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_【精品】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来源:选调生 发布时间:2020-03-30 点击:

  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单元进度安排:

 《燕

 子》-----------------------------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

 花》-----------------------------2课时

 《珍 珠 泉》-----------------------------2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五线谱、歌曲《小燕子》、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6、燕子。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归纳总结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还有一个(   )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3、交流填空。

  二、细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感知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

   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

   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4)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读好最后一句话。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2)指名读,评议。

  (3)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5、指导背诵。

  (1)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2)学生试背

  (3)齐背

 (二)感知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理解:小圆晕;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相机理解“偶尔” 并用“偶尔”造句。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三)感知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燕子

  春天

     一身羽毛     细雨

     一对翅膀凑    微风

     一个尾巴     柔柳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教学后记: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

 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

 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 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

 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

 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

 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荷花?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4、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5、读1-3段

 (二)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看图仿写: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珍珠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一、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

 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

 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 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爱护环境

 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主题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单元进度安排:

 《翠鸟》-----------------------3课时

 《燕子专列》-------------------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课时

  《路旁的橡树》-----------------2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5、《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3、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2)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细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齐读。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A、想抓一只饲养;B打消了捉的念头;C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五、布置摘记

 在学习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3、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4、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5、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①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②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③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b.读准多音字。c.去掉拼音读词语。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5、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6、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7、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四、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初读质疑

 1、这是个怎样的小村庄呢?你觉得这个小村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2、那么课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呢?(出示第一段内容)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读好第一段)

  4、就是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是什么样子啊?

 图片展示(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

  5、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啊?(出示最后一段内容)找同学来读一读。小村庄怎么样了?消失了 。

 四、精读理解

 1、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结局竟然是消失了,一无所有了。此时此刻,读过这段文字之后,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到底是什么使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美丽的村庄之所以起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个至关重要的器具起了毁灭性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速浏览课文。(板书:斧头)

  3、那么斧头到底给村民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到了就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

  交流找到的句子

 句子1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都有“谁”?(村里所有的人家,谁家需要谁家就去看,没人管,这里指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2)做动作理解“拎”和“拿”“带”的不同。突出人们没有把砍树当成一回事,非常随意。

  (3)村里人砍下的树木有多少?(一棵一棵,表示表示数目不确定,非常大,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4)村子里的人们用斧头砍下树木的结果是怎么样的?结合“裸”的字面意思理解树木被砍就像给土地脱去衣服。

  句子2

  (1)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一棵棵树木被砍走了, 村民们用这些树木做什么了?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a你说这些树木变成一栋栋房子给人们住,编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让人们使用,还可以用来烧饭取暖,人们的生活不是很好,很幸福吗?

  b一棵棵树木都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柴火,小村庄还会像早先那么美丽吗?会有怎样的变化?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人们砍伐树木,他们虽然拥有了——(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柴火),可是这短暂的幸福带来的却是不可挽回的灾难。

  D、体会小村庄遭遇的灾难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还不错是什么意思?

  (3)大雨会喘气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4)一连下了五天五夜,你来想象下五天五夜的雨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学生听着音乐看着文字教师朗读课文想象雨后情景。

  (5)齐读第四自然段。

  结合板书总结:是啊,小村庄被这咆哮的洪水给卷走了,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没有了湛蓝深远的——,没有了清新甜润的——,房子——,工具——,家具——,一切都没有了。”(小村庄的树木被砍光了,山坡上的土地缺失了树木,就会变得非常松软,所以一遇到大雨,就会抵挡不住暴雨的侵袭)

  五、拓展升华

 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小村庄的人们? 怎么样使这个小村庄重新焕发生机呢?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构建开放的课堂运行体系,教师准备(课件、录音机),让学生体验、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和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及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单元专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贯穿教材始终。

 四篇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每篇课文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亡羊补牢》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寓言两则—南辕北辙》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惊弓之鸟》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另人没想到的。这四篇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

 《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单元专题紧密联系。“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株》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将其与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成语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另外,在基础知识方面本组教材也体现了整合性。如《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编的两组句子中的第一句分别选自课文《南辕北辙》和《想别人没想到的》,因而将此项内容放在教学《南辕北辙》后进行教学,给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和感情色彩提供一个具体的语境。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好段落。

 3、做一次写自己的习作练习。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6、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2、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单元教学课时:12——14课时

 单元进度安排:

 《寓言两则》----------------2课时

 《惊弓之鸟》----------------2课时

 《画杨桃》------------------3课时

 《想别人没想到的》----------2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什么是寓言。

 2、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

 2、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

 3、对两次丢羊,养羊人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么样?

