发行大型旅游区债券,组建旅游股份制集团公司上市等机制,筹集资金增加旅游投入。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征收旅游资源有偿使用费,用于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

 第十八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规划的批准与生效 国家地质公园(含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审批发布主要包括初审、预审、报批、批复和发布等五个环节。 (一) 初审。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组织机关业务处室对提交的规划初审稿进行初步审查,形成规划预审稿。 (二) 预审。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规划司对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预审稿组织专家进行预审并下达预审意见书。 (三) 报批。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预审意见,组织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和国家地质公园(含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进行修改后,形成报批稿,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四) 批复。国土资源部根据全国和省级矿产资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对报批稿进行审查,作出批准、原则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五) 发布。国家地质公园(含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由所在地市或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

 第六十一条 规划的变更与调整程序 总体规划经国土部门审批,由所在地市或县人民政府交公园管委会管理,管委会负责规划实施和管理,园区内重大项目规划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规划变更由公园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审批,重大调整须报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备案。

 第六十二条 规划的解释 对本规划的疑义,由公园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主要附图 1. 地质公园区位图 2. 地质公园区域交通图 3. 地质公园地质图 4. 地质公园范围实际资料图 5. 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 6.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 7. 地质公园规划总图 8. 地质公园功能分区规划图 9. 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 10. 地质公园基础设施规划图 11. 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12.

推荐访问:海口 总体规划 火山
上一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020年县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筹划方案】
下一篇:【浅谈美术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