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区护理发展模式选择:我国社区护理最常用的模式

来源:导游资格 发布时间:2019-04-22 点击: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现有社区护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城乡居民的健康保健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现阶段国情分析,参考国际社区社区护理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城市和农村社区护理模式。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2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6-02
  
  社区护理是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护理学一个新兴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它的理论源自于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是指面对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其宗旨是促进健康、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及残疾,通过健康教育和整体途径,对社区中的个人、家庭和人群实现健康管理、计划、协调和实施连续护理。它把护理对象由原来单一的患病个体扩大到健康人、家庭,乃至全社区范围和生命全过程,
  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是医院护理不能完成的,它是一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实现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范畴,对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70年由美国露丝・依瑞曼首次提出
  “社区护理”一词并使用,社区护理在许多发达国家为社区民众提供综合卫生保健护理服务,并形成了较科学、完善的模式。
  1 我国社区护理体系及发展现状
  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引入社区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实践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局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一些社区护理的实践工作模式,但多为单一的、肤浅的社区护理模式,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我国社区护理以往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农村,主要的预防系统是县(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所)三级网,其中少数护士直接参与儿童的预防免疫工作。在城市,预防工作主要依靠市(医院)、区(医院)、街道(卫生所)三级网展开,医院设有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预防保健工作。有的医院开设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等热线咨询和诊治,服务形多种多样。还有的医院定期在街头义务为人群进行咨询和诊治、举办知识讲座、成立病友俱乐部等。尽管如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等,简、便、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大受欢迎。社区护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社区护理丞待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卫生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发展。从政策上,仅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全国几家大城市上海、北京等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还不完善.有的城市3-4名护士和1-2名医生做社区护理工作,但却没有专门的社区组织.从经费上,在我国的城市,多数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在农村,由于社区医院的组织不完善,而离大的医院又比较远,出现小病不治,大病就医,所以造成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下降.近年来,虽然正倡导医疗制度的改革,但大部分局限于医院治疗,而且对社区护理还没有统一合格的收费标准,这些都影响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正确认识,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社区护理专门人才缺乏: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能力,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扎实护理操作技能,能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灵活的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一直短缺,中国现有13.5亿人口,护士仅有130.785万人,其中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更是短缺.目前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社区护士,使能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及工作方式《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大纲》为培养社区护理队伍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培训中逐渐形成一支专家队伍,拥有一系列的教材,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护理教育,促进社区护理的开展.卫生部颁发的《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的执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地(市)以上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同时还要能够独立从事家庭访视工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的需要。
  2 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趋势
  2.1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20%左右.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群,将对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从近一个时期来看,至少出现了三种趋势:一、需要赡养的老人急剧增加,家庭照料老人的功能逐渐弱化;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三、老年护理出现了从医疗护理扩展到预防保健的新变化。
  2.2 城市化社区护理服务建设的需求,随着我过快速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为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配套的医疗护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2.3 顺应时代要求,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必然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要求各国必须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则是社区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2.4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普的改变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疾病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实施全方位的、从生到死、连续性、综合性的预防工作,以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改变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这些慢性病的对卫生服务需求量增加,由于我国的卫生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调,当前,我国的卫生资源分配存在两个80%现象,即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中的80%集中在大医院.对这一现象,这就需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将有限的资源充分用到居民的健康中去,所以发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2.5 医疗卫生费用费用的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医疗费用大幅度的增长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出现了许多有病无钱医治的现象.对合理安排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有关的调查:通过社区护理可以降低居民每年的医疗费用.
  3我国社区护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学术界在理论上没有形成自身的模式,文献资料中也很少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但通过借鉴和引入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理论模式,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家庭病床”模式
  我国家庭病床最早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天津市,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些国家老干部作好连续的医疗与保健服务,服务内容和形式简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及医疗资源的紧张,家庭病床得到快速的普及,1984年卫生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家庭病床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对象主要为:1)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的患者。2)一切适合在家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有困难的患者。4)需住院治疗而住院又有困难者。其服务项目有:诊病、送药、输液、注射、抽血化验、心电图、吸氧、按摩、换药、导尿、灌肠、鼻饲等,也可通过与医院相关科室及人员联系协调事宜,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家庭病床的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形式,以其廉价性、持续性、全面性、可协调性及可及性而受到很多社区居民的欢迎,但其护理服务存在服务对象局限(主要是病人而不是社区中的每一人或家庭),服务形式主要为医疗护理模式,且家庭病床服务缺乏规范化管理,服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低,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严重等诸多问题。
  3.2 “学院-社区”模式高等学院有丰富的社区护理理论知识贮备和大量的人才资源(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社区医疗机构有地缘优势,两者有机结合可达到较好的社区护理效果。华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我国最早引入现代社区护理理论与全面开展社区护理教学的大学之一,1999年该护理学院与成都市中央花园社区的华西医大附一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共建社区护理实习与工作基地,较早提出了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护理核心内容。并与医院本部建立双向转诊,为该社区约10万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居民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达85%,家庭访视护理的满意度达94%。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学院式社区护理模式,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的“社区-学校志愿合作社区护理,武汉工业学院医学院的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护理对接,均是社区护理“学院-社区”模式的典范。
  3.3 特殊人群的社区护理模式
  社区护理的对象是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及每一个人,而其重点对象是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我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院、所)及各种老人院(养老院、托老所)就是针对这些特殊人群进行护理服务。我国妇幼保健服务按区域、分地段设置妇幼保健院(所)进行管理。在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中,除对妇女儿童(孕产妇、婴幼儿)进行各种护理工作外,还通过随访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等,帮助其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生理环境,具有典型的社区护理特点。隶属于民政部门的各种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老人院、托老所、社区养老院等,目前服务的主要对象为生活不能自理而子女照顾有困难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及为部分老年人提供生活与医疗方面的护理。生活护理包括一般饮食起居的护理,对丧失或大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部分老年痴呆症老人生活护理还包括进食、梳洗、大、小便护理,医疗护理包括入院和年度体检,遵医嘱的注射、输液、胃管、导尿管的护理等。
  3.4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层医疗与护理的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模式下的社区护理具有以下优势:1)目标明确,社区护理针对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家庭、个人进行护理。2)便于管理,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设置社区护理的独立部门负责社区护理工作,由专人管理。3)服务便利,社区护士可很方便进入社区开展家庭访视、健康调查、健康指导、疾病康复甚至生活料理等,由于社区人口集中也便于健康档案的建立。4)资源共享,可及时与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社区居民减小医疗费用。5)效绩考核准确,可通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管理手段和效果进行社区护理效绩考核,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3.5 农村社区护理中心模式的建立以乡村医生为主体,以初级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以镇村一体化为原则,以地方经济为后盾开展农村社区护理服务,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的推行,完善了三级医疗保健网,为农民不同层次的治疗护理需求带来便利。在农村设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顺应了我国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需求,为全科社区护理人才增加了培养空间与就业机会。
  3.6 以城镇发展为导向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为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奠定扎实基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监管等方面总结经验,并适时推广,逐步扩大覆盖面,加快农村社区护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为农村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总之,我国社区护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迎接面临的城市化和老龄化,将先进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与我国社区护理现实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发展的社区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
  [2]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9.
  [3] 梁文丽.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区护理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
  [4] 胡莉萍.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家庭护士,2008,6.
  [5] 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
  [6] 卢少萍,谢银均.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
  [7] 周昌菊,李乐之.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浅析 护理 模式 我国
上一篇: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 [睾丸扭转临床分析(附15例报告)]
下一篇:[血细胞分析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