 4、完成表格

 怎么说

  怎么做

  结果怎样

  内心的

  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4、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他说:“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养羊人

  。

 ②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5、对比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我想对养羊人说:“

 ”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

 2、《亡羊补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谈,如环境污染、乱砍滥伐.......

 五、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积累运用

 1、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五、拓展交流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2、齐读课题,看故事《惊弓之鸟》。

 3、题目“惊弓之鸟”的“鸟”指什么?介绍大雁。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听课文范读。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

 2、更羸射下一只大雁的方法有什么特别?划出更羸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 读一读魏王说的话,根据你的理解读出相应的语气。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4、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a学生练读

  b 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

  c指名分角色读

 6、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更羸是怎样进行分析的?用“

  ”画出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悲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5)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想对更羸说些什么呢?

 三、 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请你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2、 学了这个成语,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教学后记:

 11、《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理解,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7n)“晌”(sh3ng):翘舌音。

   “肃”(s)):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9):知道得很清楚。

   哈(h1):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

   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

 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 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第四单元《童年》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主题编排,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和时间赛跑》能让人获得和时间赛跑就会获得成功的启示;《检阅》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尊重、相互关怀的价值观;《争吵》让人认识到知错就改、宽容待人的好品质;略读课文《绝招》让人懂得勤学苦练方能练成绝招的道理。这些课文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写照,能引起孩子们感情的共鸣,对语言文字产生亲切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阅读方法。《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分别是和同学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习作和交流的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忧、哀”等49个字,会写“赛、疼”等41个字,辨析字形,正确读写词语。

 2、会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学习用多种方法积累运用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4、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疑问和体会,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学习用多种方法积累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单元课时安排:12—14课时

 单元进度安排:

 《和时间赛跑》----------------2课时

 《检阅》----------------------2课时

 《争吵》----------------------2课时

 《绝招》----------------------2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13、《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忧、哀”等6个生字。会写“赛、疼”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赛跑、假若”等19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

 3、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课时安排:2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谁来说一说。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关于时间的课文《和时间赛跑》,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 同桌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指名读。

 5、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8、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3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3、写字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对外祖母又怎样呢?(很好)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二——四自然段。

 1、老师引读课文二——四自然段。

 2、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3、你还有什么疑问?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2、你想到了些什么?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3、齐读课文。

 (五)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齐读课文。

 三、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启发。

 2、齐读格言。同桌互相交流看后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4、《检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五、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说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三、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 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嫉 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 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 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1、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3、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各自抄写。

 A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B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b他们为什么争吵?

  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6、《绝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b.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C.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D.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4、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

 5、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同学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你的绝招是什么?

 3、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升华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小结: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简析:

 第五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着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中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一、二年级都有几篇课文是讲爱的内容,到了四年级也有关于爱的专题,可见,编者十分重视人文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本册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教学课时:12——14课时

 17、《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附: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热闹

   ↑↑↑

   兴奋地感受爱思索沉默地回报爱

 教学后记:

 18、《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2、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18、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由《狼牙山五壮士》的简单回顾,引入学习战争时期的另一个感人故事,揭示课题。

    2、读读“阅读提示”,提出学习任务与要求。

    (1)略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献血时是怎样想的?

    (2)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思考他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

    (3)把你想到的与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二、略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略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边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即时求助需要。

   三、品读——揣摩内心活动变化

    (一)交流自读情况与感受

   1、交流一:你知道他献血时是怎么想的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这个环节教师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2、交流二:把你画出的小男孩献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简要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这个环节教师也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有哪些,以及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小男孩内心活动变化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二)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小男孩内心活动的变化

   (1)出示导读题:

   依照下面的例子,根据你所画的表现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语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然后与同学交流。例: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2)集中品读:联系第12自然段体会阮恒“沉默”是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要坚持献血。然后以朗读体味加深感悟: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3)小组讨论:“她是我的朋友”,阮恒这样说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变化与奉献精神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选择一句或一段进行有感情朗读。

   2、有感情朗读第5—14自然段。

   四、回顾——升华文章思想感情

   自由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附: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教学后记: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三、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四、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三、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学生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六、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2、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教学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第二课时

 习作

   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展示台

   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单元小结:

 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简析: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四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着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这种安排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组要求认识的生字19个,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

 3、会利用字典、词典,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5、在阅读中有自己的体会和疑问,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

 2、会利用字典、词典,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12课时

  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字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 差不多 生存 繁殖 估计

   杀菌 治疗 蔬菜 比较 凝成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学习课文(l-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l-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远”的特点:

   a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比较:“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c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d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大”、“热”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a“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列数字)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数字)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四、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太阳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读) 

 2、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可见,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也就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五、学习4-7自然段

