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人工辅助排尿法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

来源:软件水平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人工辅助排尿法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8例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间歇人工辅助排尿法(观察组),并与10例采用常规长期留置导尿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通过间歇人工辅助排尿训练,7例患者成功建立了反射性膀胱,有效率和尿路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急性期均行常规留置导尿,仔细观察并记录尿量、颜色及清晰度,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受损情况。对照组采用的方法:常规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每天保证患者足够的饮水量,一般不少于1 500ml;对于膀胱充盈有尿意的患者,让其自行决定放尿时间,反之,则每2~3小时定时开放尿道,及时关闭。每天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二次,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如有感染现象每天用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生理盐水500ml冲洗膀胱二次。为减少感染,一般尿管留置四周后,进行膀胱造瘘(每月到医院更换造瘘管一次)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间歇人工辅助排尿训练治疗,其方法:①训练前准备工作:训练前行中段尿培养判断是否有尿路感染,有则先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行尿动力学检验,测量膀胱容量和残余尿,并做好记录,以便指导间歇人工辅助排尿训练。残余尿>200 ml患者不宜行间歇人工辅助排尿术,故不纳入本研究。治疗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间歇人工辅助排尿训练的目的、意义及方法,以取得配合。②膀胱功能训练:留置导尿2―4周后开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每3―4小时开放导尿管一次,训练一周后可考虑拔掉导尿管。在此期间配合电针治疗,取常用穴位:气海、关元、中极;备用穴位:水道、三阴交。③采用人工辅助排尿法:拔掉导尿管3―4小时后见膀胱充盈,先热敷膀胱并用手按摩膀胱3~5 rain,鼓励病人分散其注意力,并用手掌紧贴膀胱上缘,由上向下,按压至尿液滴出后加大按压力度,一般可见尿液成线,此时手不能松动,直至无尿液流出方能松手,如此反复2―3次,可以排尽尿液。但按压时动作缓慢轻柔,同时嘱患者自行吸气配合增加腹压,持续压至尿不再排出为止,所施力量先轻后重,并做到持续加压,按压深度3~ 4 cm 。每次按压前行B超检查示膀胱尿量约360―523ml,按压一次B超检查示尿液120―200ml,第二次按压尿液排完后即行B超检查,残留尿量均10个/HPF或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连续2次>10 /ml判定为尿路感染。
  2 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控制或消除泌尿系统感染,降低膀胱内压并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可以保护肾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圆锥以上损伤的患者,自主性神经活动包括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丧失而造成尿潴留。留置导尿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长期留置尿管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慢性膀胱挛缩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建立膀胱平衡,患者极为痛苦。间歇性人工辅助排尿训练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膀胱反射性收缩功能的恢复。临床资料证明:膀胱造瘘、无菌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泌尿系感染率�较高且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间歇人工辅助排尿训练可以作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凤英.脊髓损伤病人医院感染的防护[J].护理学杂志,2004,19(18):76.
  [2] 王元娇.脊髓损伤康复期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3,18(1):69.
  [3] 王斌雄,王应良.增加腹压法并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2,6(4):54O.
  [4] 方玉美,徐祖豫.间歇导尿术的护理管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9,5(4):1 66.
  [5] 杨志雄,廖思海,吴华,等.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J].中国康复,2003,18(2):95―96.
  [6] 叶祥明,印纪方.间歇导尿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J].中国康复,2004,19(3):179.
  [7] 时美芳,杨在英,吴雄妹,等.尿潴留病人间歇性导尿与留置导尿细菌学检测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4):2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排尿 脊髓 间歇 损伤
上一篇:化疗护理体会 化疗药外渗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胎盘早剥98例临床分析|胎盘早剥的症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