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消化性溃疡药有几类各举一例 [对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来源:高三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88-02   【摘要】比起对成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要困难得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儿童消化道溃疡症状的不典型性。儿童消化性溃疡容易被临床医生和家长忽视,从而造成延误治疗甚至漏诊。本文对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随着胃镜在儿科的逐步应用与普及,检出儿童消化道溃疡的比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但对于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状况及特征并未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现将我院2004~2010年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收作统计样本进行分析并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4~2010年我院儿科收治的3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运用儿童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发现30例患儿均符合该标准。年龄阶段为5~17岁, 其中0~5岁儿童有1例,6~11岁儿童有16例,12~17岁儿童有13例,其中女性患儿有5例,男性患儿有25例,男女之比约5∶1。�
   1.2 临床表现:儿童出现不断发作的腹痛、呕吐、恶心、黑便、头昏、乏力、呃逆、纳差等。病史短者只有半天,长者长达3年。该案例中多见腹痛发病者,16例;由进食导致的腹痛3例(其中1例为饥饿或夜间时痛,2例为进食后痛),黑便引起的15例,恶心伴随呕吐咖啡渣样物)约11例, 头昏、乏力2例, 伴反酸、嗳气5例,纳差1例。�
   1.3 确诊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胃镜检查,参考儿童消化道溃疡胃镜诊断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对食道观察到十二指肠降部进行常规观察,距幽门3cm处取2块胃窦取黏膜,对粘膜进行尿素酶(BUT)检验,检测其中幽门螺杆菌含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其病理组织学方面进行检查。�
   1.4 随访:我院儿科住院部及儿科消化科门诊以对消化性溃疡确诊患儿进行随访,由内镜及消化科医师进行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
   2 结果�
   该组案例中确诊为胃溃疡的6例,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17例。其中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3例,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例,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2例,合并糜烂性胃炎1例, 合并出血性胃炎1例,合并胃黏膜脱垂3例。�
   2.1 幽门螺杆菌检测存在幽门螺杆菌有感染21例,阳性率达到23.3%。�
   2.2 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为了缓解和消除溃疡病得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防止复溃疡发,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治疗方法为:调节饮食习惯,保证按时进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食物以容易消化的为主,心情尽量保持愉快,让思想压力得到缓解。药物治疗为;(1)抑制胃酸治疗;①选取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疗程为2~4周。② 选取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疗程为4~8周, (2)胃黏膜保护剂:多用硫糖铝,疗程为4~8周;此外还有麦滋林、康复新、蒙脱石散辅助治疗。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加用克拉霉素口服2周、阿莫西林口服4周、呋喃唑酮口服2周、甲硝唑口服2周辅助治疗;目前以联合用药为多,在儿科临床以PPI为中心的药物方案较为常用。PPI+运用上述抗生素中的2种即可,持续使用1~2周左右。对症处理;使用凝血酶等止血,补充能量,保持电解质、水平衡,必要时对出血严重者给予输血治疗。经过上述治疗方法后,均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患儿病情。�
   3 讨论�
   目前,儿童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制并不是很清楚,这是由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多数学者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诱发儿童消化道溃疡因素有两种,分别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使用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本组30例病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70%,这一结果与胡伏莲等的研究报告40%~95%相符合,这种符合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消化道溃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次研究资料说明儿童消化道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它的存在极易引起溃疡的发生,引起溃疡面的愈合延迟。经过上述观察,联合克拉霉素及甲硝唑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效果较好,无论是在对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效果方面,还在溃疡的愈合方面表现都比较好。国内学者经过研究,已证明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疗效最好,根治率达80%~90%。在研究的儿童患者案例中,铋剂疗法和质子泵抑制剂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根除率达90%,此外,患儿也有比较好的耐受性。�
   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儿童消化道溃疡,疼痛大部分在脐周,也容易扩散。而且疼痛与进食并不直接相关,儿科医生特别是非消化科专业的医生,经常对该病病的症状认识不清,特别容易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过去漏诊和误诊儿童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①新生儿以及婴儿的消化道溃疡发病比较急,常常因为出血、穿孔才就诊,因此很容易被原发病掩盖,此外,幼儿常出现不断的时间不固定脐周痛,通常不愿意进食,而进食后加重还会病情,所以极易导致误诊;腹痛是年长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因症状并不是很典型,极易被误诊为肠寄生虫病、肠痉挛、胆道痉挛、缺钙、肠道寄生虫病、胆道蛔虫或者饮食不当等;②儿童常常表达不清对腹痛的部位、与进食的关系、时间、性质等症状,进而医生也不能作出准确判断;③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胃镜检查,检查时比较痛苦,因此,家长及患儿大多都不愿意配合检查,大大延误及时诊治疾病。更有甚者,在出现例如出血和穿孔后这类严重的并发症才选择检查和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对于存在腹痛、饮食不正常或者是腹部不适等现象的少儿,除了已明确诊断非溃疡的患者,都应进行医学的胃镜检查。由于近年来对消化内镜技术研究发展,新技术已经明显提高对儿童消化溃疡检出率,也明显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现象。另外,通过胃镜检查还能够了解溃疡的部位、分期、数量,也能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现状进行检测。此项技术对儿童消化道溃疡的诊治不仅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较高,还深受儿科医生的欢迎。�
   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去平衡导致溃疡的发生,胃酸对溃疡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当黏膜保护因子小于攻击因子的时候,极易出现溃疡。研究还表明以胃部单发的儿童溃疡居多,学龄组的发病率偏高,其它阶段的儿童发生幽门梗阻的概率比婴幼儿要少一些。最后,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的16例患儿进行随访后发现,存在越为11.5%再感染的发生率。而在患儿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家庭成员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引起幽门螺杆菌再感染因素差异。这充分说明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很重要,争取要儿童时期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凤霖,徐晓华;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年01期 �
  [2] 王茂贵;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思维程序[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03期 �
  [3] 米弘瑛,段琼安,吴莉;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0年03期 �
  �
  作者单位:212000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推荐访问:临床 儿童 消化性溃疡 分析
上一篇:2017军校录取分数线,为大家报名作参考|军校要求
下一篇: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研究 白内障晶状体植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