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病的认识误区】 治疗高血压有哪些误区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19-09-05 点击: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在高血压患者中,治疗易、坚持难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患者由于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不能坚持科学治疗,从而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误区一快速降压常有一些高血压病人要求医生用好药或多用药,希望降压越快越好。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选择。高血压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和血管壁弹性下降,病程长或年龄大的患者更为明显,肌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必须有较高的血压做保证。一旦血压突然降低过多,心、脑、肾、肝等重要器官不能马上适应,加之这些器官原来就伴有细小血管动脉硬化,于是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缺血、缺氧症状,出现头昏、头痛、眼花、嗜睡、颈项强直、上肢麻木、全身无力等现象,医学上称为“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值得警惕的是,这些症状与血压过高所引起的症状相类似,如未能及时测量血压,可被误认为是血压升高而急服降压药,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二估计血压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多少、轻重并无平行关系。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 ,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未感觉明显不适,故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不高。高血压病人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如 1~2周内,至少测量 1次,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凭着感觉走”。
  误区三自行治疗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其适应证和一定的副作用,不仅药物种类繁多,制剂复杂,降压机制也各不相同。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因此,应先经医生诊断及必要的化验检查,然后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凭想像,或认为只要是降压药就能用;更不要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或认为价格越昂贵的药越是“好药”。
  误区四睡前服药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夜间2:00~3:00时血压处于最低谷,清晨血压上升,每日18:00以后血压又呈缓慢下降趋势,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曲线也是如此。入睡后血压再度下降,血液循环速度明显减慢,血液流动缓慢时容易产生血栓,血栓易在睡眠状态时脱落,所以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清晨。如当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脱落时,还可突发心肌梗死而死亡,因此睡前切忌使用降压药物。
  误区五擅自停药高血压病人除极少数可以自行缓解外,绝大多数病人需终身治疗和服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人在降压治疗有效而停止服药后,几乎所有的病人血压又会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甚至高于治疗前的水平,因此高血压病人即使血压已经平稳也不能擅自停药。如果血压已经长期稳定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保证血压绝对稳定的情况下,小心、逐步地减少服药次数或调整用药剂量,但千万不可血压下降时即停药,血压上升时再服药。
  误区六频繁换药 目前,降压药物品种繁多,可供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选择,但是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禁忌证和副作用,在用药时必须考虑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以及降压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切勿轻信广告擅自换药,尤其是频繁地换药对病人十分不利,因为每换一次药,都会引起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会加重心、脑、肾等器官和血管的损伤。
  误区七疏忽监测不少高血压病人由于种种原因(如嫌麻烦、就诊困难、工作繁忙、出差等)不能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利于血压的有效控制,同时还容易忽略药物的治疗性和耐药性。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测量血压,按血压的高低与全身情况决定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
  误区八追求达标 不少高血压病人甚至一些老年高血压病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标准 ,降压太过。其实,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适当偏高的血压有利于这些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身体的内在情况而一味地要求将血压降到正常水平 (年轻人所具有的标准血压 ),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及身体各方面的功能情况 (主要参考心、脑、肾 ),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就可以了,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宜在临界血压微上水平。

推荐访问:治疗高血压 误区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性功能障碍与降压药选择_高血压患者如何治疗性功能障碍
下一篇:小儿镜下血尿未必都是病|镜下血尿需要治疗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