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思考 [关于促进容县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30 点击:

  关于促进*县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内*摘要】: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所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成本逐年增加、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必须从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土地流转、强化各种政策服务等措施保障农民增收。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表明中央对当前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关注,也表明了中央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心。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所在,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 一、*县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县位于广西的东南部,与广东西部毗邻,地域面积2257.39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1万人,占86.6%,土地总面积333.7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9万亩, 林地面积225.9万亩,养殖水面1.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04亩,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县。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43元,2012年1—10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987元,同比增长22.5%。*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惠农强农政策保障了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全县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些政策的叠加影响下,农民收入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随着*县“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县县委、县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农民收入增长的措施办法。2005年以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41元,提高到2011年的6043元,年均增长19.6%,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特征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进城务工道路,农民收入中来源于第二、三产业的收入逐渐增加,呈现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等多元并重的收入结构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力,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近年来,*县农民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快速增加,如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43元中,工资性收入为1630元,占26.9%。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工技能素质、文化层次不高等弊端开始显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开始放缓,“十一五”期间,农民工资性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8%,较之“十五”期间的23%下降了5个百分点。二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但增收渠道单一。随着农业发展方式发生积极转变,尤其是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农村迅速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1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43元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065元,其中一产纯收入1500元,二产纯收入565元,三产纯收入1000元。但是,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种植、养殖收入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劳动力大量转移、种植、养殖成本不断上升、散养户不断减少的影响,养殖难度有所增加,养殖量不断下降带来的结果。三是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高速增长,但所占份额很小。农民财产性收入由2005年的300元上升到2011年的818元;转移性收入从2005年的109元增长到2011年的530元。但是由于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没有大的政策突破,农民财政性收入受到很大制约。 3、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重点扶持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广西旺龙大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争创名牌产品,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企业644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9家,2012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66家,2012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2012年新增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固定资产8654万元,年销售额达1.1亿元,直接带动农户8321户,辐射带动农户1.12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4、特色农业的发展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县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确定了以沙田柚、兰花和石斛为主导,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如*县坚持把发展兰花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农业产业来抓。2012年以来,全县种兰养兰人数已达4700多人,兰花种植面积1800亩,有兰苗7950万苗,产值3.4亿元,年销售收入可达3600万元,产品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地。 二、当前*县农民收入增收的制约因素 1、农业结构调整滞后。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存在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思想,过着“养养猪鸡种种田,领好小孩看好门”的日子,不愿参与结构调整。二是农村仍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形式。土地经营权掌握在一个个细小单元之中,尚未形成符合农村产业项目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土地流转和集中相当困难,规模农业效益得不到实现。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一是农业品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大众化品种多,导致农产品质低价廉,“卖难”现象此起彼伏,导致增产不增收。二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全县虽列入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24家,区级龙头企业只有4家,但大多数企业产业聚集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没真正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带动基地的不多。三是专业组织实力不强。从调查情况看,多数专业合作组织仅为十几个人,规模小,资金少,实力弱,结构松散,运营不规范不正常。 3、农业成本逐年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如从2011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涨幅为8%,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涨幅达10.3%,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4、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从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低、职业技能较差、生产经营理念落后、创业意识和投资意识淡薄等。据对*县十里、石寨、杨梅等5个劳务输出大乡(镇)调查,外出务工人员共36822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28631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77.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689人,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4.6%。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也只能干一些简单劳动,只能在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岗位上“吃身体、吃青春”,收入微薄。另外,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妇,有人称它为“386199”部队,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意识不强,很难接受新生事物导致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式难以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5.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促进*县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把突破口放在抓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上,按照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若干大规模、高标准的种养基地,建设若干个优势产业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要以沙田柚、兰花、铁皮石斛、野生红菇、三黄鸡等知名品牌为“名片”,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即以松山、自良、县底、*州等乡镇为重点建设沙田柚基地;以*州、*西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石斛基地;以浪水等乡镇为重点建设野生红菇基地;以*西、松山为主建设“十里花廊”兰花和苗木花卉基地;以黎村、杨村、石寨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三黄鸡养殖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八角、桂皮、苗木、蔬菜、休闲观光农业、林下经济(林畜、林果、林菜、林菌等)等产业,努力做大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振兴传统产业。 2、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重视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把佳佳食品、黑五类食品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同时,要引进一批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群,带动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 3、着力推进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开拓农产品专业市场,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入股、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县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利用农副产品集聚效应,为农民提供更大的增收空间。 4、着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县本地特色产业,重点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产、供、销综合能力更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引进品种、统一管理技术、统一开拓市场,促进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农产品形成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议*县政府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面达到60%以上,农民入社率达到60%以上。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1、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创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持久动力,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大力鼓励全民创业。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在全县形成支持探索者、鼓励创业者、宣传成功者的强烈氛围,充分激发民众创业热情,推动全民创业。二是积极开展全面培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培训形式要更加贴近实际,培训内*要更加突出实用,培训目标要更加注重实效,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就业创业能力和增收致富本领,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三是切实抓好全程服务。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创业者、劳动者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民众创业提供优质、高效、低廉、畅通的服务。 2、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利用现有的农业职教体系,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的培训。一是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农民工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在培训过程中,找准市场定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教育,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力型转变,努力打造劳务精品,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并驾齐驱快速增长。 3、建立“农家党校”。通过在特色经济自然村成立村组型“农家党校”,在特色种养大户中成立技术型“农家党校”,在党员中心户中成立家庭型“农家党校”,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产业协会,推行“党校+行业协会”、“党校+基地”、“党校+公司+基地”等模式,寓课堂教学、示范实践、生产经营为一体,将“农家党校”搬到农家院落和田间地头,抽调农业、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服务,对创业党员群众进行农作物栽培管理、畜禽养殖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4、加快“*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以工补农。采取扶强扶大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吸引各类强势企业的合作,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和开发,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逐步打造一批在玉林市、自治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市场的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 5、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就是要以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发展小城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拉动就业需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转移、就业。*县要以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杨梅镇为示范点,不断完善小城镇配套功能,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到城镇落户创业,通过城镇开发促农增收。 (三)加快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农村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化是降低经营成本的最佳途径,是实现农业资源共享、投入产出最大化的现实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推进规模化,必须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政府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等各项工作。鼓励建立和组织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水电、交通、园区开发等建设,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要进一步明确农户的承包经营权,促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四权统一的承包权。 (四)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政策保障 1、制定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在保证支农政策连贯性的同时,尽快制定出台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围绕粮、林、果、木、花、渔、牧等,按产业分类配套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构建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在制定扶持政策中,要结合实际产业或乡镇实际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要重点关注起步阶段的农业小企业的发展。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一是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规模化种养基地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确保每年农业收入增幅高于每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二是抓住中央对农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政策机遇,积极申报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并将其视作招商引资任务,充分调动各部门争资立项的积极性。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推广联保贷款方式,发展农户联保小组,提倡不同经营项目之间交叉担保,目前要重点引导分季节收购原材料的农业企业间进行联保贷款,以提高贷款额度,缓解短期内急需大量收购资金问题。 4、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激发群众参与筹资投劳的热情。要落实好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政策,并借助农村水利普查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推荐访问:容县 农民增收 思考
上一篇:组织生活材料怎样写【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格式】
下一篇:[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规定] 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的含义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