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死,二不想死等]有胆量不怕死偏门发财

来源:护士资格 发布时间:2019-05-15 点击:

  1998年5月,我被确诊为食管中段鳞癌,癌瘤长10.5厘米,当即住进河南省肿瘤医院。入院查体时又发现我腹腔内左肾旁、胰腺旁、腹主动脉旁到处都已经是淋巴结转移癌了,已经丧失手术机会,连医生也都认为我是“水多面少――和(活)的稀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把全家人都震懵了,妻子和孩子们背着我个个哭得两眼红肿,全家笼罩在一片凄凉绝望的气氛中。
  在生命边缘的日子里,面对死神的纠缠,我的头脑是清醒的。我首先想到的是:精神不能垮,精神一垮,就彻底完蛋。为了排除不健康情绪对我的干扰,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一是专门召开一个家庭会,我像一位战场指挥员对部队进行战斗动员那样,向全家人大谈“癌症不可怕,人能战胜它”的道理。老伴和孩子们见我谈笑风生、轻松自如的样子,笼罩在全家的哭丧气氛顿时被我一扫而光。二是唱歌哼戏,活跃气氛。我专门从家里带到病房一本歌曲选,一本豫剧唱段选,一本历代诗歌选,每天治疗之余,我便到病房外小花园里或引吭高歌,或唱一段河南梆子,或朗诵一首历代诗词名篇。尽管声韵并不优美,但我全情投入,常使我神游天外,物我两忘,心旷神怡。三是说笑话,写笑话,笑口常开。我经常把一些笑话讲给病友们听,逗得病友们哈哈大笑。我还每天坚持写笑话,把自己几十年经历的一些可笑的事写成故事,自我欣赏。医生看了我写的一些笑话后感慨地说:“乐以忘忧,竟不知死神将至。对老徐这样的人,看来死神也拿他没办法。”
  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相反我非常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总结的秘诀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配合医生,综合治疗。由于我已失去手术机会,医生为我进行了根治性放疗和两个半疗程的化疗。同时我还坚持服了近3年时间的中药。“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要想癌症不复发,就得请中医对我的元气大伤的身体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消除癌症生长的微环境,让身体慢慢增强抵抗力,最终战而胜之。
  二是戒除不良嗜好,改邪归正。听专家讲75%的癌症患者是因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若想远离癌症,最有效的途径是彻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是个有着30多年烟酒史的烟鬼兼酒鬼。从确诊为食管癌的那天起,我就彻底改邪归正,从此再没抽过一支烟,再没有喝过一滴酒。
  三是重建生活规律,脱胎换骨。几十年来,我养成了一个坏毛病,生活没规律。入夜不睡,挑灯夜读或工作到深夜,弄得精疲力竭,第二天早晨起不来床,经常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上班了。自从得了癌症后,我是坚决改弦易辙,重建生活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生活有序,锻炼有恒。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规律化的生活节奏,使生物钟适应自己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对体内环境的调节和稳定,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便进入了我患癌症后的第十个年头,我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早已经全部都消失得一干二净。如今我的身体比同龄人的身体还结实,患癌10年来,我连个感冒都没再得过。这里,我想对新的癌友们讲:“不怕死不想死的,跟我来!”
  摘自《家庭健康》
  
  103岁老人养生“五字经”
  
  住在北京天坛社区的居民大都知道天坛地区有“两宝”:一是天坛,为“物宝”;二是103岁老人傅漪泉,人称“人宝”。天坛街道民政小组联合社区一起对傅老进行了长期观察,总结了老人近百岁前后的人生“五字经”。
  一是遛。老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要出门遛弯儿。虽离天坛公园只隔一路一墙,但也不去天坛,主要是走街串巷。尤其是三九寒冬里,老人必着冬装,在上下午各遛一趟。
  二是笑。老人对来访者或街坊熟人总是笑容可掬,笑脸相迎。
  走在街上或坐在自家门口见过谁几面后,再看到都会主动举手打招呼,从不以高龄自居,摆谱“端架子”。
  三是劳。老人不但生活能自理,还常揉洗盆中衣物并起身晾晒。
  四是学。用老人的话说,晚年的最大爱好就是读报和看电视,像《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都爱读,电视节目《新闻联播》每天必看。老人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对本市新闻更加关注。老人看报不用戴花镜,坐姿标准,就连报纸的正文小字都看得清。
  五是说。老人不论是对家里人还是对邻居,都主动和人打招呼,如果遛弯儿见到熟人,更要说上两句吉利话。
  摘自《北京日报》
  
