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_实施“阳光体育”增进青少年健康

来源:初中作文 发布时间:2019-04-13 点击:

  1 阳光体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文明病”相伴在孩子们身上,青少年在体质增强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在北京、内蒙古、江苏等14个省(市区)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结果反映,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对18万名7~22岁城乡男女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在继续下降,除反映速度的50米跑成绩略有提高外,其余各方面素质自2000年以来继续呈下降趋势。在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反映腰腹肌的仰卧起坐水平、反映肺活量的三项检测结果与2002年比,大部分组别继续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2002年监测结果:7~18岁城乡男女肥胖比例全部明显上升,2004年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5.97%,7~22岁汉族学生超重及肥胖率:城市男生达13.75%,比2000年增加了2.7%;全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各个年龄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小学生31.67%,初中生58.07%,高中生76.62%,大学生82.68%,其中初中生为各学段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我国青少年学生、儿童近视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高校招生中,85%的考生报考志愿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体检工作中,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在“与奥运同行”、“爱的行走”公益健身走活动起步仪式上介绍,目前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除了15%处于疾病状态外,其余70%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强国民体质迫在眉睫。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12月30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
  
  2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社会因素 在社会就业压力大、生存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的期待越来越高。衡量学校、教师业绩主要以中、高考成绩为主,学校、教师天天围绕分数转,忽视了对青少年体能的培养。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追求眼前利益和近期效益,迫使体育课考什么练什么,而对体育素质、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等能使学生受益的体育素质放弃,造成学生虽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但不具有体育素养,没有建立体育意识,缺乏体育兴趣能力,没有形成体育锻练习惯,甚至有的学校体育课、体育活动常被“挤占挪用”,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智能、低体能”现象。
  家庭因素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小家庭结构使孩子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过分溺爱带来了健康、教育、生理、心理、品德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许多家长都在“望子成龙”。为此,家长把孩子的成长等同于成绩,不惜用孩子透支体力、失去快乐来换取理想的考试成绩,并告诉孩子,这就是成功。为了保证孩子更多的学习时间,整个家庭不仅在经济上倾其所有、全力以赴,并且在生活中也几乎包办代替了本该孩子做的,且孩子自己也完全能做的一切。这样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少了,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选择体育项目时避重就轻。
  
  3 增进青少年健康的措施
  
  抓住“阳光体育”之契机,提高健身意识。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锻炼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宣传。
  发挥学校体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加强健康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的传授。注意把运动强度、体能消耗大的力量、耐力性项目与技巧性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合理切换,使学生劳逸结合,动静相宜;设计多种训练上肢或腰腹肌力量的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项目,运动量由自己掌握,教师定期检查、测验……使青少年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帮助青少年选择、安排运动处方。有氧运动为主的项目:快走、慢跑、自行车、室内原地跑、高抬腿跑、爬楼梯、功率自行车等;室内外兼有的球类、游泳、滑冰、跳绳等;力量型项目:哑铃、单双杠、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柔韧性健身项目:健美操、形体操、瑜伽、太极拳、太极扇等;竞技类项目: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拳击、跆拳道、空手道、体育旅游等。
  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确定运动频率。一般来说,每周3~4次或隔日一次。若每周运动两次以下,不足以使最大吸氧量提高,偶尔参加几次只能增大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性。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为关注、关心健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衰。在21世纪这个竞争的世纪里,关注青少年健康是关注健康的重中之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要改变观念,加强教育,解决知识、技能、兴趣问题;二要提供条件,使社会(社区)、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场馆对青少年开放;三要保障时间,认真反思,进行总结,真正把每天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四要加强培训,培养骨干,培养兴趣特长,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给有体育特长的青少年创造发展自我,为集体争光的机会。真正做到体育锻炼经常化、普通化、多样化、制度化,使青少年在运动中体验快乐、体验和谐、体验合作、体验尊重、体验竞争、体验成功。
  〖编辑:安然〗

推荐访问:增进 青少年 实施 阳光
上一篇:房性早搏诱发心房颤动的研究_房性早搏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人生的阶梯【欣赏是人生的阶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