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的辨证(十八)|漫谈辨证论(施)治这个茨木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19-08-19 点击:

  三、营分证 营是血中的津液,如《内经》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所以营又称“营阴”。而营阴所化生之气,就称为“营气”。因此,营既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又是血中之气,是介乎血与气之间的物质。如果温热之邪未能从气分得以宣泄,而津液又受到了严重的损伤,那么热邪就会从气分内陷于营分,从而形成了营分证候。但是这种由气转营的机理,只是营分证候形成的途径之一,临床也有热从卫分直接传入营分的情况,叫做“逆传心包”;还有邪气先已内伏,由于外界热邪诱导,骤然发病,一开始即见营分证候的,这种情况,古人称为“伏气温病”,大多病势凶险。
  因为心主血,而“营气通于心”,所以营分证候的病变部位在心和心包。其在临床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热伤营阴的特点,表现为发热夜甚,口干不甚或者并不干渴,舌红绛无苔,脉细数;二是热扰心神的特点,表现为心烦不寐,时有谵语狂躁;三是热伤血络,表现为肌肤有隐隐出血点;四是热闭心包的特点,表现为神昏谵语,或者是神昏不语,身虽热但四肢凉,舌绛红而苔黄燥,脉细滑数。
  综合营分证候所表现的症状特点来看,其病变类型可基本分为两大类,即:热伤营阴,热闭心包。热扰心神和热伤血络只不过是这两大类型中的兼见症状而已。
  热伤营阴 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热夜甚,口渴不甚或反不渴,心烦躁扰,甚者神昏谵语,或见斑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舌绛是热入营分的重要特征,由于营阴损伤,故绛而无苔。营属阴,夜属阴时,热伤营阴,故而发热夜甚;营阴受损原该口渴,但因热邪蒸腾营阴上潮,故口虽渴而不甚,或竟不渴;肌肤间斑点隐隐,是热伤血络,血溢脉外之征,其与热入血分之大片发斑者,相较病势尚轻。至于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等,则是热邪扰心,心不藏神之征。
  本证的治法,既要清营透热,又要养阴生津。清营,亦称凉营,即清热凉血;“透热”,就是促使热邪外达,透出气分而解,称为“透营转气”法。一般多选用“清营汤”方加减。
  热陷心包 本证多由卫分热邪直陷心包所致,即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者。起病急骤,来势凶险,见症多属危重之象。如身热灼手,而四肢厥冷,称为“热深厥深”;神昏谵语甚或昏愦不语,或见手足抽搐,舌体短缩。舌红绛,苔黄燥,或无苔,脉细数。这类证候多见于各型脑炎、脑膜炎及大叶肺炎等病的极期伴有中毒性脑病者。
  热陷心包之证,非只热盛,且有痰浊,故又称“痰热蒙蔽心包”。其痰的形成,既可因热灼津液成痰,也可因素体痰盛所致,从而导致痰热胶结,蒙蔽心包。故本证以神志改变为特征。在治疗方面,既要清心凉营,又需豁开窍,多选用“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四、血分证 本证是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人体营养物质的深重阶段。因为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化血,所以血分证候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肾三脏。其形成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是热邪在营分未解传入血分;二是气分热邪炽盛,劫伤营血,直入血分;三是体内已有伏热,发病之始热邪径入血分,古人称之为伏气温病。此种情况大多发病急骤,病势凶险。
  依据血分证候在临床的症状表现,可归纳为热盛动血、热盛动风、热盛阴伤三种证型。
  热盛动血 在营分证候的基础上,更见入夜高热,躁扰昏狂,斑疹显露,色黑紫,或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或子宫出血、量多,舌质深绛而干,脉细数等。
  本证与营卫分证相较,病势更为严重,可见于败血症、流脑、重型伤寒和重型肝炎的某一发展阶段。据近代观察,本证往往与体内凝血机理严重障碍和凝血因素低下等有关;还可能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有关。其治疗理念,正如叶天士所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须以凉血散血为法,一般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热盛动风 本证乃因热邪深重,内陷厥阴,引动肝风所致。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两目上视,舌干绛,脉弦数等症。可见于各型的脑炎、脑膜炎等病的某些阶段。
  本证属肝热风动之实证,治疗当以凉肝熄风为法,常用羚羊钩藤汤方加减。
  热盛阴伤 由于热邪久恶,劫伤肝肾之阴,消耗周身津液,从而形成本证。临床表现为,低热绵绵,暮热朝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咽中干燥,神疲耳鸣,舌上少津;或见两颧潮红,目陷睛迷,昏沉欲睡,手足蠕动、瘛�,心中悸动,唇干齿燥,舌绛苔少或光绛无苔,脉细数或细小而促等。
  前一种情况属阴液耗伤,余热未清,故治用养阴透热之法,可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后者则是精血津液大枯,阴不守阳,浮阳上越之危象,治应滋阴养血,潜阳熄风之法,一般可用加减复脉汤、大定风珠等方加减。
  病案举例
  贾××,男,6岁。发热4天,病初先头痛,继而昏睡、腹痛、抽搐,约半小时发作一次,遂入院治疗。
  就诊时发热、神昏、时时抽搐、牙关紧咬、无汗。检查:发育不良,鸡胸,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心率较快,提腿试验(克氏征)阴性,抬颈试验(布氏征)阳性,膝反射、腹壁反射皆消失,提睾反射存在。血液化验:白细胞21 000/毫米3,中性90%,淋巴10%;脑脊液:无色微混,细胞数250/毫米3,中性82%,淋巴10%。
  治疗经过:入院后,先予至宝丹1粒,鲜菖蒲30克(打汁),调匀,分2次冲服。汤剂处方:生石膏120克,肥知母12克,生甘草3克,金银花15克,连翘18克,水煎服,1剂。
  第二天,患者面赤,两目斜视,项强、神昏,脑膜刺激征阳性。脉细数,舌尖红,苔黄厚。处方:生石膏180克,银花15克,连翘18克,知母12克,生甘草3克,天麻6克,钩藤9克,川黄连3克,1剂,水煎服。又以紫雪丹3克,鲜菖蒲30克(打汁),鲜生地30克(打汁),调匀,分4次冲服。
  第三天,热势略退,神志稍轻,目睛较前灵活,项略软。惟胀仍拒按。脉细微数,苔黄而腻,舌质红。处方:生石膏6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知母9克,杏仁9克,芒硝4.5克,生军6克(后下),钩藤9克,川连1.5克,生甘草3克。紫雪丹、菖蒲、生地等药如前服。
  上药服后,体温正常,神志清楚,转危为安。
  按本病属于暑温,西医诊为乙型脑炎。初诊时发热无恶寒、舌苔黄腻,说明热在气分。苔腻属湿,但湿邪不重,故无湿症。舌质红,虽未见绛色,但有入血分之征,故见神昏。抽搐、牙关紧闭,是热盛动风之症。所以本病是热在气分有入血之势,并有热入心包,热极动风证候。治疗以大剂辛寒以清气分之热为主,兼化湿邪,方中石膏、知母、银花、连翘等清气分热;黄连清热兼燥湿;大黄、芒硝攻下实热燥结;生地、紫雪、钩藤、菖蒲等,凉血开窍、平肝熄风。

推荐访问:辨证 漫谈 中医
上一篇:先天性独肾算是残疾吗 [警惕婴儿先天性残疾]
下一篇:抗过敏药【合理选用抗过敏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