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和衔接_“一条龙”过渡衔接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20-03-29 点击:

  实施特色教育提升育人质量

  ——xx省xx市xx学校“一条龙”过渡衔接教育的实践探索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xx省xx市xx学校针对学生在小学向初中、初中向高中过渡中出现的心理、学习行为衔接不连贯等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办学体制的优势,在“十一五”课题规划期间学校确立了“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校本课题,进行了中小学、初高中过渡期衔接教育研究的有益尝试,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具有xx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开展过渡期管理的有效与衔接研究

   为了更好的全面深入地开展对衔接课题的研究,形成学校“一条龙”办学特色,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在管理上打破了小学、初中界限。学校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和《中小学生的有效砰价方式》为载体,探索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的研究,启动了中小学在教法、学法和学生心理的衔接过渡等一系列“十一五”研究课题。中、小学班主任协同作战,建立六年级与七年级教学管理的联合组,积极寻找学生升入七年级后更优化的管理方式。学校实行“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科学规范”的文化管理模式;倡导“以德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原则;在学生管理上,积极探索“自主、自律、自觉”为主的“三自我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整仪表、正言行、端品行”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讲文明、重礼仪、守规范、促养成”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举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的学习动力。积极探索关于“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重点对班主任的工作理念、起始班级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专题研究,积累了班主任过渡衔接教育实践工作的策略和经验。针对过渡期衔接教育中学生出现的“分化”与“滑坡”现象,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开展过渡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

   xx学校根据过渡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处理好在学习、成长、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的观念,加强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过渡期学生的心理指导过程中,坚持面向

 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过渡期学习困难学生和问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效的预防、矫治、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措施和方法,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时,当学生早恋时,当学生情绪波动时,当学生思想出现反复时,当学生心理充满矛盾时,当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时,当学生有畏难情绪时,我们都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xx学校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观看有关教育片及青春期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情操。我们从小学高年段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敢于面对挫折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建立小、初学生的互动交流平台,淡化小、初界限。我们每年对新初一学生开展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心理教师具体讲解在初中的具体学习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经常开展六年七年共同参加的心理剧的演出,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开展“我心目中的中学生活”主题教育,并与初中的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座谈。

   构建小学与初中学生的交流平台,从小学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在各种活动中,增加与初中学生接触的机会,学校定期举行校园才艺展示、运动会、“足、篮、排”比赛等活动,不同年段的学生互相进行学习与才艺展示,增加交流,增进沟通,增强理解,建立友谊。几年来,由于xx学校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衔接非常重视,使学生都能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环境的变化。

   三、开展过渡期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xx学校针对学科教学衔接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与研究的探索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做好“瞻前”与“顾后”工作。小学教师做好“瞻前”工作,在教学中逐步引入初中的一些方式方法,为学生进入中学课堂做好准备。初中教师做好“顾后”的工作,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小学的方式方法,抓好“过渡期”,逐步深入,让学生能够承受,并保持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学校积极探讨在衔接过渡期的教学模式,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小教师深入对方的课堂,了解对方的课堂流程和评价体系,小学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中教师则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l生,使课堂直观生动,让学生能循序

 渐进、顺利地完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过渡。

   我们采用双向听课及课后研讨等方法,在中小学各自组建中小衔接教研组,定期举行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与骨干教师的观摩课,为中学、小学教师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教研组每两周对教师听课的情况进行一次汇总,每月召开一次衔接课题组的教师交流会,探讨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教法与学法上的差别和心得,研讨改进措施。

   四、开展过渡期学法的有效衔接

   中小学生因年龄、学习科目、学习任务和压力等诸多不同,学习的方法也有一定差异。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掌握的学习方法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而中学生由于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更着力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外知识的主动获取和知识快速内化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校尝试从学习动机、习惯和能力等方面进行衔接,对中小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衔接紧密的分段学习方法养成目标。

   首先,实现学习动机的衔接。在小学高年级,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惜时守信的观念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把单纯的、近期的学习动机逐渐转化为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回报社会,服务他人。

   其次,实现学习习惯的衔接。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设定衔接紧密、层次分明的学习习惯养成目标。在一至三年段,教师重视小学生自理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在四至六年段,教师则重视学生独立检查作业、独立思考问题、合理选择学习伙伴、制定初步的学习计划、用多媒体搜索必要信息等能力的培养。在七至九年段,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化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

   第三,实现能力的衔接。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特点,对各学段的学生制定不同标准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一至三年段着力于对学生观察、感知、识记等能力的培养,四至六年段倾向于对学生思维、表达、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七至九年段侧重于对学生思考、创新与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五、开展过渡期德育的有效衔接

   xx学校针对过渡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适应能力的实际,从

 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上,探索过渡期德育衔接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突出德育教育,优化德育载体,创新德育特色,提高德育效能。使德育工作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安全警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 xx学校遵循“德育是实践,贵在活动与体验;德育是自育,贵在反思与自强;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的工作原则,开展有针对性地过渡期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学校有意识地在六年级与七年级学生中开展排球、足球、篮球挑战赛;有意识地在六年级开展“我眼中的初中生活”队会教育活动,让学生适应中学的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在六年级构建“班级自律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主动帮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变盲目、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学校还完善了以“和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整体布局上划分出不同文化区,如道路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花园文化等不同区域,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对这些区域进行布置,道路区按颜色分成中、小学进校区和小学低年级家长等候区,使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责任感;走廊区按楼层设置不同的温馨提示语和名言警句,小学生楼内是简单易懂的慢行礼让、轻声细语等提示,中学生楼内则是启迪思考的名言警句;板报区分设在不同学段处,不同的年段展出的主题与内容也不同,显示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与文化内涵。学校还设有公共展区,供全校师生欣赏与借鉴,小学生在此展览数学和语文等学科手抄报、简笔画、读书笔记等作品,中学生则展览较高层次的素描、国画等美术作品,展览校园寄语、青春畅想等文学作品。通过互相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感受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内容,激发高年级学生对“弟弟妹妹”们的关爱与保护的情感;同时“哥哥姐姐”们的榜样作用,同样引导着“弟弟妹妹”们的健康成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整体校园环境的熏陶下,在知识与情感上逐渐互相接纳、融合,成为一个有着共同理想与追求的集体,从而淡化了’学段之间的界限。

   xx学校在推行“一条龙”过渡衔接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已经在教育目标、内容的层次化、具体化,教育途径方面的多样化、现代化,德育管理评价的系统化、科学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工作,初步探索了过渡衔接教育的规律;

 探索了过渡衔接教育模式,建立起有效的学校教育运行机制;学校培养、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过渡期学生的适应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一条龙”过渡衔接的特色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荐访问:衔接 过渡 探索
上一篇:武大郎告状(增改版):武大郎
下一篇:【爱心与教育读书交流发言稿】读书发言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