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 关爱老人的作文

来源:职称计算机 发布时间:2019-05-12 点击:

  三个小故事也许能启发您      先说张中行,他就是《青春之歌》里余永泽的原型。老先生毕业于北大,一生研究学问。由于《青春之歌》的影响,他受到巨大政治压力和道德谴责。但是他宠辱不惊,安心做学问。到了近八十岁的时候,开始散文写作,写出了大量著作。他的《负暄琐话》等集子出版,老先生被人们戏称为“出土文物”。因此有人说,没看过《负暄琐话》不知道张老先生有多大学问,看了《负暄琐话》更不知道老先生的学问了。
  老先生一辈子淡泊名利,过着散淡的生活,真个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老先生的房子干脆不装修。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最普通的中式衣衫。(有兴趣者可读其代表作《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及《顺生论》)老先生活到九十七岁。他说自己的养生之道:“我没有什么养生秘诀。要说有的话,就是我这一辈子,一不想做官,二不想发财,只是一门心思读书做学问。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如果概括地说,就是对晚年生活很充实。这充实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自己要找一些有益的事情做,大者著书立说,小者读书学习,再小养花种草。用有益的事来充实自己的每一天。不要无所事事,无所事事就容易无聊,无聊了就容易寂寞,有了事情做,自然就没有了寂寞。
  多年前,我还在农村生活。当时有一个县里的局长,到县医院常规查体。有医生发现他的肝大,并有“肿物”,因此给以“待排除占位性病变”(即肿瘤的委婉语)的诊断。于是介绍他到省会大医院检查。省会的某大医院竟没能“排除占位性病变”。老兄一下子就病倒了,一病不起,目渐消瘦。县里很重视,派人用担架抬着进京检查。结果到北京一查,啥事没有。老兄一下子站起来,买了两大兜水果,自己拎着坐火车回来了。过了多年,我回乡公干,还曾看见过他。有人还跟我打趣地说,就是他,当年“肝癌”差点没死了。这也是一种心理的健康问题。最近有专家说,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死于病本身,而是被癌症吓死的。记得文革中一个故事。某人三十来岁,有家有口。一次,发现小肚子下生一肿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事,开了诊断书让他休息,说如果不好,再考虑手术。小青年回家一看诊断书,写着“癌”。立刻如五雷轰顶。留下遗书从楼上跳下,一命呜呼。家人后来拿诊断书找医生看,原来写的是“疝”。那个年轻人文化低,把“疝”字看成了“癌”。
  第三个故事顺手拈来,据报道,哈尔滨有一女士,本人是医生。晚年被诊断为“乳腺癌晚期”。做手术的前一日,自己去鞋城买了两双舞鞋,说手术后要学跳舞。但手术后,女儿转告她,癌已转移。医生预告生命只有半年。但这位女士说,我一定要战胜身体里的癌细胞。她跳舞唱歌,冬泳,至今已健康活了8年。在最近的《梦想中国》某城赛区万人竞争中,她进入前100名。
  什么叫心理健康呢?这就叫心理健康。
  有些人有了点病,甚至根本没有病,就疑神疑鬼,甚至信神信鬼,这就变成了心理疾病。
  人追求健康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整天沉迷于“健康焦虑”中,听风就是雨,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而听信媒体、药店宣传的各种药品,特别是保健品就轻信,就买。或者整天听媒体宣传的各种保健“技术”。这部属于“健康焦虑”。
  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整天总想“健康”问题。他有事可做,有各种乐趣,有生活规律。他不总纠缠在“健康”问题里。天天总琢磨“健康”的人,恐怕要检讨一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您听了我说的故事,有些启发了吗?
  
  五年她吃下15公斤安眠药
  
  “小时候羡慕人家有好吃的,大一点,羡慕人家个子高,再大一点,羡慕人家买大房子,没想到有一天,我开始羡慕人家可以睡个好觉。”
  家住山东淄博的王艳慧(化名),从2003年到今年,从未睡过安稳觉,即使睡着了,也迷迷糊糊睡不实。51岁的她,戏称自己已经提前进入“古稀”之年。根据精神卫生中心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老年人失眠患病率超过50%。
  曾经一个星期,王艳慧只睡了10多个小时,每天只是在清晨的时候囫囵一觉,天天就这么挺着。她觉得自己完了。“那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她向睡眠研究专家凌瑞琴教授绝望地诉说。
  五年前,她逐渐感到夜里早醒次数增多,睡觉浅,睡眠时间越来越短,后来逐渐发展到入睡困难,甚至出现彻夜难眠。她被严重的失眠症击倒了:“两脚像踩空了一样。心里发虚,深不见底。”
  五年来,王艳慧不想吃药,但又不得不吃。药吃完后,药瓶子她都留着。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药物的空瓶子装了两大口袋,一个是麻布口袋,一个是装米的编织袋。儿子替她粗略数了一下,有近1500个药瓶。按每个装10克计算,她共服用了15公斤“安眠药”。
  许多深受失眠折磨的中老年人,长期依靠安眠药,这是十分危险的。安眠药是经过肝脏、肾脏代谢的,会增加肝肾负担。由于耐药性的原因,服用安眠药的剂量越来越大,疗效却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
  著名睡眠研究专家、解放军301医院主任医师凌瑞琴教授指出:人的睡眠是受生物钟控制的,管理睡眠的生物钟位于松果体内,不但管理人的一昼一夜,甚至人一生的寿命。而生物钟的管理密码是松果体分泌睡眠信使(又称:褪黑素简称:MT)的昼夜节律。夜晚松果体分泌MT来启动睡眠中枢。松果体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老化,MT的分泌量会逐渐减少,MT的分泌急速下降发生40~60岁,造成睡眠障碍。
  根据医生的建议,王艳慧开始按照生物钟规律,服用MT含片(睡眠康宁含片)来调理睡眠,这是目前最为安全的促睡方法。开始时将安眠药减量,配合MT含片一起服用,渐进式的克服对安眠药的依赖性。这样逐步恢复一个多月的时间后,用MT含片完全替代安眠药。
  现在王艳慧已经完全戒除了安眠药,不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的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将MT含片(睡眠康宁含片)含在舌头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而且睡得特别香,早晨起来神清气爽。
  
  教你解“秋乏”,滋润过金秋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人们说爱瞌睡的人的口头禅。夏季天气炎热,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容易犯困不难理解,然而到了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人们为什么还会出现秋乏现象呢?
  这里因为在炎夏时节,由于大量出汗使代谢失调,以及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到了秋季,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中老年人由于生物钟老化等原因,造成睡眠质量不高,时间不足,使机体的恢复调节跟不上气温变化的速度,“秋乏”感觉较之年轻人更加强烈,甚至导致一些常见病在此时加重,如脑中风、气管病、胃溃疡等。
  要想解决秋乏困扰,首先,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一方面弥补夏耗,一方面为迎接严冬做好准备,但要注意锻炼强度不宜太大。
  其次,要调整饮食。一是保持饮食清淡,不吃厚重油腻的食物。这类食物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会使体温、血糖上升,会使人萎靡不振,产生疲惫感。二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因维生素能促使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除。
  最后,切记要保证睡眠时间及质量。睡眠不足和质量差依然是造成“乏”的主要原因。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机能。对于睡不好的中老年朋友可以服用安全的MT含片,补充中老年人MT分泌不足,自然引导睡眠,其对中老年人浅睡、早醒、入睡困难等症状效果明显。

推荐访问:关爱 老人
上一篇:感冒后的错误做法|车辆落水后错误的做法
下一篇:形容人自信自豪的成语_自信和自负都是自豪的表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