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图片带字_知足常乐与心态平和是幸福感受的源泉

来源:公务员考试 发布时间:2019-08-20 点击:

  “幸福在哪里呀,幸福在哪里……”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反映了我国民众对幸福由来已久的渴望。幸福的祝语已成为近年短信拜年和相互问候的热词之一。国内外各项幸福感受或幸福指数的社会调查也常见诸报端。据我国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44.7%的人感受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为11.1%。
  幸福感受即幸福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或时期也会赋予不同的内涵。概括来讲,幸福感是人们的一种积极的正面的主观情感体验,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心理感受。报载,2010年《新闻周刊》历时数月调查,推出了全球100个国家的“幸福排行榜”,榜单对各国在教育、健康、生活质量、经济竞争力和政治环境五个方面的综合幸福感进行打分排名,结果芬兰位居榜首,瑞士、瑞典分列二、三名。
  幸福快乐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向上的,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影响,从而会增强肌体抵抗力,有利于健康。当人们遇到挫折或不良事件对自身造成冲击时,幸福感受会降低,代之而来的是焦虑、忧愁、愤怒等不良心理体验,长久下去,不仅对心理健康不利,还会酿成多种其他疾病。不断追求幸福感受,正确认知和对待幸福感受,长久保持幸福感受,对于提高心理承受力,永葆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幸福感受之追求无论是古代人、近代人还是现代人,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止过。美满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更是如此。获得幸福的因素很多,包括家庭收入、工作职业、健康状况、生活环境、政治气氛等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为此,国家、政府和我们个人都在为之奋斗,没有追求是不现实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五种自下而上的“需求理论”,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若想获得幸福,就须在拥有较低的需求之后,继续往上寻觅更高的需求。如果追求的目标过高,超过你的客观实际也会落空,不仅会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冲击。
  幸福感受之认知不同的人由于自身各方面条件的差别,对幸福的认知和理解也各有不同。调查显示,收入对居民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明显,低收入家庭的幸福感明显降低。但是,最高收入群体的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比重明显高于中上等收入群体。说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对幸福感受的作用变小,甚至会出现负影响。如文化程度不高的水果摊主,夫妇两人为其生意的兴隆很是兴奋和快乐,幸福感受溢于言表;而每月高于小水果摊主几十倍收人的大学文化的某公司经理,不愁吃穿,却为家庭婚姻的不睦终日争吵,烦恼不已,何谈快乐!哪个家庭更幸福,显而易见。
  调查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幸福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如大部分老年人经过生活历练,对事物的认知更客观,更能以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其幸福感受程度高于中青年。中年人虽事业上的发展和其成就感,催人奋进,但在享受更多快乐的同时,还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其幸福感受低于老年人。青年人由于就业难或刚刚步人工作,收入也较低,其对物质生活的期望(如购房、购车等)和实际收入的差距,使其获得幸福感受的比例更低。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对幸福感的认知,但最关键的是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评价和认知,能够客观评价和正确认知,可以化解不良因素对幸福感受的消极影响。
  幸福感受之辩证某报载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有着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他却整日闷闷不乐,惆怅不已。因其与周围同龄人相比,他觉得自己混得很窘迫,无车元别墅,没能飞黄腾达。焦虑不已的年轻人,有一天做梦,梦见了一个高人。他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获得快乐?”高人说:“去吧,明天再来。”年轻人回到家,眼前出现的一切,让他如坠深渊。可爱的儿子生了病,妻子被车撞成植物人,他还莫名其妙地被公司裁了员。年轻人一下子愁白了头,又去找那个高人。高人反问年轻人:“怎么才能使你快乐?”年轻人答:“只要我的儿子能健健康康,妻子能恢复意识,我能找到可以糊口的事做,我就是太大的幸福了。”正说着,年轻人醒了。这时他彻底顿悟,原来他苦苦寻觅的快乐与幸福,一直就在身边啊!
