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 儿童少年品行障碍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19-09-04 点击:

   问:我一表侄11岁,现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较差。从上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常不遵守课堂纪律,损坏同学文具,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且多辩解,甚至争吵,在家中也依然像个“小霸王”,不服从管教。最近发展严重,有好几次是表面上去上学,实际并未到校而是在外游荡,且为搪塞老师和父母的责问编造谎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收效不大。经人指点去当地儿童医院看心理医生,称是儿童少年品行障碍。请问这是什么毛病,都有哪些表现?
  山西陶××
  答:儿童少年品行障碍是指在少年儿童中反复持久地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包括反社会性和攻击对立性品德行为。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为严重,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等,且往往仅限于在家庭和学校范围内。如果不加干预,发展严重,则会沦为少年违法犯罪,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关于儿童少年品行障碍的发生率,国内曾有部分地区在7~16岁男女学生中做过调查,为1.45%,男女之比约为8.9∶1。有人将发生在较年长(如10岁以上)的儿童少年且较严重者,称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年龄较低(如10岁以下)的儿童且程度较轻者,谓之对立违抗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违抗性行为 表现为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与家长、老师或其他成人争吵、对抗,不听从劝说,俗称逆反。常拒绝或不理睬家长或老师的要求或规定,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明显地不受约束;或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心存报复;或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经常故意干扰别人;在学校中经常出现违纪行为,且不服从管教,多次请家长,老师头痛,家长无奈。
  攻击性行为 可以表现为伤害他人,破坏物品,欺负同伴或虐待动物,易暴怒或好发脾气等。如在学龄前阶段好打人或咬人,这通常是一种冲动行为,可毫无动机或只是为了好玩,或为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对此如不及时纠正,易形成一种处理事物的行为模式,入学后则常与同学发生争吵、斗殴等。这类儿童常好动,易惹事生非,戏弄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好表现自己。当受到挫折或自己愿望不能满足时,则常以破坏物品来发泄心中怒气。男孩多为躯体性攻击行为,女孩则以言语性攻击为主,如不加以管束常会造成社会适应困难,严重者可发展至违法犯罪。
   反社会行为即经常发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常见如下诸行为。
  1. 说谎。可以是希望获得长辈或老师的表扬而撒谎,或是可以从说谎中得到益处而形成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模式。
  2. 外出不归。开始可能是由于对外界的好奇所致,或是因为在家中自尊心受到损伤(如父母争吵拿孩子出气),得不到父母的关心而出走,或因学习成绩不好怕家长斥责而离家。当第一次出走后,如在某些方面获得满足,则该行为往往得到强化,以致会反复发生。
  3. 偷窃。幼儿时期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分不清什么是你的我的,故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拿,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和通过教育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但是,如果偶然发生这种行为未被制止或得到家长的默许,久而久之则会养成为满足自己愿望而随意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可以从偷拿家中钱物到同伴的物品。这类行为模式形成后,若不及时干预,常在少年期成为违法犯罪者。
  4. 逃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厌恶学业,或为反抗老师或家长等原因,虽也背着书包出门,但常背着父母不去上学,在外边游荡或与其他伙伴玩,长此下去易被不轨者勾引,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5. 纵火。儿童常喜欢划火柴玩、燃爆竹等,因其新鲜和具有刺激性,若未及时进行教育可将其视为游戏,易引发火灾等不良后果。也偶有因报复纵火者。
  6. 性侵犯。多发生在较年长男性少年,可在不良影视或网络影响下,出于好奇或恶作剧对异性进行猥亵或强迫发生性行为。女性可因与异性发生性行为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导致性淫乱或卖淫,形成违法犯罪。
  上述儿童少年品行障碍的表现,可多可少,可轻可重,但是发现有此行为时应及时管理和纠正。否则,发展下去会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滋生土壤,危害本人、家庭和社会。

推荐访问:品行 障碍 少年 儿童
上一篇:血型难道还会变吗?|血型会变吗
下一篇:强直性脊柱炎:强直脊椎炎能治好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