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进入丢失模式 [别在等待中丢失了健康]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19-06-09 点击:

  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和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现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上。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大家在等什么?等不舒服,不舒服了才到医院看病。医院也在等,医院是坐堂行医,医生是坐堂医生,两边的等待使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变得很无奈。
  
  怎样强调预防都不过分
  
  无论肿瘤还是心血管疾病,等到有症状,等到有心绞痛都不是早期了。就冠心病来说,一旦出现症状,男性10个有6个,女性10个有4个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致残致死是第一次发病的症状。所以说对疾病,怎样强调预防都不过分。等出现症状再到医院看病,就没办法实现看病不难,看病不贵,而且这个阶段看病是很不安全的。你想,放了几个支架能安全吗?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医生自己也在消极地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必须实现整个战略思考的转移,上医治未病。
  
  中国人正在普遍接受西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世界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各种死亡的1/3。到2020年预计死亡增加到2500万。我们要注意发病的年龄,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已将死亡率降低,2001年,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50%,之后到2008年,又进一步下降了25%,提前达到2010年的目标。
  遗憾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正在普遍接受西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将烟草推销到发展中国家甚至推销给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这是无法审判的犯罪行为。尤其是不运动、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度,加上精神紧张。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增长最迅猛的群体是35岁~55岁的男性。同样得心肌梗死,36岁得心肌梗死和95岁得心肌梗死,无论对个人和家庭、社会都有完全不同的影响。
  名人的猝死使大家感到很震撼,实际上这是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绝对不是个别现象。男性约60%,女性约45%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1998年中国总人口12亿多,其中260万人死于脑卒中或冠心病,每13秒钟就有一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主要的原因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全球吸烟者12亿,超重或肥胖10亿人,静息生活方式亿万人。缺少运动是不健康生活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健康生活方式是疾病的源头
  
  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遗传因素,但遗传因素只占10%,90%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源头。吸烟、缺少运动、饮食不合理、紧张等导致了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会影响动脉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很重要的功能,可以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强大的扩张血管的物质,而且可以预防血栓。如果大量吸烟,“三高”会使血管分泌一氧化氮变少,血管会收缩,容易长血栓,出现血管闭塞。同时大量吸烟,可以引起血管壁的炎症,18岁开始吸烟,会出现内皮功能异常,到40岁发生病变,出现致残致死结果。侯耀文为什么突然过世?那是因为一旦出现血栓,很快会堵塞血管。
  令人欣慰的是,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90%的心肌梗死可以被我们身边可检测、可控制、可改变的9个因素所解释和预测。这是52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研究证明的,在同一个地区找到一个心肌梗死的人,再找一个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未得过心肌梗死的人作对照,看在同样的环境下,什么是造成心肌梗死的原因。这项研究终于揭开了冠心病的神秘面纱,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缺乏运动、精神紧张和饮酒,这9个因素都是可以逆转的。遗憾的是,很多医生的诊室都没有皮尺,他们也不会教患者如何量腰围。其实血压、血糖的测量都可以家庭化,血脂检测可以社区化。如果人类告别癌症可以多活3年,告别心血管疾病就可以多活10年。
  
  不能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手术和医药上
  
  疾病的预防另一个很大的误区是大家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希望寄托在到医院接受最现代化的支架和搭桥手术或者吃药片上。有人说肿瘤遗传,美国一位营养专家用中国调查资料发表的文章提到癌症也是生活方式疾病,遗传只占10%的因素。源头是不健康生活方式,中间环节是多种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有氧运动、心理平衡,零吸烟、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态,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多饮水、少喝酒、不吸烟,这些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措施。如果大家不注意这些,只是等着做支架、搭桥,将是非常失败的策略。
  如果一个患者得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或搭桥,戒烟后死亡率可以下降36%,这项成就超过目前所有预防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而且成本最低。
  
  库柏教授带来的启示
  
  1987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有幸结交了一位朋友――库柏教授。库柏本人是医生,毕业后从事心内科专科。由于没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体重增加非常快,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又回到哈佛读公共卫生专业的硕士,此后辞掉医院工作,跟夫人一起到达拉斯市找了一块地皮发展有氧运动中心,美国的历届总统和美国的宇航员都在他那里做健身培训,甚至有宇航员在太空上也向库柏教授致敬。他的书成为世界范围的畅销书,他的倡导从一个侧面带来了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
  有氧运动是以健康为目的,提高身体耐力为目标,不是奥运会的竞技项目。它提高的不是身体爆发力而是提高身体耐力。运动强度是轻中度,不是剧烈运动,而且是持续性的,比如走路、慢跑、游泳、打乒乓球、骑自行车、爬山、跳绳等。为什么叫有氧代谢运动呢?因为运动以后身体对氧的需要会增加,对血的需求会增加。但通过加快呼吸、加快心跳可以满足对血和氧的迅速增加,所以在运动中依然可以保持氧的供需平衡,运动过后不会出现过度疲劳,出微汗,运动后反而觉得精神很好。
  大家很怕饭前运动后晚上饮食量会大增。我看库柏教授的书,他提倡晚饭前运动。我在美国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生活很规律,往往是最后一节课上完后进行晚饭前的运动,效果非常好。其实晚饭前运动,不会增加饭量,我自己一直这么坚持做,同时你会觉得晚上精神很好,做一些运动反而使晚饭后工作效率很高。
  
  最值得提倡的运动还是走路
  
  有氧运动的多种方式都在我们身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但我觉得最值得提倡的还是走路。因为走路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如果你去做游泳需要找游泳池,爬香山路上很堵,但走路成本很低,便于执行,便于整合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里,所以就能够坚持下去,而且有效、安全,特别是老年人。老年人除了要运动,保护心血管,也要保护关节。爬山这样的项目,对关节不一定很好。已经有高血压,特别是得过冠心病、做过支架、经过治疗稳定的人,有氧运动走路这种方式对心血管也更为安全。国际合作中所有心血管专家都强调走路,“走向健康”是美国心脏学会的标志。美国心脏学会在美国开学术年会,参加者三万多人,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标志,提醒医生要走路,不要坐电梯,不断地提醒大家走路。
  
  预防不是突击而是一辈子的事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氧运动不是突击式的,而是一辈子的事。就像每天得吃饭、睡觉、穿衣、工作、学习一样。一定要把运动整合到日常生活、工作节奏中才能常年坚持。关键是改变习惯,我们的习惯是到哪儿就坐着。为什么不能让整个社会走起来、动起来?比如我开会,如果到早了就出去走路。不愿意扎堆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聊的。中间茶歇,大家喝点茶,剩下的时间走起来。机场经常是要提前候机,而且机场晚点并不是非常罕见的事,这个时间坐在那儿心里很烦,不如走起来。工作的时候,我只要能坐地铁或公交就尽量坐,因为坐公交你必然会运动。距离不太远的地方,尽量不坐车,尽量走着去。把运动变成一种需求,变成一种习惯。很多企业家买个健身卡,下班后去健身,我觉得是很难操作的方法。把运动整合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节奏之中非常关键。运动必须持之以恒,每天去做,而只有和自己的工作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坚持不懈。
  (摘自《当代健康报》)

推荐访问:在等待 健康 丢失了
上一篇:【特别战俘】特别战俘主要内容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去世前征兆_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很重要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