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多峰和他在风湿病领域的“五个第一”] 河南风湿病医院娄多峰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19-08-20 点击: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攀上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创造了中国治痹(风湿病)史上的“五个第一”。   1983年,中国治痹史上第一部学术专著《痹症治验》问世,首次将痹症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其成果被收入到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
  1986年,痹苦乃停、痹癃清安两种新药荣获卫生部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此成果是目前中医药在痹病学科领域获得的最高研究成果。
  1992年,《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出笼,填补了我国痹病史上流行病学的空白,荣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1995年,他亲手创办全国惟一一所省级风湿病专科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
  2001年,600多万字的《中国风湿病学》出版发行,浓缩和荟萃了2000多年中国治痹精华,是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全面、最权威的痹病专著之一。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学术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河南风湿病医院名誉院长、今年已76岁高龄的娄多峰。
  他出身名医世家,敏而好学,熟读中医经典,独立行医便锋芒初露,年方十七便成为享誉一方的“名医”。
  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1929年3月10日,娄多峰降生在位于黄河故道原阳县的祝楼村。在娄多峰童年的记忆里,那是一片抹不去的凄凉景象:春天,大风一刮,漫天尘沙;秋季,洪水一来,遍地汪洋。风卷水淹,庄稼绝收,疾病像魔鬼一样折磨着苦难深重的人民。娄多峰的曾祖父是位知书达理的人,一场大病,久治不愈在痛苦的煎熬中断然倾其家产,让正在读书的儿子娄宗海放弃仕途而从医,治病救人。
  娄宗海不负父望,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在治病中积累经验,很快以善治内科、妇科、儿科及温热杂症名噪乡里。1932年-1943年,家乡两度瘟疫肆虐。娄宗海不顾个人安危,治病救人。染者一经诊治,药到病除,未经诊治获其方得效者不可胜数,被人颂为“神医”,其医德医绩被载入县志。
  1941年,娄宗海看中12岁的长孙娄多峰聪明好学,稳重善思,将来对攻克疑难顽病必有建树,令其跟他学医。从那时起,娄多峰白天苦读医书,夜晚老人或向他提问,或解答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白天没病人时,老人见缝插针进行辅导,遇到典型病例总是把小多峰叫过来,手把手教他看舌苔、辨脉象、观气色、问饮食;有时则结合病人病情讲中医理论;祖父每次出诊,则让其随诊乡里。不久,从《四书》、《五经》到厚达尺余的《医宗金鉴》,娄多峰都能倒背如流融会贯通;对祖父诊断病情的望、闻、问、切心领神会,对开方用药把握得越来越准;对“行医济世、救死扶伤是医者天职,淡利禄,精医术,视病人如亲人,不论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行医准则牢记在心。
  1946年的一天,十�里开外的大毛庄有人求医,“新媳妇过门才两个月,月经来了两天就停了,满嘴胡话,不是神就是鬼,请了几个医生都没看好。”病人家属央求娄宗海出诊。那天,娄宗海偶梁 风寒,身体不适,正左右为难时,看到一旁跃跃欲试的娄多峰。娄宗海心想,多峰17岁了,已学医5年,也该一试身手了。便说:“我年纪大了,出诊不便,就由我孙子出诊吧。”病家看看稚气未脱的娄多峰,露出疑惑的神情,但也不好开口推辞。
  娄多峰学着祖父出诊时的样子,兴冲冲地第一次单独出诊了。岂料走近大毛庄,就见有20多人站在村口等待观望,一看来的不是娄宗海,却是个毛头小伙子,不禁个个面面相觑。娄多峰看在眼里,强作沉着,昂首阔步地直奔病家。谁知一进病人房间,那少妇猛扑过来,大声哭叫:“鬼!鬼!”吓得他倒退两步,但他立即镇静下来,仔细检查,询问病情。病家问:“能不能治?”他胸有成竹地说:“这病是热入血室,属于实热症,能治。”随即开出药方,叫病家跟随取药。第二天早晨,病家来人报喜说:“好了,好了,早上醒来还喝了一碗汤。”第三天,娄多峰再去看时,病人已基本痊愈。
  那佝偻的身躯,肿胀、变形的关节,痛苦凄惨的号哭声,至今历历在目。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挑战顽痹的决心。
  1952年夏,娄多峰应邀去为一位病人看病。当他见到病人时,大吃一惊:只见一位年约20来岁的年轻小伙,躺在过道门洞下的板床上,骨瘦如柴,四肢勾弯,手足变形,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当他检查病人那肿胀变形的关节时,病人开始痛苦而凄惨地哭嚎,而守在身边的母亲和年轻的妻子在掩面抽泣……
  这惨烈的一幕刺痛了娄多峰的心,令他终生难忘。从此,他立志要攻克这一顽疾。凡遇痹症病人,均要详细询问病因、症状、病情、疗效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经一年多的探索,娄多峰开始对痹症处方诊治,取得了初步疗效,逐渐赢得了患意的认可。
  1956年夏,几场暴雨过后,房屋倒塌,群众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腹泻、痢疾、发烧等疫情迅速蔓延。娄多峰迅速奔赴灾区,为群众防病治病。由于连续数十天的洪水浸泡,加之疲劳过度,他患了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于是,他自己给自己治病,只一剂汤药,肿疼顿减大半,几剂之后便痊愈。
