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被动救援”转变为“主动自救”] 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来源:雅思 发布时间:2019-10-08 点击:

  “不错,很好!不仅要组织安监部门领导来马坑矿业参观学习,也要组织矿山企业负责人来参观学习。”2月28日,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实地考察完福建省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后,高兴地对随行人员说。
  马坑矿业是我国第一个初步建立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非煤矿山企业。2月28日下午,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进会议的近200名会议代表分别实地考察了该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移动救生舱:井上可看到舱内并通话
  记者也随同会议代表乘坐该矿罐笼从+640米水平到+200米水平井下一探究竟。救生舱体由密闭舱门、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和防爆外壳组成。首节是过渡舱,过渡舱很小,仅安放一套空气净化装置。龙岩龙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金洋介绍,空气净化装置与舱门连接,启动后能释放出氮气,在舱门中形成一个“气帘”,使有害有毒气体入不了舱。
  进入内舱,记者发现为了尽可能腾出空间供避险人员活动,设计者充分利用空间,在舱体两边安置了柜状座椅,可供8人到12人休息。打开座椅下的柜子,里面储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和医药箱,可供满舱避险人员维持7天。
  随后,汪金洋把头钻进设备舱说:“如果井下透水,舱门被水挤压无法打开,避险人员可以从这个紧急出口逃生。”据介绍,设备舱集中了各类监测设备的,包括冷媒装置、电力装置和马桶等。
  据悉,马坑矿业的救生舱与智利的‘凤凰号’不同,马坑救生舱不仅可以根据采矿需要用矿井轨道移动,而且舱内配备有可视系统,这是国外救生舱所没有的。通过可视系统,井上救援人员可看到舱内,并可以与避险人员通话。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钢筋铁骨,结实着呢!舱壁能支撑大水和矿顶塌落产生的压力,而且钢板中混有保隔热材料,即使外面起火高达200多摄氏度,舱内也能保持在29摄氏度以下。”汪金洋拍打10多厘米厚的舱壁自豪地说。
  “我们要求生产商朝着更利于救人的方向不断完善技术,但更希望永远用不上它。”马坑矿业董事长陈跃生说。
  据悉,2009年以来,马坑矿业在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下,结合马坑矿业实际,投入600余万元,联合龙岩龙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在+200m水平建成固定式防水型避难硐室和移动式救生舱。
  
  人员定位系统:每名矿工都有“身份证”
  
  “马坑矿业的安全帽看似普通,其实大有学问,每个帽子里都装有一块芯片。工人戴帽下井时,定位系统会即时追踪芯片位置,并显示在系统平面图上。”厦门矿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雪平拿起一顶红色安全帽介绍说。
  在生产与应急调度室电脑平面图上,记者看到一个个编号在不停地移动。“一个编号就代表一名矿工。”陈跃生一边说一边动手操作,记者惊讶地发现,井下每名矿工的信息立刻显示出来:姓名、籍贯、班组、身高甚至还有血型和身体健康状况。一旦矿工进入危险区或下井时间过长,系统都会报告。有了定位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能很快确定被困矿工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援,确定医疗方案
  据了解,为提高矿石安全生产和管理调度技术手段,2007年,马坑矿业投入580余万元,联合厦门矿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矿山安全生产调度与应急通信系统”,该系统集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机车跟踪定位系统、井下联络无线通信系统、SOS应急通信系统及远程实时监测监控于一体。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专员郭新庆在参观完马坑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后表示,马坑矿业矿山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在国家规定下发之前就已经着手进行,谋划得早,体系完善、效用明显,有很大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推荐访问:自救 转变为 救援 被动
上一篇:在电梯安装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频发,电梯如何支撑中国城市运转]
下一篇:泰坦尼克号沉船之谜【邵阳沉船折射生命失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