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后上岗须慎重_立身且须慎重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19-09-11 点击:

  提起酒后驾车的危害,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药”后驾车可能导致的危险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还被领导、同事“赞誉”为某某带病坚持工作,其实这里边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服用某些药物后开车上路的危险性一点都不亚于酒后开车,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某化工企业刘师傅开车为一生产企业送有毒化学药剂。当他开车出发一小时后,车子突然失控撞上了停在路边的一辆卡车。造成两辆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幸而没有发生有毒化学药剂泄漏事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回想起这趟危险的经历,刘师傅很是自责。原来因为前段时间天气变化很大,他一直受到感冒的纠缠。当天上午出门前,也没多想就吃了颗感冒药,没想到上路后一个小时左右,药劲就上来了,他边开车边打瞌睡,等惊醒过来,已经来不及刹车了,一头撞向了停在路边的车辆。
  据专家统计,有多起车辆事故的肇事者经酒精检测发现并无饮情况,但经尿检却呈阳性,最后查实这些司机有的服用过抗感冒药、镇静药剂,有的长期服用降压、降糖药。类似的“药”后驾车事故在全国正呈上升趋势,甚至高过酒后驾车的事发率。药后驾车的潜在隐患正在不容忽视地向我们逼来。
  实际上,大家体会很深的是,当你患感冒时用完“三九感冒灵”半小时以上,人就很犯困。甚至有点睁不开眼,注意力很难集中,行动也会迟缓,不仅会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而且极易造成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在这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下,如果再从事驾车或从事操作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严重的违章行为。
  因此。驾驶员或关键岗位职工不要随意服药,即使到医院拿药也须明确告知医生自己的职业,让医生酌情下药,尽量避免服用影响岗位操作的药物;在患病服药期间暂时不要驾车或上岗,要如实向企业管理者汇报病情,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安排。
  据专家介绍,几十种药物驾车人应慎用。根据药物学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知有十类、数十种药物是驾驶员要慎用的,包括催眠、止痛解痉、抗过敏、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类,还有个别驱虫药和抗生素类。其中有的是人们常用的,有些还是非处方药。
  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药物,服用后能使人安睡,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因其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降血压药:可能会引起心悸、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头痛、眩晕和嗜睡等。
  抗生素: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抗心绞痛药:服用硝酸甘油等药品的不良反应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
  解痉止痛药:阿托品类生物碱等,常见副作用为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躁、幻觉、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
  驱虫药:若口服同时进食大量油腻食品,可使药物大量吸收,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如眩晕、头痛、精神紊乱;过量易诱发黄视等色觉变化,使司机辨认不清红灯。
  抗心律失常药: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低血压昏厥。
  以上这些药物如长期或大量服用后,都会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如果需要吃药就说明已经病了,作为病人,本身就不适合开车了,更不应该吃药撑着继续开车。如果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带病开车是非常危险的,不能因为警察无法监控,就忽视安全。
  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眼神经、耳神经可能产生毒副作用,驾驶员在药店买药时,应向药师咨询使用注意事项;在医院开药时,告诉医生自己需要驾车,请医生开处方时尽量避开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认真阅读说明书,熟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后再服药;服药期间不要开车。
  对确因工作需要带小病上岗如感冒、咳嗽之类或患轻度职业病的职工,需要用药上岗时,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杜绝使用“嗜睡”药物,慎用对人体、精力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如果病情较重需用药对生产安全存在隐患时,就必须坚决从岗位上退下来,安心休假治病,待身体康复后再上岗,这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者和患病职工决不可等闲视之。
  
  (编辑/范朝文)

推荐访问:上岗 慎重
上一篇:当好安全员要从五个方面努力 怎样当好一个合格的安全员
下一篇:[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对策] 交通安全标志图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