  此次患病,使娄多峰亲身体验到痹症患者的痛苦,也更增加了他攻关的决心与信心。那时,即在他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凡有痹症病人求诊,他就爬伏在床上诊病、开处方。这年的8月15日,他实现了人生最大的心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机遇之神再次被他抓住。29岁的娄多峰考入平乐正骨学院。从此,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由于他实践经验丰富,又刻苦用功,深得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院长的钟爱,不仅口授手传,还让他参与重症病人的会诊,使他眼界大开。三年后,他以优秀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河南中医学院,从事骨伤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1961年至1976年的15年间,我只看过一场戏,是为孝敬母亲而陪她去的;看过两次电影,是陪朋友去的。”娄多峰说:“要想做一名好医生,必须勤奋、刻苦。”正是在这15年里,娄多峰由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锤炼成一位饱学在胸的学者,他踏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坚实台阶,攀登上一个崭新的高峰,纵观痹病世界,来龙去脉愈来愈清晰,心中像坚冰一样的疑团开始消融。
  娄多峰感触颇深地说:“凡是难题,都是先人未攻之堡垒,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只要知难而上,锲而不舍,就能从中寻出一条出路来。”
  他首次将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第一次强调瘀血的重要性,形成了“娄氏治痹理论”。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正直善良、博学多才的娄多峰也未能幸免于难,他被“莫须有”地戴上了“走白专道路,技术至上”的帽子。但他抱着“当医生就是治病救人,技术不过硬就救不了人”的死理儿,所以很难摘帽过关。当他感受到科研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时,1976年初冬,他毅然决定回老家原阳行医。娄多峰在老家只呆 了半年,1977年就被调到原阳县人民医院任院长。
  1979年5月,娄多峰感觉下肢发胀、大便不畅,跑到郑州一检查,是肛门长了瘤。他刚动了手术,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他一摆手说:“不行,那么多病人在等着我,能躺得住吗?”三厘米深的刀口,鲜血淋漓,他用块纱布一堵,乘车50公里回到县里。当晚,一名叫铁良的18岁小伙子,身高不足150厘米,体重仅27公斤,四肢大关节肿大,腰部僵直,经x线片显示,双侧骶髂关节已被破坏,双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功能受限。娄多峰一看,是强直性脊柱炎,属顽痹后期,经辨证施治,几年后,从外地打工回来的铁良专程赶来,感激救命之恩。此时,站在他面前的是身高1.8米、体重65公斤的棒小伙子。
  在原阳县人民医院期间,娄多峰每天从晚上9点开始整理当天的典型病例,常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0多年的临床实践,娄多峰深感有关痹症的论述均散乱于医藉书海中,尚无一本系统的学术专著。于是,他萌生了撰定治痹学术专著的强烈欲望。但那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白天坐诊,深夜著书,历时数年,完成了学术专著《痹症治验》。
  但娄多峰跋涉的脚步并未停息。1985年,治疗痹症的痹苦乃停、痹病清安新药荣获卫生部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1988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消伤痛搽剂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级新药。1993年,两万字的《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完成;同年,160多万字的《中国痹病大全》出版发行。1994年,《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出版发行。2001年,600多万字的《中国风湿病学》出版发行。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一次又一次被娄多峰抓住,他名副其实地走在了中国治痹的最前列。
  为掌握马钱子的用量,他冒着生命危险,以身试毒。
  1979年春天,河南中医学院为娄多峰平反昭雪,一扫多年笼罩在他心上的阴云。
  1982年秋天,娄多峰回到了阔别8年之久的河南中医学院。
  不吸烟,不喝酒,连扑克、麻将也不打的娄多峰,从50年代初,立志治痹,就与痹病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痹病成了他惟一的嗜好。在原阳县工作时,为了减轻患者服用汤剂的麻烦,他萌发了研制治痹成药的愿望。但由于受环境、科研条件和经费的制约,只能小打小闹,土法上马,所研制的药品难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娄多峰重返中医学院后,由于环境条件、实验设备、人力、物力和财力诸条件的变化,已具备了用现代化制药设备、较大规模开发研制新药的条件。他的想法{a快得到了学院和有关部门的批准,并首批选定了痹苦乃停、痹癃清安两种糖衣片剂研制。
  但在这两种片剂成药中,均含有剧毒中药马钱子。俗话说:“马钱子,马钱子,马前吃了马后死。”那时,娄多峰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不用,因马钱于是主药,必然影响疗效;用,但用量是多少?否则,危害的是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时间不等人,不能再犹豫了!”娄多峰果断决定:以身试毒。第一轮服药后,几次摔倒在地;第二轮服药后,又出现了腿颤、语言不清等症状。这可把老伴刘桂梅吓坏了,连忙把长子娄玉钤叫回家。不久,儿媳刘雅敏、小儿子娄玉洲也来到了娄多峰身边。
  几个孩子恳求说:“爸爸,我们年轻,身体好,还是我们来试用吧!”
