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与临床分析】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65例心源性急性胸痛患者于胸痛发作后(1~3)h、(4~6)h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Mb、CK-MB质量和cTnI含量。结果 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MI发作不同时间敏感性及特异性各不相同。结论 对胸痛患者进行心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心肌损伤; 生化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塞
  [中图分类号] R54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70-01
  
  急性心梗(AMI)是常见的临床危重急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对AMI及早诊断并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而以往常用的酶学心肌标志物往往存在着特异性低等诸多缺陷,目前已逐渐被Mb(肌红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和cTnI(心肌肌钙蛋白I)所替代[1]。本研究通过对上述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对急性胸痛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4~75)岁,平均54.8岁;AMI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急性心肌炎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非心源性胸痛11例。
  1.2 研究方法
  于心源性急性胸痛患者胸痛发作后(1~3)h及(4~6)h各抽取一次2ml静脉血,使用肝素抗凝,半小时内按照说明说严格操作进行检查。检查仪器选用免疫荧光定量心衰/心梗快速检测仪(美国博适公司),试剂选用心梗三合一荧光免疫干片(美国博适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b阳性诊断标准为>107ng/ml。AMI组急性胸痛发作后(1~3)h测Mb阳性33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8%、77.5%;(4~6)h测Mb阳性36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77.4%。急性心肌炎组急性胸痛发作后(1~3)h测Mb阳性11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8%、11.8%;(4~6)h测Mb阳性6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7.5%、12.9%。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胸痛发作后(1~3)h测Mb阳性4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4%、10.2%;(4~6)h测Mb阳性4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4%、9.3%。
  AMI组(1~6)h内敏感性均较高,而另两组则相对较低,差异不明显(P>0.05)。
  2.2 CK-MB阳性标准为>4.3 ng/ml。AMI组急性胸痛发作后(1~3)h测CK-MB阳性2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56.4%;(4~6)h测CK-MB阳性38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76.8%。急性心肌炎组急性胸痛发作后(1~3)h测CK-MB阳性1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20.3%;(4~6)h测CK-MB阳性7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3.8%、13.2%。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胸痛发作后(1~3)h测CK-MB阳性1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0.2%;(4~6)h测CK-MB阳性5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5.5%、9.9%。
  在AMI患者中(1~3)h内CK-MB的敏感性并不高,(4~6)h敏感性升高,达100%。与其他两组相比,虽有差距,但并不明显(P>0.05)。
  2.3cTnI阳性标准为>0.19ng/ml。三组患者急性胸痛发作后(1~3)h测cTnI阳性0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0。(4~6)h 后测cTnI,AMI组阳性37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95.6%;急性心肌炎组阳性1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2.7%。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阳性1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4%。
  cTnI在三种胸痛发作(1~3)h内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零,AMI胸痛发作(4~6)h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升高,分别达到97.4%和95.6%,与另外两组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WHO提出AMI的诊断标准:持久而剧烈的胸痛史;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异常。但我们发现依此标准临床约有25%的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不能确诊,而在最后确诊为AMI的患者中,有大约50%心电图缺乏特异性的改变[2]。因此,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对AMI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血液中Mb主要来自心肌及骨骼肌细胞,由于其浓度高且分子小,当细胞受到损伤时敏感性在早期就可以较高。因此Mb阴性对排除AMI诊断有帮助。另外由于Mb在血液中清除较快,24h即可恢复正常浓度,因此其测定对AMI病程中的再梗塞或梗塞再扩展十分有助。
  CK-MB同样来源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曾被认为是AMI诊断的金指标[3]。但其释放入血时间较晚,在AMI发作(4~6)h才能达到很高的敏感性,此时对AMI的诊断还是有帮助的。
  cTnI只存在于心肌细胞,不受骨骼肌影响,因此是AMI诊断最可靠的标志物,但是其升高较晚,在AMI发作(1~3)h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零。
  总之,由于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把细胞的富集以及各自半衰期不同,而表现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胸痛发作(1~3)hMb的检测优于其他两项,而CK-MB又略优于cTnI;在(4~6)h三种标志物敏感性均较高,但cTnI特异性优于其他两项,而Mb又略优于CK-MB。因此,对胸痛患者进行心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柏申.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关于冠心病时心肌标志物的应用建议[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5―7.
  [2] 诸骏仁.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4.
  [3] 崔杰峰,潘柏中.急性心肌梗死血清酶标志物沿革[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5,15(1):48―52.

推荐访问:心肌 损伤 临床 检验
上一篇:【心理护理体会浅谈】浅谈传染科病人的心理及护理
下一篇: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最多的病原体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预防对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