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

来源:护士资格 发布时间:2019-05-01 点击:

  [摘要] 目的 对比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68例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两组从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和类型、术式选择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传统护理组平均取出/拆除固定时间为(13.13±3.71)m,患者满意度为88.36%;护理干预组平均取出/拆除固定时间为(11.58±3.24)m,患者满意度为95.17%。结论 护理干预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医患关系。
  [关键词] 四肢多处骨折;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随着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私家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的创伤所造成的死亡、重伤或残疾人数逐年上升,其中不乏四肢多处骨折的患者。四肢多处骨折预后程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如何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能力,成为四肢多处骨折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总结近两年四肢多处骨折的护理心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68例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3-81岁,平均年龄(38.26±12.17)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7例,占54.42%;高处坠落24例,占35.29%;砸伤4例,占5.88%;打架斗殴3例,占4.41%;入院时骨折类型及比例见表1。将6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护理组,一组为护理干预组,两组从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和类型、术式选择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表1患者入院时骨折类型及比例(例;%)
  1.2 治疗方法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伤势等因素为患者实施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术,内固定物以加压钢板、髓内钉以及锁定钢板为主,术后行石膏外固定。如患者休克或昏迷状态的危重病人,先通过输血、快速给液等方式恢复和维持患者有效循环血量,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然后再给予手术。
  1.3 护理方法
  1.3.1 传统护理组[1]
  1.3.1.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尿量、吸氧等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措施。做好术前备血、备皮等基本工作。若患者合并脏器出血,应迅速为患者建立起2条以上静脉通路,并及早为患者输血。
  1.3.1.2 术后护理 由于术中患者创口多、暴露时间长、出血量大,术后护理人员应连续监测患者的意识及各项生命体征,按医嘱进行补液和输血,直到患者状况基本稳定。秋冬季节注意为患者保暖,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在受压迫处放置气圈并每天为患者按摩两次。叮嘱家属患者术后6小时内禁食,6小时后可以进流质食物,食物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不胀气、无刺激为原则。
  1.3.1.3 骨牵引护理 骨牵引,即通过牵拉关节或骨骼使有错位的骨折或脱位的关节复位,减少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防止肌肉挛缩。在牵引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钉道。每日用含有效碘0.2%的安尔碘为患者擦拭2次,注意擦拭的方式为由针眼向外环形推进,擦拭范围大于5厘米,并用灭菌的纱布包裹钉道,防止感染。
  1.3.1.4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骨折部位、伤势严重程度、年龄等情况为患者定制分期康复锻炼计划,每天4次,每次约30分钟。上肢功能锻炼主要从恢复手功能及关节功能着手,下肢以恢复行走功能为主,协助患者加强关节活动,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并配合适当的器具进行全身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1.3.2 护理干预组 在传统护理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于术前神智清醒的患者应注意语气轻柔,抢救迅速而有条不紊。术后坚持每天随访两次,记录患者的生理指标,并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攀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多对其进行鼓励,并帮患者记录其康复情况,以提升其信心。患者出院前给予康复和饮食指导,并定期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项统计数据P

推荐访问:骨折 多处 临床 护理
上一篇:【1例鹿瓜多肽致速发过敏反应的思考】静滴地塞米松引起过敏反应1例
下一篇:【手足口危重型呼吸机护理】重型手足口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