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杏汤 [漫谈桑杏汤]

来源:职称计算机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

  桑杏汤方出自清代医家吴瑭所著之《温病条辨》一书。原文说:“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故称秋燥。但燥有温燥、凉燥之别。初秋承暑热之气,虽已入秋,而尚燥热,此时人体若正气有亏,起居不慎,感之为病者,多属温燥;深秋时节,西风肃杀,天气清凉,人体感之而为病者,则为凉燥。温燥为病,属温热病范畴,故在温热病中辨治。凉燥近似伤寒,不属温病。而从《温病条辨》原文中“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以及桑杏汤的用药来看,显然是指温燥而言。
  温燥之邪侵犯人体首先伤及肺卫,可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或干咳,尿少而黄,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上述症状与外感风热之证的表现颇相似,即均有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但外感温燥以燥伤肺津为主要特征,津液亏乏之象比风热犯卫为重,口干、鼻干、咽干、干咳等症较突出。故温燥病的治法应采用辛凉甘润的方药,以轻宣温燥,桑杏汤即其代表方剂。
  桑杏汤的药物组成是:桑叶、象贝、香豆豉、栀子皮、梨皮各一钱(6克),杏仁一钱五分(6克),沙参二钱(9克)。括号中的剂量是临床参考用量。原方是水煎顿服。但由于药物气味俱轻,不可久煎。
  方中桑叶辛苦而平,轻宣上焦之风热;杏仁苦辛温润,降气润肺而止咳,二药轻宣利肺,共为君药。豆豉辛凉解肌表之邪,助桑叶轻宣透热;象贝性寒,清化痰热,助杏仁止咳清痰;沙参甘寒,清热生津、润肺止咳,以上共为臣药。栀子苦寒,用皮则质轻而入上焦,以清肺除烦;梨皮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以上均为佐药。何廉臣说:“凡秋燥初起,必在肺卫,症必喉燥而咳,右脉数大。”而此方“辛凉宣上,甘凉润燥”,故用以“清气分之燥也”。
  本方可用于秋季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较明显的加薄荷、蝉衣等;咳痰不爽加桔梗;咽干而痛加元参、马勃,去豆豉;口渴甚加天花粉、芦根;头痛甚加菊花、蔓荆子等;鼻出血的去豆豉,加白茅根、生地。此外,本方也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支气管扩张咯血、麻疹收没期以肺炎余热未清、肺阴灼伤而干咳无痰等症。
  有资料报道,桑杏汤治疗百日咳72例,其中69例服药1剂后痉咳次数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24例服药3剂痉咳完全停止。
  兹举病例说明本方在临床的灵活运用:
  例一,周×,男,29岁。7天前曾患感冒,咳嗽痰稠,甚则咯血鲜红。口干唇燥,鼻腔干热,大便秘结。舌嫩红、苔薄黄,脉滑数。宜辛凉甘润,清肃上焦。拟桑杏汤加减:天花粉、生苡米、炙桑皮、茅芦根、茜草炭各12克,霜桑叶、杏仁泥、象贝母、瓜蒌皮各9克,冬瓜子18克,共3剂,水煎服。
  二诊:咯血渐少,咳呛未止,口鼻烘热已减,大便已行。前方加减:炙桑皮、生苡仁、黛蛤散(包)、茅芦根各12克,炙马兜铃、炒白前各4.5克,光杏仁、象贝母、东白薇、瓜蒌皮各9克,粉丹皮6克,冬瓜仁18克,3剂,水煎服。药后咯血已止,咳呛臻除。
  例二,李×,女,23岁,护士。患者近半月来便秘。大便干结如球,欲解而不得出,口干鼻燥,腹部不适,情绪烦躁,饮食一般。用灌肠、甘油栓,或口服甘露醇等,只收一时之效。现已妊娠3个月。舌质红、苔薄白,脉缓略细。考虑今秋气候炎热、久晴无雨,当为肠燥便秘。妊娠不可峻下,予桑杏汤方加减:桑叶、山栀子各6克,杏仁、川贝母各10克,北沙参25克,甘草2克,2剂,水煎服。药后,大便通畅,余症消失,届期顺产。
  歌诀:
  桑杏汤中象贝宜,
  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燥右脉大,
  辛凉甘润燥能医。

推荐访问:漫谈 桑杏汤
上一篇:帮您分析化验单(18) 检验指标在发现亚临床疾病中的作用|肾功能检查
下一篇:服用智力糖浆后孩子聪明了 服用糖浆莫把方便当随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