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社区综合防治体会_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社区防治

来源:经济师 发布时间:2019-04-16 点击:

  [摘要] 目的 分析以社区模式管理和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以此探讨对基层成人支气管哮喘进行群体防治的途径,提高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缓解率。方法 按照2006年新版GINA推荐的规范化管理方案对30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管理,门诊随访患者6个月,随访中评估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哮喘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取得并维持长期控制的有效方法,使广大哮喘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持久、规范的医疗服务,值得推广。
  [关键词] 哮喘;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社区
  [中图分类号] 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平均患病率为0.5%~1.0%,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支气管哮喘可累及不同年龄组的人群,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给患者家庭和全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规范化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新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提出了以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防治及管理新策略,将哮喘管理的目标定为:达到并维持哮喘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维持肺功能尽量接近正常水平:预防哮喘急性加重;避免药物治疗导致不良反应;预防哮喘死亡[1] 。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加快发展,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已成为市民求医的共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方向,创新思路, 让健康走向社区,进入家庭,符合群众的社会需求。支气管哮喘作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通过加强社区哮喘病管理,预防哮喘初发,力求控制哮喘的发作,改善其症状,降低医疗费用和其他经济损失,因此在我国城镇社区医疗单位加强有效的哮喘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观察哮喘患者经管理后对疗效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诊断标:全部患者均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的诊断标准纳入[2]。
  30例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5. 2岁;平均病史23. 8年;哮喘分度:间歇性发作21例,轻度持续发作5例,中度持续发作4例,无重度持续病例。
  1. 2方法
  1. 2. 1社区全科医师管理的要求有内科临床主治医师资格,熟悉2006年版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我国相应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掌握哮喘临床知识与身心医学知识,社区工作能力强,能与患者较好地建立伙伴关系。
  1. 2. 2建立和完善哮喘患者的个案资料包括该病例既往病史,目前哮喘分级分度,肺功能评估,治疗用药等。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资料,并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补充。
  1. 2. 3对病人进行哮喘教育
  讲解有关哮喘方面的知识,使家庭成员对哮喘建立正确的认识,树立哮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教育内容包括:(1)通过长期规范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哮喘。(2)避免触发、诱发因素方法。(3)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4)哮喘长期治疗方法。(5)药物吸入装置及方法。(6)自我监测:如何测定、记录、解释和应对哮喘日记内容:症状评分、应用药物,哮喘控制测试(ACT)变化。(7)哮喘先兆、哮喘发作征象和相应自我处理方法,如何、何时就医。(8)哮喘防治药物知识。(9)如何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判定控制水平,选择治疗。(10)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教育方式包括:(1)初诊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是医患合作关系起始的个体化教育,首先应提供患者诊断信息,了解患者对哮喘治疗的期望和可实现的程度,并至少进行以上(1)-(6)内容教育,预约复诊时间,提供教育材料。(2)随访教育和评价:是长期管理方法,随访时应讨论患者的疑问、最初治疗。定期评价、纠正吸入技术术和监测技术,评价书面管理计划,理解实施程度,反复提供更新教育材料。(3)集中教育:定期开办哮喘学校、学习班、俱乐部、联谊会进行大课教育和集中答疑。(4)自学教育: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文章、看电视节目、听广播进行。
  1.2.4规范治疗
  按照新版GINA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均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作为基础治疗。医师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并建立随访和长期治疗计划。
  1.2.5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早期确定职业性致敏因素,并防止患者进一步接触。
  1.2.6评估、治疗和监测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估哮喘控制方法,连续监测提供可重复的客观指标,从而调整治疗,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
  2.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坚持社区规范治疗与社区健康教育,其中28例病人在六个月内未再发作,控制率为93.3%。2例病人在2个月出现哮喘的再次急性发作,其中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1例因接触过敏原而诱发。
  3.讨论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30例哮喘患者按GINA规范进行治疗管理,初步探索后认为,哮喘间歇发作及轻、中度持续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属常规医疗工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可以胜任。少数重度持续者或急性发作时的严重状态可依托大医院立即转诊住院救治,危重症状缓解稳定后再回到家里,就近纳入社区医疗进行后续的规范化治疗管理,形成急救防治与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互补,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患病群众,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误工误学,提高治疗控制水平。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控制病情。应为每个初诊哮喘患者制定防治计划。
  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规律的肺功能监测(包括PEF)客观地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避免和控制哮喘激发因素,减少复发,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和长期定期随访保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防治计划。
  哮喘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预防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医患双方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3]。虽然目前有限的医疗资源限制了医患直接交流沟通的广泛开展,但我们尽可能地鼓励病帮助其多方面接触到有关哮喘知识的渠道,比如《哮喘自我管理》简易手册、哮喘联盟网站及医院组织的哮喘知识及健康教育讲座等,使其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哮喘的自我管理,包括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方法,应用哮喘相关问卷自我评估病情,调整相应治疗,帮助患者在哮喘的长期自我管理中正确掌握病情变化,提高患者对哮喘管理的认识,指导其及时就医,减少急性发作,真正达到哮喘长期稳定的控制[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哮喘防控工作中应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为目标,在处理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哮喘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有效地进行哮喘防控对于降低哮喘病死率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5]。
  综上所述,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Gloab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NHLBI/WHO Workshop report.Bethesda:National Heart,Lung and Blood Institue.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200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17-822.
  [3] 母双.何权瀛.支气管哮喘患者系统教育和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呼吸和危重症监护杂志.2005,4(2):87―90.
  [4] 孔灵菲.最新哮喘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55-257.
  [5] 周新,丁凤鸣. 我国城镇社区医疗单位如何进行哮喘防控[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8(8),2007,19-21.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支气管哮喘 体会 社区
上一篇: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研究】
下一篇:[简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 孕妇肝胆汁积淤哪里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