 1、默读4-7自然段,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选代表交流汇报。

 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1)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2)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3)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4)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六、总结全文

 《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七、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3、读写词语。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附:板书设计: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大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热

 教学后记: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2、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1、充分利用网络条件,查找有关月球的资料。

   2、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2、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附: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教学后记:

  24、《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上网查询并下载智能机器人的图文资料及课文插图。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观机器人表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1、(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活。

 二、自读自悟

 1、打开课本,认真朗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3、找出文中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文中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五、感悟积累

 1、抄写三句文中加有引号的句子,同桌间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给大家读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有力气就干不动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

 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 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

 单元小结:

 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为精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着“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新闻报道,内容是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心灵深处形成捍卫和平的理念。

 4、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2、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心灵深处形成捍卫和平的理念。

 单元教学课时:12—14课时

 25、《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重、难点:

 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

 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

 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三、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四、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五、拓展阅读

 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上的人民应和睦相处,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附:板书设计:

 25、太阳是大家的

 洒金光给鲜花

 东升 拔小树 和睦相处

 太阳是大家的 陪小朋友戏水 团结友爱

 西落 去别的国家

 教学后记:

 26、《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四、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五、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六、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手举五星红旗

 脖系五星红旗 爱国情意——得到尊敬

 拒换五星红旗

 花拥五星红旗

 教学后记:

  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 你们了解非洲吗?老师找到了几张有关非洲的图片。(课件播放)大家看,这就是非洲。这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到处是绿树繁花,各种热带动植物快乐地生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里有与我们肤色和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人民。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齐读课题)

 二、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一、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二、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2、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3、师: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4、师:作者去非洲旅行前,朋友叮嘱我一定要做两件事,一是看瀑布、二是买一两件木雕。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瀑布?(课件播放)能说说你的感受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5、师:壮观的瀑布、精美的木雕是非洲的两大特色,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木雕的呢?

 6、师:我们就一起来观赏这精美的木雕吧!(课件播放)看到这些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作者也有同感哪!就带着这种对木雕的喜爱之情,朗读3、4自然节。

 7、师:作者正在挑选木雕时,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现在作者的面前,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5-15自然节,边读边画出描写少年语言和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想想:这位黑人少年是怎样的一位少年?

 8、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具体如下:

 五官端正:课文第5自然段中直接描述出少年的外貌特征。

 热情诚恳:课文第6~9自然段写放弃买木雕这部分里,让学生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师:这位少年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不但少年感到遗憾,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为什么“遗憾”?

 a理解“遗憾”(不称心,惋惜)

 b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c请仔细研读课文的1~6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

 d交流原因:

 (1)第一自然段:朋友 “一定要” (叮嘱)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木雕没买到,成了遗憾。为什么要这样叮嘱?学习瀑布的壮观,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2)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3)我爱不释手。

 师: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课文中,少年为什么猜测并证实“我”是中国人后,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三、交流原因:(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

 在理解少年为何听到我是中国人后流露出一脸的“遗憾”时,可针对性地介绍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背景资料:(教师讲述资料)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非洲人民,所以,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因为朋友遗憾所以也跟着遗憾。多么真诚可爱的少年呀!让我们来有感情的再读课文的5-9自然段,读出少年的真诚和可爱。

 友好善良:课文第10-15自然段写赠送木雕这部分,推测“我”的住处和行踪、耐心等候、赠送小象等等。

 师:少年为什么不要钱呢?(中国人是朋友)这里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少年对我们中国朋友的深深情意啊!那你们能不能试着读出这种感情呢?

 健康友善:课文第15自然段写出了少年真诚、友善、健康的笑容。

 四、情感升华:

 1、师: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一个特点,谁发现了?在课文中找找,有哪些好词?用词语填空。(课件播放)

 填空完整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2、师: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

 3、学生自由表达。

 4、师今天,就把你要对这位少年说的话写在日记里,好吗?

 附: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教学后记: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1)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2)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3、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附:板书设计:

 不顾疲劳

 坚持战斗

 细心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超强”——“救灾明星”

 仔细搜寻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2、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二、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习作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三、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3、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四、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3、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五、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六、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二、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四、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

 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在成长记录袋里。

 单元小结:

 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单元教学课时:14课时

 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四、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五、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六、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0、《西门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实物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附: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教学后记:

 31、《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板书题目:31、女娲补天

 2、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回答课后第二题。

 2、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附: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女娲为什么补天?

    女娲怎么补天?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教学后记:

  32、《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习作

 一、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二、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三、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四、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五、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六、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我的发现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二、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四、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单元小结:

推荐访问:下册 人教版 教案
上一篇:2020年春开学致辞_2020年春季开学典礼发言稿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计算机抽考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必考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