  娄多峰不太清晰的声音严肃地说:“为对患者负责,要掌握病人用药的最佳量,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掌握。为了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就是搭上我这条老命也值!”
  在试服药期间,娄多峰随身带着笔记本,上面详细记载着服药的时间、用量、生理反映及症状表现等。他把10天作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从1―10天的首次用量、递增量、最高量及每次服药后自我感觉、生理反映都十分详细地做了记录。他有时降低用量,有时又增加用量,有时增加了又减,有时减下来又增。
  在最后一天,娄多峰竟吞下45片试吃的最高记录,随后出现了舌根发硬、语言不清,站立不稳等症状。他被送进医院急救。当症状刚刚缓解,他那终日冰冷而多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那笑意随着嘴角的轮廓荡漾开来,他边笑边有气无力地说:“找到了,都找到了!”
  历经42天的以身试毒,娄多峰不仅掌握了马钱子的毒副作用、用药规律,而且还准确地找到了首次用药的最佳量、递增量、最高限量和正常维持量。在此后的数年中,他年均使用马钱子两吨多,从未出现过中毒现象。
  1985年5月18日,经国内知名专家对痹苦乃停、痹癃清安进行鉴定,结果为: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4.41%和95.41%,疗效巩固率分别达到94.7%和93.457%,居国内先进水平。1994年8月,痹苦乃停(寒痹停片)被卫生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三类新药。
  回忆起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娄玉钤感慨地说:“爸爸就是这样的人,为了攻克顽痹,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老骥伏枥,壮志不已。66岁的他毅然决定创办全国惟一一所省级风湿病专科医院,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就像潮起潮落,人生难免有起伏。正在娄多峰的痹症研究进入“黄金时期”时,困难却接踵而至:因经费短缺,两种治痹药品难以走向市场,6种治痹新药研制难以开展;因中医学院校医院空间有限,研究成果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处在迷茫中的娄多峰,一次在翻阅报纸时眼前一亮:走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办院之路。
  然而,那是一条多么艰难之路啊!要办医院,就得征地、盖房、购置设备……这一切都需要钱。一天晚上,娄多峰愁得连饭都没吃,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灯也不开,两只手枕在头下,瞪着眼睛发呆。陡然间,他心中泛起一个念头:向被治愈的患者借钱。
  整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娄多峰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发出了50多封求援信。没想到,半个多月后,就陆续收到从泰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的回信20多封。不久,少则几十万元,多贝擞百万元的汇款纷纷沓来。
  1995年5月的一天,初夏的郑州花园口,田野是一望无际的葱茏海洋:麦苗如墨、秧苗翠绿。在彩旗飘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充满喜庆的气氛中,河南风湿病医院正式开业试诊。
  10年风雨沧桑,10年励精图治,10年硕果累累。如今,走进河南风湿病医院,一如走进风景宜人的公园,中西合壁式样的病房大楼、门诊楼和专家楼,既有民族建筑特色,又有西洋建筑风格的典雅。目前,该院已发展成国内规模较大、诊断手段较完善的现代风湿病专科医院。
  10年来,河南风湿病医院将娄多峰的“虚、邪、瘀”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应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采用中医诊疗技术,发挥中医药优势,精密组方、改进剂型。针对不同证型,研制十种制剂,辨证施治,配合以中药浴、外敷、熏蒸、外搽、运动疗法、生物全息疗法等数十种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等多种疑难风湿病等均取得较好疗效,吸引了海内外的众多患者前来就诊。
  60年来,娄多峰诊治痹症患者25万多人次,总结完备病例2,5万多份,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创造了中国治痹史上的“五个第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顽痹不可治愈的现代神话。

推荐访问:他在 风湿病 领域 娄多峰
上一篇:恶性淋巴瘤是癌症吗 [我儿患上非霍杰金淋巴瘤咋办]
下一篇:【人流术后应防宫腔粘连综合征】 人流术后怎么避免宫腔粘连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