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亲案频发凸显情感教育缺陷:情感教育智慧树答案

来源:日记大全 发布时间:2019-06-05 点击:

  2009年的冬季对于生活在大兴区清澄名苑小区的居民来说,格外寒冷,连续两起弑亲命案(11月23日李磊杀全家六口;12月27日张武立杀妻儿)在小区的发生给居民们的心头覆上了一层寒冰。有居民认为命案带有传染性,甚至怀疑小区的风水有问题。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居民的心理干预,让所有人都能够与家人有效沟通。
  犯罪行为一般来讲不具有传染性,犯罪行为包括4个因素,故意、行为、主体、客体。一起案件发生后,一些本身已存在积怨的人会认为,别人这样做了,所以我也要这样做,前一案件确实会对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只是在模仿前一案件的行为,而不是模仿故意性,也就是无法模仿动机。两起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家庭压力过大,家庭成员沟通不畅,只不过地点恰巧在同一小区。
  每个人因为社会环境不同和家庭教育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弑亲案件中至少有两点是趋同的:一是家庭长期积怨无法沟通,得不到化解,因此凶手会长期存在犯罪想法、犯罪心理斗争和犯罪前的准备行为;第二点则是,弑亲案件中的凶手一般都是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中青年男人一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家庭内部因为经济、就业、学业、医疗、养老等问题产生矛盾,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轻则产生一些情绪问题,重则引发暴力冲突,个别性格比较极端的人则会选择犯罪的方式去发泄。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面对压力时选择沟通的几率会比较大,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也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也就是自我道德束缚能力会高一些。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如果遇到压力不会自我疏导,也会产生情绪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就会积怨成疾,如果再加上性格的偏执极端,同样会作出极端的方式去弑亲。
  目前弑亲案在杀人犯罪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苏州某县3年内发生17起杀人案件,其中弑亲案件5起,占到近1/3。很多犯罪人员因为受家庭教育影响,形成了有缺陷的性格,或者遭受了家庭暴力后就认为暴力是解决家庭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一点导致了成年后自己面对家庭矛盾时的过激行为;其次,家人之间长期压抑缺乏有效沟通也是弑亲案发生的重要原因。
  要有效地防控弑亲案件发生,除了加强法制教育,还要在两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干预。一方面,提高家庭教育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倡导家庭内部沟通,相互之间加强信任和理解。对于性格已经形成缺陷的人,只能避免和防范,但避免和防范的最重要渠道仍是彼此了解、理解、信任。
  (摘自《新京报》)
  
  【链接】六岁前对孩子说“不”!
  
  父母若在孩子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其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在地上滚来滚去;可是若等青春期后再开始对他说“不”,他会离家出走、会服毒自杀、会跳楼威胁,甚至会杀害父母……
  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感受的表达,我们要帮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3岁之后的哭声大多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心态,就要有意地进行说“不”教育
  说“不”的环境要讲究,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将门关上,让孩子单独面对你,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不要打骂他或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而是要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推荐访问:凸显 频发 缺陷 情感
上一篇:[新加坡出行“无障碍”] 新加坡无障碍组屋
下一篇:用肌肉和力量打造“性福”_肌肉力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