  李双江玩出境界来
  
  李双江,河北沧州人,1939年出生于哈尔滨,少将军衔。曾先后在新疆军区文工团、总政歌舞团工作。
  人们对李双江最熟悉的,当然是他的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战士的第二故乡》《船工号子》《北京颂歌》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李双江与体育的缘分却鲜为人知。
  李双江一身戎装,身材高大,腰板挺直,两眼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性格幽默,为人和气,显得格外年轻。一提起体育,他兴奋地说:“我的老家是被人称为‘武术之乡’的河北沧州,那里武林豪杰个个都是都令人翘大拇指的人物:神力千斤王子平、八仙剑王佟忠义、双刀镖侠李风岗、六合拳王李冠铭……都是武林中的佼佼者。”
  1939年,李双江出生在哈尔滨。那是我国的冰雪之乡。那时的哈尔滨还不发达,但在李双江的心里,哈尔滨是个如梦般美丽的乐园。“哈尔滨的冬天是冰的世界,是雪的世界,每年冬天我都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而我玩得最多的是滑冰,滑起来的感觉实在是太妙了,常常误了上学,忘了回家。哈尔滨的夏天凉爽,一条美丽的松花江把游泳爱好者聚到一起,我可以从夏天一直游到秋天。到了冬天,又开始了滑冰。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那美丽的松花江。
  李双江说:“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滑冰,一是要有悟性,二是要不怕摔,这样的人才学得快,才会敢于在冰上做动作。上中学的时候,练过跳高,练了一段时间水平提高得很快,一下子就能跳到1.74米。学校老师都说我爆发力好。当时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很好的体育‘苗子’,其次才是一个文艺骨干。以后,我参了军,军人是四海为家的,但没有了冰,自然也就滑不成,于是打篮球、长跑又成了我生活中新的快乐。”
  说到唱歌,他认为歌唱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唱起歌来从嗓子到身体各个部位都在劝,常常大汗淋漓,运动量还很大,对身体、对思维、对情绪都是锻炼。他平常十分注意锻炼,并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李双江说:“《我的朋友》、《再见吧!妈妈》的词作者陈克正英年早逝,我失去了一位老大哥,一位好老师。在痛惜之余,我体会到,每个人应当早一点锻炼,最好是从青少年时,就养成一个爱好运动的好习惯,那样会受益终身。千万别等年龄大了、老了、有病了,再想到锻炼身体,那时跑也跑不动了,就太晚了。”
  李双江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我体会特别深。跑步是运动,游泳是运动,唱歌是运动,为学生上课也是运动,思维的本质也是运动,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思维才能敏捷,这是运动所至。你看我现在还在这个基层‘小领导’的岗位上,就是因为我还年轻,这是对我从小热爱运动,坚持锻炼,保持一颗平常心的最好回报。”
  李双江幸福地说:“我有一个可爱的8岁的小儿子特像我,爱游泳,每天都游。那小小身材就像游泳运动员。受孩子的‘引诱’,只要有时间,我还要下下水,只不过现在是去游泳馆,而不是在松花江里了。尽管如此,依然能唤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摘自《科学养生》
  
  齐白石寿而健的秘诀  迟雨岩
  
  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生于1857年,享年九十四岁。他不仅长寿,而且晚年一直很健康。
  齐白石吃菜清淡。据齐白石的长孙齐佛来回忆,有一次吃饭时,齐白石笑着对他说: “我喜欢吃淡菜,你妈妈做的菜,我总感觉成了。有一天,你祖母亲自为我煮芋头,故意一点盐也不放。饭后,你祖母问我,今天的菜不成吧?我说,这才是正盐味。你祖母笑着说,其实一点盐也没有加。”
  齐白石出身于穷苦人家,幼年常以芋头、白菜充饥。晚年虽然得到人民政府的照顾,但在生活上仍然清淡简朴,很少去应酬赴宴。如无来宾,他常常是吃虾皮熬白幕,睡的是木板床。
  画画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对老年人健脑健体十分有益。齐白石朝夕作画,从不间断。白天作画,他称为“白石日课”;白天耽误了,晚上补上,谓之“白石夜课”。齐白石弟子李可染回忆:齐老八十多岁时,每天早起至少要画七八张画。九十多岁高龄时,每天还要创作四五幅作品。
  齐白石一生坚持锻炼身体,一直喜欢户外活劝。每天清晨,齐白石总喜欢端坐在一起张团椅上,双目微闭,心无旁鸳。他是在作静动――养功的练身法。除了早晨练功之外,齐白石每天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作画,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室外活动,种种花草。这种动静结合的养生锻炼,是齐白石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摘自《大众健康》

推荐访问:怕死 不想
上一篇: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新万法有助改进脑梗塞治疗】
下一篇:你在哪里晒太阳|你在哪里英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