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需要更多“心理疏导”】 社会服务业包括哪些

来源: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19-05-17 点击:

  日前,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特别提出要加强对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纠葛和冲突。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的疏导,心理问题就很容易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有些人会选择伤害他人、侵害弱势人群的方式,埋下公共危机的种子。
  个人需要学会科学调节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社会和国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应该看到,目前我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了解还很不够,认识程度还停留在医院的心理门诊以及一些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此外,我国现阶段的心理干预所重点关注的,多是有自杀倾向、受过灾害的患病人群,较少关注表面健康而实际上存在心理不适应的人群。
  前不久,江苏警方就靠心理疏导成功遏制了一起校园恶性事件。被同学调侃、群殴的程某准备磨刀复仇,民警得知后配合社会力量,通过谈心、交朋友、让打人者向程某道歉等方式,最终将其从危机情绪中解救出来。
  对于心理疏导,国际通行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由专业人员到社区、农村、家庭,对心理、精神上有隐患的人群进行排查并分级管理,进行个性心理干预,从而化解各种潜在的社会危机。除了发挥政府的作用,心理健康的维护还有几个重要关口: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单位、社区等社会组织的教育。只要社会各个方面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就会大大降低精神疾病和公共治安事件暴发的风险。
  心理健康是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专业机构与社区、学校、家庭、个人等各方一起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服务模式,迫在眉睫。而加快此方面的立法,推动精神卫生法尽快出台,确保精神健康维护的相关投入,也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摘自《人民日报》)

推荐访问:疏导 社会和谐 心理 更多
上一篇:[牛奶品种繁多,当心“挑花了眼”] 挑花线
下一篇:游戏中的幸福生活_生活中的10种“性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