  有一位朋友,她是个不容易满足的女子,她认为她的生活一团糟:工作不顺,升迁无望。在城里打拼了十年,所有积蓄加起来,还不够一套商品房的首付。男朋友谈了几个,却一个不如一个。后来,一场意外车祸,她死里逃生,却落下半身瘫痪。她被乡下的父母接回老家。这时她心里就只有一个期盼,就是能够重新站起来。经过多方治疗,两年以后她突然能够扶墙而立了,她兴奋不已,激动的流下热泪,对人一遍又一遍地述说她的幸福:“你看,我都能站立了。”只有等失去我们才知道,在那貌似平淡的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里,我们曾拥有太多的幸福。
  不同的时空、地点,对获得幸福感受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此时没有任何幸福的感受,彼时又可能感到是最幸福的,这就是幸福感受的辨证法。
  幸福感受之保持一个人的幸福感受,不同时期感受的内容不同,感受的层次可以逐渐提高,也可以由于具体情况的变化而降低。例如,本来已达到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由于自身疾病可能仅达到最低生理需求即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然而,要维持幸福的感受,“知足常乐、心态平和”是关键。也就是说,只有做到知足常乐和心态平和才能不断获得幸福的感受,成为幸福感受的源泉。
  在媒体上看到过一篇“换算幸福”的文章,说的是美国石油大亨吉丹特,他生前性情开朗、心胸豁达,对幸福有着独特理解和感知,他95岁时被评为世界健康老人,直到102岁才溘然谢世。他的墓碑碑铭只有8个字,“换算幸福,人生长足”。在熟悉他的人的印象中,似乎永远看不到他愁眉苦脸。加勒比海海啸,给公司的油井造成一亿多美元的损失,他依然谈笑风生,他说:“纵然损失了一亿美元,我比常人还富有千百倍,我就有多于他们千百倍的幸福。”一次,他在视察采油工地时,井架突然断落,铁管砸伤他的手臂,归来后他却挎着伤臂摆酒请客,朋友不解,他说:“我是为感到幸福而庆祝,因为砸中的是胳膊而不是脑袋。”还有一次,同行竞争者指使歹徒纵火烧毁了他的住宅,损失惨重,他却认为值得庆幸,他说:“只是烧毁了我的财产,而没有伤害我和家人的性命,用这样的思维换算,我依然感觉很幸福。”
  当遇到挫折或不幸时,你是如何看待,往上看你会觉得很糟糕,往下瞧,你会觉得还很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会增加你的幸 福感受。欲望过高会永不满足,知足常乐会心地坦然,接收现状。当然,这不是说不去奋斗、与世无争,要根据自身的客观实际去看待事物,才不致于为此失去幸福的感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詹姆斯博士调查“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的万人问卷,分为非常幸福、幸福、一般、不幸福和很不幸福五项选择,最后回收5200张问卷,仅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其中50人是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另71人中有的是家庭主妇、卖菜的农民或是公司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他们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和交流发现,他们安贫乐道、平淡自守,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詹姆斯得出结论: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减少欲望,修炼内心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幸福。10多年以后,詹姆斯的学生爱德华继续进行研究。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2人去世外,收回69份调查表。10多年来这些人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由于疾病或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有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这些人是心态平和、知足常乐者。而那50名成功者,只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选择了“非常幸福”;25人生活安定,却只选择了“一般”;另16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不幸福”。爱德华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淡泊宁静,继而产生的愉悦,才是幸福真正的源泉。
  美国科研人员回顾160多项研究后发现,心情快乐者比不快乐者身体更健康,心理更和谐、寿命更长久。源源不断地主观幸福感受,能减少与压力有关的激素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人讲“把心放大些”,这个心不是指人体生理的心,而是心理的“心”。所谓心大,是指一般人想不开的事他能想得开,一般人不容的事他能容得下,一般人烦恼的事他能不烦恼,一般人担心的事他能不担心。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可以减少焦虑、烦恼,增加幸福的感受。要想获得幸福,就得自己主动去寻找幸福真正的源泉――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推荐访问:知足常乐 源泉 平和 心态
上一篇:中医的辨证分型有哪些_辨证巧选“救心”药
下一篇:不要被抑郁症吓倒_被打了后抑郁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